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马虹  郑亚明  曹瑞  孙雅源 《植物研究》2009,29(2):141-146
革苞菊为菊科多年生强旱生草本植物,是蒙古高原植物区系的特有种。本文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法,对革苞菊营养器官进行了形态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革苞菊叶为等面叶,表皮由1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上下表皮均具气孔,为不规则形;栅栏组织位于上下表皮的内侧,由1层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由2~3层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疏松。茎为外韧维管束,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髓发达,髓射线为4~6列细胞。根可分为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根中无髓,导管由中心向四周呈束状辐射排列。在茎与根的薄壁组织中分布着排列整齐的分泌结构。用PAS反应鉴定多糖、考马斯亮蓝鉴定蛋白质后观察了革苞菊的根茎叶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分布。本文同时讨论了革苞菊营养器官的内部构造与其所处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革苞菊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革苞菊(Tugarinovia mongolica)花蜜腺为筒状,围绕花柱基部着生,属于花柱蜜腺类型。蜜腺中无维管束分布,只具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分泌表皮细胞排列整齐,表皮细胞之间分散分布着许多气孔,气孔的孔下室发达。蜜腺基部细胞与花柱维管束想念相邻。随着蜜腺的发育,泌蜜组织的细胞结构和储藏物质呈规律性变化。原蜜汁的来源主要是由花柱基部维管束提供多糖,经过泌蜜组织加工成蜜汁后,由分泌表皮上的气孔将蜜汁排出体外。同时讨论了革苞菊花蜜腺结构与进化的相关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菊科一归化药用植物——翼茎阔苞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广州发现的菊科阔苞菊属一归化种——翼茎阔苞菊。该种以茎上具翼而与《中国植物志》中收录的3种阔苞菊属植物具有明显区别。该种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植物特有属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赵一之  朱宗元 《云南植物研究》2003,25(2):113-121,122
系统地列出了亚洲中部荒漠区的13个植物特有属或近特有属——绵刺属、沙冬青属、四合木属、百花篙属、革苞菊属、河西菊属、喀什菊属、紊篙属、连蕊芥属、钝基草属、合头黎属、戈壁黎属、霸王属。这些属都是单种属或双种属,分类上属于孤立的类群;演化系统上是既起源古老而又进化的类群;生态上都是早生植物,绝大多数是荒漠种,其生活型灌木和半灌木占优势;地理分布上阿拉善荒漠区是其特有属的分布中心;起源上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5.
革苞菊胚胎学研究:Ⅰ.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革苞菊为雌划株。在雄花中,花药4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由表皮、药室内壁,一层中层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于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开始变形,其细胞原生质体向药室中移动,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孢原为多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四面体型的小孢子四分体,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3-细胞型。单核期的小孢子出现壁发育不良和巨大及空花粉现象。在雌花中,胚珠是一的,单珠被,薄珠心,珠被于孢原期已发育完整。大孢子  相似文献   

6.
革苞菊属是Iljin(1928)以革苞菊Tugarinovia mongolica Iljin为模式而建立的。模式标本采自蒙古戈壁湖泊谷区山地。关于属的形态特征,198G年,马毓泉教授经过研究,对照原描述,曾作了部分地订正与补充。1981年,作者在编写《内蒙古植物志》第六卷的过程中,整理和研究了内蒙古地区所产的许多革苞菊标本,并经过野外实地观察,发现革苞菊与原描述及其订正的主要不同点是雌雄异株。Iljin的原文献中属的形态特征,实系根据所采到的雄株标本  相似文献   

7.
对横断山及邻近地区风毛菊属(Saussurea)、帚菊属(Pertya)和针苞菊属(Tricholepis)的8种菊科植物进行细胞学研究,其中异叶帚菊(Pertya berberidoides)(2n=2x=32=28m+4sm)、针苞菊(Trichole-pis furcata)(2n=2x=32=16m+ 16sm)、中甸风毛菊(Saussurea dschungdienensis)(2n=2x=30=30m+Bs)、丽江风毛菊(S.likiangensis)(2n 2x=32=26m+6sm)、倒齿风毛菊(S.retroserrata)(2n=2x=32=14m+18sm)和显梗风毛菊(S.peduncularis)(2n=2x=36=26m+ 10sm)为首次报道染色体数目和核型,长毛风毛菊(S.hieracioides)和三角叶风毛菊(S.deltoidea)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64=30m+34sm和2n=2x=34=22m+ 12sm,与前人报道的一致.8种植物中,除中甸风毛菊和异叶帚菊的核型不对称性为1B型外,其余6种的核型不对称性均属于2B型;在中甸风毛菊中首次发现B染色体.结合现有的细胞学资料分析表明,风毛菊属和帚菊木族的染色体数目存在变异,并且存在明显的非整倍性;此外,分布于横断山区的风毛菊属植物仪有两种倍性(二倍体和四倍体),而且多倍化并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粉苞苣属(Chondrilla L.)植物是菊科多年生草本,约25种,主要分布中亚、北亚和欧洲。我国有10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通过对粉苞菊的生境、分布调查,得知粉苞苣属植物在新疆分布非常广泛,主要生长于砾石地和沙地,在公路两旁有大量的自然分布。粉苞苣属植物花期长,花色鲜艳,姿态优雅,是一种难得的野生观赏植物;同时,粉苞苣属植物具有耐盐碱、抗旱及耐贫瘠的特性,以其强盛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生长于荒漠、戈壁地带,是园林绿地、公路铁路和荒山荒坡绿化的理想植物。  相似文献   

9.
革伊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土革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名  殷秀琴 《昆虫学报》1998,41(3):319-322
根据文献记载,革伊螨属Gamasiphis中国仅分布有美丽革伊螨G.pulchelus(Berlese,1887*)。马丹梅曾于1996年9月22日自辽宁省丹东市的土壤中采得美丽革伊螨6只标本(3♀♀和3)。本文记述该属1新种。文中测量单位为μm...  相似文献   

10.
革苞菊为雌雄异株。在雄花中 ,花药 4室 ,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 ,由表皮、药室内壁 ,一层中层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于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开始变形 ,其细胞原生质体向药室中移动 ,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孢原为多细胞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四面体型的小孢子四分体。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 3-细胞型。单核期的小孢子出现壁发育不良和巨大及空花粉现象。在雌花中 ,胚珠是倒生的 ,单珠被 ,薄珠心 ,珠被于孢原期已发育完整。大孢子孢原单细胞。由孢原细胞直接发育形成大孢子母细胞。 4个大孢子直线型 ,蓼型胚囊。于成熟胚囊期观察到发育异常的胚囊。通过对胚囊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消长规律的研究 ,讨论了环境与发育的相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跳甲亚科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青藏高原(包括横断山区)的跳甲亚科昆虫区系。该区已知47属228种。1)据属级阶元的分布类型分析,以东洋属和南型属种显占优势,是区系主体,显示该区跳甲区系的热带渊源,其中高山属种赋予该区以高山区系特征;2)该区物种分化活跃,是某些多种属中国种类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3)联系中国跳甲亚科区系,在地理分布格局上显示西-东分布,如Hespera属的分布和西南-东北分布或西南-东北的间断分布格局,如Pentamesa和Stenoluperus属的分布。这种地理分布格局反映青藏高原的隆起给中国昆虫区系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贵州苦苣苔科一新记录属--弥勒苣苔属(Paraisometrum W.T.Wang).该属为中国特有的单型属,仅弥勒苣苔(P.mileense W.T.Wang)一种,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和广西西部,在贵州省为首次记录.本文对该种进行详细描述,重新确定了该种花冠的颜色为黄色,并提供了野外照片.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肖叶甲科属种分布类型与动物地理格局(鞘翅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福建省肖叶甲科属与种的分布类型,动物地理成分以及该省与其他地区的区系关系,发现该省的肖叶甲科属级单元以南方成分为主,兼有南北广布成分,无典型的北方属;种的分布以亚洲季风区分布型(包括五种亚型)为主。兼有热带亚洲分布型以及少量的亚洲广布和北方型种。  相似文献   

14.
15.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0,30(3):287-289
描述了自甘肃南部发现的葡萄属一新种,文县蘡薁Vitis wenxianensis W.T.Wang。此新种与特产浙江的三出蘡薁V.bryoniifolia Bunge var.ternata(W.T.Wang)C.L.Li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二者可能是由蘡薁V.bryoniifolia Bunge衍生而出的一对姊妹群。基于上述认识,将三出蘡薁由变种提升至种的等级,但由于存在一个于1871年发表的种名V.ternata Baker,因此,必须为三出蘡薁拟定一新名。  相似文献   

16.
原块菌属的分类界线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原鬼笔科Protophallaceae我国的一个新记录种──日本原块菌protuberanipponicaKobay.,原记载其分布于日本,近来在我国云南南部发现,属于东亚特有分布种。并讨论了原块菌属ProtuberaMoller的分类界线,同意前人把ProtophallusMurrill、ProtuberellaImaietKawamura和KobavasiaImaietKawamura作为原块菌属的异名;亦根据现代地理分布格局推断原块菌属原是一个热带、亚热带分布属。  相似文献   

17.
贵州鸡(土从)菌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Singer的分类系统,对在贵州采集的鸡(土从)菌属Termitomyces种类进行分类研究。现报道6个种,其中3个种云南已报道,2个新种,1个新分布种。新种是柱状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cylindricus He sp.nov.和白柄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albiceps He sp.nov.,新分布种是盾形鸡纵菌Termitomyces clypeatus Heim。  相似文献   

18.
N.N. Smirnov 《Hydrobiologia》1998,386(1-3):63-83
The genus Camptocercus is revised. Camptocercus streletskayae sp. n. is described from East Siberia. The status of other species is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a standard set of morphological features,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cephalic region, the post-abdomen and post-abdominal claw, the dorsal keel, denticles at the ventro-posterior angle of valve, and setae on the inner distal lobe of limb I.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of this genus is discussed. A key to the species of this genus is compos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9.
We review aspects of the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of Malagasy scorpions belonging to the endemic genus Pseudouroplectes (family Buthidae), restricted to dry forests formations in the south and southwest. One species is described here as new to science. We propose that the observed distributional pattern of members of this genus is not only a consequence of recent ec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landscape, but also of historical biogeograph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antiquity of this scorpion line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