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世界》2012,(10):36-37
有关5000万年前古鲸化石的发现,最早的报道见于美国的《科学新闻》,它介绍道:"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菲力普·迪·金杰里奇发现了至今为止最古老的鲸鱼化石。它们是鲸的一个头盖骨的后部和几颗牙齿。金杰里奇认为这是一种居住在5000万年以前的‘特塞斯海’的鲸。这些化石是1978年在巴基斯坦境内喜  相似文献   

2.
刘军  周一云  刘政 《生命世界》2012,(10):32-37
大量的古鲸鱼化石在世界各地被人们不断发现,给科学家研究古生物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载体和证据。2008年美国科学家在《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早期的鲸鱼长着强而有力的腿,它们当时主要靠腿部的  相似文献   

3.
王烁 《化石》2003,(3):17-18
在博物馆里展出的很多恐龙化石已被大家所熟悉 ,但恐龙足印化石却鲜为人知 ,这是因为恐龙足印化石的形成过程复杂 ,形成条件极为苛刻。爬行动物足印化石同其它足印化石一样是动物的遗迹 ,这就区别于骨骼等实体化石。实体化石可经受一定的风吹雨淋 ,而足印化石则很容易受到地表侵蚀而消失。所以 ,足印化石的形成一般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 )要有适于脚印形成的地方。大多数的足印都保留在泥质或沙质岩石上 ,这就意味着足印形成在含水丰富松软适当的地带。一般来讲 ,松软的湖岸或海岸是形成足印的理想场所。 (二 )需要有适当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已故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先生1973年曾在《化石》第一期上撰文,题为《文字初期鲸的征服》,介绍了我国鲸鱼遗存和化石的发现。除了一些沿海地区外,在距海较远的内地古代遗址中,也有鲸类残骸出土。据此,杨先生推断认为:“显然是由人类搬运而来,加以应用的。”对于古人最初是用何手段获取鲸鱼的,杨先生比较谨慎,没有明确论定。  相似文献   

5.
1989年,美国的两位业余化石爱好者在化石资源丰富的蒙大拿东部地区一座小山边,发现了一块恐龙化石。后来,他们又在同一地点找到了一个,英尺长韵头盖骨、有着锋利牙齿的巨大的颚骨、蛇形的脊椎骨、髋骨、前肢骨以及巨大的腿骨。这是一具迄今止最完整的霸王龙骨架。专家们准备继续发掘遗留的化石,主要是胁骨和尾骨。这具恐龙化石的出土是古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成果。因为这种化石极为罕见,总共只找到过6具,而且都不完整。  相似文献   

6.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03,22(2):174-175
1993年 3月 1 3日 ,在江苏省南京市汤山葫芦洞发现了一具人类头骨化石。经初步鉴定 ,属于直立人。随后又发现了另一具头骨化石。这两件化石分别编号为南京直立人 1号头骨和 2号头骨。这是继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安徽和县之后 ,在中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由于初步的动物群对比显示与汤山直立人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都是周口店中更新世动物群的成员 ,南京汤山直立人很可能代表着与周口店相同时代的直立人成员。这一发现对于进一步揭示东亚地区直立人化石特征 ,研究直立人的分布、变异及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化石发现后 ,…  相似文献   

7.
《化石》1975,(1)
1974年初,河南省浚县发现一具披毛犀头骨化石,在这类动物中这样较完整的头骨化石,在本省是首次发现。披毛犀是一种生活在较寒冷地区的动物,它全身披以长毛,是奇蹄类额鼻角犀中最进步的一类犀牛,现已绝灭。它们头骨长,上、下门齿已退化,鼻骨及额骨上各长有一个角质的角(这是由鼻部和额部的毛发胶结在一起形成的,在化石上并  相似文献   

8.
贵州剑河辣子寨村辣子寨剖面杷榔组的杷榔动物群是近期发现的一个化石丰度较高且较复杂多样的动物群。该产地的化石库含有两个化石富集的层位,即下化石层和上化石层。通过对两个化石富集层的岩石结构、构造、沉积特征、生物类群组成及化石丰度和保存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下化石层与上化石层内化石组合和埋藏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下化石层类群组成多样、化石丰度较高,以掘头虫类三叶虫、三叶形虫Naraoia、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Isoxys、Tuzoia及古蠕虫、海绵等为主,且化石主要保存在事件沉积层内,保存质量较好,为外陆棚沉积环境下大量生物个体发生原位快速沉积埋藏作用形成。而上化石层内化石以具硬壳的三叶虫为主,有较大的埋藏量,少量或碎片状的Naraoia,Isoxys,且这类化石数量少,主要在背景层中保存,可能为静水沉积时,沉积界面积累了大量生物遗体并暴露于基底表面一定时间后,再被沉积物逐渐堆积掩埋而形成,为生物遗壳的原位或近原位埋藏。  相似文献   

9.
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汇集全国17家研究所、大学和博物馆的化石精品所举办的展览,它充分显示了中国古生物学近年来的高速发展。160余块化石,块块堪称珍品,既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又具观赏价值。但受展览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一定有无数的古生物爱好者无法亲临现场,亲自观察古老生命在中国大地上留下的踪迹  相似文献   

10.
新近,自贡恐龙博物馆科技人员,在市郊和平乡田垮村附近的晚侏罗世上沙溪庙组灰紫色砂岩中,发掘出一具长达8米多的肉食性恐龙化石。这具肉食龙的头骨保存完好、颌骨带有牙齿,头长近1米,且与颈椎、肩带、背椎、肋骨、腰带、尾椎关联在一起,基本上保持着原始的埋藏状态。这具恐龙化石的尾椎,首先是当地农民在采石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