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1977年为止,已报道从微生物中分离到的已命名的生物碱共165种。其中除37种(22.3%)是在动植物组织中也含有的外,都是在微生物中新发现的。产生生物碱的微生物,包括分属于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29科、45属、120种、本文拟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各类微生物产生物碱一、真菌生物碱产生物碱的真菌中,研究得较多较早的是麦角菌(Claviceps spp.)。它寄生在麦类子房中形成菌核(麦角),含有多种生物碱。由于它会使误食的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2.
麦角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角菌(Clavic砂spurpurea(Fr.)Tul.)属于真菌门,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麦角菌科,麦角菌属。此菌寄生在黑麦、小麦、大麦、燕麦、鹅冠草等禾本科植物的子房内,将于房变为菌核,形状如同麦粒,故称之为麦角。麦角菌生活史1.手囊和子囊抱子2子囊抱子已于囊抱子萌发4受侵害的花5.分生抱子梗及分生池子已分生抱子7分生抱于萌发8.麦穗上生出菌核9.菌核萌发成子座10.雌雄生殖器11.子座纵切示子囊壳排列12.子囊壳纵切示子囊麦角菌的主要寄主是黑麦。当黑麦开花期,麦角菌线状、单细胞的子囊抱子借风力传播到寄生的穗花上…  相似文献   

3.
子座是某些高等真菌(主要是高等的子囊菌)的子实体下面或周围菌丝组成的紧密组织。也就是说,子座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子座,名称stroma,希脂文,为褥垫、床之意),常从菌核上发生,是真菌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而子实体是高等真菌产生抱子的结构。子囊果就是子囊菌的子实体,通常有子囊壳(如麦角病菌ClavicePsPurPurea)、子囊盘(如葱类小菌核病菌Sclerotiniaallii)、闭囊壳(如麦类白粉病菌Erysiphegraminis)3种类型。当菌核萌发时,首先形成子座(也有形成菌丝的,如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在子座内着生…  相似文献   

4.
猪苓菌丝形成菌核伴生菌的发现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生猪苓 (Grifolaumbellata (Pers .)Pil偄t)菌核生长穴中首次分离到猪苓菌丝形成菌核所必需的伴生菌(Grifolasp .)。实验证明 :纯培养的猪苓菌丝不能形成菌核 ,但其与伴生菌共培养 ,无论在实验室培养基上或用树棒栽培 ,猪苓菌核形成很快且发育正常 ;伴生菌是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关键生物因子。另外 ,伴生菌菌丝和猪苓菌菌丝二者形态差别较大 ,前者多为细长的薄壁菌丝 ,后者多为细胞直径较大的薄壁和厚壁菌丝。  相似文献   

5.
在野生猪苓(Grifola umbellata (Pers.) Pilát)菌核生长穴中首次分离到猪苓菌丝形成菌核所必需的伴生菌(Grifola sp.).实验证明:纯培养的猪苓菌丝不能形成菌核,但其与伴生菌共培养,无论在实验室培养基上或用树棒栽培,猪苓菌核形成很快且发育正常;伴生菌是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关键生物因子.另外,伴生菌菌丝和猪苓菌菌丝二者形态差别较大,前者多为细长的薄壁菌丝,后者多为细胞直径较大的薄壁和厚壁菌丝.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核盘菌菌核寄生菌Talaromycesflavus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其寄生菌核的生态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T。flavus在我国南北方菌核病发生区土壤中普遍存在。其菌丝在3-35℃及pH值2-10范围内均能生长及产孢,最适生K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4。对峙培养结果表明T,Flavus对核盘菌的抗生作用微弱,对菌丝和菌核均有很强的寄生致腐作用。除核盘菌外它还能寄生三叶草核盘菌、小核盘菌及离菌上的一种待鉴定的产菌核真菌。T,flavus寄生菌核的最适温度为25-30℃,土壤类型也影响到其寄生致腐菌核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寄生在水稻子房上的绿核菌属一新种,稻白色绿枝菌Ustilaginoideaalbicansspnov。该菌的侵染时期、发病时期和症状与稻曲病毒U,virens相似,但该新种产生白色分生泡子座。分生孢子球形或椭球形,表面光滑,白色,无疣突,35~60X35~6.8μm。未见菌核。以分离的稻白色绿核菌回接水稻,可以产生同样的白色稻曲球。模式标本和模式菌株保存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相似文献   

8.
大丽轮枝菌致病及微菌核形成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致病力强且宿主范围广,能以微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当遇到合适的宿主就萌发,因此极难防控,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目前已经发现多种影响大丽轮枝菌致病力的基因,最为重要的发现为大丽轮枝菌能够形成侵入钉入侵植物,许多效应因子也是由侵入钉颈环处分泌出大丽轮枝菌并最终调控植物的免疫防御。同时,研究也表明黑色素对于形成成熟的微菌核非常关键,并且许多与微菌核形成相关的基因也与大丽轮枝菌致病相关。但目前的研究尚未完全阐明大丽轮枝菌如何导致植物萎蔫坏死以及微菌核形成的分子机理。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丽轮枝菌致病及微菌核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大丽轮枝菌致病及微菌核形成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是一类高度专化性的寄生真菌。可侵染650多种单子叶植物和9000多种双子叶植物.能够引起多种麦类作物的白粉病。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由于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快。所以利用专化性抗病基因难以解决植物的持久抗病性问题。人们在研究大麦白粉病时。发现大麦Mlo基因的隐性突变可导致大麦对绝大多数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高效持久的广谱抗病性。Schulze—Lefert等多家实验室合作于1997年成功克隆了野生的Mlo基因。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基因编码一种植物特有的具有7个跨膜区和羧基端长尾的膜蛋白(Mlo),它可能对植物细胞的坏死起负调控作用。但Mlo基因如何表达及其在白粉病菌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猪苓与蜜环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蜜环菌Armilla riella mcllea(Vahl:Ff.)Kgtst·侵入猪苓Gri[ola umbe』zd‘4(PetsFr.)PilOt)菌核,激活了猪苓菌抵御异体侵染免疫反应的本能,猪苓菌丝细胞木质化,形成与菌核表皮结构相似的隔离腔,将蜜环菌素和部分猪苓菌丝包围。在隔离腔中蜜环菌消化分隔在腔中的猪苓菌丝,另外猪苓菌丝也可侵入或附着在蜜环菌索及侵染带细胞间隙吸收其代谢产物,猪苓菌核即可萌发出新苓正常生长。当隔离腔中的猪苓菌丝被消化后,蛮环菌生活力也减弱,解体后被猪苓菌吸收利用,隔离腔变成空腔。从广义角度看,仍可把蜜环菌与猪苓菌寄生与反寄生的营养关系概括为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