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FOLFIRI方案,观察组予以恩度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均于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RR)分别为44.83%和24.14%,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9.66%和6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4.83%和3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5个月和4.3个月,总生存期(OS)分别为13.2个月和6.9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较单用FOLFIRI方案更好,但并未显著增加毒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Kras、Nras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和效率。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存的100例结直肠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和Sanger测序检测,对比观察两种方法检测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基因总体突变率高达80%,而荧光定性PCR检测的准确率为91%,而Sanger检测准确率为96.35%。两组数据对比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检测中,对Kras和Nras基因突变进行临床检测,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进而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免疫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依据是否接受DC-CIK细胞免疫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65),分别给予一般化疗方案治疗和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淋巴细胞亚群,治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安全性改变,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治疗后CE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RR、DCR和PFS分别为44.68%、65.96%、6.5个月,观察组治疗对应指标分别为46.15%、86.15%、9个月,观察组DCR和FP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TNM分期达到Ⅳ级(P=0.023)和年龄超过60岁(P=0.006)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安全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FOLFOX6全身化疗方案,治疗组患者给予FOLFOX6全身化疗和肝脏病灶立体定向放疗(射波刀)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3个月后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6个月后患者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并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13%,高于对照组的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生存率(96.88%)和局部控制率(87.50%)均高于对照组(81.25%和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癌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切口腹腔镜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症因子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接诊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观察组使用单切口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使用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常规5孔操作法。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情况、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手术后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中转开腹例数、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脐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 d、3 d、5 d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术后1d、3d、5d时hs-CRP、TNF-α、IL-6、NE、E、Co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小肠穿孔、肠梗阻、感染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5孔操作法相比,单切口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后炎症因子表达更低,应激反应更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的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我们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3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放射治疗组(36例),化疗组(52例),放射治疗+化疗组(24例)、放化疗+靶向治疗组(13例),观察EGFR基因突变对不同治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SF)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我们发现,EGFR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期具有显著影响,EGFR突变型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EGFR野生型患者,而基于EGFR突变的靶向治疗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辅助治疗患者,因此基于EGFR突变的靶向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期。我们的研究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 (TK1)、环氧化酶-2(COX-2)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降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健脾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24个月内生存率、治疗前后的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治疗组患者24个月内生存率为67.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2.26%,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确诊的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在保乳手术前给予AC-T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对照组患者在保乳手术前给予TAC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22%,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控制率为95.56%,对照组为91.11%,两组总有效率及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口腔溃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脱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及11.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乳手术前采用AC-T序贯化疗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与TAC方案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与单用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组22例,单用FOLFIRI方案组24例,观察比较两组方案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客观缓解率(CR+PR)分别为41.6%和12.5%,其中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FOLFIRI化疗方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痤疮样皮疹、腹泻、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等。除痤疮样皮疹和腹泻外,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K-Ras基因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近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较单用FOLFIRI方案无明显增加,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巨噬细胞加帽蛋白(Cap G)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集的91份结直肠癌标本,同时选取癌旁正常组织(5 cm)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p G表达;同时选用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观察组,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序列,观察组转染靶向Cap G序列,采用MTT法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结直肠癌组织Cap G阳性表达率为76.92%,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癌变部位、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患者Cap G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观察组转染后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55.20±8.42)个,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穿膜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ap G表达明显升高,表达水平与癌变部位、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同时Cap G表达与结直肠癌细胞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热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59例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化疗观察3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吉西他滨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生存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MGMT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热灌注化疗均成功进行,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是66.7%,显著高于对照组(31.0%)(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毒性反应发生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GMT表达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MGMT表达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随访至2017年11月30日,观察组的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11±2.19个月和14.29±1.87个月,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2±1.82个月和11.48±2.19个月(P0.05)。结论:吉西他滨热化疗治疗肝癌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可能与其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GMT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对照组单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化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有效率为56.00%高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EA、CA242、CA19-9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食欲减低等胃肠道反应,乏力,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脱发,贫血以及中性粒细胞下降等,其中观察组乏力,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具有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菱蔓  梁素英  黄远德  刘斌  郑洁 《生物磁学》2013,(36):7066-7068
目的:探讨FOLFOX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本院诊治的4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FOLFOX方案治疗,每2周重复1次,治疗3周期;观察组患者给予FOLFOX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是两组常见的毒副反应,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脱发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观察组痤疮样皮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6.4%VS0,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可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能量平台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能量平台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的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局部病灶复发、肠梗阻以及腹腔内出血,其中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其它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量平台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几率小,因此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来奎  李桢  曾和平  汤炅  刘海龙 《生物磁学》2011,(21):4163-4165
目的:观察术中局部化疗对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探讨提高大肠癌患者临床疗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方法:选择DuckB期和DuckC期患者76例,根据自愿的原则均分为常规手术组和术中化疗组,常规手术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术中化疗组在常规手术过程中给予局部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7d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局部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局部复发病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①〈0.05),术中化疗组显著少于常规手术组。结论:在DuckB期和DuckC期大肠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术中化疗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和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98例经内镜活检证实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XELOX方案化疗,49例)和研究组(艾迪注射液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49例)。观察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和Th17/Treg平衡相关指标水平,记录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242(CA242)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两组Th17比例、Th17/Treg比值均升高,Treg比例均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Th17比例、Th17/Treg比值高于对照组同期,Treg比例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可能与改善Th17/Treg平衡、抑制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OX-6)方案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5 mg/kg治疗,d1,两组均进行4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并分析血清VEGF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为52.50%(21/40),高于对照组的30.00%(12/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VEGF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秩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VEGF下降幅度与治疗疗效呈显著正相关(r=0.683,P=0.000)。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