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陶瓷工业污染区41种植物的硫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酸污染地区植物净化吸收大气S污染物的能力,研究了广东西樵山41种主要植物的S含量特征.结果表明:(1)41种植物的叶片或地上部分S含量介于1.81~16.47mg·g-1平均值为4.00mg·g-1,高于我国其他地区植物S含量的平均水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荷木(Schima superba)的叶片S含量是大气相对清洁区鼎湖山的2~3倍.(2)华山矾(Symplocos chinensis)、银柴(Aporosa dioica)和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和山胡椒(Lindera glauca)的叶片S含量最高,分别为16.47、12.42、11.31和6.68mg·g-1,是优良的S污染净化植物.(3)同科植物具有相近的S富集能力,目前常用作绿化植物的3种山矾科植物均有较强的大气污染抗性和高S含量特征,预示着山矾科可能存在其他一些优良的S污染净化种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发掘.  相似文献   

2.
太原地区某些植物净化二氧化硫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研究某些树木和农作物(以下简称植物)对SO2的净化潜力来评价太原地区大气环境容量中的生物净化参数。内容包括三部分:植物年生物量的调查;用人工模拟熏气试验测定植物吸收SO2的强度和吸收转运周期;以及该地区植物净化SO2潜力的估算。太原地区树木叶片的年生物量约18万吨.树叶平均吸收SO2的强度为1.9%。SO2在树叶中的吸收转运周期约30天。树叶旺盛生活期约90天,相当于三个周期.由此计算可得本地区树木叶片每年吸收SO2的总量约一万吨。郊区农作物年生物量总计为25万吨.农作物吸收SO2的强度为0.45%.SO2吸收转运周期为20天。作物旺盛生活期为40天,相当于两个周期。计算得出本地区农作物吸收 SO2的总量约两千余吨。把树木和农作物年吸收SO2量之和,作为全年植物净化SO2的总量,约1.2万吨。在所研究的525平方公里范围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内的植物每年净化SO2的最大潜力约为24吨。在加强污染源治理和控制排放的前提下,利用植物净化大气S02是一条经济、简便和有效的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3.
商陆是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多年生、草本型锰超积累植物。通过室内土培试验,评价商陆对土壤中锰的去除潜力,确定最佳收获时间,以期达到最佳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商陆能将土壤中的锰转运到地上部位,叶片中Mn含量最高,平均值为17 043 mg/kg DW,远远大于茎和根的锰含量均值;单株的平均富集量在浓度为500 mg/kg DW时达最高,一棵商陆可富集平均13 mg的Mn;动态修复中确定的最佳收获时间为60 d,不同时间收获的商陆地下部分生物量差异不明显(P0.05),地上部分则差异较大。连续收获不改变其锰生物富集能力。这表明商陆对锰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是一种优良的修复锰污染土壤的物种,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及植物修复领域数据库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贵州烂泥沟金矿区苔藓植物及其生态修复潜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世界级的大型卡林型金矿一贵州贞丰烂泥沟金矿区的苔藓植物进行初步调查。258份标本经鉴定共有15科37属81种。丛藓科(Po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牛毛藓科(Ditrichaceae)和珠藓科(Bartramiaceae)植物适于在该区生长。对金灰藓(Pylaisiella polyantha)、黄色真藓原变种(Bryum pallescens var.pdlescens)、牛毛藓(Ditrichum heteromallum)、阔叶小石藓(Weisia planifolia)、短叶小石藓(Weisia semipatlida)、红毛细羽藓(Cyrio-hypnum versicolor)6种植物及其基质中的9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基质中As的含量达到222.378mg kg^-1,为国家3级标准(40mg kg^-1)的5.56倍;Hg的含量达23.516mg kg^-1,为国家3级标准(1.5mg kg^-1)的15.68倍,污染状况比较严重。通过对富集系数的分析来看,每种苔藓植物对至少3种以上的复合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可以作为复合重金属含量较高矿山的生态修复与重建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发现的铜积累植物——密毛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铜尾矿上生长的密毛蕨(Petridium revolutum)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和温室营养液砂培实验.结果表明,密毛蕨所生长的废铜矿土壤中Cu含量平均为2 432 mg·kg-1 DW,最高达7 554 mg·kg-1 DW;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18.33 g·plant-1 DW,最高达40.05 g·plant-1 DW;地上部Cu含量平均为201 mg·kg-1 DW,最高达567 mg·kg-1 DW;地下部Cu含量平均为346 mg·kg-1 DW,最高达1 723 mg kg-1 DW;密毛蕨对Cu的转移系数平均为0.81,最高达3.88.在营养液砂培的条件下,Cu 7 mg·L-1处理没有抑制密毛蕨地上部的生长;密毛蕨体内的Cu含量随着介质中Cu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是大部分的Cu积累在地下部.密毛蕨对Cu具有较强的忍耐和较高的积累能力,可作为修复Cu污染土壤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6.
对佛山市的防护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及附属绿地等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大叶榕、细叶榕、芒果、白兰、垂叶榕和尖叶杜英的叶片和各绿地系统中的大气氟化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季中各绿地系统的大气氟化物含量均值的大小依次为防护绿地的工业区、交通区、附属绿地、生产绿地和公园绿地;工业区的大气氟化物浓度约为公园绿地的3.4倍,不同城市绿地系统的1、2年生植物叶片含氟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大气氟化物与叶片含氟量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反映了植物氟化物的空间累积特征,其中细叶榕和垂叶榕的1年生和2年生叶片、芒果的1年生叶片、白兰的2年生叶片中的氟化物浓度能较好地表征城市绿地系统中大气氟化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高砷区植物的生态与化学特征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砷污染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但目前尚无经济有效的治理方法。利用各种重金属的耐性与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对两个中国典型的砷矿区(炼砷区)土壤与植物的系统调查与采样分析,发现若干种植物对砷具有极强的耐性和不同程度的富集能力。砷在不同植物中的含量分别为:蜈蚣草(Pteris vittata)羽片1 600 mg·kg-1 DW,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地上部1 230 mg·kg-1 DW,酸模(Rumex acetosa)地上部 440 mg·kg-1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广州市工业生产区 (CS)、交通枢纽区 (GC)、居民生活区 (GP)和清洁对照区 (BY)等 4个大气采样点栽种的两种绿化植物大叶紫薇 (Lagerstroemiaspeciosa)和白兰 (Micheliaalba)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别。综合污染指数表明 4个研究地点的污染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交通枢纽区 (GC) >工业生产区 (CS) >居民生活区 (GP) >清洁对照区 (BY)。不同污染地点大叶紫薇和白兰叶片的叶绿素含量、Fv/Fm、Fv/Fo,ΦPSⅡ和qP随污染程度的加剧而减少 ,细胞膜渗漏率和qN则上升。白兰这些参数的减少或增加的幅度大于大叶紫薇。用外源NaHSO3 或MV处理这两种植物时 ,细胞渗漏率的增加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量都是白兰大于大叶紫薇。结果表明绿化植物叶绿体光系统II活性和膜系统完整度的下降与其生长地点污染程度的加剧是一致的 ,大叶紫薇的抗污染能力大于白兰  相似文献   

9.
陆菱妹   《广西植物》1984,(3):247-248
<正> 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早已为人们所发现,但目前多从植物(如紫花苜蓿、向日葵,地衣等)叶片出现的伤害症状来估测大气受污染的程度。植物能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使叶片含污染物质的量增加。并且污染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含量有一定的稳定性,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大气的污染程度。利用分析叶片污染物质含量来估测大气的污染状况是切实可行的。 几年来我们研究了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能力,对桂林市内和市郊十多种主要绿化植物叶片污染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为了利用分析叶片污染物质含量来监测环境。对桂花树叶片含硫量分析监测大气的SO_2污染作了一些工作,现将结果进行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锰矿修复区植物生态系统自由能与化学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热力学理论建立了生态系统Gibbs自由能方程,用以计算湘潭锰矿生态修复区植被系统的自由能(G)和物种化学势(μ)。生态修复区(及对照区)以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和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作为建群植物,总面积为4 hm~2,修复区泡桐和栾树的根际施用了含有自试验点废弃矿渣中筛选出的耐性菌株的有机菌肥,目的是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养分和降低根际土壤重金属毒性,对照区泡桐和栾树的根际施用了等量的化肥。泡桐和栾树种植后5 a期间,修复区与对照区均自然萌发生长了许多本土植物种类。试验结果表明,修复区植物种类数达到48,为对照区的3.7倍;修复区的总生物量、锰吸收量分别达到23324 kg/hm~2和4280 g/hm~2,为对照区对应值的20.6和2.6倍;修复区系统自由能G远远大于对照区的值,说明有机菌肥具有显著的改良污染土壤根际环境的效果。修复区和对照区植物种类之间的化学势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μ值差异范围分别为-3.79—6.76和-3.42—3.59,该一差异反映不同物种适应和修复锰污染环境的能力。G和μ值包含了生态系统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植物种类生长势、重金属富集能力、生态学行为等综合信息,能反映生态系统与立地环境的关系和修复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可作为重金属污染区植被修复效果评价和修复植物筛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1981年我们利用植物对广州市的大气环境作了监测、评价。在市区,设18个点,另以南湖为对照点。每个点均选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大叶榕(Ficus lacor),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及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为采样植物。全年分春,夏、秋,冬四次采样。采用燃烧法,对叶片或技条进行含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利用下列公式:IPC=Cm/Ck计算出各点的含硫量指数。根据这些指数,对各监测点的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程度进行分级: Ⅰ.清洁(<1.0),Ⅱ.轻污染(1.1—1.5),Ⅲ.中污染(1.6—2.0),Ⅳ.重污染(>2.1)。用曲线图比较,70个含硫指数中,有69个的含硫量高于对照点,占99%。四种植物中,有三种植物含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荔湾区。按污染级数比较,70个含硫指数中,Ⅳ.重污染的有12个,占含硫指数的17%。在荔湾区14个含硫指数中,Ⅳ.重污染的有7个,占50%,说明荔湾区是二氧化硫污染的高值区,与大气采样结果是相似的。Ⅲ.中污染的有24个含硫指数,占34%,Ⅱ.轻污染的有33个,占47%,Ⅰ.清洁的有1个点,占1.4%。采用相关系数比较,把四种植物的年平均值作为自变量(x),大气采样的年平均值为因变量(y),通过公式:求出相关系数r:木麻黄、大叶榕、石栗、羊蹄甲分别为0.27,0.49、0.55,0.48,表明y随着x的增加而增加,为正相关。由此可见,植物受SO2的污染之后,分析的结果与大气采样的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认为以上述四种植物来评价大气中SO2的污染程度,与大气采样互相补充,全面了解环境质量是可行的。此方法可节省人力物力,不要求高精仪器,本地区绿化植物的品种多,取材容易,因此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生长在云南省金顶铅锌矿的北厂和跑马坪矿段的Zn超富集植物长柔毛委陵菜野外植株的Zn、Pb、Cd等重金属含量和热值特征,并分析了重金属和热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北厂种群的叶片、叶柄和根中Zn的含量分别达到6217.05、7679.86 mg.kg-1和4455.44 mg.kg-1,分别是跑马坪种群的3.2、2.4倍和2.2倍;北厂种群叶片、叶柄和根的Cd含量分别为170.17、242.51 mg.kg-1和244.45 mg.kg-1,分别是跑马坪种群的3.0、2.2倍和1.9倍;而跑马坪种群叶片、叶柄和根的Pb含量分别达到1042.49、829.27 mg.kg-1和2621.39 mg.kg-1,分别是北厂种群的1.2、1.0倍和1.2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不同是造成两个种群富集Zn、Pb和Cd差异的原因。长柔毛委陵菜两个种群对相同重金属的转运和生物富集能力无显著差异,其中对重金属的转运能力呈现ZnCdPb的关系。同时,两个种群的叶片、叶柄和根中的灰分含量和去灰分热值都没有显著差异,其中根部的灰分含量最低,都小于6%;北厂和跑马坪种群的所有部位的热值以叶片最高,其中去灰分热值分别达到19.03kJ.g-1和19.57kJ.g-1。Fe和Mn对长柔毛委陵菜的热值累积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铜矿区超积累Cu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1 引  言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而且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具有严重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的特点[1 ,6] .但常规的一些物理化学方法因费用过高、对土壤性质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而难以广泛应用 ,植物修复为重金属污染带来了希望[5,7,9,1 3] .植物修复主要是基于重金属超积累植物 (hyper accumulator)的研究而兴起的 .超积累植物是指地上部分能富集重金属占干重的 1 0 0mg·kg-1 (Cu、Pb、Cd)或 1 0 0 0 0mg·kg-1 (如Zn)的一类植物[2~ 4,8] .在过去 2 0年内 ,已报道的超积累植物已有 4 0 0余种 …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处理对甜菊生长及糖苷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法,以甜菊(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品种‘中山4号'(‘Zhongshan No.4')当年生扦插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形态氮肥(硫酸铵、硝酸钠和尿素)及不同施氮量(纯氮)、施磷量( P2 O5)和施钾量( K2 O)对幼苗生长及糖苷含量和单株积累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量的提高,甜菊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单株叶干质量和单株茎干质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总体上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仅施磷量300 mg·kg-1处理组的叶长显著高于对照;根据施肥量与单株叶干质量的回归方程,确定硫酸铵、硝酸钠、尿素、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64.87、660.21、735.84、211.54和775.92 mg·kg-1时,幼苗单株叶干质量最高。在硫酸铵处理组中,300 mg·kg-1处理组甜菊叶片中的莱鲍迪苷A( R-A)含量及甜菊苷( St)、R-A和总苷的单株积累量以及600 mg·kg-1处理组的St单株积累量高于对照,多数处理组的St、R-A和总苷含量及单株积累量均低于对照;在硝酸钠处理组中,1200 mg·kg-1处理组的R-A和总苷含量、600和900 mg·kg-1处理组的St单株积累量以及300~900 mg·kg-1处理组的R-A和总苷单株积累量高于对照,其他处理组的St、R-A和总苷含量及单株积累量均低于对照;在尿素处理组中,1500 mg·kg-1处理组的R-A和总苷的含量和单株积累量以及600和900 mg·kg-1处理组的R-A和总苷单株积累量高于对照,其他处理组的St、R-A和总苷含量及单株积累量均低于对照;各施氮处理组中,仅1500 mg·kg-1处理组的R-A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他指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施磷处理组中,100 mg·kg-1处理组的R-A含量以及100和200 mg·kg-1处理组的St、R-A和总苷的单株积累量高于对照,多数处理组的St、R-A和总苷含量及单株积累量低于对照且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在施钾处理组中,各处理组的St、R-A和总苷含量及单株积累量均高于对照,其中仅900 mg·kg-1处理组的St、R-A和总苷含量与对照显著差异。各施肥处理组的St含量占总苷含量的百分率均低于对照、R-A含量占总苷含量的百分率均高于对照,且总体上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经过综合分析,建议在甜菊生育期内的施肥量为纯氮600~900 mg·kg-1、P2 O5200~300 mg·kg-1和K2 O 600~900 mg·kg-1,其中氮肥以尿素为宜。  相似文献   

15.
穗醛栗叶片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试验以小浆果类果树穗醋栗(黑、红、白)的叶片为试材,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三种穗醋栗叶(鲜样、干样)中总黄酮的含量及不同提取次数下总黄酮的浸提率,确定了最佳提取次数。结果表明:白穗醋栗叶片中总黄酮含量最高,鲜样785.10mg/100g,干样189.01mg/100g;红穗醋栗叶片次之,鲜样393.22mg/100g,干样1597.73mg/100g;黑穗醋栗叶片中总黄酮含量相对较少,鲜样151.59mg/100g,干样265.03mg/100g。三种穗醋栗叶片浸提三次,总黄酮的浸提率可达到97%以上。此外,利用定性试验(颜色反应)并和标准品芦丁的试验做比较,初步确定三种穗醋栗叶片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黄酮和黄酮醇两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啶虫脒在葡萄上使用的安全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研究了啶虫脒于葡萄不同物候期防治斑叶蝉时,在果实与叶片上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3%啶虫脒微乳剂在葡萄开花期至硬核期叶片上的半衰期为3.55~3.93d,在葡萄着色期至成熟期果实上的半衰期为4.14~5.60d,虽然在果实中降解稍慢,但最终残留量相差较小。按推荐剂量22.5g·hm-2(a.i.)和加倍剂量45g·hm-2(a.i.)各施3%啶虫脒微乳剂3次,间隔期7d,末次施药后7d葡萄果实中的残留量均小于0.2mg·kg-1,14d残留量均小于0.1mg·kg-1,本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0.5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1。参照美国、韩国与日本的最大残留限量(MRL),药后7d葡萄果实是安全的。建议用3%啶虫脒微乳剂在葡萄开花期防治斑叶蝉的第1代若虫、成虫,硬核期至着色期防治第2代若虫、成虫,最多使用3次,用量为22.5g·hm-2(a.i.),安全间隔期为7d。  相似文献   

17.
Using 6 culture media (12, 12D, 12G, 11, A and B) made up of MS medium (Murashige-Skoog, 1962) supplemented or not with glycerine, with different cytokinins, and/or 2,4-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s in total carbohydrates, reducing sugars, sucrose and starch were studied in calli induced from explants (cotyledon, petiole, hypocotyl and leaf) obtained from Medicago strasseri seedlings. Callus formation was induced under photoperiod (16h light/8h darkness) conditions or in the absence of light.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in the calli was observed, depending on the explants and media used. Under photoperiod conditions, medium A with KIN (1 mg/l) and 2,4-D (3 mg/l) induced many calli with the highest contents in total carbohydrates (886.1–889.3 mg/g DW), sucrose (132.1–188.2 mg/g DW) and starch (125.2–247.6 mg/g DW) and the lowest contents in reducing sugars (118.4–173.3 mg/g DW). In media 11, A and B, under conditions of darkness, calli degenerated at the start of culture. Calli developed in darkness generally had dry weights and total carbohydrate and starch contents lower than those cultured under photoperiod conditions. However, sucrose contents were greater in calli formed in darkness. At these cultures times, differentiation, in the form of organogenesis, was only seen using medium B with cotyledons, petioles and leaves as explants. It was also observed when petioles were cultured in medium A but with a less pronounced organogenic response.  相似文献   

18.
亚热带季风阔叶林不同林地几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谷畴   《广西植物》1991,(1):51-57
比较了亚热带季风阔叶林不同林地几种植物的叶特性、叶含氮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气孔对CO_2的传导率,表明疏林的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o)和荷树(Schima superba)的叶厚和栅栏组织厚度较九节(Psychotria rubra)小,但单位面积干重较九节大,叶含氮量(N mg/g干重)较密林的罗伞(Ardisia quinquegona)低,疏林的桃金娘和荷树的光合作用饱和光强为600和550 μmol 光量子m~(-2),S~(-1),光补偿点分别为12和20 μmol,光量子m~(-2),s~(-1),两种植物的平均最大光合速率分别为11.9±0.4和7.5±1.8 μol CO_2,m~(-2),S~(-1),光合量子产率分别为0.056和0.048,而密林的罗伞光合速率变化对光强变化反应敏感,暗呼吸速率较低。光补偿点为5μmol,光量子m~(-2),S~(-1),显著低于疏林植物,疏林植物有着较高的Ci/Ca值和水分利用效率。亚热带季风阔叶林的不同林地的植物有着不同的光合作用特性,这可能与植物生境的光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9.
吉首蒲儿根是近年发现的新物种,对其仅有的3个自然样地生境表层土壤养分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相邻格子法研究其种群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吉首蒲儿根生于海拔300~370m的瀑布下或溪沟边,群落为草丛、灌丛或次生灌丛;种群生境土壤含水量较为丰富,约为34.28%,pH值为8.51~8.60,有机质含量为107 500~143 300mg·kg-1,全氮含量为2 800~3 500mg·kg-1;有机质、全氮、全钾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样地,铜元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样地,而铁、磷、锰、铬、铅和锌含量与对照样地无显著差异。(2)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氮素的缺乏及铜含量的增加可能是限制该种群扩展的重要因素。(3)仅有的3个吉首蒲儿根种群的分布格局均呈集群分布,但聚集程度有所差异,方差/均值比率分别为6.68、14.39、11.53,t检验差异显著。(4)流沙瀑布种群的斑块聚集尺度为64m2,夯峡瀑布种群为8m2,而雷公洞种群的斑块大小尚无法判定。研究认为,吉首蒲儿根种群的分布格局可能与该物种的繁殖方式、种子传播的有限性及生境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