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是一类与自然杀伤细胞具有共同表面标记的T细胞,可识别由CD1d呈递的糖脂类抗原。活化后的NKT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增强树突细胞(DC)、T细胞、B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在非特异与特异性免疫之间起桥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NKT细胞不仅在抗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抗病毒及抗寄生虫感染中也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Immunolog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澳大利亚沃尔特与伊丽莎-霍尔研究所等处(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免疫细胞"密探007"被制造的过程,或为阐明免疫系统如何保护机体抵御疾病提供一定的帮助。树突细胞是一种富含睿智的免疫细胞,其可以聚集病毒、细菌、癌症及真菌的大量信息来帮助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疾病入侵,而理解树突细胞  相似文献   

3.
正树突细胞是机体免疫力的"门卫",其能够帮助机体有效检测并且开启抵御外来病原体或异物的免疫力,截止到目前为止,研究者认为树突细胞的亚型是从一种共同的祖细胞分化而来;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机体的免疫细胞或许是从特殊的祖细胞衍生而来,相关研究或为后期开发新型疫苗并且优化疫苗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正树突细胞是机体免疫力的"门卫",其能够帮助机体有效检测并且开启抵御外来病原体或异物的免疫力,截止到目前为止,研究者认为树突细胞的亚型是从一种共同的祖细胞分化而来;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机体的免疫细胞或许是从特殊的祖细胞衍生而来,相关研究或为后期开发新型疫苗并且优化疫苗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了胎儿(胎龄27~38周)和成人肠系膜淋巴结内树突细胞的分布及对S-100蛋白抗体和HLA-DR抗体的反应。结果显示胎儿淋巴结内S-100蛋白阳性树突细胞分布在外周区,中央区较少;这些细胞对HLA-DR抗体亦呈阳性反应。成人淋巴结的树突细胞有两种,一种是位于初级和次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的小结树突细胞,另一种是位于小结间和副皮质区的交错突细胞。小结树突细胞与HLA-DR抗体呈阴性反应,而交错突细胞则呈强阳性,提示这两种细胞不仅在分布上不同,而且对HLA-DR抗体反应也不同。进一步证实了小结树突细胞和交错实细胞在细胞来源和免疫功能方面是不同的两种辅助性细胞。  相似文献   

6.
朗格汉斯细胞位于黏膜状组织和皮肤分层鳞状上皮,是高度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家族成员,也是表皮中唯一的树突细胞。其作为一种皮肤免疫细胞,在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及诱导 T 细胞反应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机体皮肤或黏膜在遭遇不同病原微生物入侵时,朗格汉斯细胞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及引起后续免疫反应的机制存在差异。本文就朗格汉斯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一些病毒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奥克兰贝尼奥夫儿童医院的Julie Saba博士及其团队揭示出胸腺树突细胞的一种新作用,这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早熟、感染、癌症和骨髓移植后的免疫缺乏等疾病的新策略。T细胞是执行我们的免疫系统主要功能的血细胞。树突细胞和B细胞呈递外源物质(如微生物蛋白)和"自我"物质到T细胞的其他免疫细胞  相似文献   

8.
张兵  蔡美英 《微生物与感染》2004,27(6):18-19,29
DC-SIGN是相对限制地表达于树突细胞上的膜分子,能结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和Ebola病毒等,并且介导这些病毒在体内的感染,在病毒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还可以作为ICAM-2、ICAM-3的受体,介导树突细胞在体内的转运和免疫突触的形成;最后,它还可以作为抗原识别受体,参与抗原呈递。最近报道,无鞭毛体利什曼原虫、登革病毒、结核分枝杆菌也能结合人类树突细胞DC-SIGN或DC-SIGN转染的细胞,进一步确立了DC-SIGN在树突细胞介导免疫反应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树突细胞在沙门菌感染中有其特殊功能,可能还包括输送沙门菌通过肠道屏障。此外,在沙门菌感染中尚可发现细菌数量、定位、细胞因子和CD8α^ ,CD8α^—CD4^ 和CD8α^—CD4^—树突细胞亚群的变化。树突细胞还可直接呈递沙门菌抗原和作为旁立抗原呈递细胞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肺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真菌病,由于症状的非特异性,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作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肺隐球菌病的结局主要与宿主免疫力有关。目前肺隐球菌病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主要局限在T细胞和巨噬细胞。近年研究表明,作为树突状细胞亚群之一的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由于其激活后可以产生大量的I型干扰素并活化相关的T细胞,所以在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在真菌病,尤其是在隐球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将介绍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治及T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肺隐球菌病中的免疫机制,并通过介绍肺隐球菌病和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及二者之间已有报道的联系,初步阐述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在肺隐球菌病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ig.)是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的激动剂,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对其作用机制目前仍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利用活细胞成像的方法,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丝和树突树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罗格列酮浓度依赖的增高神经元树突丝密度,对树突丝长度、运动速度并没有影响.此外,罗格列酮也不影响树突树的总分支、总长度以及各级分支的数目和长度.PPARγ 特异性拮抗剂GW9662完全阻断了罗格列酮介导的树突丝密度增高.结果表明罗格列酮可能通过PPARγ途径影响神经元的早期发育,这可能是罗格列酮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天然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ILC)是固有免疫细胞的亚群,在炎症的引发、进展及缓解中起关键作用。ILC被发现存在于人外周血、人和动物的实质器官及黏膜组织中,并与多种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及非免疫细胞存在交互对话;在感染性疾病、肿瘤及自身免疫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综述ILC中各亚群的发育、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及基于ILC已有的细胞治疗进展,旨在探讨ILC作为新的细胞治疗手段的可行性、技术方法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树突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机体抗微生物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病毒感染机体后可以多种方式对树突细胞的表型及功能产生极为复杂的影响上调或下调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特征性成熟分子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Ⅱ类分子等的表达,并影响树突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进而影响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猫生后发育期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形态和发育。TH阳性反应的DA能神经元在生后第一天(P_1)的视网膜中已经出现。按形态学特征——胞体大小、形状、突起分层,以及免疫反应强度可分为THⅠ型和THⅡ型两类。THⅠ型是大的强阳性反应的DA能细胞,包括通常DA能无长突细胞、移位DA能无长突细胞和DA能类网间细胞。它们随发育年龄增长逐渐成熟。THⅡ型是小的弱阳性反应的DA能细胞,不随年龄而生长发育,相反在开眼(P_(7-10))后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至P_(30)时完全消失。开眼后,THⅠ细胞除胞体增大外树突发育特别迅速。它们的胞体直径从11.8μm(P_1时)增大至14.2μm(P_(30)时),相应的树突野和分枝交叉也明显增加。P_1时,树突分枝少而直,末端有许多生长锥。在中央网膜的树突有棘状附属物。至P_(13)时生长锥减少,许多分枝交叉形成简单的网状,同时树突“棘”完全消失,可能发展为环的一部份。至P_(30)时,树突分枝在内网从层的外层形成复杂的网络,其间有无数与杆型AⅡ无长突细胞构成突触联系的环形结构,相似于成年者。在生后发育过程中,开眼后适宜光照对THⅠ细胞成熟的影响以及神经递质变化的可能性,我们在文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诸多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发生均伴有树突棘发育异常。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细胞间黏附分子5(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5,ICAM5)是一个通过抑制树突棘成熟,将其维持在丝状形态的跨膜蛋白,它只表达于端脑兴奋性神经元,可能与树突棘发育、突触可塑性乃至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现综述了ICAM5的发现和特征、分子结构、基因结构、在树突棘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脆性X综合征等疾病的关系,试图为阐明发育阶段脑神经元异常树突棘形成的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6.
"免疫细胞的代谢及其调节"是近年发展而成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大量实验研究证实,免疫应答通常伴随某些免疫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激活,而活化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及其功能亚群、不同类型的固有免疫细胞等)有赖于改变其能量代谢方式而分化、扩增及发挥功能。因此,通过调控免疫细胞的能量代谢方式,可影响免疫应答的产生、效应及转归,并干预某些免疫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介绍不同T细胞亚群、B细胞和固有免疫细胞(如i NKT细胞等)的能量代谢及其调节,以及调控能量代谢对免疫细胞(尤其是T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大脑约由一千亿个神经元组成,它们通过位于树突棘结构上的突触相互连接,形成庞大的神经网络,主宰着人们的感觉、运动、记忆与情感。这个神经网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发育早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迅速建立;而在个体经由青少年期向成年期转变的过程中,多余的连接经由树突棘的修剪得到清除,神经环路得到优化,从而达到最佳的信息传递与储存效果。树突棘修剪对于大脑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在多种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中均发现了树突棘修剪的异常,但介导该过程的分子机制是基本未知的。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于翔研究组的工作发现,发育过程中小鼠感觉皮层的树突棘修剪和被保留树突棘的成熟同时受到感觉经验的双向调控,并协同变化。通过在单个树突棘的水平精细操控细胞黏附水平和神经电活动水平,于翔实验室进一步发现这种协同的成熟/修剪变化是由相邻树突棘间对一类细胞黏附分子——cadherin/catenin复合物——的竞争所介导:竞争到更多此类复合物的树突棘变得稳定、成熟,而失败的一方则被修剪。这一"赢家通吃"的竞争模型为发育过程中神经网络的优化提供了分子机制的解释,拓展了人们对于大脑可塑性的理解,并可能代表了生物系统发育的普遍策略。鉴于树突棘修剪的异常与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等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阐明其分子机制对解析上述疾病的致病机理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神经元发育过程中树突的生长特点备受关注.利用体外视网膜培养,森林脑炎病毒(SFV)转染和适时观察的实验方法,对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神经节细胞树突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出生后发育的进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树突经历了一个从活跃到比较稳定的生长过程,即小鼠出生时(P0)树突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中,而P13时树突则比较稳定,P3和P8时处于前两者的一种中间状态.对同一发育时期不同种类节细胞树突生长情况的分析表明,不同种类神经节细胞之间树突生长的特点没有明显差别.由于小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哺乳动物模型,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树突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Notch家族是一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跨膜蛋白,可以广泛调节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Notch信号通路可以通过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综述了Notch家族的组成,其调控因素及其靶基因,Notch信号通路对造血干细胞、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以及Notch信号通路参与的免疫相关疾病.Notch信号通路对造血干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T和B淋巴细胞的发育和功能的发挥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参与肿瘤、病毒感染、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树突棘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绝大多数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后位点。在出生后早期,脑内树突棘大量形成;当个体进入青少年期,脑内树突棘总数逐渐减少,这一过程被称为树突棘修剪,并被认为是神经环路精确化的重要过程。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中被报道存在树突棘修剪的异常。虽然树突棘修剪的现象已被广泛描述,然而介导该过程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组近期工作发现,在小鼠触须所对应的感觉皮层,树突棘的修剪与成熟是协同发生的,并且受感觉经验的双向调控。进一步研究发现,神经电活动可以引起相邻树突棘对cadherin/catenin细胞黏附复合物的竞争,导致该复合物的重新分布,并使这两个树突棘的命运产生分化:得到cadherin/catenin复合物的树突棘变得更加成熟而相邻失去这些分子的树突棘变小或被修剪。这一cadherin/catenin复合物依赖的竞争机制为树突棘的协同成熟与修剪提供了特异性,对于理解介导神经环路精确化的机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