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斑叶蝉族昆虫在中国以及贵州动物地理区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分布格局形成、起源和演化原因。根据中国和贵州斑叶蝉族的地理分布数据,运用MEGA 6.0、SPSS 22.0和ArcGIS 10.2等软件,对斑叶蝉族昆虫的区及亚区分布进行支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斑叶蝉族现代分布中心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华南区的台湾亚区及滇南山地亚区,分布热点地区为西双版纳地区、海南地区和台湾地区。贵州斑叶蝉现代分布中心为黔东低山丘陵省、黔北中山峡谷省和黔南低山河谷省,分布热点地区为铜仁北部的沿河地区、遵义的务川地区及贵州黔东南州的榕江、雷山地区。斑叶蝉族昆虫中国分布区形成的顺序先是东北区,其次是青藏区和蒙新区,最后是西南区、华北区、华南区和华中区。贵州分布区形成的顺序先是黔西高原中山省和黔中山原丘陵省,其次是黔南低山河谷省,最后是黔北中山峡谷省和黔东低山丘陵省。中国分布区中,B21和B22聚类群属级阶元的相似性最高,区间关联性最强。在贵州分布区中黔东低山丘陵省和黔北中山峡谷省属级阶元的相似性最高,物种交流最为频繁。目前,斑叶蝉族昆虫的地理分布格局主要是历史气候变化、当前气候条件以及植被覆盖等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区系起源和演化主要受地质构造运动作用;斑叶蝉在各区的分布相似性可能与气候变化引起的物种由南向北扩散有关。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爬行动物地理区划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本文首次对河南省爬行动物区系特征及其地理区划进行了研究。河南省现生爬行动物计 3目 8科 4 0种 ,可划分为桐柏、大别山地丘陵、伏牛山地丘陵盆地、豫西豫西北山地丘陵台地和黄淮海平原共 4个动物地理省。各动物地理省的自然环境、爬行动物组成、种群数量及区系特征均予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爬行动物新记录种 4种 ,即双全白环蛇、赤峰锦蛇、黄链蛇、山烙铁头蛇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对河南省爬行动物区系特征及其地理区划进行了研究。河南省现生爬行动物计3目8科40种。可划分为桐柏、大别山地丘陵、伏牛山地丘陵盆地、豫西豫西北山地丘陵台地和黄淮海平原共4个动物地理省。各动物地理省的自然环境、爬行动物组成、种群数量及区系特征均予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爬行动物新记录种4种,即双全白环蛇、索峰锦蛇、黄链蛇、山烙铁头蛇。  相似文献   

4.
2003年3~7月,对广西猫街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两栖动物16种,隶属12属6科2目;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滇桂山地丘陵省,区系组成以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生态类型以流水型和陆栖静水型种类占优势;保护区和同样地处桂西的大王岭自然保护区、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较高,而与桂北地区的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和桂南地区的挂榜山的相似系数最小。根据资源现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爬行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爬行动物有123种和亚种,隶属2目17科69属.除5种海产龟鳖类及9种海蛇外,其余109种陆栖与半水栖(淡水)的种类中,属东洋界的种类有101种,占92.66%;遍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种类共有8种,占7.34%.福建省陆栖与半水栖的爬行动物区系可划分为闽北山区丘陵省、闽东丘陵沿海省、闽西低山丘陵省、闽中丘陵平原省和闽南低丘平原省5个地理分布区,对每个地理分布区的自然环境和动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分别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广东两栖动物地理分布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徐剑 《四川动物》2006,25(2):374-376
对广东省49种两栖动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聚类研究.将各种两栖动物在各动物地理省分布的有或无作为二元状态,用结合系数来表征每两个动物地理省同两栖动物组成的相似程度,以类平均法进行聚类.聚类结果表明两栖类在广东各动物地理省的分布受地形明显影响.论述了广东省两辆动物地理分布的特点,并对聚类结果与动物地理区划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贵州金沙县、大方县福建柏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延斌 《四川动物》2005,24(3):401-402
1991年、1992年、1999年、2003年、2004年,先后对贵州金沙县、大方县福建柏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该林区两栖动物计有2目8科13属16种和亚种。其区系组成以无尾目蛙科占主体。区系特征以华中华南区成分为主,有6种,占37.5%;华中区成分居次,有4种,占25%;西南区成分、占北界及东洋界广布种各3种,分别占18.75%。其区系成分既不同于黔西高原中山省,也不同于黔北中山峡谷省,属西南区成分向华中区成分过渡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了解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的资源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于2013年5~6月对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结果显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43种,隶属4目14科34属。运用相似性指数对麻阳河、佛顶山、雷公山三个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比较,印证了动物地理区划上雷公山和佛顶山属于黔东南低山丘陵盆地省,麻阳河属于黔北中山峡谷省的划分。运用G-F指数公式分别计算三个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G-F指数,其中,雷公山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G-F指数最高,分别为0.23和0.50,麻阳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G-F指数最低,分别为﹣0.20和0.25,说明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科间和科内多样性均较低。通过对三个自然保护区年均降水量、年均温等环境因子分析比较,得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相对较少的原因,可能是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低的年均降水量和较高的年均温。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两栖动物地理分布的聚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河南省现生19 种两栖动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聚类研究。将各种两栖动物在各动物地理省分布的有或无作为二元状态, 用联合系数来表征每两个动物地理省间两栖动物组成的相似程度, 以类平均法进行聚类;论述了河南省两栖动物地理分布的特点, 并对聚类结果与动物地理区划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徐宁  魏刚 《四川动物》2007,26(2):350-353
在柏菁保护区共采到两栖动物标本267号,经整理鉴定隶属1目、6科、6属、13种。该区两栖动物垂直分布划为3个带:(1)海拔600.1000m为低山河谷农田两栖类带,本带两栖类6种,占总种数的46.15%;(2)海拔1000.1750m为中山台地农田针叶林两栖类带,有两栖类11种,占总种数的84.62%;(3)海拔1750~2200m为中山高原森林两栖类带,仅有1种。柏箐地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华中区,但两栖类以华中及华南区种为主。还讨论了中华蟾蜍和华西蟾蜍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漫湾电站水库地区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晓瑞  王忠泽 《四川动物》2000,19(3):123-126
漫湾电站水库地区有爬行动物46种,隶属3目10科37属。特点是:(1)特种多样性很丰富,为中国扑行类种娄11.89%,为云南的30.46%,是云南省和全国爬行类很丰富的地区;(2)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97.83%),没有古北界种类,古北东洋两界广布种仅1种;(3)西南区与华南区种类分别为20及19种;华中区及华中华南两区广布种很少;(5)特有种多,在我国主要产于云南有8种,占17.39%,其中云  相似文献   

12.
昆明地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明地区共有21种两栖动物,隶2目8科12属。区系特点是:物种多样性很丰富,多于我国9个省区;东洋界种类有20种占绝对优势,没有古北界种类,古北东洋两界广布种仅1种;明显具西南区的特色有16种,特有种多,呈贡嵘螈及滇螈是昆明特有种,也是云南特有种,另有滇蛙等12种为中国特有种;模式产地为昆明的种类多,有7种;姬蛙科属种多,共3属4种。该文阐述了昆明为模式产地的种类现状,还提出了昆明地区两栖类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澜沧江漫湾电站水库地区两栖动物的考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何晓瑞  王忠泽 《四川动物》1999,18(3):119-123
漫湾电站地区共有两栖类2 目8 科18 属38 种。区系特点是: (1) 物种很丰富, 占中国两栖类种数13-62 % , 超过20 个省区, 超过云南红河州, 而与西双版纳相等, 是中国两栖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也是云南种类最多的地区;(2) 全部属东洋界种类; (3) 西南区种类占绝对优势, 有26 种, 占68-42% ; (4) 华中区及华中华南种类很少, 共3 种; (5) 锄足蟾科种类特多, 有12 种; (6) 特有种很多, 有漫湾特有7 种, 云南特有16 种,中国特有13 种以上。垂直分布可分为河谷低山带, 海拔800 - 1 500m ; 中山带, 海拔1 500 - 2 200m ; 高山带,2 200 -2 800m ;2 8003 291m 的山顶带。泽蛙、双团棘胸蛙及云南小狭口蛙为本地区优势种。稀有种多, 应加强保护; 红瘰疣螈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蚋类区系分布和地理区划(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报道我国蚋类的区系分布和地理区划,根据代表性类群的界间替代分布,对我国蚋类在东洋,古北两界的分布界限初步划线,分析表明,我国蚋类区系分布具有自北向南减弱,接壤区系的相似性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等特点,在区系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蚋类进行三级地理区划。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鼎湖山两栖动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大德 《四川动物》2001,20(2):62-63
鼎湖山两栖动物有16种,隶属2目6科9属。华中华南区种类占优势有10种,为62.5%;华南区4种,为25.0%;华中区2种,为12.5%。从该地区两栖动物区系、分布及种类组成相似性分析为华中我向华南区过渡地带。加强对两栖动物保护,对维护该地区森林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Aim  The distributions of Chinese spiders are used to form biotic regions and to infer biogeographical patterns.
Location  China.
Methods  China was initially divided into 294 quadrats of 2° latitude by 2° longitude. The distributions of 958 species of spiders were summarized for each quadrat. Subsequently, these quadrats were pooled into 28 areas based on top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on the distributions of spiders. Parsimony analysis of endemicity (PAE) was used to classify the 28 areas based on the shared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of spiders.
Results  China was found to have seven major biogeographical regions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of spiders: Western Northern region (clade B2: Tibetan Plateau and Inner Mongolia-Xinjiang subregions), Central Northern region (clade B3), Eastern Northern region (clade B4), Central region (clade C2), Eastern Southern region (clade C3), Western Southern region (clade C4), and Central Southern region (clade C5).
Main conclusions  The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of Chinese spiders correspond broadly to geological provinces. A comparison of the geological provinces and the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of spiders reveals that the spiders occur south of the geological provinces. Furthermore, a general biogeographical classification with five natural areas is suggested as follows: Tibetan Plateau, Central Northern, Eastern Northern, Western Northern (excluding Tibetan Plateau), and Southern regions.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木本植物区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北地区在中国植物区系上属于泛北极植物区,其南部基本上控制在中国-日本植物亚区的华中地区内,区系成分以北亚热带成分占优势,中、东部主要控制在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内的华北地区中的黄土高原地区内,以华北区系成分占优势,西南部主要属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区系成分以唐古特和横断山区系成分占优势,北部主要是亚洲荒漠植物亚区,区系成分是以古地中海成分占优势.本区有木本植物(不包括栽培植物)103科338属 1 729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6科17属57种,被子植物97科321属1 672种,另外,具有中国特有属26个,土著特有种173个(含种下等级).大科、大属在区系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区木本植物区系包含有15个分布区类型及其17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东亚至北美间断分布、东亚分布等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其木本植物区系的主要特征为:种类比较丰富;分布不均,区域差异大;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起源古老;土著特有种较多;区系联系广泛,多种区系成分的汇集、混杂和过渡.  相似文献   

18.
香港的两栖和爬行动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乐宓 《四川动物》1997,16(2):51-60
香港及其附近水域已有纪录的两栖和爬行动物共4目23科70属107种。本文着重分析陆地与淡水产种类,计有4目21科63属98种,其中目前仅见于香港的特有种4种,物种密度高达897.4/104km2,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其中主要为南中国成分,其次为印度支那成分和印度马来成分,香港与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区)具有很高的生物相似值(>0.4),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华南区东南沿海亚区。香港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适合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但由于面积不大、地貌较不复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它们生存的地域越来越缩小,再加以人为的干扰,物种和数量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