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洲斑潜蝇幼虫空间分布型和田间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玉文  刘箐 《昆虫知识》1998,35(5):276-279
通过田间调查和计算,明确了美洲斑潜蝇幼虫呈聚集分布,且以负二项分布为主,理论抽样数当t=1.00,D=0.2时,n=26.08/X+16.12,如果防治指标定为10头/株,则最大抽样数为19株,序贯抽样的累积幼虫数量界限为.田间随机取样以平行线和Z字形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思茅松毛虫幼虫在林间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并用刀切法对聚集度指标进行估计和检验,结果表明,思茅松毛虫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3.
丁德葆  叶金廷 《昆虫知识》1994,31(4):210-212
通过空间分布型指数分析,甘薯象对薯块、著株危害空间分布型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同时确定了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4.
竹小蜂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竹小蜂幼虫空间分布型属于负二项分布;聚集度各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幼虫是聚集分布;经测定M^*=6.2836 0.3028^ˉx,屑于聚集分布。并用刀切法和F偏离度检验法对M^*进行了估计和检验测定为聚集分布。中分析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决策,为今后该虫林间调查与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白菜上七星瓢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种群的空间格局是生物种群的一项重要特征,常常影响物种的空间分布、结构和活动;影响捕食者对被食者的寻找。从而影响了捕食效率。还影响种群密度、死亡率及生殖力的空间关系,影响抽样调查方法、数量及其资料处  相似文献   

6.
柳厚壁叶蜂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Taylor的幂法则、Iwao m*-m回归分析法及6个聚集指标,对柳厚壁叶蜂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幼虫在柳树的枝条和叶片两个空间阶元都属于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枝条上,聚集的原因是由柳厚壁叶蜂成虫集中产卵的习性与枝条上叶片空间位点共同影响所致;在叶片上,当m<2.37时,其聚集原因与春季柳树新叶空间位置有关,当m>2.37时,虫瘿聚集除与春季新叶空间位置有关外,还与柳厚壁叶蜂成虫羽化和在叶片上集中产卵的习性有关.运用Iwao m*-m回归中的两个参数α和β值,确定了在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  相似文献   

7.
拉缘蝽空间格局测定结果表明,拉缘蝽的1—3龄若虫、4—5龄若虫和成虫等各虫态的空间格局均属于聚集分布,拉缘蝽1—3龄若虫聚集度最高,4—5龄若虫聚集度下降,成虫聚集度更低。在拉缘蝽空间格局的基础上,确定了Kuno风险决策序贯抽样表和1wao—Kuno(1968)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和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是一类危害蔬菜、花卉的世界性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了解其发生危害特征,可为这两种斑潜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对江苏地区的两种斑潜蝇的发生分布、危害程度以及在扬州地区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采集含有潜道的叶片,待蛹羽化为成虫后鉴定斑潜蝇种类,同时统计叶片上的潜道数量划分危害等级。【结果】美洲斑潜蝇主要在苏北地区发生危害,三叶斑潜蝇主要在苏南、苏中地区发生危害;两种斑潜蝇在江苏地区的发生危害程度均未超过3级。在扬州地区的蔬菜上仅调查到三叶斑潜蝇的危害,其危害的寄主植物有6科、12种,主要包括茄科、豆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的蔬菜。三叶斑潜蝇的发生危害从3月开始,11月结束,全年有3个发生危害高峰,其中在7月下旬至8月初的发生危害最重。【结论】两种斑潜蝇在江苏地区的种类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理差异,同时扬州地区三叶斑潜蝇的虫口密度随寄主和时间不同呈现的明显,因此生产上需加强对斑潜蝇发生危害进行监测,并指导斑潜蝇防治。  相似文献   

9.
防治前与防治后赤梧毛虫幼虫在松林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用Iwao方法给出了防治前与防治后的理论抽样数。进行了防治前与防治后的序贯抽样分析。  相似文献   

10.
苜蓿籽蜂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109-112
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Taylor回归分析方法,对苜蓿籽蜂Bruchophagus roddi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个体间相互排斥,其基本成分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其聚集是由昆虫行为或环境条件引起的,聚集强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 Iwao抽样模型建立了籽蜂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0.5833/m+2.3370)/D∧2。   相似文献   

11.
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是近几年新发现的危害柠条的重要害虫,研究四线奇尺蛾种群的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可为该害虫的危害调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应用6个聚集指标和Taylor幂法则及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对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做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幼虫在6个样地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通过分布型参数,采用Iwao法计算出了在不同精度下幼虫抽样数公式和序贯抽样模型,该模型可为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叶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是广东地区发生和危害比较严重的两种蔬菜潜叶蝇,通过对两种斑潜蝇及其寄生蜂空间生态位的调查研究表明,发现两种斑潜蝇的生态位宽度受寄主影响各有不同,与其寄生蜂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底比斯釉姬小蜂Chysocharis pentheus(Walker)、冈崎灿姬小蜂Chysonotomyia okazakii(Kamijo)和丽灿姬小蜂Chysonotomyia formosa(Westwood)生态位宽度值相近且均高于其它寄生蜂,分布较其它三种寄生蜂广,三种寄生蜂对斑潜蝇的寄生跟随作用较强;甘蓝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Ashmead)、黄潜蝇釉姬小蜂Chysocharis oscinidis Ashmead和异角亨姬小蜂Hemiptarenus varicornis(Girault)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值(B’i)均小于0.1,在大田中发生的跨度范围很窄,具有季节集中性。三叶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的种间竞争,表现在对寄主资源的占有和掠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这也是田间三叶斑潜蝇种群数量一直高于美洲斑潜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Olfactometer and feeding/oviposition preferenc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if host plant preference in two agromyzid leafminers, Liriomyza trifolii and Liriomyza huidobrensis , is influenced by pre-imaginal or imaginal experience, and at what level (host plant species, host plant variety or host age). It was found that the choice of host plant species (potato or tomato) and host plant variety had a pre-imaginal component, which could be reinforced (or modified) by an imaginal component. On the other hand, preference for potato leaves of different ages did not appear to be based on either pre-imaginal or imaginal factors, but resulted from differential performance and oviposition preference. The Hopkins' host selection principle appears to operate in these leafminers at the level of host species, and to some extent at the level of host variety, but not with respect to host age.  相似文献   

14.
三叶草斑潜蝇的入侵、鉴定及在中国适生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介绍了2005年12月首次发现入侵中国大陆的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trifolii(Burgess)的形态特征及其与近缘种的形态区别、入侵历史与危害性;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对三叶草斑潜蝇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该虫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涉及范围广,以东部地区的最适宜潜在适生区为主,它的潜在适生区涵盖了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等3种气候类型;依据中国大陆目前的发生情况提出对该种入侵害虫的监测方法与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叶草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trifolii(Burgess)与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nd为材料,通过特异引物18SP1和5.8SP2,分别扩增出它们的rDNA非编码区ITS1的片段,根据序列分析和比较结果,重新设计出2条新的特异性引物Fly3和Flyus,并筛选到2个特异性内切酶,通过PCR和PCR产物的酶切分析,即可将这2种近缘昆虫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6.
2007—2009年在浙江杭州对三叶斑潜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杭州地区范围内该虫的分布已很广,与其他斑潜蝇混合发生。春夏季以美洲斑潜蝇为害为主,6月是为害盛期。秋冬季为多种斑潜蝇混合为害,9月是混发盛期,期间以三叶斑潜蝇为害占多数。目前查到有13种寄主作物受三叶斑潜蝇为害。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春季三叶草斑潜蝇寄主种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广东省冬后蔬菜调查结果表明,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tri folii(Burgess)的寄主主要有菊科茼蒿、非洲菊,伞形科西芹、香芹,豆科豆角,葫芦科冬瓜,茄科番茄等;其中,茼蒿、芹菜、番茄等受害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