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山北坡中段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位于阜康市的天山北坡中段自然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价格法、成本核算法、收益损失法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研究方法,从直接使用价值和就间接使用价值两方面,对这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这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6.32×108元人民币.其中有机物生产4.3016×1012元,涵养水源2.406×108元,观光旅游8.000×108元,土壤保护7.334×108元,调节大气成分4.951×108元,净化空气6.7152×108元,旅游收入8.0×108元,山地草甸1.38×108元.  相似文献   

2.
植物对有机氮源的利用及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晓阳 《生态学报》2007,27(8):3500-3512
近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许多植物能够在不经矿化的情况下直接吸收、利用环境介质中的生物有机氮,尤其氨基酸类。而且,有些植物利用氨基酸的效率可以与矿质氮源(NH4 、NO3)相当或更高。自然界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生境中同时存在多种有机氮和矿质氮养分,这是导致植物(至少部分植物)进化产生利用各种不同氮源能力的环境驱动力。土壤中的游离氨基酸尽管含量不高,但其周转快、通量大,理论上可远大于植物的氮需求。尽管植物在与土壤微生物的有机氮源竞争中处于根本性劣势,但土壤中氨基酸的巨大潜在通量和植物相对于微生物的生命周期仍可使植物在长期竞争中获取数量可观的氮。基于植物根对氨基酸的吸收能力、土壤中游离氨基酸库的大小和通量、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氮源的竞争以及有关的原位实验结果,近来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植物有机氮营养在多种生态系统中是重要或潜在重要的。尤其是在一些极地、高山、亚高山、北方针叶林或泰加林生态系统中,由于低温等因素限制有机氮矿化,土壤氨基酸浓度常超过矿质氮(NH4 、NO3-)浓度,氨基酸可能代表着植物的一个主要氮源。认识到现实生态系统中植物对有机氮源利用的重要性意味着传统的矿质营养观念的更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某些重要生态过程的理解,并导致对若干生态学中心问题的再认识。研究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阐述了我国开展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厌氧氨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李东  郑平  胡宝兰 《生态学报》2011,31(15):4447-4454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是由anammox菌在缺氧条件下以氨为电子供体、以亚硝酸为电子受体的生物反应,反应产物为氮气,该反应的发现为全球氮素循环增添了新的内容。参与anammox反应的微生物是anammox菌,anammox菌是一群分支很深的浮霉状菌,目前已发现的anammox菌有5个属8个种。催化anammox反应的是一特殊的细胞结构-厌氧氨氧化体,每种已发现的anammox菌中都存在该特殊结构。有关anammox反应的生化机理目前普遍认为,NO和联氨(N2H4)是anammox反应的重要中间体,NO可将NH4 直接氧化,形成N2H4,N2H4在联氨氧化酶的作用下最终转化为氮气。Anammox最初发现于人工脱氮系统,已发现的8种anammox菌中7种来自于人工系统。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nammox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海洋、淡水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在区域氮素循环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中anammox反应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有机质含量、NO3-浓度和盐度等,但在不同的生态系统,anammox反应的主导影响因子存在较明显差异。本文综述了anammox菌的类群和生化反应机理,总结了anammox菌在各种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分布与生态多样性,并论述了anammox反应在全球氮素循环中的重要性以及影响此过程发挥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公益的评估   总被引:156,自引:2,他引:1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的量化指标,以我国森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全国第3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1984~1988)及Costanza等(1997)的森林生态系统公益资料计算了我国38种主要森林类型生态系统公益的总价值约为117.401亿美元,其中以森林营养循环的贡献最大(约占40%),而原材料(包括木材、燃料、饲料)的贡献仅占15%,反映出森林生态系统公益的显著性。 研究发现,各森林类型的生态系统公益(Va)与其总生产力(Tp)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Ln(Va)=108.21(Tp)0.93,R2=0.844。这对于简化生态系统公益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提供了科学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的完整性和原真性评价是国家公园的布局规划、边界范围确定以及功能区划等研究的前提条件。为了评估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状态, 本文基于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指标筛选、专家咨询、指标量化和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构建了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包括5个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标、5个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指标和2个综合评价指标。以浙江省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例, 本文初步评估了其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状态, 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级。按照本研究的评价方法,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结果为52.83%, 评价等级为较差; 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评价结果为87.06%, 评价等级为好。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待关注和提升的指标有保护区域完整性指数(27.00%)和旗舰种适宜生境完整性指数(53.04%)。最后, 本文结合研究区域评价结果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领域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该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评价方法可提供一种评价指标覆盖较全面、数据易获取, 且评价结果易被决策者和管理者理解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6.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的主体,同时也是社会责任的必然承担者。公益化视角下公立医院在获取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应最大程度地承担起“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社会责任新内涵。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缺失与医疗市场越位、政府补偿缺位及医务人员宗旨意识错位有关。公益化视角下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体系重建要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统筹利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营造社会责任的文化氛围、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及建立基于公益性的绩效考核方案。因此,要发挥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要正确认识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本质,应正确处理好社会责任与经营性之间的关系及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方力量。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及治理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医院相关问题有重要借鉴作用,但不能照搬,中国经济、管理和卫生领域专家在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及实现机制方面的探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化解医疗纠纷,解决对医疗责任的赔偿问题,我国近十年来相继在部分省市实施了医疗责任保险,但各地现有的医疗责任保险均难以展开,寻求一种新的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模式尤为迫切。本文试图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确立我国医疗责任公益信托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实施医疗责任公益信托模式的可行性。对解决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商业性与医疗纠纷解决公益性之间的矛盾,加快医疗纠纷的有效解决,促进医患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海南省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2009年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尖峰岭生态定位站连续观测数据、社会公共数据等数据资料,利用影子工程法、替代工程法等方法,首次对海南全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2010年)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海南省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010年总价值为1113.60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生产总值(GDP)2050亿元的54%,单位面积森林提供的服务功能的价值为14.09万元/hm2。由于考虑森林提供负氧离子的功能,8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贡献值之中,净化大气环境>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森林保护>森林游憩>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北京地区入侵植物扩散与分布规律,探讨影响入侵植物分布的驱动因子,对北京郊区12区县入侵植物分布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北京地区入侵植物的水平分布格局和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并对影响入侵植物种数和分布的各类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共有外来入侵植物47种,不同区县入侵植物物种数量差别较大,通州、门头沟等外来入侵植物分布较多;并形成3个明显的集中分布区域。入侵植物在不同海拔高度都有分布,其数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表现出线形关系,低海拔区域100—900 m是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数量较多的海拔范围。通过对不同影响因子与入侵植物物种多度相关分析表明,进口额、一级公路密度与外来入侵植物数量显著负相关,而与林木覆盖率显著正相关,这些结论与入侵植物分布与扩散一般规律相悖,这与北京地区森林起源与以及人类活动对于植被干扰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形成的景观破碎化有关,多样性干扰为更多植物入侵提供了可能性。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和多样性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其防控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0.
人类人工染色体(HAC)作为基因载体将解决基因治疗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本文探讨了在不完全了解着丝粒、复制起始点、端粒等人类以体基本功能单位的情况下构建HAC的三种策略。利用染色体基本功能单位在细胞内构建成功的第一代HAC,解决了HAC构建的一些难题,同时也带来了某些新的问题。HAC作为基因治疗载体具有很多优势,但第一代HAC离它作为基因治疗载体还相距很远.为此,作者正在进行解决这些问题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消费与人类福祉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来满足和提高自身福祉.科学认识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消费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对于协调生态系统服务保育与人类福祉提高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多样性、复杂性、区域性特点和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差异性、不可或缺性特征,以及人类福祉的多维性、地域性、评价指标多样性分别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消费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和多尺度关联特征,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之间相互反馈和非同步性关系.最后,围绕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消费与人类福祉的关系,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俊  王卓晗  杨龙  任海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2097-2102
黧蒴锥是华南用于人工造林和生态恢复的优良乡土树种.选取浇水频率和凋落物覆盖量两个控制因子,研究在不同的土壤湿度和凋落物覆盖量条件下,黧蒴锥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和生长特征.结果表明: 凋落物对黧蒴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与环境的潮湿程度相关.当浇水频率为每天1次时,凋落物覆盖会抑制黧蒴锥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导致种子萌发率降低、幼苗死亡率提高; 在浇水频率为2 d 1次和3 d 1次时,凋落物覆盖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有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凋落物覆盖还可以显著地提高幼苗的生物量.在通过播种来实现亚热带灌木林地更新时,可利用凋落物覆盖促进黧蒴锥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  相似文献   

13.
14.
人类活动对北京空气质量影响的综合生态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文华  王如松  张克锋 《生态学报》2005,25(9):2214-2220
为给北京未来的空气污染控制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构建的指标体系、生态服务功能估算和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人类活动、人工调节措施(1983~2003年)和生命支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北京建城初~2003年)对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空气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1)人类活动对北京城市空气质量综合影响的排序结果前3位排名为2003年(0.619)、2001年(0.598)和2002年(0.578),后3位排名为1983年(0.392)、1984年(0.395)和1985年(0.495),综合影响总体趋向积极且稳步上升;(2)1983~2003年北京市的人类活动对北京城市空气质量消极与积极影响同时增强,城市空气质量自1998年后有所改善;(3)压力指数p与响应指数r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95(p<0.001);(4)不同响应指数下的状态指数变化表明随着响应指数的增加,北京空气质量改善,但是在响应力度不强时其消极影响占主位;(5)1900年以前北京市人类活动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很小,北京市生命支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可以调节其影响;1975年后,北京市生命支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显著下降,城市空气质量恶化,但随着人工调节能力的增强城市空气质量自1998年后趋于改善。  相似文献   

15.
    
The Natural Capital Initiative (www.naturalcapitalinitiative.org.uk) held its first conference ‘Valuing our life support systems’ at Savoy Place, London, from 29 April to 1 May 2009. The aim of the conference was to discuss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and solutions to,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t particularly focused on the link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y, and how to implement an ecosystem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his event brought together scientists across the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alongside representatives from government,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business and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globally advance human wellbeing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is required to achieve international target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wellbeing is frequently assumed to be simple and positive, but this is not the cas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 poor understanding of how and when ecosystem restoration can improve wellbeing causes a disconnect between the practice and the benefits it promises to provide. Problematic issues with carbon credits are discussed and a case is made against promoting ecosystem restoration initiatives based on carbon storage. Opportunities for ecosystem restoration to optimize gains in wellbeing a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sites where restoration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carbon credit systems into ecosystem service credit system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recommended, as are the production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ecosystem restoration in natural hazard recovery and risk mitigation.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本流变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颂  戴常文 《生态学报》2021,41(3):1189-1198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是将生态系统惠益于人类社会的价值进行量化,以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状态,便于生态系统监测和管理。自然资本是生态系统服务的来源,结合自然资本视角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其成果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保护政策制定的精准性和统筹力,有利于创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通过梳理自然资本概念的缘起与发展过程,认为自然资本经历了\"同义指代\"、\"边界明晰\"、\"多领域交汇\"和\"隐喻多义\"四个阶段逐步丰富的过程。当今针对自然资本研究的三种主流视角,即将自然资本视为\"产生经济价值的资产\"、\"产生服务流的存量\"和\"金融资本\"为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化提供了多种途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的过程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保证自然资本的稳定,维持人类社会代际公平。以此为前提,鼓励生态系统价值化视角的多样性。价值化途径应关注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变化、多种服务协同作用和供需权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是自然资本金融杠杆化的推手,应警惕有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和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嘉丽  周伟奇 《生态学报》2019,39(12):4213-4222
生态系统服务流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类需求耦合的重要桥梁,是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科学理解生态系统服务从产生、传递到使用的全过程,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况,对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提高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概念内涵,归纳总结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定量研究方法,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在理论探索与应用案例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从供给区传递至需求区的空间转移规律尚不明晰、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流的方法不成熟、面向应用的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研究较为缺乏,以及人与自然耦合系统中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复杂系统中生态系统服务流跨尺度、跨区域的传递过程,加强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动过程与传递路径的定量分析与模拟,重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应用性研究,尤其是在生态恢复、生态补偿、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应用,并完善人与自然耦合系统中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研究框架,以期促进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域,建立人类福祉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牧户问卷调查了解牧户对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和福祉变化的认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多年统计数据,采用专家打分法对牧民各福祉指标打分,对2001年和2010年牧民福祉变化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收入、道路覆盖率、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文化教育方面对牧民福祉变化贡献最大;生产资料持续供给能力下降是导致收入减少的主要方面;旗县的犯罪率,环境空气质量,饮食结构,离婚率等是导致牧民福祉下降的主要方面。有关研究结果为提高锡林郭勒盟人类福祉、生态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保护与福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惠梅  张安录 《生态学报》2013,33(3):825-833
结合能力框架探讨了福祉的内涵,界定了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功能对人类福祉的内涵,指人类在生态系统生产和利用中的自由选择和能力,而贫穷指能力和发展的受限即福祉的下降.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将严重威胁人类福祉(尤其是穷人的福祉),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系统的核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将促进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进而提高人类福祉.关注强烈依赖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贫困人群的福祉,并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将可能实现生态保护和人类福祉改善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