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控制环境生长室,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2个种植密度下红桦幼苗生长和氮(N)、磷(P)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CO2浓度为350和700 μmol·mol-12个水平,每个CO2浓度水平下又设密度28和84株·m-22个水平。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红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均增加,净同化率(NAR)值增加,叶质比(LMR)和比叶面积(SLA)均下降,但相对生长率(RGR)提高。CO2浓度增加,红桦幼苗茎枝、叶、根和总生物量提高,氮(N)、磷(P)含量降低,但单株N、P总吸收量均增加。CO2浓度升高,氮磷利用效率(NUE和PUE)提高,氮磷累积速率(NAcR和PAcR)显著增加。CO2浓度升高,红桦幼苗体内N、P浓度下降是由于生物量迅速增加引起的稀释效应造成的,而NUE和PUE的提高可以有效缓解CO2浓度升高后,亚高山和高山地区森林土壤中养分元素不足对森林生产力的限制。CO2浓度升高导致的植物生长的增加量会随植株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器官养分吸收量的增加量在低密度条件下比高密度条件下大得多,主要是因为高种植密度显著降低了植株各部位的干质量。  相似文献   

2.
红豆草与土壤氮含量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闭的植物培养箱中,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红豆草和土壤氮含量对CO2浓度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与正常CO2浓度(355~370 μmol·mol-1)相比,CO2浓度升高(700 μmol·mol-1),植物生物量增加25.1%(P<0.01),但植物体氮浓度降低25.3%(P<0.001),植物全氮没有显著的变化.经3个月盆栽实验后,与原始土壤相比,两种CO2浓度处理土壤全N、NO3--N和NH4+-N都有所降低,而土壤微生物氮则显著增加,这可能与植物生长有关.不同CO2浓度处理土壤NH4+-N浓度基本一致,但在高CO2浓度下,土壤NO3--N浓度显著降低,而微生物生物氮显著增加.对整个土壤-植物系统而言,盆栽实验后,整个系统全氮有少量增加,但变化不显著,特别是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植物系统全氮最大,这可能与培养材料红豆草为豆科植物,而且在高CO2浓度下生物量增加,导致氮的固定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依托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研究平台, 利用特制分根集气生长箱, 采用静态箱-GC(Gas chromatography)法, 连续两年研究 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拔节期、孕穗抽穗期和灌浆末期的根系呼吸及生物量的影响。两季结果表明, CO2浓度升高和高氮 肥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3个阶段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 这有利于增加根茬的还田量; 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根系呼吸影 响不同, 在拔节期影响较小;孕穗抽穗期显著增加了根系呼吸, 2004~2005季分别增加33.8%(148.1 mg N&;#8226;kg-1 干土, HN)和43.9%(88.9 mg N&;#8226;kg-1 干土, LN), 2005~2006季分别为23.8%(HN)和28.9%(LN); 而灌浆末期显著降低了根系呼吸, 2004~2005季分别降低31.4%(HN)和23.3% (LN), 2005~2006季分别为25.1%(HN)和18.5%(LN); 高施氮量比低施氮量促进了根系呼吸; 随着作物生长根系呼吸与地下生物量呈显著线性负相 关, 高CO2环境中的R2变小,表明随着作物生长发育高CO2浓度降低了作物根系呼吸与地下部生物量积累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重要组成树种, 研究该树种对未来气候变暖的响应, 可为预测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蒙古栎林的发展动态、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提供科学参考。该文旨在探讨不同的供氮水平下,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综合作用对蒙古栎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实验采用人工气候箱控制, 控制条件分别为温度升高4 ℃(ET)、CO2浓度倍增(700 μmol CO2 ·mol–1) × 温度升高4 ℃ (ECET)和对照(正常温度, CO2浓度为400 μmol CO2·mol–1) (CK), 每个控制条件幼苗的基质分别用3种氮素水平处理: N1 (15 mmol·L–1 N)、N2 (7.5 mmol·L–1 N)和N3 (不施氮)。研究结果显示, 1)在ET条件下, N1明显促进幼苗茎的高生长、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 幼苗生物量的分配随氮素浓度的增加, 地下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增大。2) ECET条件下N1明显促进幼苗的高生长, 但对径生长影响不显著, 对幼苗总生物量积累的影响不显著。但N1增加了地下生物量的比例。3) ET与ECET条件下幼苗叶片的碳氮比均随供氮水平降低而升高, 但ECET下碳氮比的升高是由于叶片碳含量较高引起的, 而ET条件下则是由于叶片氮含量的降低而引起的。ECET和ET条件较低的氮素供应水平综合作用对蒙古栎幼苗的生物量积累无促进作用。因此, 在未来气候变化情况下, 土壤中充足的氮供给可能将促进蒙古栎幼苗的生长, 增加其天然更新潜力, 并增加其碳库容。  相似文献   

5.
CO2浓度升高对红松和长白松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开顶箱法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红松和长白松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μmol CO2·mol-1使红松和长白松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降低,土壤表面CO2浓度升高导致CO2扩散受阻可能是土壤呼吸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500 μmol CO2·mol-1下两树种土壤表面CO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箱和裸地条件下的CO2浓度,增加幅度在40~150 μmol·mol-1之间;对照箱内长白松土壤表面CO2浓度略高于裸地,差异不显著,红松差异显著500 μmol CO2·mol-1下的长白松土壤全氮及总有机碳含量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红松裸地的碳氮含量明显低于500 μmol CO2·mol-1 及对照箱内土壤碳氮含量;500 μmol CO2·mol-1 及开顶箱的微环境对地下3 cm处土壤温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CO2浓度升高与氮沉降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的耦合作用已成为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应用大型开顶箱(OTC)人工控制手段研究了人工生态系统在1)高CO2(700±20 μmol·mol–1)+高氮沉降(100 kg N·hm–2·a–1)(CN); 2)高CO2(700±20 μmol·mol–1)+背景氮沉降(C+); 3)高氮沉降(100 kg N· hm–2·a–1)+背景CO2(N+); 4)背景CO2+背景氮沉降处理(CK) 4种处理条件下荷木 (Schima superb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肖蒲桃(Acmena acuminatissima)、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等主要南亚热带森林植物的生物量积累模式及其分配格局。连续近3年的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条件下, 各参试植物生物量积累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 N+处理显著促进荷木、肖蒲桃及红鳞蒲桃生物量的积累; C+处理显著促进肖蒲桃、海南红豆生物量的积累; CN处理显著促进除红锥外其他物种生物量的积累, 并且具有两者单独处理的叠加效应。不同处理改变物种生物量的分配模式, N+处理降低植物的根冠比, 促进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积累; C+处理增加红锥和红鳞蒲桃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分配, 却促进荷木和海南红豆地上部分的积累; CN处理仅促进红磷蒲桃地下部分的积累。群落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格局取决于优势物种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在群落中所占的权重。  相似文献   

7.
外源钙离子对东南景天生长及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钙离子(Ca2+)对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生物量、根系形态及体内锌、钙、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Ca2+浓度的上升,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的干物质量均增加,且超积累生态型地上部增加显著(P<0.05);超积累生态型根长和根表面积增加,而非超积累生态型降低;超积累生态型根、茎、叶锌含量随着外源Ca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非超积累生态型地上部锌含量显著降低(P<0.05).非超积累生态型根、茎、叶钙含量与外源Ca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超积累生态型根系硫含量与外源Ca2+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外源Ca2+对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锌吸收及积累有促进作用,而Ca2+浓度的升高抑制了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对锌的吸收.适当增加外源Ca2+可促进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生长,改善其锌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顶式气室研究了春小麦对大气CO2浓度升高(542.1±24.8和738.8±25.7 μl·L-1 vs.382.4±248 μl·L-1)的响应及其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有利于春小麦的生长.与对照相比,5月5日~6月14日,550和750 μl·L-1 CO2浓度处理春小麦的株高分别增加2.80%~14.92%和6.30%~17.56%;4月30日~6月9日,叶面积分别增加5.68%~50.52%和6.14%~83.45%;DC50分别提前了0.39和0.90 d,DC75也分别提前了0.53和1.02 d;茎、叶、穗以及整个地上部组织的鲜、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气CO2浓度升高可显著提高春小麦的穗长和穗粒数,降低千粒重.与对照相比,550和750 μl·L-1 CO2浓度处理的麦穗长分别增加0.56%和3.20%;单株穗粒数分别增加12.5%和18%;而千粒重分别降低了2.23%和6.34%.随着大气中CO2浓度增加,麦穗中葡萄糖、二糖、多糖、总糖、总糖与总氮的比值都显著增加,而果糖、三糖和总氮含量都显著降低.大气CO2浓度升高可缩短麦长管蚜的产卵前期和世代历期,提高繁殖量和平均相对生长率.与对照相比,550和750 μl·L-1 CO2浓度处理麦长管蚜的平均相对生长率分别提高33.26%和74.34%.麦长管蚜种群的平均相对生长率与寄主麦穗中总糖和总氮的比值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9.
赵甍  王秀伟  毛子军 《植物研究》2006,26(3):337-341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光合作用中的光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预测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并伴随温度上升的情况下,植物在不同的氮素营养水平下光合能力的变化,做了在3种氮素水平下(15mmol·L-1 N,7.5mmol·L-1 N和不施氮)CO2倍增和温度升高4℃对蒙古栎一年生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对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在CO2倍增(700μmol·mol-1)、高温(+4℃)和正常温度、大气CO2浓度条件下,高氮素水平下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氮素水平和不施氮;CO2浓度和温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受到氮素的制约:在高氮的条件下CO2浓度倍增促进叶绿素a、b的合成,而且对叶绿素b合成的促进尤为显著;而温度升高4℃能够促进叶绿素a的合成,但是对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正常氮素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量各个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在不施氮的条件下,CO2倍增和升高适当的温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促进叶绿素a的合成,不能同时保证叶绿素b的合成。CO2浓度升高明显导致蒙古栎幼苗对氮素水平的需求也增加,高温条件下的蒙古栎幼苗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氮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该试验采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s)装置,在两种大气NH3浓度水平(大气背景浓度值为10 nl&;#8226;L-1和高NH3浓度1 000 nl&;#8226;L-1)和两种 供氮介质水平(高供氮介质和低供氮介质)下,对两种氮效率玉米(Zea mays)基因型(‘氮高效5号’(NE5)和‘氮低效四单19’(SD19))的叶绿素 指标值(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 )、生物量和根冠比等生物学和生理学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气NH3浓度升高对两种 氮效率玉米基因型各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与大气背景NH3浓度相比,当大气NH3浓度为1 000 nl&;#8226;L-1 时,生长在高供氮介质中‘氮 高效5号’的SPAD值、Pn和Gs分别降低7.0%、14.0%和6.5%,而‘氮低效四单19’的对应指标分别降低9.0%、11.0%和6.9%;生长在低供氮介质 中的两种氮效率玉米基因型各生理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氮高效5号’的SPAD值、Pn和Gs分别增加5.7%、7.1%和17%,‘氮低效四单19’ 的对应指标分别增加7.0%、11.0%和22.0%。高供氮介质中NH3浓度升高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冠层生物 量抑制作用小于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的抑 制效应,而低供氮介质中NH3浓度升高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冠部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的促进作用(p<0.05);两种大气NH3营 养下玉米根冠比的变化与采样时期有关。说明从大气中吸收NH3有利于改善生长在低供氮介质上玉米的氮素营养状况,而且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 的促进作用比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开顶箱(OTC)法,研究了高浓度臭氧(80±8 nmol·mol-1)熏蒸处理对蒙古栎叶片 中总酚、类黄酮、单宁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使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 法测定了蒙古栎叶片的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蒙古栎叶片中总酚、类黄酮、缩合单宁和MDA的含量都有所增加,其中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分别增加了48.17%和26.77%,差异显著(P<0.05);类黄酮和MDA含量分别增加了24.66%和5.26%,差异不显著(P>0.05);蒙古栎叶片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P<0.05),且与叶片中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内生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S-7对甜菜叶片光合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内生多粘类芽孢杆菌S-7能显著促进甜菜光合作用,其中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限制值(Ls)、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 )的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6.11%、23.82%、41.91%和34.80%;叶片胞间CO2浓度(Ci)平均值降低了21.09%.生物学产量和含糖率分别提高了25.63%和17.46%,促进了甜菜产量和品质提高.表明内生菌不仅影响甜菜光合参数,而且对甜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5—2007年,通过野外植物功能群去除试验,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群落植物多样性变化对土壤表层碳、氮库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草原生态系统表层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年际变化较小(<15%),2005年的土壤全碳、全氮含量与2006、2007年无显著差异(P>0.05),但2006年的土壤全碳、全氮含量显著高于2007年(P<0.05);无机氮含量年际变化较大,2006年铵态氮含量比2007年高80%,差异显著(P<0.05),而硝态氮含量年变化不显著(P>0.05).去除植物功能群的数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说明植物物种多样性降低使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可能导致土壤氮的淋溶损失.  相似文献   

14.
岩溶区青冈栎整树蒸腾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ranier热消散树干液流技术,在裸露岩溶区坡地上对青冈栎样树的树干液流和整树蒸腾过程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冈栎树干液流密度与树木胸径大小的关系是随机的,日间液流密度峰值出现在13:30—14:30;日液流密度峰值夏季最大,为56.00 g H2O·m-2·s-1,春季最小,在35.86 g H2O·m-2·s-1.岩溶区单树日蒸腾量随着天气变化起伏较大,单树日蒸腾量与水汽压亏缺和太阳辐射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R=0.97,P<0.01).平均整树日蒸腾量变化格型为夏季高冬春低,秋季(旱季)随土壤水分的减少由高到低变化.与其他地区的树种相比,即使受旱季的干燥少土双重胁迫,裸露岩溶区坡地上的青冈栎整树日蒸腾量仍然较高,推断在岩溶区旱季青冈栎的水分来源可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富水的表层岩溶带.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吉林桦甸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结果,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对春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动态特征及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生态因子资源量的分配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相对生长天数、相对有效积温、相对日照时数和相对降雨量为自变量的相对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型均符合有理方程:y=(a+bx)/(1+cx+dx2);产量(y)与吐丝前后生长天数比值(x1)、吐丝前后有效积温比值(x2)、吐丝前后降雨量比值(x3)以及吐丝前后日照时数比值(x4)的回归方程为y=5465.19+17810.64x1-23236.14x2+4093.41x3+6287.37x4(R2=0.8187,P<0.01),各生态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按照偏回归系数绝对值排序为x1>x2>x3>x4;超高产(15499.86 kg·hm-2)生态因子资源量在吐丝前与吐丝后的比值分别为:生长天数1.43、有效积温1.41、降雨量1.44、日照时数1.40.在东北地区,适期早播,在延长总生长天数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吐丝前的生长天数、降雨量以及日照时数均能提高产量,当生长天数、有效积温、降雨量以及日照时数在吐丝前与吐丝后的分配比值均约为1.4时,可获得高产、超高产.  相似文献   

16.
大气二氧化碳倍增对短葶飞蓬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工倍增CO2浓度(800±100) μmol·mol-1与正常CO2浓度(400±25) μmol·mol-1条件下短葶飞蓬植株生物量、体内灯盏乙素和总咖啡酸酯含量及产量的比较,探讨了CO2浓度升高对药用植物短葶飞蓬生物量、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条件下,短葶飞蓬植株生物量增加了22%;总咖啡酸酯及灯盏乙素含量分别增加23%和26%,产量分别增加37.6%和45.3%.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及有效成分含量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不同.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短葶飞蓬植株含氮量减少47.2%,与次生代谢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呈反比,符合“碳素/营养平衡假说”;植株生物量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植株生长与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之间没有表现出权衡关系.说明合理施用CO2是可实现短葶飞蓬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芦苇光合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多梯度土壤水分条件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淡水沼泽芦苇快速生长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LUE)等光合参数的影响,探讨淡水沼泽芦苇正常生长发育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结果表明:淡水沼泽芦苇的Pn、Tr、WUE及LUE对土壤水分的变化有明显的响应阈值.渍水状态不是淡水沼泽芦苇生理状态最好的水分条件.维持淡水沼泽芦苇快速生长期正常生长,适宜的土壤体积含水率(Wv)应大于25.7%(即相对含水率Wr>66.6%),最佳Wv为36.9%(Wr为95.6%),正常生长所允许的最低土壤含水率Wv为21.5%(Wr为55.7%).气孔限制是淡水沼泽芦苇对水分胁迫的主要响应机制.干旱胁迫下,淡水沼泽芦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显著下降,其暗呼吸速率(Rd)降低,减少呼吸作用对光合产物的消耗,提高WUE,以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8.
四种温带森林土壤氧化亚氮通量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中国东北东部4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人工红松林、落叶松林、天然次生蒙古栎林和硬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比较其土壤N2O通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 4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总体上表现为大气N2O的排放源, 其N2O通量大小顺序为:硬阔叶林(21.0±4.9 μg·m-2·h-1)> 红松林(17.6±4.6 μg·m-2·h-1)>落叶松林(9.8±5.9 μg·m-2·h-1)>蒙古栎林(1.6±12.6 μg·m-2·h-1).各生态系统的N2O通量没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只在夏初出现排放峰值(蒙古栎林为吸收峰).4种生态系统N2O通量均与10 cm深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O3--N呈显著负相关;N2O通量对土壤温度和NH4+-N的响应出现分异:针叶林N2O 通量与NH4+-N呈显著正相关,而与5 cm深土壤温度呈不相关;阔叶林与针叶林正相反.在较为干旱的2007年,土壤水分是影响4种林型土壤N2O通量的关键因子.植被类型与环境因子及氮素有效性对N2O通量的相互作用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低磷石灰性土壤施磷和小麦秸秆后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向低磷的石灰性土壤加入磷(0、25、50、100 mg P·kg-1,KH2PO4)和小麦秸秆(5 g C·kg-1),25 ℃下培养90 d,研究在施肥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磷及微生物含磷量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土壤有效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微生物含磷量随加入无机磷量的提高而增加,最高分别为71.37和105.34 mg·kg-1;除非加入足够的无机磷(如100 mg·kg-1),否则同时加入秸秆会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磷和微生物含磷量,这种效果在培养初期更加明显.土壤微生物量磷和微生物含磷量与土壤有效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26和0.40,n=49).加入的无机磷可迅速转化为微生物量磷,表观贡献率最高可达71%,秸秆的加入可使表观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三江平原不同群落小叶章氮素的累积与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5—10月,对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草甸和小叶章-苔草沼泽化草甸群落优势植物小叶章的氮素累积与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地上器官及枯落物的全氮含量在生长季均呈递减变化,符合指数衰减模型(TN=Aexp(-t/B1)+B2,R2≥0.94),二者根的全氮含量波动较大,且在生长高峰期前的15~30 d存在一个明显的养分蓄积时期.不同器官和枯落物的氮累积量和累积速率(VN)季节变化明显,且典型草甸小叶章地上部分的氮累积量和VN明显高于沼泽化草甸,而地下部分则相反.两个群落小叶章不同部位的氮分配比差异明显,其中根分配比高达(59.38±12.86)%和(84.58±3.38)%,地上部分的氮分配比以叶最高,为(24.28±12.09)%和(8.18±3.32)%,其他部分较低.二者地上与地下部分的氮分配比呈相反规律变化,反映了其在氮供给方面的密切联系.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氮的年吸收量和最大现存量分别为23.02、36.30 g·m-2和28.18、51.43 g·m-2,前者的氮吸收系数(0.017)和利用系数(0.634)明显高于后者(0.015和0.548),说明典型草甸在氮的吸收与利用方面强于沼泽化草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