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不育后高原鼠兔攻击行为及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万红  樊乃昌 《兽类学报》1999,19(2):119-131
在高原鼠兔的繁殖盛期选定怀孕雌鼠和发情雄鼠各20只,采用所选雌性不育剂和雄必不育剂的半不育剂量分别对10只雌鼠和10只雄鼠进行处理,通过室内雌雌,雌雄,雄雄配对实验对20只处理个体和20只对照个体的攻击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其生殖激素的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不育处理后,雌雄动物的活动性降低,亲昵行为持续时间增加,攻南 及防御行为持续的时间和发生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个体;(2)在各组内,雌雄  相似文献   

2.
噻替派对马尾松毛虫不育效果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不育剂处理农林害虫,使之与正常成虫进行交配产生不育,以达到抑制虫口,减少对农林作物的为害,是害虫防除的综合措施之一,具有消灭害虫于卵期,当代即可消除为害的优点,还便利与性引诱剂和灯光等方法结合使用。 我们在1973年松毛虫越冬代和1974年第一代、第二代应用化学不育剂噻替派对松毛虫不育效果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1992年3月至11月,我们在海南和长沙两地,先后使用38种化学调控剂,对水稻两用不育系,三系不育系及普通核不育系进行了喷施和注射试验,筛选出7种较为有效的调控剂,代号为CR1—CR7,其中CR5和CR7表现较为突出。这些调控剂对两用不育系和三系不育系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效应,且CR1和CR2还能在可育条件下提高培矮64S的结实率,但所有调控剂对普通核不育系均无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急性化学剧毒灭鼠剂的逐渐被淘汰,慢性抗凝血灭鼠剂的广泛推广应用,近年来又出现了抗药性、适口性及灭鼠后鼠类种群迅速反弹等问题^[1]。在对有害啮齿动物控制应用研究中,一般是应用毒性的试剂来对其进行控制。用化学杀鼠剂防治,虽然见效快,但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误杀了大量的天敌动物和有益动物。干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于是,利用鼠类不育来控制鼠害的研究受到世人的重视,有望给鼠害防治技术带来一次革命。不育剂根据药物提取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化学不育剂和植物型不育剂2种,但两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现以比较常用的几种不育剂的应用为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害鼠不育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汉武  王荣欣  张凤琴  李秋英 《生态学报》2011,31(19):5484-5494
害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人们采用各种方法防治鼠害,其中不育控制是一种新的方法。不育控制即通过某种手段使雄性或和雌性绝育,或阻碍胚胎着床,甚至阻断幼体生长,以降低生育率。不育控制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近年来,我国在利用不育技术控制害鼠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总结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部分结果。在实验室测试了多种不育剂。被测试的不育剂对相应的鼠类几乎都有不育作用;一些不育剂会影响鼠类的行为,这会减弱竞争性繁殖干扰的作用;一些不育剂在达到一定剂量后有致死作用,不育和灭杀的双重作用会产生更好的控制效果;还观察到不育个体的复孕现象,这会减弱控制效果;关于不育剂安全性的研究发现更昔洛韦和M001雄性不育灭鼠剂对家鸽没有任何毒性作用。大量野外实验证实不育剂对害鼠大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实际控制中,控制面积不宜太小。利用数学模型所作的理论分析表明不育控制有不比灭杀控制差的效果;在决定种群是否灭绝上,不育率、灭杀率、选择性收获率等的作用是相同的。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些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无论在实验室还是野外,除了种群动态外,还要记录更详细的数据,以期对不育控制有更详细的了解。要加大不育剂对非靶向动物和环境影响的研究。在不育控制这种干扰下,害鼠种群的变化必然导致与其相关的种群也作出相应的变化,这一方面的研究需要进行。每种控制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多种控制方法联合使用会达到更理想的效果。竞争性繁殖干扰现象是存在的,它使种群规模更小,在数学模型中,应体现出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6.
短效不育剂控制下季节性繁殖害鼠种群的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害鼠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人们可以利用杀鼠剂和不育剂对其进行控制.害鼠在摄食不育剂后导致不育,但有时不育鼠会恢复生育能力,生育后代,使种群规模增大.本文建立了灭杀控制和短效不育控制下害鼠种群的动态模型,在模型中每隔固定时间施行两种控制,在害鼠的繁殖具有季节性的前提下,分析了模型的形态以及害鼠不育率、灭杀率、控制间隔、不育剂有效期等参数对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不育率和灭杀率,以及较短的控制间隔会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可以使种群较小,甚至灭绝.短效不育剂限制了不育剂在控制害鼠上的作用,也降低了控制的效果.在使用短效不育剂控制害鼠的情况下,在繁殖季节后期,害鼠种群会有小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87例不明原因不育的男性患者的精液,进行了溶脲脲原体的分离,检出率为62.07%,而38例正常对照中,溶脲脲原体的检出率为18.42%,二者差别非常显著(P<0.001)。溶脲脲原体感染者精子的活动率与活动力同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溶脲脲原体感染与部分男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比较了有代表性的4种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的生物活性和亚致死剂量对绿盲蝽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绿盲蝽各龄若虫均有较高的毒力,供试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中,氟啶脲对绿盲蝽2龄若虫的毒力最高,其LC50为51.63mg/L;氟铃脲对其3龄若虫毒力最高,其LC5o为66.87mg/L;杀铃脲对绿盲蝽4龄若虫毒力最高,其LC50为93.04mg/L,3种药剂毒力均高于马拉硫磷.以4种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LC30-40剂量处理绿盲蝽若虫后,对其存活若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明显的后续影响.氟铃脲对试虫的影响最大,处理2龄若虫,表现为其若虫发育历期延长、成虫产卵量略有降低、成虫寿命降低;处理4龄若虫,羽化率降低、成虫产卵量、成虫寿命均降低.  相似文献   

9.
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生物活性及亚致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比较了有代表性的4种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的生物活性和亚致死剂量对绿盲蝽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绿盲蝽各龄若虫均有较高的毒力,供试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中,氟啶脲对绿盲蝽2龄若虫的毒力最高,其LC50为51.63 mg/L;氟铃脲对其3龄若虫毒力最高,其LC50为66.87 mg/L;杀铃脲对绿盲蝽4龄若虫毒力最高,其LC50为93.04 mg/L,3种药剂毒力均高于马拉硫磷。以4种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LC30~40剂量处理绿盲蝽若虫后,对其存活若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明显的后续影响。氟铃脲对试虫的影响最大,处理2龄若虫,表现为其若虫发育历期延长、成虫产卵量略有降低、成虫寿命降低;处理4龄若虫,羽化率降低、成虫产卵量、成虫寿命均降低。  相似文献   

10.
EP-1不育剂对黑线毛足鼠种群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检验EP-1不育剂对野外鼠类的施用效果,2004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白音图嘎800hm2草场进行了大田实验,并随后进行了逐月的夹线跟踪调查,分析了不育剂(EP-1)对黑线毛足鼠种群繁殖的效应。结果表明,EP-1不育剂对黑线毛足鼠种群繁殖的抑制效果良好,投药区与对照区相比,投药区黑线毛足鼠的子宫损伤率达到80%,平均胎仔数下降到对照区的2/3水平,妊娠率也下降到对照区的20%。但EP-1不育剂对雄鼠睾丸下降率的作用不明显。一次性投放EP-1不育剂,对黑线毛足鼠种群的繁殖作用时间可维持4个月以上,基本可实现对整个繁殖期的控制成效,这可能与黑线毛足鼠具有储藏种子的习性,储藏药饵多次进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