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武钢厂区绿地景观类型空间结构及滞尘效应   总被引:41,自引:8,他引:33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对比分析方法分别对武钢厂区绿地景观类型的空间结构及滞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武钢厂区绿地斑块数目多,破碎化指数高,体现了工业区见缝插绿的绿化特点,以道路绿带为骨架,成片防护林和观赏绿地为中心,将各分厂绿地连接成四大绿化区域的武钢厂区绿地系统已初步形成,其滞尘效应主要表现为对交流污染物及二次飞扬的阻滞作用,以乔木为主的防护林斑块平均面积大,滞尘效果好,滞尘率达38.9%-46.1%,但优势度不高,专类园和观赏草坪斑块植物种类丰富,景观效果好,但滞尘效果较差,道路绿带优势度和破碎化指数最高,构成了厂区绿色廊道网络,并在阻滞交通污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多行复层绿带的滞尘率(46.2%-60.8%)比单行乔木绿带的滞尘率(14.8%-39.2%)高,但道路绿带仍不完整,多行复层绿带的比例不高。  相似文献   

2.
宜昌城区绿地景观格局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城区4种景观绿地分布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对比观测了各景观中的环境噪声和大气SO2、NOx、TSP含量。结果表明,以无绿化道路廊道和建筑铺装斑块为主要景观构成的对照景观绿地破碎化指数最高(18.1253ind·hm^-2),绿化覆盖率仅为1.00%,其景观中环境噪声较大、大气TSP含量高(0.4918mg·m^-3);大面积绿地斑块占优势的景观绿化覆盖率高(达43.59%),绿地破碎度指数最小(0.4539 ind·hm^-2),与对照景观相比,大气噪声减弱28.12%,TSP含量降低86.42%;中小面积绿地斑块和绿化廊道呈均匀分布的景观绿化覆盖率(11.34%)和绿地破碎度指数(2.7511 ind·hm^-2)均较低,与对照景观相比平均滞尘率为46.62%;以绿化廊道占绝对优势的景观绿化覆盖率仅为6.13%,绿地破碎度指数均较高(6.8700 ind·hm^-2),绿化廊道密度指数最大(0.8443hm·hm^-2),其景观中环境噪声、TSP和NOx含量分别比对照景观增加21.47%、5.08%和9.06%.可见,在城市景观中绿地斑块平均面积越大、破碎度指数越低,则其对大气污染净化的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3.
沈阳城区绿地生态系统景观结构与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对沈阳城区绿地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和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城区绿地景观斑块以街头绿地斑块最多,占城区绿地块数的50%以上,但绿地面积只占4.45%,斑块大小以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斑块平均值最大,分别为66.97hm^2和59.21hm^2。而街头绿地和游园绿地斑块平均值最小,为0.71hm^2和0.38hm^2。景观多样性指数以街头绿地最高,而公园绿地最低,在沈阳城区的7个区中不同绿地类型中的优势度和均匀度都比较小,但斑块绿地优势度高于廊道绿地的10倍多,绿地分布不均衡,应增加绿地斑块数量,均匀配置公共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增加绿色廊道,建立城区与城郊自然生态系统绿色通道和充分发挥沈阳城区3条人工运河带状绿地美化环境、泄洪排涝和调节气候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武钢工业区绿地景观格局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城市绿地作为工业区生态系统中主要的自然成分和初级生产者,在改善环境质量、调节生态平衡、维持生态安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研究虽然得到普遍关注,但现有的研究多倾向于一般空间格局分析,针对不同功能区的绿地景观生态综合比较评价研究却少见报道。以武钢工业区为例,选用IKONOS为主要信息源,结合外业调查,建立工业区绿地地理信息系统,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从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绿地类型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等方面进行了武钢工业区绿地景观生态学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功能区绿地景观生态学作了综合评价,为区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区中普遍运用的是抗性较强的树种,种类较丰富,其中物种数量为7~8的斑块出现频率及面积均最高。武钢绿化覆盖率为30.58%,绿地破碎,主要由中小型绿地斑块组成,附属绿地是工业区绿化主体。公园绿地物种搭配最为丰富,绿化质量较高,其它绿地空间呈团聚状态分布,防护绿地形态格局比较简单,生产绿地分离度最大(0.718)。不同区域绿地景观格局表现差异显着,生活区绿地斑块规模普遍较大,绿化覆盖率高(43.27%),景观多样性高(3.39);主厂区绿地破碎度为1.3246,物种丰富度低(0.8941);工业港绿地物种丰富多样(1.1765),各景观格局指数居中。通过主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与贡献率乘积的累积值,对不同区域绿地进行景观生态学综合评价,将评价指标综合为景观格局及物种多样性2项指标,由于主厂区绿地破碎,覆盖率低,分布不合理,物种单一,生活区普遍较好,最后得出生活区绿地景观生态最优,工业港次之,主厂区最差。该方法为绿地景观生态评价指标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工业区绿地系统的景观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绿地景观格局和群落配置是城市绿地系统发挥其生态效应的基础,也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对生态型工业(厂)区的绿地系统则尤为重要.本文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宝钢厂区12个功能区的绿地景观格局和群落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宝钢厂区的绿地以乔-灌、乔-灌-草和灌-草3种复合配置类型为优势景观类型,但部分功能区的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隔离距离较大,影响其生态效益的发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增加绿地斑块面积、设置绿地景观廊道增加景观的连接度、改进单一群落配置为复合配置、增加群落乡土树种比例以及提高三维绿量的景观格局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合肥市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运用3S技术在分析合肥景观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合肥市区17.6km^2范围内的城市森林景观特点及与其它景观单元间关系。结果表明,主要景观要素分为建筑与硬质铺装表面、城市森林斑块、一般绿地、道路、水面五大类景观背景为建筑及铺装表面,占总面积的73.13%;道路为典型的廊道景观,约占6.89%;研究区城市森林斑块共408块,计161.16hm^2,占总面积的9.8%,平均面积0.396hm^2、最大面积12hm^2,斑块形状复杂、近圆度小,其中48%的班块属于面积<500m^2的小班块,>1hm^2的城市森林班块只占8.6%;水面斑块147块,计149.93hm^2,占总面积的8.54%,平均面积1.02hm^2,最大面积16hm^2;一般绿地斑块255块,计39.74hm^2,占2.26%,最大面积3.86hm^2,平均面积0.1558hm^2.Shanlnon-Weiner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偏低,分别为0.9284和0.5768。另外,城市森林与一般绿地两类景观要素的总优势度达0.39,由于这两类景观斑块的尺度变化范围大,比较破碎,小尺度的斑块所占比例高,又主要集中在西区,分布不均匀,故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受到限制,文中引用自然森林的内部生境概念,确定合肥城市森林斑块出现内部环境的l临界面积为9800m^2,研究区拥有城市森林的内部生境总面积为31.69hm^2,仅为城市森林面积的19.7%,不利于对物种提供更多的生境,提出应用内部生境的大小来划分城市森林斑块,建立城市森林小班块-中斑块-大斑块-特大斑块的尺度等级体系,据此提出,研究区各尺度的城市森林斑块面积比为2:2:2:3。同时提出合肥东北部应增加城市森林面积,尽可能建设1.5~3.0hm^2的片状城市森林。  相似文献   

7.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微  俞龙生  孙延军  陈平 《生态学杂志》2012,31(4):1022-1027
以佛山市顺德区中心城区为研究样区,基于景观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确定绿地系统核心斑块,并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构建了绿地系统潜在的生态廊道,同时还对绿地生态网络各组分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斑块连通性指数距离阈值设定为500m时能够合理反映各绿地斑块重要性程度,并以连通性指数重要值排序结果确定了20个绿地斑块作为绿地生态网络的核心斑块;通过最小费用路径法构建的研究区31条潜在生态廊道,符合绿地系统分布特征并能够较好地连通各绿地核心斑块;生态网络景观格局分析表明,生态廊道缓冲区内斑块类型较复杂,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婵静  周志翔  陈芳  郑忠明 《生态学报》2006,26(9):2996-3004
绿色廊道作为城市关键的景观结构要素,在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武汉市建成区为例,探讨城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定量研究的方法,使其充分发挥生态功能,从而指导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与建设.利用GIS处理基础资料,对城市廊道系统进行提取与分类,生成拓扑关系图,并计算景观格局指标参数.从廊道景观的构成和绿色廊道的网络结构两方面详细分析了武汉市建成区各行政区内各类型绿色廊道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在武汉市建成区内,灰色廊道最长,占廊道总长的63.53﹪;绿色廊道极其缺乏,总密度仅为2.63 km/km^2;在绿色廊道中,绿色道路廊道最长,占绿色廊道总长的60.29﹪.绿色廊道普遍较窄,绿带的长度不到其它类型绿色廊道总长的1/3;绿色道路廊道最窄,少数达20 m.绿色铁路廊道面积较小,为1.68 km^2,其它类型的绿色廊道面积相当,各占总面积的30﹪左右;3个行政区中,武昌的绿色廊道长度最长,面积最大.绿色廊道网络线点率、环通度及连通度均不高,网络结构简单,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绿色道路廊道网络结构相对最复杂;绿带的网络连通性最差,没有回路存在;武昌的绿色河流廊道、绿带以及绿色铁路廊道网络结构最复杂,绿色道路廊道网络最复杂的是汉口.武汉市绿色廊道的建设,应注重长度和宽度的增加,提高绿带的比例;重视各类型绿色廊道及其在各行政区间的均匀分布;减少绿色廊道的断开区,增加网络连通性;使其走向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兼顾通风走廊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结构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1  
周廷刚  郭达志 《生态学报》2003,23(5):901-907
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结构分析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色之一。分析了;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元素及其特征。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在GIS支持下对宁波市城市绿地景观缀块的等级与分布、空间结构的度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该市的城市绿地景观按行政单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市城市绿地线块个数以面积小于500m^2的小型缀块为主(95.32%),而缀块面积大于3000m^2的大中型和大型缀块虽然个数较少(仅0.75%),却是构成该市城市绿地景观的主体(面积占35.99%)。宁波市城市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717,均匀度为0.629,景观优势度为0.669,聚集度为0.870.破碎度为0.292,总分离度为1.456,绿地廊道密度为2.237,分维数为1.373。城市绿地景观总体表现为类型分布不均。各种类型相差较大,破碎度较小,多样性程度不高。综合评价结果为江东区最佳,景观结构最为合理,海曙区次之,江北区较差,全市总体上较好。研究结果为宁波市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生态学依据,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济南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   总被引:29,自引:18,他引:11  
孔繁花  尹海伟 《生态学报》2008,28(4):1711-1719
城市绿地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保障.改善与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连接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以济南市为例,在GIS技术的支撑下,在考虑不同绿地斑块间的距离与景观阻力的基础上,采用最小路径方法,定量表征与模拟了研究区的潜在生态廊道,并基于重力模型和网络连接度指数,对绿地斑块间相互作用强度与生态网络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风景林、滨水绿地和公园绿地是组成研究区生态网络的优势景观类型;济南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许多斑块在生态网络中起着"踏脚石"的作用,但占规划绿地面积的比例不高;不同绿地斑块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差异显著,斑块之间相互作用强的绿地廊道在生态网络中的地位突出,对生物物种的丰富度、迁移与扩散等起着重要作用,而斑块之间相互作用弱的廊道景观阻力大,生境适宜性低,必须在未来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加以改善;网络结构越复杂,连接度与闭合度水平越高,对物种的迁移与扩散就越有利.因此,增加绿地斑块,优化绿地空间布局,改善绿地斑块间的连接,完善城市绿地网络是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键任务.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建设者与规划者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在测定武钢工业区园林植物滞尘能力的基础上,结合绿地实地调查和武钢工业区园林绿地GIS,比较分析了园林绿地不同植物种类和层片类型的滞尘能力,并定量研究了武钢厂区园林绿地的滞尘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园林植物的滞尘能力有较大差异,这主要与不同植物的叶表面特性、树冠结构、枝叶密集程度等差异有关.不同层片类型滞尘能力依次为落叶阔叶灌木>常绿阔叶灌木>绿篱>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针叶乔木>草本.武钢厂区园林绿地的日滞尘量是9.51 t,年总滞尘量为3 089.98 t.其中常绿阔叶乔木层片年滞尘量最大,达991.68 t,落叶阔叶灌木层片最小,只有0.0181 t.由于园林绿地的滞尘量取决于所构成植物的滞尘能力及其叶面积绿量,因此,选择滞尘能力强的植物,并以乔灌草不同生活型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是提高园林绿地滞尘效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武汉钢铁公司厂区绿地绿量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针对城市绿地结构复杂、破碎化程度高的特点,在武汉钢铁公司厂区园林绿地层片结构及其盖度调查的基础上,借助GIS对其绿量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单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差异较大,植物种的叶面积指数大小不仅取决于单叶面积,而且取决于树冠的冠形和枝叶的密集程度.该厂区园林绿地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为7.75,总绿量为1 694.2 hm2.其中,乔-灌-草型和乔 灌型绿地的面积和绿量分别占厂区总绿地面积和总绿量的79.7%和92.3%,反映了该厂区绿化以乔木为主,乔-灌-草型和乔-灌型绿地类型占绝对优势.结构单一的纯草坪型绿地在厂区应用较少,但草本层片的绿量占总绿量的22.9%.园林绿地的绿量取决于绿地面积、绿地的层片结构、不同层片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及其盖度.城市园林绿地应在扩大绿地面积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树种,完善层次结构,以增加总体绿量.以层片作为基础定量单元,在各层片代表种叶面积指数测定的基础上,通过绿地群落类型的层片结构及其盖度调查,并借助遥感影像和GIS提取各类群落的面积,可较为准确地定量城市园林绿地的绿量.  相似文献   

13.
福建东山岛防护林景观格局与生态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森林环境价值计量方法,对东山岛防护林景观格局与生态价值进行研究。首先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维数、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东山岛防护林景观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特征,并从中小尺度的防护林生态系统及其重要生态服务功能角度出发,运用市场价值法、造林成本法、生产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进行生态价值评估。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东山岛防护林的景观格局产生很大影响,得出东山岛防护林生态系统固定CO2、释放O2及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平均价值为39.45×106~92.55×106元。  相似文献   

14.
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是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色彩是秋季景观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定量分析及科学地进行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对秋季景观林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美景度评判法评估川西亚高山秋季景观林整体的美学质量,根据人眼视觉特性从色彩组成和色彩空间格局两方面定量分析色彩特征对秋季景观林观赏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根据美景度值将川西亚高山秋季景观林景观美学质量从高到低划分为5个等级(Ⅰ、Ⅱ、Ⅲ、Ⅳ、Ⅴ),71.5%的景观属于Ⅰ、Ⅱ、Ⅲ等级,说明川西亚高山秋季景观林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按美景度值大小排序,阔叶混交林的景观美学质量大于针阔混交林和纯林;在色彩要素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中,按指标权重大小排序,色彩斑块异质性因子>秋季主色调因子>色彩饱和度与明度因子>色彩多样性与均匀度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将川西亚高山秋季景观分为3类,其中,观赏价值较高的秋季景观林具有斑块破碎化和异质性程度大、秋季彩色占比大、绿色占比小、高明度和高饱和度、高色彩多样性指数和高均匀度指数的色彩特征;群落中植物或彩叶植物越丰富,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越高,美景度值越大。在秋季景观林的打造中,应注重色彩的多样性和破碎化处理,通过种植和培育叶色多样且色泽鲜亮的树种来提高秋季景观林的美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主城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济宏  王新杰  汪锦  傅锋 《广西植物》2019,39(10):1370-1378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北京市五环内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以2016年9月16日的GF-2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依据景观和生态服务功能将城市森林划分为附属庭院美化林、道路河流防护林、城区公园休闲林和城市郊野游憩林四个类型,并运用面向对象法提取不同类型的城市森林数据信息,制作生成专题图,同时运用Fragstats 4.2软件对景观斑块数量和构成、破碎度指数、分维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均匀度指数、聚合指数等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高分影像在城市森林信息提取上具有优势,分类总体精度高达90.36%,Kappa系数达0.88;北京主城区城市森林总面积为22 514.79 hm 2 ,林木覆盖率为32.35%;城市森林斑块分布不均,大型、特大型斑块数量占总数比例13.62%,但面积占比高达73.20%,中小斑块的生态价值有待挖掘;不同城市森林类型特征存在差异,附属庭院美化林和道路河流防护林为优势景观类型,但两者破碎度高,聚合度差,分布零散,城区公园休闲林和城市郊野游憩林面积占比相对较小,南部城区公园建设薄弱;城市森林景观指数随城市拓展呈规律性变化,景观破碎度自市中心向外逐渐减小,二环内破碎度高达183.50。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北京市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加强对中小斑块的资源整合,增建口袋公园;加强道路河流防护林建设,用以连接城区公园休闲林和城市郊野游憩林等大型斑块,同时加强南部城区公园建设;加强城市森林整体空间调控,对三环内老城区进行补植,对三环以外城市森林优化经营技术,提高整体城市森林覆盖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中心城区为空间范围,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运用多样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上海城市景观镶嵌结构及其演变的数量特征;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各种景观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以分维数为依据分析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性;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探讨影响景观格局及其演变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城市景观的空间扩展,在空间上和时间都是不均匀;(2)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变大。优势度变小;(3)住宅、工矿和其它城市景观的分离度明显地呈减小趋势,农田和村镇的分离度呈增大趋势,道路和河流水域的分离度变化幅度不大;(4)各种景观斑块形态的复杂性程度(分维数的平均值)排序为:道路>河流水域>农田>住宅>村镇>工矿>在建景观>其它城市景观;(5)从各种景观形态的演变过程来看,住宅斑块形态逐渐趋于复杂化,斑其块形态的分维数呈缓慢地增大趋势;工矿、道路、其它城市景观、农田、村镇等五种景观斑块形态的变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变化过程,其分维数在1947-1988年期间呈增大趋势,1988年时增至最大,随后开始逐渐减小;(6)影响上海城市景观格局及其演变的因素主要包括河流廊道、原有基础、交通廊道、经济发展、规划控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dynamics of forest landscape along the main roads in Xishuangbanna from 1976 to 1988, and from 1988 to 2003, using FRAGSTATS software and the GIS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results interpreted from the Landsat MSS TM ETM imageries in 1976, 1988, 2003. Some representative quantitative indices of landscape diversity, including mean patch area, percent of landscape , perimeter-area fractal dimension , aggregation , 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 and Shannon′s equality index were used to describe the changes i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scape elements. Comparing with whole region of Xishuangbanna during last 27 year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n-made landscape (rubber plantation) and non-forested landscape along the main road expanded faster and their percentage were greater, whereas the natural landscape ( primitive forest patches) reduced faster and its percentage was smaller . There were obviouseffects of road on landscape which the forest coverage was decreased , and rubber plantation landscape was increased with the distance from the road . The natural forest landscape had been fragmented. Especially, the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was affected severely, while the area and contagion of rubber plantation and shrub increased. The whole landscape pattern along the main road tended to be diversiform, equal and fragmented. The landscape was still dominated by natural landscapes but this dominance was weakening . A case study about the displacement of landscape patch centroids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centroids of many types of landscape, including rubber plantation,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mountain rain forest, shrub and non-forested land had moved away from the road. All of these changes in landscape pattern would lea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se regio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