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的断足再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虫龄期的若虫都有断足再生能力;足的不同部位断足后均能再生;断掉不同数量的足后,只要能成活均可再生。断足再生后,继续断掉再生足的原位或其他部位也可以再生。再生足的跗节均比正常的少一节,具有再生不完整性。断足后,只要经1~2次蜕皮,均可再生。断掉一对足的腿节后,再生足出现大小不一的现象,小的一般发育不全,断足数量多容易出现再生足发育不全。再生足比正常足要小,但生长速度要快,断掉足的腿节或跗节后的再生足经过2次蜕皮后基本可恢复到正常足大小。 相似文献
2.
研究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的断足时间及数量对发育历期的影响,以及不同龄期断足处理后发育历期间的差异。以8龄若虫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再生临界期为20~26日龄。不同日龄的8龄若虫断去1条后足,蜕1次皮后能再生的若虫从断足至蜕皮的平均时间与8龄的正常历期相近,整个8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均比正常历期长,并随断足处理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蜕1次皮后断足没有再生的绝大部分个体,8龄若虫的历期均比正常历期短。以3日龄的4龄若虫为处理对象,发现断去不同数量的足后(蜕1次皮后均能再生),从断足至蜕皮的历期及4龄的历期,均随虫体断足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断去1条或2条后足处理,从断足至蜕皮的历期间及断足处理后4龄历期与正常历期间的差异不显著。不同虫龄的若虫断去1条后足的腿节后1次蜕皮后能再生的大部分个体,从断足至蜕皮的时间比同龄若虫的正常历期稍长,所延长的时间相当于从龄初至断足处理的时间,而断足后1次蜕皮未再生的其余个体从断足到蜕皮的时间均很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自体切除这一现象在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发生的位点,探究自体切除与德国小蠊足再生的关系,为昆虫再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6龄的健康德国小蠊若虫,于右后足的跗节近体端第1节、跗节近体端第2节、跗节与胫节交接处、胫节远体端的1/3, 1/2和2/3处、胫节与腿节交接处、腿节1/2处、腿节与转节交接处、转节与基节交接处以及基节基部共11处分别进行断足处理,每日定时对处理的德国小蠊若虫进行观察,记录是否出现自体切除现象、自体切除发生的时间、部位以及蜕皮后是否再生等。以未断足的左后足长度为对照,分析比较德国小蠊自体切除与未自体切除再生足的差异,分析自体切除与断足再生的关系。【结果】在德国小蠊若虫11处断足部位中均观察到2个自体切除位点,于胫节不同部位、胫节与腿节交接处和1/2腿节处截断的处理自体切除发生在转节末端;于跗节近体端第1和2节处截断的处理自体切除发生在胫节末端;而其他部位断足处理则未曾出现自体切除现象;自体切除位点与断足部位有关,但不受若虫龄期的影响。自体切除发生位点相同的不同断足部位中,同一龄期内,断足程度与自体切除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4.
5.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体视显微镜,首次对仅分布于中国新疆及毗邻中亚细亚地区的、稀见荒漠拟态昆虫--荒漠竹节虫Sceptrophasma bituberculatum(Redtenbacher)卵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探讨其对干旱荒漠环境的适应性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Walker)断触角再生特征及再生临界期。【方法】选取1~10龄健康的初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观察并统计触角的节数。选取生长一致健康的初龄4龄若虫,于第0~19日龄进行断触角处理,蜕皮后观察触角的再生情况和触角的节数。【结果】不同虫龄的初龄若虫断去触角蜕皮后,均能通过再生使触角的节数增加。1~10龄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下一龄的触角节数分别为5、8、12、13~15、15~17、16~19、18~20、13~15、20~23、22~25、24~28节。4龄的初龄若虫一条触角分别除基部0~2、3、5、10、15、20节外剪除,蜕皮后触角的节数分别为11~12、13~15、18~21、19~25、24~27节,其中一条触角除基部20节外剪除蜕皮后基本恢复正常节数。不同日龄的4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0~8日龄的处理若虫蜕皮后触角节数为13~15节,而12日龄及以后的处理若虫蜕皮后触角节数为5~6节。4龄若虫的断触角再生临界期为9~11日龄。【结论】中华真地鳖在再生临界期内断触角后能够再生触角。 相似文献
7.
竹节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国内外竹节虫目的结果与资料,介绍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主要内容包括竹节虫卵的构造与产卵方式,孤雌生殖、滞育、蜕皮、色型、成虫型及其染色体的多样性、防御机制、天敌和竹节虫的大发生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竹节虫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及其生物学特征 (竹节虫目:神科,新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竹节虫目昆虫化石1新科,即Haginhasmatidae,包括3新属,3新种和一个本命名种:Hagiphasmaparadoxagen.etsp.nov,Aethephasmamegistagen.etsp.nov.和Orephasmaeummphagen.etsp.nov,并给出新科内属的检索表。对消化道痕迹和保存完好的亚生殖板进行了分析,并与现代类群作了比较。竹节虫化石在我国是首次报道,所有化石材料均采自河北省和辽宁省晚珠罗世义县组地层中,保存在中国地质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10.
单用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完全缓解率3 5 %~ 5 3 %。我们于 1 995年 1月~ 1 999年 4月应用环孢霉素 A、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2 0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中 ,男 1 2例 ,女 8例 ,年龄1 1~ 46岁 ,平均 3 3岁。治疗前病程 1~ 48个月。诊断标准参照 1 987年第四届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其中慢性再障 1 3例 ,重型再障 I型 5例 ,重型再障 型 2例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应用环孢霉素 A治疗前均使用过康力龙、丙酸宰丸酮、左旋咪唑、一叶秋碱、再障生血片、泼尼松、输注脐血或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