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研究及高技术研究的奠基石。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林业科学亦不例外,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成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林业基础研究的深化,即对森林自然现象的认识和了解。林业基础研究在宏观方面,主要是揭示森林发生、发育的客观规律及原理,包括森林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机理研究,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森林群体遗传规律的研究,林业基本科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类研究,森林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森林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森林经营活动中的自然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学通报》2012,(10):1406
《微生物学通报》创刊于1974年,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内容包括:基础微生物学研究,农业微生物学研究,工业微生物学研究,医学微生物学研究,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微生物蛋白组学研究,微生物模式菌株研究,微生物工程与药物研究,微生物技术成果产业化及微生物教学研究改革等。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学通报》创刊于1974年,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内容包括:基础微生物学研究,农业微生物学研究,工业微生物学研究,医学微生物学研究,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微生物蛋白组学研究,微生物模式菌株研究,微生物工程与药物研究,微生物技术成果产  相似文献   

4.
中国蜘蛛生态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尹长民 《蛛形学报》1999,8(2):122-127
简要综述我国蜘蛛生态学研究,包括生态因子的研究;蜘蛛种群研究:蜘蛛群落及其多样性研究;蜘蛛的捕食以及运用血清学方法研究以及蜘蛛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微生物学通报》创刊于1974年,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内容包括:基础微生物学研究,农业微生物学研究,工业微生物学研究,医学微生物学研究,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微生物蛋白组学研究,微生物模式菌株研究,微生物工程与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微生物学通报》创刊于1974年,月刊,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内容包括:基础微生物学研究,农业微生物学研究,工业微生物学研究,医学微生物学研究,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微生物蛋白组学研究,微生物模式菌株研究,微生物工程与药物研究,微生物技术成果产业化及微生物教学研究改革等。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学通报》创刊于1974年,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内容包括:基础微生物学研究,农业微生物学研究,工业微生物学研究,医学微生物学研究,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微生物蛋白组学研究,微生物模式菌株研究,微生物工程与药物研究,微生物技术成果产业化及微生物教学研究改革等。  相似文献   

8.
正《微生物学通报》创刊于1974年,月刊,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内容包括:基础微生物学研究,农业微生物学研究,工业微生物学研究,医学微生物学研究,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微生物蛋白组学研究,微生物模式菌株研究,微生物工程与药物研究,微生物技术成果产业化及微生物教学研究改革等。  相似文献   

9.
正《微生物学通报》创刊于1974年,月刊,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内容包括:基础微生物学研究,农业微生物学研究,工业微生物学研究,医学微生物学研究,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微生物蛋白组学研究,微生物模式菌株研究,微生物工程与药物研究,微生物技术成果产业化及微生物教学研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0.
正《微生物学通报》创刊于1974年,月刊,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内容包括:基础微生物学研究,农业微生物学研究,工业微生物学研究,医学微生物学研究,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微生物蛋白组学研究,微生物模式菌株研究,微生物工程与药物研究,微生物技术成果产业化及微生物教学研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油茶(Camellia oleifera)产地土壤和油茶果实中金属元素分布和富集特征,在油茶果实成熟期,对浙江5个油茶产地土壤及油茶果实中金属元素进行污染分析和富集能力评价。结果表明,浙江油茶产地土壤中Pb、Cr、Cd、As、Hg、Ni、Cu和Zn含量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综合污染等级为安全。个别产区常山县土壤中As、Ni、Cu和江山县土壤中Pb、Cr、F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常山和建德土壤中Cd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0.93和0.81,处于污染警戒线。Cr、Ni、Cu、Zn主要分布在油茶籽中,Hg主要分布在壳中,Pb、Cd、As、Fe和Mn主要分布在青皮中。油茶籽中Cu、Fe、Mn的富集系数大于0.4,吸收能力强,Ni、Zn的富集系数小于0.4,具有一定吸收能力,Pb、Cr、Cd、As和Hg的富集系数小于0.1,吸收能力低;壳中Cu、Mn的富集系数大于0.4,吸收能力强,Fe的富集系数小于0.4,具有一定吸收能力,Pb、Cr、Cd、As、Hg、Ni、Zn的富集系数小于0.1,吸收能力低;青皮中Cu、Fe、Mn的富集系数大于0.4,吸收能力强,Pb、Cr、Cd、As、Hg、Ni、Zn的富集系数小于0.1,吸收能力低。浙江油茶主产区土壤质量安全,适合油茶种植。油茶果实对Cu、Fe、Mn有一定富集能力,对Pb、Cr、Cd、As和Hg无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显军  吴文良  李志芳 《生态学杂志》2005,24(12):1513-1519
对天津蓟县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区和国家级龙头企业草原兴发集团进行案例研究,得出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框架结构及其理论依据。绿色食品产业化的基本框架是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户、市场销售部门等组成,各部分之间存在特定的、相互依存的经济技术关系,共同构成统一的产业结构体系。在农业产业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绿色营销、市场经济、以及农业生态学等理论与原理的指导下,该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实现了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从而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于贵瑞  杨萌 《应用生态学报》2022,33(5):1153-1165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为人类繁衍发展提供各式各样的生活、生产和生计的环境条件与自然资源。基于自然规律的生态系统管理是人类社会不断认知自然生态价值、保护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创造积累生态资产、维持社会经济系统永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以此为核心认知的区域生态经济学或经济生态学,正在成为探讨人类世地球系统演变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科学研究前沿。本文以大尺度区域宏观生态系统科学为学术视角,以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与多元价值观为基础,综合论述了自然生态价值、生态资产、生态产品等基本概念;从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融合角度,分析讨论了生态资产形成与变化、生态产品生产与消费、生态投资与生态资产损益等过程原理;提出了区域生态资产的系统经营与生态价值实现途径,期望为我国及区域生态系统价值及生态资产的评估,生态产业及生态价值实现体系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态功益:自然生态过程对人类的贡献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35  
董全 《应用生态学报》1999,10(2):233-240
大自然是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和维持文明发展的生命之舟,为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提供必不可少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及生态服务。生态功益是这些由自然生物过程产生和维持的环境资源方面的条件和服务的统称。本文从自然生产,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象过程、气候变化和地球化学物质循环,调节水循环和减缓旱涝灾害,改善与保持土壤,净化环境,为作物与自然植物传粉播种,控制病虫害,维护改善人的身心健康和激发人的精神文化追求等方面探讨和介绍生态功益及生态功益的经济评价。迅猛的人口增长、社会变化和技术发展已使承载人类社会的生命之舟受到严重破坏和巨大威胁。减少这些破坏和威胁是整个社会,特别是生态学エ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孔令桥  郑华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2019,39(23):8903-8910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的重要目标是维护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以维护和提升人类福祉所需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提出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框架,以实现流域生态系统整体保护、质量提升和格局优化。基于该框架,以洞庭湖流域为例,通过流域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分析、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估和生态问题识别,构建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为实现可持续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出系统保护与修复布局建议。通过洞庭湖流域的分析案例为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重要区域的识别提供了可借鉴的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为流域尺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velops the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of agrolandscape-environmental studies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that ar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nserva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land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used in agriculture, soil fertility, productive longevity of agro-ecosystems and agrolandscapes (All-Russian Williams Fodder Research Institute), and the concept of the ecological framework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and ecological–economic balance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Geography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 integra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agricultural lands allows us to consider them as natural agricultural systems, which have a specific structure, functions, and links and are interrelated with other agrogeo-ecosystems and geo-ecosystems that form the environment. They supply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other side derivatives of their functioning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gative processes outside their limits. The features of stud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are determined by the dual nature-productive essence of agrogeo-ecosystems and the presence of three subsystems in them (abiotic, biotic, and anthropogenic). A special role is played by a control and monitoring unit. Agrogeoecosystem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three types of relationships (substance-energy, informational, and management); three main functions of agrogeo-ecosystems (productive, environment-forming, and nature-protective); the ability of agrogeo-ecosystems to respond to anthropogenic impacts; the ability of adaptation and recovery; and their distinctive openness and dynamism. The priorities of studies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are formulated in several principles (systematic approach, emergence, environmental framework, landscape-ecological balance, multilevel and multifactor adaptation, etc.). They are intended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sustainability, productivity, and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role of agro-ecosystems and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which is only possible by creating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ir functioning, ensur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productive and protective agro-ecosystems an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and soil biota, for the active life of major soil-formers (perennial grasses and microbes).  相似文献   

17.
State and management of wetlands in Banglades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tlands are a vital link between land and water in Bangladesh. A majority of the people of Bangladesh are critically dependent on wetlands. In this paper, the values of wetlands, causes and effects of wetlands degradation, as well as the present wetlands management approach, are analyzed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wetlands management are suggested based on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 field visit,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Wetland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ecosystems, but wetlands habitat of Bangladesh is under constant threat due to increase of population, intensive agriculture, overfishing, siltation, pollution, ill-planned infrastructures, lack of institutional coordination, lack of awareness, etc. As a result biodiversity is reducing, many species of flora and fauna are threatened, wetlands-based ecosystem is degenerating, and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local people are deteriorating as livelihoods, socioeconomic institutions, and cultural values are affected. Wetlands management is not addressed separately in water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Bangladesh. In order to balance human needs and wetlands conservation, a mainly community-based wetlands management approach has been taken in Bangladesh, but this is not enough to prevent the degradation of wetlands. Therefore, Bangladesh now needs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combining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approaches to stop further degradation of wetlands. Therefore, wetlands management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a system of integrated land and water use and, indeed, into the socioeconomic system of the country. Policies, strategies, and management plans for sustainable use and conservation of wetlands of Bangladesh must be based on solid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functions and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   总被引:509,自引:19,他引:490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它生产生活原料,更重要的是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生态学家、经济学家纷纷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与定量评价方法,并已成为当前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拟系统地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与趋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并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野生鸟类传染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冬平  肖文发  陆军  张正旺 《生态学报》2011,31(22):6959-6966
由于具有独特的飞行能力和极强的地理扩散能力,鸟类活动为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快速传播和扩散带来了潜在风险.自20世纪以来,以禽霍乱、禽波特淋菌病、西尼罗河热、禽流感等为代表的鸟类疾病频繁暴发,导致为数众多的野生鸟类、家禽甚至人类死亡,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关鸟类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鸟类传染性疾病的生态学特征、疾病对鸟类与人类社会的影响、鸟类对疾病的传播、鸟类疾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等方面对野生鸟类的传染性疾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不同疾病导致的鸟类死亡量、易感物种数量、暴发频率和地理扩散等特征差异显著.20世纪以来,疾病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七大威胁因子之一.疾病可能造成鸟类大量死亡,从而对鸟类种群,特别是濒危鸟类种群造成严重影响.其中,人畜共患病还会导致家禽家畜甚至人类的死亡,从而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野生鸟类作为多种疾病传播的媒介,其移动和迁徙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开展全面的监测活动和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米老排种源家系生长性状变异分析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米老排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的变异规律,筛选出速生的米老排优良种源和家系。以来自8个米老排地理种源的116个家系为研究对象,对米老排生长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遗传变异分析和育种值综合评分。结果表明:不同米老排种源间和家系间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生长量最高的GXPX种源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9.50 m、13.40 cm、0.079 9 m3,是最差种源GXFC的1.28、1.42和2.30倍;生长最快家系是PX01,其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9.86 m、15.31 cm和0.101 6 m3,其株材积是最差家系FC01的4.01倍,是家系群体均值的1.94倍。通过单性状选择对种源进行选择,初步选出2个优良种源,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分别达到8.87%、11.79%和34.70%;运用育种值综合评分法对家系进行选择,初步选出12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1.57%、17.35%和52.06%。GXPX和GXLZ 2个种源,PX01、LZ03、PX02、DB08、PX10、PX04、PX09、DB07、DB16、LZ05、JX16和PX05等12个家系是选出的综合生长表现最好的优良种源和家系,可作为米老排良种材料进行申报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