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岛湖栖息地片段化对大山雀营巢资源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栖息地片段化对次级洞巢鸟营巢资源利用的影响, 我们于2008年2-8月, 在千岛湖地区选取21个岛屿, 采用悬挂人工巢箱方法进行大山雀(Parus major)招引实验。通过测定岛屿面积、岛屿隔离度、捕食者活动率、人工巢箱周围植被盖度和人工巢箱巢向等5种参数, 分析大山雀人工巢箱利用与上述参数间的关系。实验期间, 共悬挂443个人工巢箱, 其中有72个(16.3%)被大山雀利用。大山雀倾向于选择捕食者活动率低、植被盖度低、巢口向东或向南的人工巢箱; 岛屿面积和隔离度对大山雀利用人工巢箱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 但岛屿面积可通过影响捕食者的活动率, 对大山雀利用人工巢箱产生间接影响。因此, 我们认为在栖息地片段化后, 应更多关注对洞巢鸟营巢资源利用有直接影响的栖息地特征因素, 以及片段化效应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招引食虫鸟控制害虫大发生是一种有效地生物防治措施。但报道的人工巢箱均用木材制成,这样局限了招引工作的广泛开展。为此,我们试制一种油毡纸巢筒,其优点:1.取材方便,造价低廉,每只巢简平均0.10元,是木制巢箱十五分之一。2.体积轻小,挂时方便,省工省力(木制巢箱每人每日只能挂12—15个,而油纸巢筒,每人每天可挂40—50个)。3.筒色乌暗,利于隐蔽,保存率高。1978年我们检查了木制巢箱与油毡纸巢筒的人为破坏程度,结果发现木制巢箱80%遭到人为破坏,而油毡纸巢筒受  相似文献   

3.
2009年3-7月,在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悬挂人工巢箱,对大山雀(Parus major)和褐头山雀(P.montanus;)的繁殖进行比较研究.野外共悬挂100个巢箱,其中19巢(19.0%)被大山雀、11巢(11.0%)被褐头山雀进驻,总利用率为30.0%.同域繁殖的大山雀和褐头山雀在窝卵数、孵化期上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大山雀的窝卵数(8.21枚±0.25枚,n=19)极显著大于褐头山雀(6.18枚±0.23枚,n=11),而褐头山雀的孵化期(14.22d±0.44d,n=10)极显著长于大山雀(13.17 d±O.83 d,n=12).两者在卵重、卵大小、出雏数、雏鸟出飞数上无显著差异(P>0.05).大山雀的繁殖成功率(27.0%)和营巢成效(63.2%)均显著低于褐头山雀(54.5%和100%)(P<0.01).表明大山雀可能采取高产卵数、低存活率的繁殖对策,而褐头山雀的繁殖策略则可能为低产卵数、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次生林中潜在洞巢资源(包括各种啄木鸟的啄洞和人工巢箱)的多寡对次级洞巢鸟集团及繁殖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2007年11月至2008年7月, 我们在吉林省吉林市大岗林场选择洞巢密度不同的样地, 对其次级洞巢鸟及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洞巢资源密度我们将9块样地分为3组, 即巢箱区(啄洞密度最低, 悬挂人工巢箱使其潜在洞巢资源总密度大幅提高)、低密度区(啄洞密度较低, 无巢箱)和高密度区(啄洞密度较高, 无巢箱), 调查了3组样地内鸟类的组成和密度、潜在洞巢资源的利用情况等。3组样地中均调查到4种初级洞巢鸟, 其种类组成略有不同; 4种次级洞巢鸟在3组样地广泛分布, 分别为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大山雀(Parus major)、沼泽山雀(P. palustris)和普通鳾(Sitta europaea)。巢箱区和高密度区的次级洞巢鸟总密度显著高于低密度区。巢箱区同高密度区一样, 大山雀和白眉姬鹟的密度显著高于低密度区, 这是由于大山雀和白眉姬鹟是人工巢箱的主要利用鸟种, 而沼泽山雀和普通鳾的密度在三组样地间差异不显著。初级洞巢鸟总密度与啄洞密度、次级洞巢鸟总密度与潜在洞巢资源总密度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潜在洞巢资源丰富的样地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潜在洞巢资源贫乏样地中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 人为增加洞巢资源可以改变鸟类群落组成并显著提高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三组样地中鸟类群落的均匀性、丰富度指数和种间相遇率没有显著差异, 群落相似性指数也相近。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鸟类群落集团结构相似。次级洞巢鸟密度的增加短时期内未对群落内其他主要鸟种的密度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初级洞巢鸟的密度决定了啄洞的丰富程度, 而洞巢资源的差异会对次级洞巢鸟集团的分布模式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整个繁殖鸟类群落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人工巢箱条件下的大山雀巢捕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克勤  王海涛  赵虹  邓秋香  姜云垒  周彤  高玮 《生态学报》2010,30(19):5391-5395
于2004—2008年在次生阔叶林中,采用悬挂巢箱的方法对大山雀的巢捕食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巢箱的被捕食率显著不同,新巢箱被捕食率最低,第2年被捕食率最高,第3年下降很大,第4年又略有上升。被捕食巢的窝卵数极显著的低于未被捕食巢的窝卵数。影响巢捕食的主要生境因子为巢箱高度和巢上盖度,其次为灌木的密度和高度。  相似文献   

6.
一、AL型鼠笼(图1)长×宽×高为18×10×8厘米。骨架用16号铅丝焊接而成;外围8目铅丝布;门板用厚度为0.5毫米的铁皮,面积为10×7厘米,踏板用厚度为1毫米的铁皮,面积为4×7厘米;弹簧用70号Ⅱa组直径为0.5毫米钢丝做成,弹簧长约15厘米;机关钩用长约22厘米的16号铅丝,和踏板组成诱捕机关。二、AL型木板鼠夹(图2)鼠夹底板用厚度为1厘米的樟木板,其面积为12×6厘米。压条弹簧和支棍均用直径为0.2厘米的钢丝制成;踏板用厚度为1毫米的铁皮制成。三、AL型铁板鼠夹(图3)用1毫米厚的钢板冲压而成,其面积为10.5×5.5厘米,重55克。压条、弹簧、支棍所…  相似文献   

7.
迄今对洞巢鸟类生活史特征的纬度变异(特别是热带洞巢鸟类的繁殖)了解还十分有限。我们于2018年3至8月,分别在海南吊罗山(热带)、河南董寨(亚热带)和河北塞罕坝(温带)的林缘地带,悬挂相同规格的人工巢箱招引洞巢鸟类繁殖,用以比较不同地理区域的洞巢鸟类对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及其孵化成效和繁殖成功率。野外共悬挂577个木制巢箱,3个研究地的利用率在海南吊罗山为最低(32.6%),河南董寨最高(92.0%)。3个地点均有大山雀(Parus cinereus)入住(占总巢数的84.3%),其孵化成效和繁殖成功率在3个地点不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但在河北塞罕坝,大山雀的孵化成效(75.7%)和繁殖成功率(65.7%)显著低于同域繁殖的褐头山雀(Poecile montanus)(97.7% 和97.7%)和煤山雀(Periparus ater)(93.5%和90.3%)(P < 0.05)。研究表明,3个地理区域利用巢箱繁殖的洞巢鸟的种类、数量以及对巢箱的利用率均存在差异,但对于广布种大山雀来说,地理位置的差异并不影响其孵化成效和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巢捕食是影响鸟类繁殖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鸟类繁殖生态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确定鸟类的主要巢捕食者及影响巢捕食的因素对于了解鸟类繁殖成功率、种群增长率及种群数量等具有重要意义。2009—2012年,对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中繁殖的杂色山雀(Parus varius)、沼泽山雀(P.palustris)、大山雀(P.major)和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四种鸟类的巢捕食率及影响巢捕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共记录到238个繁殖巢(杂色山雀74巢、沼泽山雀21巢、大山雀118巢、白眉姬鹟25巢),其中35巢被捕食,捕食率为14.7%,雏鸟期被捕食占91.4%。巢捕食率在4种鸟类之间无差异(x~2=0.429,df=3,P=0.934)。以锦蛇(Elaphe spp.)为代表的蛇类是该地区小型森林洞巣鸟类繁殖期主要捕食者,占总捕食率的94.3%。对影响巢捕食的22个相关因子进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发现,坡度、地面裸露率、草本盖度对巢捕食具有显著性影响;出雏时间、坡位、距碎石块距离对巢捕食的影响接近显著水平;而巢高、树粗、巢箱年龄、窝卵数、距路距离等对巢捕食无显著影响。因此,处于坡度较陡,坡位较高,草本覆盖率较高,地面裸露率较低,距碎石块距离较近,且出雏时间较晚的巢更容易被捕食。  相似文献   

9.
人工巢箱在鸟类研究与保护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人工巢箱对鸟类群落的影响并不清楚, 人工巢箱在鸟类群落保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仍然值得商榷。我们于2007年3–8月, 在北京门头沟区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选择两块海拔及植被情况相似的样地, 一块悬挂50个人工巢箱, 另一块作为对照。我们调查了巢箱利用情况、巢箱内鸟类的繁殖情况及两样地的植被群落和鸟类群落。50个巢箱中有20个分别被褐头山雀(Parus songarus)、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普通鳾(Sitta europaea)及大山雀(Parus major)占用。通过比较分析得知, 人工巢箱使实验样地白眉姬鹟的种群密度显著增加, 使实验样地次级洞巢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和群落种间相遇率(PIE)显著高于对照样地, 而优势度指数(λ)显著低于对照样地。同时, 繁殖鸟类群落的相应指数也呈现出相同变化。这种变化更多地应该归因于人工巢箱的调节作用。通过这次研究, 我们认为人工巢箱影响了一部分次级洞巢鸟的分布模式, 并通过影响鸟类多度影响了次级洞巢鸟的多样性, 增加了一部分利用巢箱鸟类的种群密度, 进而使得实验样地繁殖鸟类多样性增加, 个体数量差异降低, 而群落均匀性增加。巢箱的悬挂对次生林鸟类群落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3—2006年,在北京小龙门林场共发现黄眉姬鹟(Ficedula narcissina elisae)巢43个。其中34巢筑于天然巢址:开放巢占29.4%,位于树枝间(10巢);洞巢占70.6%,位于树桩顶端凹坑中(10巢)和树洞中(14巢)。开放巢距地高度高于洞巢。黄眉姬鹟的主要营巢树种是棘皮桦(Betula dahurica)。在研究区内共悬挂了100个大洞口巢箱和130个小洞口巢箱,结果发现黄眉姬只利用大洞口巢箱(9巢),不利用小洞口巢箱。以巢为中心,取半径6m的样方测量巢址的植被特征。对海拔、坡向、林冠郁闭度、乔木数量、乔木高、乔木胸径、枯树数量、树桩数量和林下郁闭度等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眉姬鹟的巢址具有乔木高大、林冠郁闭度高、多枯树和树桩等特征。黄眉姬鹟的繁殖成功率为51.2%,天敌破坏是造成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