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槽绦虫属 (BothriocephalusRudolphi,1 80 8)隶属绦虫纲 (Cestoidea)假叶目 (Pseudophyl lidea)头槽科 (Bothriocephalidae) ,主要寄生于海水及淡水鱼类 ,偶见于两栖类[1],典型寄生部位为宿主的前肠 ,可直接影响宿主进食 ,严重时会引起宿主贫血以致死亡。该属包含的种类很多 ,仅Yamaguti[2 ]1 959年记载的寄生于鲤科鱼类的头槽绦虫属就有 71种 ,其中危害养殖鱼类健康的多数寄生于淡水鱼类 ,B .scorpii可能是惟一危害海水经济鱼类的种类[3]。对危害淡水…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裸鲤体腔寄生蠕虫种群动态与宿主食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盲囊线虫在青海湖中以锯缘真剑水蚤作为第一中间宿主,舌状绦虫和裂头绦虫都以咸水化镖水蚤和锯缘真剑水蚤作为第一中间宿主,青海湖裸鲤对咸水北镖水蚤的摄食量随体长增加而增加,对锯缘真剑水蚤摄食量随体长增加的变化则不明显。因而提出:舌状绦虫在不同大小的青海湖裸鲤中的种群数量变化不是由于宿主的摄食习性改变引起的。裂头绦虫和对盲囊线虫在青海湖裸鲤中的种群数量随宿主生长而增加的变化与较大宿主对中间宿主的较大摄取量以及它们在宿主体内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裸鲤寄生舌状绦虫的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舌状绦虫裂头蚴只寄生在体长小于220mm的青海湖裸鲤中,其种群在宿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分布的强度随寄生虫种群平均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由于舌状绦虫在宿主体腔生长,产生明显的空间拥挤效应,可能导致宿主死亡或被食鱼鸟类捕食而转移到终末宿主中。在体长小于120mm的宿主中,密度依赖的死亡过程可能是使聚集强度降低的原因;而体长140-200mm的鱼中,则是非密度依赖的全死过程使聚集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我国草原牧区裸头科绦虫没有系统的研究报告,阿坝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北高原,是四川省的重要牧区。主要牲畜为牦牛、绵羊和马等,又是该省重要的军马基地。由于牲畜普遍流行绦虫病,使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害。草原研究所(1979)报告,莫氏绦虫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和太湖地区鸟类绦虫区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学研究》1989,10(2):143-153
本文对白洋淀和太湖地区鸟类绦虫区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太湖鸟类绦虫区系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鸟类绦虫区系分布与宿主区系分布密切相关,亲缘关系相近的宿主有许多相同的或亲缘相近的绦虫,这种现象为研究宿主与寄生虫的演化提供了可靠途径;发现鸟的越冬地绦虫种类比迁徙地种类丰富,分析其原因,除温、湿度、中间宿主等生态条件之外,与鸟的迁徙有一定关系。太湖地区的绦虫具有北方型和随遇型,亦有世界性种类和东半球广布种,提出了两地区家禽和野生鸟类所寄生的共同种类的绦虫。  相似文献   

6.
粘孢子虫是寄生于水生动物的一类病原生物,能引起淡、海水养殖鱼及野生鱼类一系列严重的疾病,而且一经感染,宿主的几乎所有组织器官都将受到影响。这类疾病中,多种病的致病机理已得到很好的阐述。尽管死亡率极小,宿主的死亡是由于严重感染导致机体功能减退、对环境的应激或感染了一些继发病原体。关于自然状态下感染对宿主种群的影响尚不明了,几乎没有仅由粘孢子虫感染引起宿主大批死亡的情况。难以展示粘孢子虫病对宿主种群的影响是与缺乏合适的统计学工具和长期的数据积累有限有关。本文利用Taylor法则及变量与平均比率,对英国的某些河流系统进行研究。数据表明,鲤鱼慢性感染粘液丸虫与鲤科鱼类种群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福建厦门地区寄生于鸭鹅类的膜壳科绦虫计5属9种。实验阐明了5种绦虫的生活史,其中有三种生活史为我国首次报告。厦门地区有5种嵌水甲壳类可作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其中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是矛形剑带绦虫和片形皱缘绦虫的审间宿主,不等异介虫(Heterocypris anomala)为新发现的棘盘双睾绦虫的中间宿主,介虫(Cyprinotus sp.)为新发现的美丽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多房棘球蚴病病原的调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报道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体部分四个牧业旗的草场进行多房棘球蚴病病原调查的结果。发现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及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tatus)是本绦虫的中间宿主、沙狐(Vulpes corsac)是其终末宿主。布氏田鼠是本绦虫中间宿主新记录,长爪沙鼠和沙狐分别是国内本绦虫中间宿主和终宿主新记录。布氏田鼠是呼伦贝尔草原的优势啮齿类,其平均感染率为2.43%(64/2635),越冬成鼠感染率高达5.23%—14.29%(平均6.66%)。长爪沙鼠感染率虽达16.67%(1/6),但鼠数不多。沙狐是本草原常见的食肉兽,检查6只沙狐,其中2只(33.3%)肠内含多房棘球绦虫成虫无数。用其孕节饲喂实验室小白鼠6只,6个月后检查各实验鼠,肝脏均布满泡状多房棘球蚴。呼伦贝尔草原本绦虫成虫及原头节形态特征均与我国西北本虫种差异显著,而与苏联及美国阿拉斯加的多房棘球绦虫西伯利亚亚种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阐明卵形半肠吸虫(Mesocoelium ovatum Goto et Ozaki,1930)的全程生活史。在福州,终宿主为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实验中间宿主为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和Cathaica ravida sieboldtiana。蜗牛吞食本吸虫卵而受感染。毛蚴在蜗牛肠管内孵化,而后钻到肠壁外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和囊蚴各发育期。囊蚴可在子胞体中形成并可感染黑眶蟾蜍。本文讨论了半肠属(Mesocoelium)的演化系统问题及与外斜睾总科(Plagiorchioidea)中一些吸虫类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白髭狨猴(Saguinus mystax)是南美洲的一种小型灵长类的野生动物,寄生虫感染很普遍, 我们在进行甲肝病毒实验研究前对死亡的两只狨核进行了尸体解剖,分别在肝、肺组织内发现一种国内未见报道的寄生虫,经大体和组织病理学观寮,确认属于蛇舌形虫目(Porocephaloida)的若虫。 该虫对宿主反应一般不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被检肝舌形虫若虫一例结果相符,而肺部一例,则引起肺血管严重出血,致使动物窒息死亡。所以认为虫体对宿主的反应是复杂的,在某种条件下对宿主能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探索冶疗和驱虫的方法,对保证狨猴的健康和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