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酸白菜发酵中乳酸菌群的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酸泡菜是世界性大众化蔬菜发酵制品,其主要发酵菌群是乳酸菌。对西式泡菜、朝鲜泡菜、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已有较多研究,进而探索出接种微生物纯培养物促进蔬菜发酵的新方法,用于工业生产。但对酸白菜这一中国特有发酵制品的微生物学研究及接种后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种类的变化,国内尚未见报道。 我们根据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对比试验结果,分析不同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种类及其变化,说明接种乳酸杆菌促进酸白菜发酵的作用机理。 1  相似文献   

2.
丙酸菌乳酸菌富硒发酵蔬菜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丙酸菌乳酸菌富硒发酵蔬菜进行初步研制。方法 富硒丙酸菌、乳酸菌泡菜制作工艺流程:原料(洗涤整理)切分→盐水浸泡→装坛并放入辅料→加入老盐水(含乳酸菌)接种丙酸菌、Na2SeO3100μg/ml→培养。按泡菜、酸菜感官评分方法及评分标准,对不同处理的泡菜进行色、香、味、气、质地及滋味评分。并作产品无害化指标:E.Coli及亚硝酸盐浓度检测。采用3,3’--二氨基联苯胺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蔬菜硒含量。蔬菜试样的试验指标有总硒质量分数「μg/g」,有机硒质量分数「μg/g」,以及有机硒占总硒的质量分数,分别代表该蔬菜对硒的吸收率变化及把无机硒转化成有机硒的转成率变化。结果 蔬菜虽未加硒作预泡处理,而是直接进行富硒发酵,泡制二天即可达到要求,随着泡制时间延长有机硒占总硒的质量分数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如前者明  相似文献   

3.
培养和非培养方法分析发酵白菜卤乳酸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探明发酵白菜体系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和优势乳酸菌.[方法]采用培养和非培养的16S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发酵白菜卤中乳酸菌的多样性.[结果]从培养平板分离得到的90株乳酸菌鉴定为Lactobacillus属和Leuconostoc属.通过对115个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发现非培养样品的乳酸菌为Lactobacillu属,Pediococcus属Leuconostoc 属,Weissella 属.[结论]非培养样品的乳酸菌多样性较培养方法丰富.两种方法分析的结果显示上Lactoacillus plantarum为发酵白菜体系中优势乳酸菌之一.  相似文献   

4.
应用于发酵乳生产的乳酸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瑞霞   《微生物学通报》1992,19(3):183-185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株产黏乳酸球菌的发酵特性比较研究,以感观、酸度、活菌数对数值、培养时间、粘度及乳清析出率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乳酸球菌Q26具备较好的产黏、产香特性,遗传性质较稳定.通过与乳酸杆菌G18进行发酵应用试验,确定G18和Q26存在共生关系,混合发酵的酸牛乳乳清析出率为0.1%,粘度为4 528mPa·s.通过保质期试验,产品在28、20、4℃下保质期分别为3、6、15d.确定Q26和G18为最佳酸牛乳生产用菌种.  相似文献   

6.
用固定化乳酸菌发酵乳浆生产乳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浆是奶酪生产过程中从乳中分离的产品,其成分包括水、乳糖(4—5%)、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常被作为发酵工业价格低廉的糖源。乳酸通常通过乳酸菌发酵粮食、糖蜜和乳浆而得,用于制药、化学和食品工业中,最初作为酸味剂和保护剂。  相似文献   

7.
利用溶钙圈等方法从不同生境中分离乳酸菌,从中筛选出能利用花生乳生长发酵的三株菌TL-P3、TL-B13和TL-St。此三株菌在38℃发酵10h后,花生乳pH值可从6.5降至5.0。定性测出发酵产物中有乳酸和双乙酰。发酵后的花生乳具有特殊香味,有凝乳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8.
多元混菌发酵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两种曲霉(UF2和UA8)二元混菌体系和两种曲霉与1种酵母菌组成的三元混菌体系混合发酵对纤维素酶系三种酶组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霉菌按一定比例接种进行混合发酵时三种纤维素酶组分的活性较单菌发酵大幅度提高,滤纸酶(FPA)、微晶纤维素酶(AVI)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活性分别较UA8单菌发酵提高2.2%~51.1%、20.7%~332.6%和29.4%~299.6%;向由两种霉菌组成的二元混菌发酵体系中接入酵母菌可显著降低3种纤维素酶组分的活性;三菌混合发酵能使纤维素酶3组分的产酶高峰出现时间较双菌混合发酵滞后约24h,但三菌与双菌混合发酵3种纤维素酶组分的酶活峰值无明显差异;双菌混合发酵有利于缩短纤维素酶生产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的发酵性质和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张红 《生物学通报》1999,34(12):18-20
概述了乳酸菌的分类和发酵特性。对乳酸菌发酵后的食物营养成分变化加以分析,并阐述了乳酸菌的抗菌、维护微生态、降低胆固醇、抗肿瘤及免疫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自从Keller在甘蓝型油菜花药培养中首次用高温处理提高了花粉胚的诱导频率以来,该方法被广泛用于芸苔属不同作物的花药培养  相似文献   

12.
有机垃圾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最大概率法和平板计数法[1] 测定城市有机垃圾堆肥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实验表明 :中、高温好氧细菌在前 7d呈上升趋势 ,在第 7d达其最大值为 1.32× 10 13 /g干垃圾 ;随后 ,其数量随着氧含量的降低而逐渐下降。厌氧菌在前 10d呈上升趋势 ,到第 10d达到最大值 7.5 1× 10 5/ g干垃圾 ;随后随着营养物质的减少而减少。停止通气后 ,好氧菌中的兼性厌氧菌逐渐增多 ,严格好氧菌逐渐减少 ;厌氧菌中的兼性厌氧菌逐渐减少 ,而严格厌氧菌逐渐增多。高温放线菌 ,中温好、厌氧纤维素菌和高温好氧纤维素菌在发酵的前 4d均呈上升趋势 ,随即逐渐下降。中温放线菌和真菌只在发酵之初存在 ,其数量随着温度的上升和氧含量的下降而迅速下降至零。高温厌氧纤维素菌的数量一直在慢慢上升  相似文献   

13.
紫云英汁液单细胞蛋白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云英汁液含有10%的糖和2.66%的有机氮化物,稀释成5倍后,以假丝酵母Candida arboro As2.566为生产菌进行单细胞蛋白发酵,通过单因素搜索和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较优培养基为初糖2.5%、酵母粉0.15%、KH2P0R0.2%、MgSO4、0.05%,初始pH值=5,发酵温度30℃,接种量5%。在2L发酵罐中验证,酵母浓度最高达10.53g干重/L,基质生长  相似文献   

14.
对L-亮氨酸产生菌57-4s菌株进行了接种量、装量、pH、发酵时间、碳源、天然营养成份、氨基酸以及生物素、硫酸铵、碳酸钙对L-亮氨酸产量影响的考察,在适宜的条件下,主酸产量高、副酸含量低,L-亮氨酸产量经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可达24.46mg/ml。  相似文献   

15.
大白菜和黄瓜原生质体电击基因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钙黄素、FITC-IgG 和溴乙锭-质粒 DNA 为荧光标记物,研究了电脉冲引起大白菜和黄瓜原生质体质膜通透性的改变及其动力学过程以及脉冲电学参数(脉冲幅值、个数、宽度)对原生质体成活率和外源物质导入率的影响。通过电击法成功地将外源 CAT(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导入黄瓜原生质体并实现瞬间表达。45℃热激预处理原生质体有效地促进了CAT 基因的电击转移。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青春双歧杆菌在蛋白类载体Ⅰ、Ⅱ、Ⅲ中添加蔗糖和促生长因子等,接种2% 1∶1的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剂,5%的青春双歧杆菌发酵剂,经38~39℃前发酵4.5~6.0 h,终点判定pH值为4.6~4.8,°T为70~80,在2~5 ℃冰箱中进行后发酵12~16 h,可得到两种组织状态、风味、口感优良的特定功能保健饮品 .  相似文献   

17.
用黑曲霉发酵纤维素酶解液生产柠檬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麦草纤维素酶解液为原料,用黑曲霉发酵制备柠檬酸,研究了培养基组成、恒温发酵和周期变温发酵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NH4NO3 0.3%,KH2PO4 0.1%,Mg2+300×10-6,Fe2+10×10-6,此时,柠檬酸产量为10.52g/L,糖转化率为60.80%.研究还表明,添加低级醇如甲醇和乙醇有利于产酸,但添加甲醇的效果要好于添加乙醇的效果,适宜的甲醇量为2%.在恒温发酵过程中,0~8h为孢子萌发期,产酸较慢;8~24h为对数生长期,产酸增加;24h之后为菌体生长恒定期,但产酸继续增加;104h之后产酸降低.在周期变温发酵过程中,0~8h产酸较慢,8h之后产酸增加.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知,在0~16h,周期变温发酵的产酸量要高于恒温发酵的产酸量,但在16h之后,周期变温发酵的产酸量要低于恒温发酵的产酸量.  相似文献   

18.
在成功利用SCB329和SCB110混合培养完成从D-山梨醇转化产生2-酮基-L古龙酸的基础上,为了消除副产物和获得高的产量,首先对两菌搭配比例,初始pH值,培养基成分等发酵培养条件进行单因子实验,在此基因上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其发酵培养基,其最终的优化培养基的成分为:D-山梨醇9g,玉米浆1.5g,尿素1.5g,磷酸二氢钾0.1g,碳酸钙0.2g。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没有检测出副产物2-酮基-D-古龙酸,2-酮基-L-古龙酸产量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19.
羊肚菌液态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摇瓶正交试验研究了圆锥羊肚菌液体发酵的条件,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接种量、培养温度、pH、通气量,培养时间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应用VIRTIS公司生产的2L-自控发酵罐进行了分批发酵,摸索到了羊肚菌液态深层发酵的基本规律,然后分别以淀粉和玉米粉为碳源进行了补料分批发酵,获得其干细胞产量为25.4g/L和27.4g/L,生长速率为0.45g/(L·h)和0.51g/(L·h),以碳源为基准的产量得率系数(yx/s)为0.72(g/g)和0.75(g/g)等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羊肚菌的液态深层发酵已达到了真菌菌丝液态发酵的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aeus)在山东泰安眷甘蓝上发生1个世代.成虫和幼虫发生高峰期在5月中旬;在秋甘蓝上仅发生越冬代成虫,10月中、下旬为其高峰期。该虫发生盛期较菜蚜早,捕食能力强,有较大的保护利用价值。除虫脲、抑太保、卡死克、灭幼脲3号、B4和避蚜雾对七星瓢虫蛹和成虫均有较好的选择性;辛硫磷、灭多威、敌杀死和灭扫利对成虫杀伤力强,但对蛹亦有一定的选择性。七星瓢虫蛹的耐药性明显高于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