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研究链霉菌Streptomyces<、I>sp SC120抗荔枝霜疫霉菌活性代谢产物的过程中 ,分离得到一对人鼻咽癌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抗生素。通过UV、IR、HR MS、 1H NMR、13C NMR、DEPT、1H 1HCOSY、HMQC、HMBC等波谱分析 ,鉴定其结构与Pimprinine相同。首次报道Pimprinine对人鼻咽癌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对放线菌HCCB11431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了2个新化合物和4个已知的化合物,经IR、MS和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出结构,分别为:3-(3-acetoxy-4-methoxy-5-methylphenyl)-2-aminopropanoic acid(1)、3-(3-acetoxy-4-hydroxyl-5-methyphenyl)-2-aminopropanoic acid(2)、2'-dexoyadenosine(3)、Cytidine(4)、Uridine(5)、2'-deoxycytidine(6),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细胞毒活性表明,化合物1~6对不同的肿瘤细胞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4对三种肿瘤细胞均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对MCF-7的抑制作用较明显,IC50分别为7.9、10.1、9.5μg/mL。  相似文献   

3.
链霉菌作为最高等的放线菌,广泛分布于多种生态环境中,具有复杂而独特的形态分化周期和强大的次级代谢能力。链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感染、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是天然活性产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对海洋资源的开发,许多新型的海洋链霉菌及其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被发现。从海洋链霉菌的生物活性物质、育种和发酵培养3个方面综述了海洋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缩短海洋链霉菌的发酵周期,提高次级代谢产物产量活性以及开发新型的海洋药物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摘要:聚酮类抗生素在工业、农业和医药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至今通过美国FDA认证的聚酮类药物超过40个。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开展了抗生素合成基因簇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了组合生物学,形成天然产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本文以链霉菌为对象,对链霉菌产生的聚酮类抗生素的药物应用、聚酮合成酶(PKS)的研究及聚酮类药物的开发策略与前景作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5.
对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根际链霉菌Streptomyces sp.KIB-H1556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MS和NMR等波谱学手段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了3个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Bafilomycin D(1)、Bafilomycin B1(2)和Bafilomycin B2(3)。初步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2和3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尤其对玉米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可作为玉米病原真菌病害的潜在生物防治剂。  相似文献   

6.
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HS-HY-045的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对小鼠淋巴瘤细胞系P388D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它们分别鉴定为(-)-(2R,4S)-4-hydroxy-2-methoxy-2-(9E-pentenyl)-tetrahydropy-ran(1),Streptenol C(2),36074-11(3),Fujianmycin A(4)和Streptenol A(5),其中化合物3为新化合物。进一步使用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对5个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表明化合物4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5.2μM。  相似文献   

7.
利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来自土壤的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KIB-H91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4种醌类化合物,通过分析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endocrocin(1)、laccaic acid D(2)、sarubicin A(3)和sarubicin B(4),其中,sarubicin B(4)的13C和HMBC核磁数据为本文首次报道。抗菌敏感性试验发现化合物3对大肠杆菌ATCC 8099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25μg/m L,化合物4对枯草芽孢杆菌ATCC 6633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2.5μg/m L。  相似文献   

8.
除莠活性链霉菌的系统发育研究及其活性产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云南地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除莠活性的放线菌(Actinomycetes),对其产生的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分析。从该菌株的发酵液中获得了有除莠活性的黄色结晶,薄板层析的结果表明,该结晶为多组分混和物,且每一组分均具有除莠活性。通过红外分析对其组分作了初步鉴定。同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化学及系统发育学研究,根据16S rDNA全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此菌株应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同时具有耐低温和耐盐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及HPLC等方法对链霉菌FIM-080014发酵液及菌丝体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得到7个核苷类化合物。通过NMR及MS等方法鉴定了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尿嘧啶(1)、尿嘧啶核苷(2)、2'-脱氧尿嘧啶核苷(3)、5'-C-甲基尿嘧啶核苷(4)、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5)、2'-脱氧鸟嘌呤核苷(6)和次黄嘌呤(7),其中化合物4首次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活性分析表明化合物1~7对神经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3.7、2.1、4.4、1.4、3.6、2.5和2.4 mM。  相似文献   

10.
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是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主要生产菌,在发现结构新颖化合物上具有重大潜力。随着对链霉菌基因组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大量产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处于沉默状态,因此利用非定向和定向策略激活链霉菌中沉默基因簇、挖掘结构新颖化合物成为当前的主要手段。本文主要综述了培养基组成改变或培养条件优化、共培养、添加化学激发子及全局性调控等非定向策略在挖掘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进展,以期为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高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型抗生素AGPM产生菌藤黄灰链霉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藤黄灰链霉菌的新菌株099,该菌株能产生一种具有显抗肿瘤活性的新型抗生素AGPM。产生菌经紫外线单因子诱变、紫外线加氯化锂(LiCl)复合诱变等两种诱变方式诱变处理后,其AGPM产量达到了18.7μg/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2倍。研究发现最忧的紫外辐射时间和氯化锂浓度分别是30-60s和0.05-0.09mol/L,并且由于氯化锂的协同效应,菌株在经氯化锂处理后,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明显增强了。30L发酵罐发酵试验表明,利用高产突变株发酵,AGPM产量能达到18.5μg/mL;而利用出发菌株发酵,AGM产量仅为8.5μg/mL。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报导铜蒸气激光选育天兰淡红链霉菌(S.coeruleorubidus)的研究结果,曾得到生产罐中抗生素发酵单位比其对照株提高14.7%的高产株,最高发酵单位曾达国内最好水平,已在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13.
链霉菌发育控制启动子—PTH4对孢子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核生物发育分化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中,链霉菌因其复杂的分化生命周期,无与伦比的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数千种天然抗生素的70%由链霉菌产生),使之成为原核生物乃至微生物发育与分化研究的最好模式系统[1],为研究基因时空表达和阐明分化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利用pET22b(+)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一种在两栖类蛙(Rana pipiens)卵细胞内存在的核糖核酸酶—Onconase。通过包涵体复性、蛋白纯化等程序最终获得与天然蛋白活性相似的重组蛋白,并检测Onconase 对源于皮肤T 细胞淋巴瘤的Hut-78肿瘤细胞的毒性(IC_(50)=0.5μmol/L),证明Onconase 用于抗淋巴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用PCR方法扩增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 lividans)TK24氨肽酶N基因,体外插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进行失活,然后利用不含链霉菌复制起点的重组质粒pPEPN-KAN进行同源重组,获得了氨肽酶N缺失的菌株PEPN-.突变株的胞外氨肽酶N活性与原株基本相同,而胞内氨肽酶N的活性明显低于原株,为原株的42.5±5.7%.  相似文献   

16.
一种放线菌发醇产天然蓝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放线菌产生天然蓝色素的发醇条件作为详细探讨,单因素发醇试验表明,碳源以2%的蔗糖最佳,氮源以0.1%的KNO3为最好,正交试验表明,蓝色素发醇最佳配方为:4%蔗糖+0.1%KNO3 0.075%盐+10ug/mLFeSO4。最佳培养温度为30℃,最佳初始pH为7.4,并测定了罐发醇过程中的溶解氧,pH变化及碳,氮的利用情况,用HPLC法对该色素的各成分进行了分离,结果显示,该蓝色素至少含有以放线紫红素为代表的5种不同的成分。  相似文献   

17.
利用酯酶同工酶技术鉴定链霉菌融合子证实,融合子SP-7和SR-T19的酯酶同工酶谱表现为介于双亲的中间型,并互不相同。此外,融合子SR-7还出现1条双亲所没有的决要酶带。表明融合子在融合过程中发生了真正的遗传重组,而不是亲本遗传物质的简单加合。菌体可溶性蛋白SDS-PAGE显示,融合子SR-7和SR-T19与双亲具有总体上的相似性,且可分辨的谱带数目和强度都超过了双亲,同时相互之间又有明显的不同,支持了这2个融合子均是双亲重组的后代。  相似文献   

18.
19.
Three new pyrrolobenzodiazepine derivatives, boseongazepines A–C (13), were isolated from a culture broth of Streptomyces sp. 11A057, together with the known compound usabamycin B (4). The structures of 14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pectroscopic data including extensive 1D-, 2D-NMR, and MS techniques. Cell growth inhibition effect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against Jurkat, K-562, HL-60, and HepG2 cell line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