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基本情况前查干大队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西北边缘的福兴地公社,临近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石质低山丘陵,号称“塞北沙荒”,自然条件很差。风沙干旱,年降雨量430毫米左右,水面蒸发量1,450—1,500毫米,干燥度>1.25。年均气温6.3℃,有效积温3,200℃左右,无霜期130—135天。年平均风速4米/秒,春季4至6月每月干旱风日(13点气温≥25℃,相对湿度≤30%,风速≥5米/秒)达12天之多。春旱严重、伏旱、秋吊、早霜和冰雹的发生率均高。全大队土地总面积15,000亩,其中平原约占15%,丘陵占35%,山地占40%,余10%是干河套和冲刷沟等。1965年前仅有残林780亩,覆被率仅5%,500米以上的大冲刷沟有8条,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通过研究缺氮、缺锰和缺硫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产氢的影响,发现缺氮、缺锰及缺硫条件下该藻均能产氢,但在缺氮条件下产氢量最高,约为88.613μL H2/mgChla,分别是对照组、缺锰和缺硫实验组产氢量的4.61倍、1.92倍和3.63倍。通过对光合、呼吸及生长的比较研究,发现缺锰对该藻光合、呼吸及生长的影响要小于缺氮和缺硫;与正常培养条件相比,缺锰、缺硫抑制藻细胞的光合放氧和生长,对呼吸影响小,而缺氮不仅最大程度抑制光合放氧和生长,同时使呼吸作用增强,这为进一步优化该藻产氢条件及研究其产氢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3.
不同营养元素缺乏对火力楠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温室营养液培养法,设置全素、缺氮、缺磷、缺钾、缺钙、缺镁、缺硫、缺铁、缺微量元素9个处理,通过观察幼苗症状,并对生长状况、叶面积、叶绿素、根活力和生物量等进行测定,研究不同营养元素缺乏对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火力楠幼苗缺氮时症状出现最早,表现最为明显,各缺素症状主要为植株矮小,长势较弱,叶片偏小且呈淡黄色;缺氮对上述各项指标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对火力楠幼苗的苗高、地径影响最大且均显著低于全素对照,其他缺素对火力楠幼苗在苗高、地径、根活力与叶绿素等差异不显著,但叶面积、生物量和根冠比等存在显著差异。可见,氮素是限制火力楠幼苗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本研究结果可为火力楠幼苗的缺素诊断和合理施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缺硼对棉花、黄瓜和油菜乙烯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试验通过水培和土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缺硼对棉花、油菜和黄瓜乙烯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硼条件下,棉花、黄瓜乙烯释放量显著增加,而油菜无论缺硼和正常硼条件下,乙烯释放量较低且没有明显差异,乙烯释放量的增加对棉花和黄瓜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喷施乙烯合成抑制剂和乙烯生理效应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棉花和黄瓜的缺硼症状。黄瓜水培结果表明:在黄瓜缺硼症状出现前,乙烯释放量没有明显增加,随着缺硼时间的延长,缺硼症状的出现,乙烯释放量显著增加,因而乙烯释放量的增加不是缺硼导致黄瓜生理失调的直接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水培和土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缺硼对棉花、油菜和黄瓜乙烯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硼条件下,棉花、黄瓜乙烯释放量显著增加,而油菜无论缺硼和正常硼条件下,乙烯释放量较低且没有明显差异,乙烯释放量的增加对棉花和黄瓜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喷施乙烯合成抑制剂和乙烯生理效应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棉花和黄瓜的缺硼症状。黄瓜水培结果表明:在黄瓜缺硼症状出现前,乙烯释放量没有明显增加,随着缺硼时间的延长,缺硼症状的出现,乙烯释放量显著增加,因而乙烯释放量的增加不是缺硼导致黄瓜生理失调的直接反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贺兰山苔藓植物的调查采集和室内鉴定,发现了缺齿藓(Mielichhoferia mielichhoferiana)的一个新的地理分布记录。该文讨论了缺齿藓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将其与喜马拉雅缺齿藓、日本缺齿藓和中华缺齿藓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供了该种的图版和中国缺齿藓属的分种检索表。该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中国缺齿藓属的研究资料,同时也说明了贺兰山的植物区系成分与喜马拉雅成分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重庆酸雨区马尾松林凋落物特征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导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增多,这将和酸雨等环境胁迫一起影响森林健康.在重庆铁山坪于2010年监测了酸雨区受害马尾松林的凋落物数量和组分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马尾松林月凋落物量呈“双峰”模式,第1高峰出现在8-9月份伏旱期,第2高峰出现在冬季休眠的12月份;枯死针叶占年凋落物总量的48.42%,凋落物组分比例为针叶>树枝>阔叶>有机碎屑>树皮及球果;除阔叶凋落物外,其它组分凋落物在伏旱期均明显增加,与土壤湿度显著负相关,特别是30-40 cm和40-50 cm土层;此外,马尾松林凋落物量还与表征气象干旱的气象指标显著相关.和健康森林相比,酸雨区受害林木的细根数量变少和分布变浅导致马尾松林针叶的年形成量与凋落量减少,但枝凋落量及其占总凋落量的比例增大;凋落发生对于旱胁迫更加敏感,年凋落物量的时间分布更集中在伏旱期;酸雨和干旱的双重胁迫将进一步恶化研究地区的森林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阿勃小麦缺体及其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万全  薛秀庄 《遗传学报》1992,19(6):528-533
通过阿勃单体自交分离缺体其频率为0.03—5.75%,缺体结实率0—81.65%,所获18个缺体系平均结实率31.24%。在减数分裂中,1B、1D、2A、2D、4B、4D、5A、6A、6B、6D、7A和7B缺体有90%以上的细胞为2n=20",1.65—10.00%的细胞为2n=19"+2',自交后代96%以上为缺体;5D、1A和3A缺体分别有97.55%、16.67%、10.28%的细胞为2n=19"+2',5B、3D和3B缺体除了分别有92.55%、26.98%、25.58%的细胞为2n=19"+2'外,还有少数细胞游离4个至更多的单价体,但这些缺体系自交后代的缺体株率仍为90%左右。  相似文献   

9.
大陆漂移和缺翅虫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复生 《动物学研究》1982,3(3):269-274
作者于1973—1976年西藏考察期间,分别在西藏东南部的察隅和墨脱两地的原始森林中采到缺翅目昆虫,并于1974年、1975年间在墨脱的汉密采到了缺翅虫的有翅类型。1974年在我国第一次报道了中华缺翅虫 Zorotypus sinensis Huang,1976年再次发表了墨脱缺翅虫 Z.medoensis Huang。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缺翅虫的形态习性、生活环境以及缺翅虫在世界各地的分布状况,结合目前地质学上板块运动学说的进展,使我们得到启示,缺翅虫的起源与进化和大陆漂移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 1913年意大利人西尔维斯特里(F.Silve-stri)首先报道了缺翅目昆虫,描述了加纳、斯里兰卡和爪哇的种类,随后在美洲及东南亚一带都陆续发现,多数种类的分布区十分狭窄。由于最初所发现的缺翅虫均为缺翅型,没有找到有翅类型,且误认为此类昆虫均属缺翅类型,为此被定名为缺翅目(Zoraptera)直到1920年考多(A.N.Caudell)得到了这类昆虫的另外一个类型,即有翅类型,并明确指出:“缺翅目不是一个缺翅的目”。从此,人们才知道缺翅目昆虫有两个类型:即缺翅型和有翅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