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并同时行64层CTA和DSA检查的病例,其中47例疑诊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手术,将MSCTA,DSA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54患者中经MSCTA检出57个动脉瘤,DSA检出55个动脉瘤,另7例MSCTA和DSA均未检出动脉瘤,余47例接受手术并检出58个动脉瘤。64层CTA发现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96.5%,阳性预测值为98.2,阴性预测值为77.7。MIP和VR技术对动脉瘤的形态、分支血管、血栓和钙化方面的显示优于DSA。结论:64层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好的异性、敏感性及三维显示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血管三维DSA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影像质量.方法:对67例影像质量较差的三维DSA图像,通过与旋转DSA图像的比对分析,确定影响脑血管三维DSA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脑血管三维DSA图像质量与头颅运动、三维模式的选择、延迟方式与时间、对比剂注入的速率与总量、连接管和导管内对比剂充盈状态、影像的后处理、扫描定位的准确性和设备定期调试较准有关.结论:要获得良好的三维DSA影像,需遵循质量控制措施多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锥形束CT (DynaCT)在肝癌患者实施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手术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栓塞效果评估中的价值,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实施TACE手术治疗的102例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对102例患者病灶进行手术前螺旋CT检测、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DynaCT检测,并对比DSA与DynaCT对肝癌病灶、供血动脉、术后栓塞效果的检测结果。本研究发现术前普通螺旋CT共计检出病灶105个,术中DSA检出病灶数目176个,DynaCT术中检出肿瘤病灶285个;DynaCT和DSA的平均检出病灶数目均显著的高于普通螺旋CT (p<0.05),DynaCT平均检出病灶数目均显著的高于DSA (p<0.05);DynaCT的病灶供血动脉检出率为86.67%,显著地高于DSA (55.68%)(p<0.05);DynaCT检出的285个病灶对栓塞效果评估结果与实际栓塞效果一致的有271个病灶(95.09%),DSA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的有138个病灶(78.41%),DynaCT对于TACE术后效果评估的一致性高于DSA (p<0.05)。本研究表明,DynaCT在肝癌患者实施TACE手术治疗中能够更有效的发现病灶,指导栓塞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PICA)的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VD)辅助下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症状,影像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相关预后。结果:头颅CT表现主要为幕下为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或二者兼有(除1例未破裂)。其中经全脑数控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其中手术路径为枕下旁正中16例,枕下正中入路14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在MVD的辅助下行脉瘤夹闭术27例,动脉瘤包裹术1例,动脉瘤夹闭并动静脉畸形切除术2例,动脉瘤夹闭术并小脑血肿清除术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其中3例意识障碍致死亡或自动出院,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伤或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辅助MVD下,能够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完全夹闭动脉瘤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在内镜鼻颅底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实施内镜下鼻颅底手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辅助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9例)和对照组(9例),分别采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和单纯影像导航系统辅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脑脊液鼻漏、术后复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辅助内镜治疗鼻颅底肿瘤可以减少术中并发症及副损伤,实现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影像方法,可以辅助医生在实施肿瘤切除的过程中,精确定位肿瘤的边界。临床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为医生实施精准手术提供强大的帮助,并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文章主要综述了目前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的进展,以期为临床精准医学手术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探讨儿童颅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颅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儿童32例,采用DSA诊断,并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双侧颈外动脉造影栓塞,观察治疗效果。采用选择性DSA诊断儿童颅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准确率为100%;介入治疗即刻疗效和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显效和有效比例分别为75.00%和21.88%;不同性别、年龄患儿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TNF-α和IL-6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VEGF浓度为(102.01±37.10)pg/m L,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DSA在儿童颅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可靠有效的诊断方法;介入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了解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的应用,本研究对在我院进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用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和常规的DSA技术进行分析比较。我们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确诊的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BCT组34例、血管造影(DAS组)33例,两组均采用TACE治疗,术中分别给予CBCT及三维重建、DSA技术进行手术指指导。研究表明:CBCT组对肿瘤供血动脉检出正确率、超选择动脉插管成功率、碘油在病灶中完全沉积率均高于DSA组(p0.05);CBCT组的手术时间、辐射总剂量均高于DSA组(p0.05);术后一个月复查,CBCT组CR 17.65%、PR 73.53%、SD 8.82%,DSA组CR 6.06%、PR 66.67%、SD 21.21%、PD 6.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个月复查,CBCT组血清AFP水平低于DSA组(p0.05);两组患者的KPS评分较本组术前均显著的提高(p0.05),两组间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的研究初步得出结论: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较DSA技术能够更好的检出肿瘤的供血动脉、指导手术更加便捷和精确,能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术前DSA损伤分级在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手术组(45例)和DSA引导下脾动脉栓塞组(50例),常规手术组行开腹脾全切术,DSA引导下脾动脉栓塞组在DSA引导下行脾动脉栓塞术,分析两组与DSA引导下脾动脉栓塞组不同DSA分级的手术相关指标、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含量及血清白介素6(IL-6)、血清白介素10(IL-10)、促吞噬素因子(Tuftsin)水平。结果:与常规手术组比较,DSA引导下脾动脉栓塞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术后14 d,与常规手术组比较,DSA引导下脾动脉栓塞组CD3+、CD4+、CD4+/CD8+水平较高,CD8+水平较低(P<0.05)。术后14 d,与常规手术组比较,DSA引导下脾动脉栓塞组IgG、IgA、IgM水平较高(P<0.05)。术后14 d,与常规手术组比较,DSA引导下脾动脉栓塞组PLT含量较低;与DSA Ⅲ级比较,DSA Ⅰ~Ⅱ级PLT含量较低(P<0.05)。术后14 d,与常规手术组比较,DSA引导下脾动脉栓塞组血清IL-6水平较低,血清IL-10、Tuftsin水平较高(P<0.05)。结论:于DSA损伤分级指导下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开展脾动脉栓塞术,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且术中不会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不仅能降低患者的血小板含量,还能促使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0.
基于CT影像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临床应用研究,讨论CT影像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以及患者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本研究对我院诊治的90例腰椎爆裂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三维CT检查和X线检查,并设置术中CT观测组和X线检测组,其中A组术中基于CT三维重建对手术复位进行判断评估并在CT导航引导下使螺钉置入;B组术中依据传统的X线正侧位对手术复位评估,并采用X线透视技术对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治疗。研究表明,进行间接复位治疗,以及后续的调整治疗或者矫正治疗,患者均有较大程度的恢复,根据ASIA评分标准A组中有32.1%的脊髓损伤病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达到了E级水平,而B组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仅为22.1%。说明CT影像技术辅助诊断和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明显要优于X线,并且CT导航技术对A3型的3个分型也均有良好的效果。采用CT导航技术验证的准确度约为1.6 mm,其中A组置入螺钉的准确度约为98.8%,B组置入螺钉准确率约为96.5%。说明CT影像技术对复杂性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分型以及术前、术中模拟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 目的 构建冠心病介入术后临床随访体系。方法 通过组建结构合理的随访队伍、构建随访中心信息数字化平台等收集整理、建立健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随访档案,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成功建立了运用中心医疗数字化平台、影像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和介入治疗管理系统相结合的冠心病介入术后临床随访体系。结论 构建信息数字化平台与患者临床随访管理相结合的随访体系对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内涵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老年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病国内外发展概况、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进行了简要概述。对于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本文提出整合医学治疗方法的理念,这种治疗包括常规一般临床药物治疗、肠道正常菌群和微生态制剂的微生态疗法的治疗、中医药单方和复方制剂的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神经核毁损术,脑深部电刺激术)、干细胞治疗、基因编辑治疗等。整合当前最先进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提出了综合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良性肿瘤传统切除术与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0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期间的女性患者乳腺良性肿瘤300例。根据患者手术的适应症及患者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170例)和对照组(130例)。研究组应用麦默通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乳腺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后乳房的形态,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无术后并发症,对照组15例出现乳房轻微胀痛。结论相对传统手术比较,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式,且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而且得到了较好的美容效果,患者有较高的满意率。该项技术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周庆林 《蛇志》2010,22(2):156-157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X线平片是肺癌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ICT检查用于肺癌的鉴别诊断及分期,也是早期发现和确诊的重要方法;MRI、DSA作为肺癌的影像学补充检查,能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现将我院近年来发现的20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平板3D-DSA在中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将所有患者分成实验组(平板3D-DSA组,42例)和对照组(普通DSA组,54例),两组术中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影像学表现、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并统计分析血管损伤的发生率、造影剂用量、透视时间、手术时间.结果:96例患者每侧均有1支子宫动脉,子宫动脉均增粗、扭曲.实验组造影剂用量、透视时间和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少.结论:平板3D-DSA在中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中大大减少了透视时间,对中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近年来,腹腔镜作为微创外科的代表,以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适用于孤立性的单纯性肝囊肿进行减压引流,手术效果较好。本文通过观察腹腔镜下开窗术治疗单纯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及优势,为临床肝胆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肝囊肿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开窗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痛苦,腹腔镜开窗术治疗单纯肝囊肿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超声刀与普通电刀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超声刀与普通电刀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等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皮下积液、游离皮瓣坏死、术后出血和术中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数据比较,术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理想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及时的手术分级管理系统。方法以医疗信息标准化工作为推手,通过自主开发的手术分级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手术分级的智能化管理。结果手术分级智能化管理系统杜绝了因手术分级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医疗差错和纠纷,同时完善了手术麻醉信息,提高了病案首页手术、麻醉信息的准确性。结论手术分级智能化管理系统是落实手术分级管理的较好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情况,总结该痛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Hunt-Hess分级,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分析患者转归情况,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监测、管道、康复等护理.结果:①Hunt-Hess分级评分:1级8例,2级28例,3级24例,4级10例.②DSA检查,颈内动脉瘤14例,大脑中动脉瘤22例,前交通动脉瘤16例,后交通动脉瘤18例.③病人治愈(48.6%)或病情好转(34.4%),因肺部感染和颅内血肿死亡各2例.④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得到显著的缓解;患者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达98.6%.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探讨新式剖宫产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孕妇120例,分为改良组(即新式剖宫产)(n=60)和对照组(即腹壁纵切口剖宫产)(n=60),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病率、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结果:两组的术后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改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式剖宫产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