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光周期对两种色型豌豆蚜种群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亚玲  刘长仲 《生态学报》2016,36(14):4548-4555
为探讨光周期对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种群增长的影响,于室内模拟光周期22L∶2D、16L∶8D、10L∶14D和4L∶20D四个水平,研究了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的发育、繁殖和生命表。结果表明:相对于其它光周期,在光周期22L∶2D时,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若蚜存活率最高,繁殖力最强;其红色型豌豆蚜种群增长内禀增长率(r_m=0.3263)高于绿色型豌豆(r_m=0.2863)。光周期16L∶8D时,红色型豌豆蚜的若蚜存活率(72.22%)高于绿色型豌豆蚜(69.45%),而成蚜寿命(6.58d)较短;但绿色型豌豆蚜内禀增长率(r_m=0.2648)高于红色型豌豆蚜(r_m=0.2249),其种群繁殖力强。光周期10L∶14D时,红色型豌豆蚜与绿色型豌豆蚜相比,若蚜存活率(80.55%)高,内禀增长率(r_m=0.2490)高,种群增长力强,而绿色型豌豆蚜成蚜寿命(12.71d)较长。光周期4L∶20D时,两种色型豌豆蚜若蚜存活率最低,繁殖力最弱,成蚜寿命显著延长;红色型豌豆蚜若蚜存活率(64.67%)高于绿色型(35.50%),成蚜没有产生后代;绿色型豌豆蚜内禀增长率(r_m=-0.0366),其种群为负增长。综上,短光照条件(4L∶20D)延长了两种色型豌豆蚜的若蚜发育历期及成蚜寿命,降低了若蚜存活率、繁殖力及生命表各项参数;长光照条件(22L∶2D)缩短了两种色型豌豆蚜的若蚜发育历期及成蚜寿命,若蚜存活率高、繁殖力强;红色型豌豆蚜更适宜光周期10L∶14D,而绿色型豌豆蚜更适宜光周期16L∶8D。  相似文献   

2.
湿度和光照对桑白盾蚧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 4组不同湿度和 3组光照条件下桑白盾蚧 Pseudaulacapis 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的种群生长状况 ,组建生命表。相对湿度在 55% ,77% ,80 % ,95%时 ,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 :- 0 .0 0 57,0 .0 510 ,0 .0 50 8,0 .0 0 94 ;净增殖率分别为 :0 .6 92 0 ,2 7.2 10 0 ,2 7.6 6 80 ,1.86 0 6 ;后 3者世代增倍时间分别为 13.5910 ,13.6 4 4 6 ,73.7391天 ;光周期在 L∶D=14∶ 10 ,12∶ 12时 ,种群内禀增长率分别为 :0 .0 4 4 5,0 .0 334,净增殖率分别为 2 3.96 2 8,12 .156 2 ,增倍时间为 15.576 3,2 0 .752 0天 ,而 L∶D=10∶ 14时 ,净增殖率为 0 ,内禀增长率和增倍时间都不存在 ,种群将消亡。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红色型豌豆蚜种群繁殖策略以及性蚜分化规律,在8L∶16D、10L∶14D、12L∶12D和14L∶10D 4个光周期条件下,研究了红色型豌豆蚜经光周期连续诱导2代后(G1和G2),后代G3中的性蚜分化情况。结果表明:兰州地区红色型豌豆蚜性雌蚜均为无翅型,而雄蚜均为有翅型;光周期对豌豆蚜性蚜分化有显著影响(P0.05);在14L∶10D光周期条件下,豌豆蚜后代中无性蚜分化;在12L∶12D、10L∶14D和8L∶16D 3个光周期条件下均有性蚜分化,而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变短,豌豆蚜G3中雄蚜所占百分比逐渐减小,但性雌蚜所占百分比基本不变;在12L∶12D光周期条件下,雄蚜和性蚜比例均最高(分别为15.03%、91.43%),而胎生蚜比例最低(8.57%);在10L∶14D光周期条件下,G3中胎生蚜比例最高,而性蚜比例最低;在8L∶16D光周期条件下,性雌蚜比例最高(78.88%),但同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同一短光照条件下,G1产仔日龄对G3中性蚜分化具有显著影响(P0.05),同时性蚜分化具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即先产性雌蚜,后产雄蚜,由性雌蚜向雄蚜过渡过程中伴随产生胎生蚜。研究表明,红色型豌豆蚜性蚜产生的临界光照时长介于12~14 h,相对较长的光照条件有利于雄蚜产生,但随着光照时间缩短雄蚜分化时间逐渐延后、雄蚜分化天数逐渐缩短,说明光周期变化与豌豆蚜生殖模式转变和性蚜分化密切相关,亲代经历光周期处理时间的长短影响后代中性蚜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究母代越冬经历对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子代生长发育、滞育诱导和繁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方法研究了越冬初期(11月份)、越冬中期(1月份)和越冬末期(3月份)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成虫其子代种群在25℃、光周期15L∶9D和9L∶15D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及种群动态变化。【结果】长光周期(15L∶9D)下不同越冬时期对中华通草蛉子代的成虫前期并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越冬中期的子代成虫历期显著短于其他两个越冬时期;产卵前期以越冬中期子代显著高于其他两个越冬时期;单雌平均产卵量则以越冬末期显著高于越冬初期和越冬中期;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增殖率均以越冬末期子代最高;平均世代周期以越冬中期子代最长。短光周期(9L∶15D)下中华通草蛉子代成虫历期以越冬末期最长,越冬初期次之,越冬中期最短;子代产卵前期以越冬初期最长,越冬中期次之,越冬末期最短;产卵历期以越冬末期最长;单雌平均产卵量以越冬末期最高;子代生命表参数变化趋势与长光照处理一致;子代种群存活率以越冬末期最高,越冬初期次之,越冬中期最低。【结论】相比越冬初期和越冬中期,越冬末期中华通草蛉子代种群表现出较强的增殖能力;短光周期可诱导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产卵前期的长短可代表滞育深度,母代越冬经历对子代种群滞育诱导有一定的削减作用,母代越冬时间越长,削减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李定旭  任静  杜迪  王清春 《昆虫学报》2015,58(2):154-159
【目的】为明确温度对栾多态毛蚜Periphyllus koelreuteriae(Takahash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12,15,18,23,26和29(±1)℃,60%±7%RH和15L∶9D条件下,测定了栾多态毛蚜各发育阶段的历期、存活率和成蚜的产卵量,组建了栾多态毛蚜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在29℃条件下,卵不能孵化;在12~23℃范围内,卵和若蚜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均以12℃下的历期最长,分别为13.97 d和21.94 d,以23℃下最短,分别为5.86 d和7.34 d;在12~26℃范围内,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成蚜的生殖前期和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产卵量以18℃和23℃时最高,分别为107.06和120.23头/雌,26℃时最低,仅为63.16头/雌。生命表分析表明,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至23℃时达最大,内禀增长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rm=-0.0018T2+0.075T-0.5945(R2=0.9419,P=0.0481)来描述。【结论】温度对栾多态毛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很大的影响,18~23℃是最适宜该虫种群增长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光周期和LED光源对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光周期和LED光源对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成虫取食、移动、交配和产卵等行为的影响,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在光期光源为白色日光灯,光照强度约为500 lx, RH 75%±2%条件下观察并记录了30℃时6个不同光周期(16L∶8D, 15L∶9D, 14L∶10D, 13L∶11D, 12L∶12D和11L∶13D)下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取食、移动、交配和产卵行为;26℃时暗期以不使用光照(12L∶12D)为对照,使用红、黄、蓝、绿和白光5个不同LED光照(分别记为12L∶12R, 12L∶12Y, 12L∶12B, 12L∶12G和12L∶12W)下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取食、移动、交配和产卵行为。【结果】当光照时长从13 h延长至16 h时,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取食频次有增加的趋势;当光照时长从12 h延长至15 h时,产卵量有增加的趋势。光周期为14L∶10D和13L∶11D时,成虫取食频次(分别为45.25和25.00次/5对)显著低于其他光周期下,光周期11L∶13D下产卵量(仅有7.25粒/5♀)显著低于其他光周期下。蓝光处理组取食频次(112.50次/5对)显著高于黄光和绿光处理组(分别为77.0和66.25次/5对);黄光和绿光处理组产卵量(分别为261.50和285.50粒/5♀)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延长光照时间,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取食频次和产卵量均有增加趋势;暗期使用蓝光时成虫取食频次增加,而使用黄光和绿光时则产卵量增加。光周期和LED光源对其移动和交配行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豆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20个实验种群生命表,列出了20种不同温、湿度、光周期组合下豆蚜种群生命表的重要参数(净增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内禀增长率rm)及其与温、湿、光周期关系的二次回归模型.温度,湿度,光周期对R0,T,rm影响的相对大小各依次为72.78(温),7.38(湿),19.84(光)%;79.13,10.95,9.92%;85.48,14.52%(光周期对rm的影响不显著).使rm最大的温、湿度组合为25℃温度和72%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印度次大陆是世界上最脆弱的地理景观。气候条件的略微变动可能对其季节周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并引起农业生态系统中蚜虫的大暴发。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和狭臀瓢虫C.transversalis Fab.是该次大陆上广泛分布、同域发生的两种食蚜性瓢虫。【方法】设计异地试验,来探究同种和/或异种组合时的这两种瓢虫用共同的猎物资源(豌豆蚜)饲养时,对增加的温度(15,20,25,30和35℃)和光周期(8L∶16D,12L∶12D和16L∶8D)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在这5个不同温度和3个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同种或异种组合时这两种瓢虫表现出了拮抗作用。尽管表现出拮抗作用,但是同种或异种组合的两捕食动物在25℃和长光周期(16L∶8D)条件下消耗、转化和利用的猎物生物量最大。然而,它们的猎物消耗率、转化效率和生长速率在异种组合中最高。在5个不同温度下,4龄幼虫均更有效地利用猎物生物量,将其转变成自身生物量,而雌成虫在3个不同光周期条件下也是如此。【结论】因此可以推断,增加的温度和光周期条件可能不会阻止同种和异种组合中的瓢虫发生拮抗作用,但是在25℃和长光周期(16L∶8D)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瓢虫的猎物消耗量和利用率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明红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吸食不同CO_2浓度下培育的苜蓿Medicago staiva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间接影响,明确CO_2浓度升高在豌豆蚜种群演替中的作用。【方法】在二氧化碳光照培养箱内设置380μL/L(对照)、550μL/L和750μL/L 3个CO_2浓度培育苜蓿幼苗并连续饲养红色型豌豆蚜6代,观察分析各代蚜虫的生长发育参数、繁殖参数以及种群生命参数。【结果】CO_2浓度升高对红色型豌豆蚜生物学参数具有显著影响(P 0.05)。随着CO_2浓度升高、世代数目增加,各处理红色型豌豆蚜若蚜历期明显延长、成蚜期显著缩短、平均产蚜量明显降低。而且,在同一世代中,随着CO_2浓度升高,豌豆蚜净增殖率R_0、内禀增长率r_m和周限增长率λ均降低,而平均世代周期T先缩短后延长。与对照相比,在750μL/L CO_2浓度下,净增殖率最大下降为同世代的7.71%,内禀增长率最大降低为同世代的34.57%,周限增长率最大降低为同世代的84.39%。【结论】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红色型豌豆蚜种群数量产生不利的影响,且随世代数的增加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吴珂珂  顾钢  赖荣泉  周挺  韩梦 《昆虫学报》2022,65(11):1488-1497
【目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对烟蚜Myzus persicae有着极高的寄生率,而被广泛用于烟田防治烟蚜。但在人工扩繁烟蚜茧蜂过程中,环境因素对烟蚜茧蜂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本研究旨在明确光周期、湿度和温度对烟蚜茧蜂在烟蚜上寄生力的影响。【方法】在室内分别调查温度25℃、相对湿度70%与4个光周期(9L∶15D,12L∶12D, 14L∶10D和19L∶5D)组合条件下,温度25℃、光周期14L∶10D与4个相对湿度(65%, 70%, 75%和80%)条件下, 以及相对湿度70%、光周期14L∶10D与4个温度(10℃, 15℃, 25℃和35℃)组合条件下,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及成蜂羽化率、寿命、性比(雌性占比)和后足胫节长度。【结果】结果表明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对烟蚜茧蜂的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70%时,光周期14L∶10D下烟蚜茧蜂成蜂的体型最大,其成蜂后足胫节最长,为0.439 mm;光周期为12L∶12D下烟蚜茧蜂成蜂的体型最小,后足胫节长度只有0.345 mm;光周期14L∶10D下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寿命也最高,分别为42.61%和42.33 h。在温度25℃和光周期14L∶10D时,烟蚜茧蜂成蜂在烟蚜若蚜上的寄生率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减小的变化情况,在相对湿度为75%下寄生率最高,达54.44%;在相对湿度为65%下寄生率最低,只有21.67%;相对湿度70%下烟蚜茧蜂成蜂的寿命和后足胫节最长,分别为42.33 h和0.439 mm;相对湿度75%下烟蚜茧蜂的寿命最短,只有20.42 h;相对湿度65%下烟蚜茧蜂成蜂的后足胫节最短,仅有0.373 mm。在相对湿度70%和光周期14L∶10D时,温度为25℃比低温为10℃和15℃更有利于烟蚜茧蜂成蜂的生长发育,其寄生率、雌性占比和后足胫节长度分别为4261%, 39.04%和0.439 mm, 均高于10℃和15℃下的值;而高温35℃则不利于烟蚜茧蜂成蜂在烟蚜若蚜上的寄生行为,并无僵蚜产生,甚至会使寄主烟蚜死亡。【结论】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70%时,光周期为14L∶10D更有利于提高烟蚜茧蜂成蜂的寄生率、体型和寿命;在温度25℃和光周期14L∶10D时,相对湿度为75%更有利于提高烟蚜茧蜂成蜂的寄生率,相对湿度为70%条件更有利于烟蚜茧蜂寿命、体型的增加;在相对湿度70%和光周期14L∶10D时,温度为25℃更有利于烟蚜茧蜂寄生率、体型以及雌性占比的增加,而低温10℃条件更有利于烟蚜茧蜂的寿命的延长。本研究结果为田间大棚或者室内小棚等烟蚜茧蜂人工扩繁及其复壮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红侧沟茧蜂滞育临界光周期和敏感光照虫态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室内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及敏感光照虫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6℃和18℃温度下,当光周期为10L∶14D时,中红侧沟茧蜂的滞育率最高为98%和87.8%;其次是光周期为8L∶16D时,滞育率为78.7%和73%;光周期为12L∶12D时,滞育率为55.8%和50.8%;而在全光照LL, 光周期22L∶2D,20L∶4D,18L∶6D,16L∶8D,14L∶10D ,2L∶22D和全黑暗DD时的滞育率均为0。中红侧沟茧蜂属于典型的长日照发育型,在16℃时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是7.03L∶16.97D和12.21L∶11.79D;在18℃时是6.75L∶17.25D和12.03L∶11.97D。16℃时中红侧沟茧蜂对光照反应最敏感时期为2龄幼虫第5~8天,2龄幼虫第1~4,9~12和13~16天及3龄期次之,卵期和1龄幼虫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UV-B胁迫小麦上麦长管蚜的生命表参数和取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UV-B胁迫小麦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种群生命表参数和取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方法和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 研究了不同强度UV-B胁迫处理小麦对麦长管蚜生命表参数和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生命表结果表明, 取食高强度(0.75 mW/cm2) UV-B辐射小麦后, 麦长管蚜种群内禀增长率rm、 净增殖率R0、 繁殖力F下降, 平均世代周期T缩短, 且差异显著(P<0.05); 取食低强度(0.2 mW/cm2)UV-B辐射小麦后, 麦长管蚜种群生命表参数与对照组(正常光照处理小麦饲喂的蚜虫种群)无显著差异(P>0.05)。刺探电位图谱结果显示, 高强度UV-B处理组np波(即非取食)数量显著增加, pd波(刺探波)首次出现的时间延迟, 表明紫外处理小麦干扰了蚜虫的在叶表面的正常刺探活动, 延长了搜索和刺探时间; C波持续时间显著延长, 反映取食难度加大, 有效取食时间缩短, 从而影响种群生命表参数; 而低强度UV-B处理组小麦对蚜虫取食行为影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但pd波首次出现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高强度UV-B胁迫小麦会严重影响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 繁殖与取食行为。  相似文献   

13.
王超  陈芳  陆永跃 《昆虫学报》2014,57(4):428-434
【目的】 研究阐明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实验种群的发育历期、繁殖和数量动态规律,为制定该虫防治对策、研究治理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扶桑为寄主,在温度27±1℃、相对湿度70%±5%、光照强度4 000 lx及不同光周期(8L∶16D, 10L∶14D, 12L∶12D, 14L∶10D和16L∶8D)条件下,观察了棉花粉蚧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繁殖能力,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 不同光周期处理下棉花粉蚧1龄若虫和3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及雌成虫产仔量均发生了变化,但不同龄期若虫存活率之间差异不大。随着光照时间增加,棉花粉蚧1龄若虫、3龄若虫发育速率加快,8 h光照时发育历期分别为5.43 d和6.35 d,而16 h光照时发育历期分别缩短至4.16 d和4.75 d;整个若虫发育历期也由8 h光照时的15.54 d缩短至16 h光照时的12.74 d,世代历期由27.75 d缩短至23.45 d。长光照时雌虫更早进入产仔期,也有利于雌虫繁殖后代,16 h光照时进入产仔期是18日龄,8 和10 h光照时均推迟至22日龄;16 h光照时单雌产仔量为417.06头,明显高于12 ,10 和8 h光照时的353.59,347.61和336.00头。长光照条件下实验种群趋势指数(I)明显较大,增长潜能更大,16,10 和8 h光照时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 175.37,133.94和141.99。该虫生命表参数表明,随着光照时间加长净增值率(R0)呈逐渐增大趋势,8, 10,12,14和16 h光照时分别为88.57,86.85,100.77,124.16和126.86;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表现类似的规律,8~16 h光照时内禀增长率(rm)为0.1616~0.2066,周限增长率(λ)为1.1754~1.2294;而种群倍增时间(t)则随着光照时加长而缩短,8~16 h光照时为4.29~3.36 d。【结论】 长光照有利于棉花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世代历期缩短,种群增长潜能变强。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光周期对毛健夜蛾Brithys crini(Fabricius)交配和产卵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5个光周期(L14∶D10、L16∶D8、L18∶D6、L20∶D4和L22∶D2)下成虫交配及产卵行为。结果表明:(1)光周期为L14∶D10、L16∶D8、L18∶D6、L20∶D4和L22∶D2时,毛健夜蛾成虫总交配率(分别为26.09%、31.25%、17.93%、26.32%和11.76%)或暗期的交配率(分别为100.00%、83.33%、100%、75.00%和100%)均有显著性差异;毛健夜蛾成虫交配起始时间(分别为21:00、22:00、0:00、3:00和5:00)和交配高峰(分别为21:00—22:00、1:00—2:00、3:00—5:00、4:00—5:00和5:00—6:00)随断光时间的延迟而推后。(2)各光周期下已交配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441.33、453.80、414.00、120.80和145.50粒)或未交配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15.35、77.09、90.21、17.79和12.07粒)亦有显著性差异;光周期为L14∶D10、L16∶D8和L18∶D6下,产卵高峰均在1:00—4:00之间,光周期为L20∶D4时,产卵高峰在4:00—5:00之间,而光周期为L22∶D2时,产卵高峰则出现在光期开始的1 h内(即6:00—7:00)。这些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不同光周期对毛健夜蛾交配和产卵行为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高强度和低强度紫外辐射不同持续时间处理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以及强度与持续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不同强度(0.20 mW/cm2, 0.75 mW/cm2)、不同持续时间(3 h, 9 h和15 h)的UV-B处理后, 采用编制特定年龄生命表和测量麦长管蚜体重方法, 统计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ean relative growth rate, MRGR)、生命表种群参数、繁殖参数以及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变化。【结果】生命表数据表明, 在同一辐射持续时间下, 麦长管蚜种群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繁殖力F随紫外强度增加而显著(P<0.05)下降, 短时间内死亡率升高, 繁殖率降低; 在同一紫外强度下, 麦长管蚜的rm, R0和F也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 存活率下降最快时期提前, 繁殖率降低; 紫外强度和持续时间两因素的影响具有极显著(P<0.01)的交互作用, 但在短时间(3 h)、低强度(0.20 mW/cm2)的处理中, 麦蚜的rm, R0和F却高于无紫外辐射组(对照)。MRGR数据表明, 高强度(0.75 mW/cm2)、长时间(15 h)紫外辐射处理下麦长管蚜MRGR显著降低, 但低强度、相对短时间(3 h和9 h)紫外辐射处理下的MRGR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辐射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加, 发育为成蚜时有翅蚜所占比例增大。【结论】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受到紫外UV-B胁迫的影响, 且随着紫外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而产生相应变化, 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具有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大豆品种对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种群参数的影响,为大豆品种的抗蚜性评价及豌豆蚜的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在光周期10L∶14D、温度23±1℃,相对湿度60%±10%,光照强度212μmol/m~2·s的人工气候箱中,观察和分析4个大豆品种(汾豆牧绿2号、南夏豆25、南黑豆20和南豆5号)叶片上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的成虫寿命、繁殖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在大豆品种汾豆牧绿2号上,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成虫寿命均最短,繁殖力均最弱,且红色型豌豆蚜成虫寿命比绿色型长1.07 d,内禀增长率是绿色型豌豆蚜的29.93倍;在南夏豆25上,红色型豌豆蚜成虫寿命比绿色型长2.46 d,内禀增长率是绿色型豌豆蚜的5.86倍;在南黑豆20上,红色型豌豆蚜成虫寿命比绿色型长2.47 d,内禀增长率是绿色型豌豆蚜的1.54倍;在南豆5号上,红色型豌豆蚜成虫寿命比绿色型短0.02 d,内禀增长率是绿色型豌豆蚜的1.41倍。【结论】不同大豆品种对红色和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参数的影响不同,且两种色型豌豆蚜对不同大豆品种适应性反应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曾菊平  欧阳芳  王勇  刘兴平 《昆虫知识》2013,50(4):1077-1084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南方林业重大害虫,目前对其在高海拔区(>700 m)的发生特点仍不清楚。本研究从湖南绥宁(26.35°N,110.09°E)高海拔区采虫,放在5个光周期处理下饲养,以年龄-时期、两性生命表法计算种群参数,揭示光周期对该种群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L∶D=15.5∶8.5(15.5 h)和L∶D=14.5∶9.5(14.5 h)光周期处理组种群发生正常,而L∶D=11.5∶12.5(11.5 h)、L∶D=12.5∶11.5(12.5 h)和L∶D=13.5∶10.5(13.5 h)光周期处理组未观察到成虫发生。15.5 h组内禀增长率(r)为0.057 d-1,净生殖力(R0)为55.73粒,单雌产卵力(fecundity)为241.5粒,平均世代时间T为71.05 d,14.5 h组r为0.018 d-1,R0为6.29粒,显著低于15.5 h组。该种群在14.5 h光周期处理下表现出分散繁殖行为,即出现两个繁殖期,时差1个月左右。与15.5 h处理组相比,14.5 h处理组成虫寿命显著缩短。该研究表明:马尾松毛虫高海拔种群对光周期变化响应强烈,而湖南绥宁光周期在7月底就开始变短,当地马尾松毛虫在这种光周期诱导下较早进入滞育发育,因而种群年发生仅一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光周期对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5个光周期(0L︰24D,8L︰16D,12L︰12D,16L︰8D和24L︰0D)下小地老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随着光照时间增加,小地老虎生长速度加快,发育历期缩短,孵化率、存活率、羽化率、产卵量先增大后降低。其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最适光周期分别为12L︰12D或16L︰8D、16L︰8D、0L︰24D以及12L︰12D。综合来说,光周期16L︰8D最适合小地老虎的生长发育。【结论】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不同光周期对小地老虎生长发育及繁殖状况存在显著的影响,并且不同虫态对光周期变化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 (Enderlein)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模型,为粮库书虱种群预测预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模型。【方法】通过构建嗜虫书虱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温度、湿度、食物破碎率和种群初始密度对嗜虫书虱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验证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并拟合温湿度与内禀增长率的函数关系。【结果】在温度26-34℃,湿度65%-85%,食物破碎率4%-12%的条件下,温度和湿度对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三者对种群数量趋势指数、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的影响均不显著。三者对种群增长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温度>湿度和食物破碎率。嗜虫书虱种群增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4℃、相对湿度85%、食物破碎率12%。当种群初始密度为0.26-1.04头/cm2时,嗜虫书虱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结论】在22-34℃,相对湿度65%-85%的环境中,嗜虫书虱种群数量动态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可以拟合为Nt=N0EXP[(0.002 96T+0.021 67RH-0.037 2)t]。  相似文献   

20.
光周期对棉铃虫羽化、生殖和飞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害虫,探讨光周期变化对其羽化节律、生殖和飞行能力的影响,可为准确预测该虫种群动态的季节性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报道了,在温度为22℃±1℃,相对湿度为75%±5%的条件下,不同光周期(L∶D=24∶0、L∶D=16∶8、L∶D=12∶12、D∶L=12∶12、L∶D=8∶16和L∶D=0∶24)对棉铃虫羽化节律、成虫生殖力和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虫的羽化活动具有节律性,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棉铃虫的羽化高峰均集中在暗期,羽化活动均随光周期的光暗交替而变化。蛹期感受不同长短的暗期也会影响棉铃虫的羽化节律,暗期缩短,羽化有提前的趋势。光周期对棉铃虫产卵前期、卵孵化率和交配次数也有显著影响,但对单雌产卵量、产卵历期和交配率均无显著影响。另外,光周期对棉铃虫成虫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也有显著影响,而对平均飞行速率影响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光周期是影响棉铃虫羽化、生殖和飞行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