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明确橘园常用药剂对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成螨的致死效应,弄清巴氏新小绥螨甲氰菊酯抗性品系对柑橘园常用药剂的交互抗性水平及生态适合度变化,为巴氏新小绥螨抗性品系的田间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在对巴氏新小绥螨进行致死效应和交互抗性测定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价。【结果】不同药剂对巴氏新小绥螨成螨致死效应存在显著差异。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毒死蜱的致死率最高,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62%和92.57%;巴氏新小绥螨甲氰菊酯抗性品系螺螨酯、噻虫嗪、乙螨唑、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均存在显著交互抗性,其抗性倍数分别为7.56、10.32、11.45、19.10和45.89倍。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敏感品系相比,甲氰菊酯抗性的获得使其发育历期显著延长,但对捕食量和孵化率影响不显著。哒螨灵、丁氟螨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巴氏新小绥螨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卵的孵化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他常用药剂对巴氏新小绥螨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卵的孵化率不存在显著影响。【结论】甲氰菊酯抗性获得使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橘园常用药剂表现不同水平的交互抗性;甲氰菊酯抗性获得对巴氏新小绥螨生长、繁殖及捕食均无显著影响,可在田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二斑叶螨抗螺螨酯品系GST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对螺螨酯的分子抗性机理。【方法】利用RT-PCR克隆了二斑叶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基因 cDNA 全长序列, 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克隆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分析GST基因在二斑叶螨的螺螨酯抗性与敏感品系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克隆获得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2个基因分别被命名为TuGSTd1和TuGSTd2 (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 KC445659和KC445660)。序列分析发现, TuGSTd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648 bp, 编码215个氨基酸, 分子量约为24.47 kDa, 理论等电点为5.49; TuGSTd2的开放阅读框为648 bp, 编码215个氨基酸, 分子量约为24.57 kDa, 理论等电点为6.33。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两个基因与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Delta家族的GS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3%。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表明, TuGSTd1和TuGSTd2在二斑叶螨抗螺螨酯品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敏感品系的5.60和3.75 倍。【结论】 GST基因在二斑叶螨抗螺螨酯品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 据此推测GST基因的过量表达可能与其对螺螨酯的抗性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抗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及螺螨酯混剂的实时定量PCR最优内参基因。【方法】选取5.8S rRNA, α-tubulin, TBP, β-actin, ELFn, RPL13a, GAPDH和SDHA 8个候选内参基因,以GeNorm, BestKeeper和Normfinder 3个软件分析这8个基因在二斑叶螨多重抗性品系中的表达稳定性, 并以筛选的内参基因分析二斑叶螨P450酶系CYP392A亚家族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经GeNorm, BestKeeper和Normfinder 3个软件综合评价确定ELFn基因为二斑叶螨敏感品系(susceptible strain, SS)和多重抗性品系(multi-pesticide resistant strain, Mp-R)各发育阶段的最优内参基因。以ELFn为内参基因对二斑叶螨CYP392A亚家族16个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多重抗性选育40代后,Mp-R品系卵期CYP392A1表达量显著上调;CYP392A16基因在各发育阶段表达量极显著高于SS品系相应发育阶段;其他基因表达量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筛选出了SS和Mp R品系中各发育阶段最佳内参基因为EFLn;Mp-R品系CYP392A亚家族16个基因的表达量在幼螨和若螨阶段低于卵与成螨阶段,其中CYP392A16基因在二斑叶螨多重抗性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该结果为二斑叶螨多重抗性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陕西省苹果园的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种群对5种药剂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玻片浸渍法,建立了山楂叶螨室内饲养的相对敏感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基线,同时从陕西乾县、礼泉、兴平、澄城、安塞、淳化、凤翔和扶风8个不同地区的苹果园采集山楂叶螨,分析这些田间种群的抗药性水平。【结果】山楂叶螨室内相对敏感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最高,对毒死蜱敏感性最低;各种群对哒螨灵已产生了13.29~69.63倍的抗性;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已经产生了7.99~46.74倍的抗性;除兴平种群对阿维菌素表现为低抗水平外(抗性倍数7.63),其余种群对阿维菌素表现为敏感或者敏感性下降(抗性倍数1.89~3.94);除扶风种群对毒死蜱抗性水平处于敏感性下降的阶段外,其它7个种群对毒死蜱的均处于敏感阶段;各种群对噻虫嗪均处于敏感阶段。【结论】山楂叶螨室内相对敏感种群对5种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不同;各田间种群对哒螨灵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两种药剂已经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药性,除兴平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低抗水平抗性外,其余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毒死蜱和噻虫嗪抗性均表现为敏感或者敏感性下降;田间防治时应该减少哒螨灵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两种药剂的使用,同时注意不同农药的轮换使用,以此延缓山楂叶螨对杀虫剂产生高水平抗药性。  相似文献   

5.
截形叶螨抗哒螨灵品系和敏感品系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截形叶螨 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抗哒螨灵品系体内解毒酶活性分析和增效剂与哒螨灵混用的增效作用测定,明确截形叶螨对哒螨灵的抗性动态及抗性机理,获得抗性治理的途径。【方法】采用室内生测法培育截形叶螨抗哒螨灵品系,微量滴度酶标板测定抗性和敏感品系体内解毒酶比活性、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度(Vmax),再用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磷酸三甲苯酯(TPP)进行增效作用测定。【结果】室内筛选的截形叶螨对哒螨灵产生了抗性,筛选至49代,抗性倍数达到955.25;PBO,TPP和DEM对哒螨灵药剂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相对增效系数分别为95.97%, 85.14%和97.37%;抗哒螨灵品系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较敏感品系显著性提高(P<0.05),酸性磷酸酯酶(ACP)和碱性磷酸酯酶(ALP)的活性与敏感品系差异不大(P>0.05);抗性品系中的CarE,GSTs和MFO 3种解毒酶的米氏常数(Km)下降,最大反应速度(Vmax)高于敏感品系。【结论】截形叶螨对哒螨灵产生抗性可能与其体内CarE,GSTs和MFO 3种解毒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提高和代谢能力增强有关;3种增效剂(PBO, TPP和 DEM)与哒螨灵混用能提高对截形叶螨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双甲脒进行抗性风险评估, 弄清P450基因在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抗药性中的作用, 在室内用双甲脒对橘全爪螨进行了抗性选育和交互抗性研究, 同时分析了橘全爪螨双甲脒抗性和敏感品系P450基因表达差异。经过12代抗性选育, 获得了橘全爪螨双甲脒抗性品系, 与敏感品系比较, 橘全爪螨对双甲脒的抗性倍数达到26.32倍。抗性风险评估表明, 橘全爪螨对双甲脒抗性遗传力h2为0.148。螺螨酯、 丁醚脲、 炔螨特和三唑锡对抗性品系的LC50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6.85, 4.98, 2.13和2.05倍, 表明双甲脒抗性品系对螺螨酯、 丁醚脲、 炔螨特和三唑锡具有明显的交互抗性。阿维菌素、 苯丁锡、 哒螨灵、 矿物油对抗性品系LC50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10, 1.21, 0.67和0.99倍, 表明双甲脒抗性品系对上述4种药剂没有显著的交互抗性。基因差异性分析发现, 抗性品系中有16条P450基因发生了上调, 27条P450基因发生了下调, 其中CYP389A6上调倍数最高[log2ratio (RS/SS)=11.526], CYP389A2下调倍数最高[log2ratio(RS/SS) =-12.683], 由此推断, CYP389A6上调和CYP389A2下调可能是橘全爪螨对双甲脒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对哒螨灵、阿维菌素和阿维·哒螨灵3种田间常用药剂产生抗性的速率和稳定性,为叶螨的抗性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生测法,对截形叶螨进行药剂的抗性筛选、衰退和再恢复规律研究。【结果】经过连续30代的药剂汰选,截形叶螨对哒螨灵、阿维菌素和阿维·哒螨灵3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抗性指数分别达到197.50、19.56和12.57;停止喷药后,其抗性都有所下降,其中截形叶螨对哒螨灵的抗性最不稳定,培育至30代后,抗性衰退率达到63.54%,对阿维菌素的抗性较为稳定,抗性衰退率为23.30%;再次恢复用药后,截形叶螨对哒螨灵、阿维菌素和阿维哒螨灵抗性再度回升,以抗哒螨灵品系的抗性恢复最快,药剂汰选30代后,增长率达到了58.47%,阿维·哒螨灵次之(增长率为38.67%),抗阿维菌素的品系抗性恢复最慢,增长率仅为22.86%。【结论】截形叶螨对哒螨灵抗性不稳定,停止用药后,敏感性易恢复,对阿维菌素和阿维·哒螨灵的抗性较稳定,一旦抗性产生不易衰退,故田间应用时应交替轮换用药。  相似文献   

8.
螺螨酯对山楂叶螨的生物活性和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螺螨酯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杀螨剂,为研究螺螨酯对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nnensis各螨态的影响,用24%的螺螨酯悬浮剂分别处理山楂叶螨卵、若螨和成螨。试验结果表明,螺螨酯对螨卵和若螨活性高,其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76mg/L和19.07mg/L。采用玻片浸渍法分别用螺螨酯48、96、192mg/L处理成螨,48h校正死亡率为2.6%、19.4%、19.4%。采用喷洒叶片法,分别用螺螨酯1.5、3、6、12、24和48mg/L处理成螨,成螨的繁殖力显著下降。在温室盆栽苹果上,药后21d螺螨酯60mg/L处理山楂叶螨的减退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四螨嗪250mg/L的减退率33.3%。总之,螺螨酯对山楂叶螨各阶段都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作为防治该螨的推荐药剂,施药适宜时期为第1代卵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毒死蜱抗性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抗药性捕食螨田间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室内采用药膜法测定毒死蜱对巴氏新小绥螨的毒力,以半致死浓度(lethal medium concentration, LC50)为选择压力,对巴氏新小绥螨敏感种群进行逐代汰选。应用生命表法分析毒死蜱抗性获得对巴氏新小绥螨相对适合度(relative fitness, Rf)的影响。采用HollingII模型拟合分析不同温度下巴氏新小绥螨毒死蜱敏感和抗性品系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卵和雌成螨捕食功能反应差异。【结果】经过21代抗性筛选,获得了抗性倍数为34.77倍的巴氏新小绥螨毒死蜱抗性品系。抗性获得对巴氏新小绥螨各发育历期、子代雌性比例和捕食功能反应等特征均无明显影响,但产卵期和雌成螨寿命有所缩短。在15℃时,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均无法完成整个世代周期。在25℃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单雌产卵量均最高,分别为41.64±1.04和38.80±0.93粒/雌,两者差异显著;该温度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产卵期均最长,分别为24.82±1.50和21.34±1.26 d,两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30℃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世代周期均最短,分别为6.62±0.23和6.53±0.13 d。同时,该温度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对柑橘全爪螨的捕食能力均最强,其中对卵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56.25和140.85粒,对雌成螨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23.10和22.32头。就相对适合度而言,巴氏新小绥螨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在25和30℃时略低于敏感品系,但在20和35℃时略高于敏感品系。【结论】总体而言,巴氏新小绥螨毒死蜱抗性获得对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巴氏新小绥螨抗性品系筛选及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明确不同杀螨剂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了10种杀螨剂对朱砂叶螨成螨、卵和若螨的毒力。【结果】丁氟螨酯、阿维菌素和联苯肼酯对成螨、卵和若螨的活性均较高;乙螨唑和螺螨酯对卵和若螨活性较高,但对成螨活性明显偏低;甲氰菊酯对成螨和若螨的活性优于卵;唑螨酯、哒螨灵和三唑锡对3种螨态也均具有毒杀作用,但毒力偏低。同一种杀螨剂对若螨的活性均高于成螨和卵,乙螨唑、螺螨酯、联苯肼酯、唑螨酯和炔螨特对卵的活性高于成螨,丁氟螨酯、阿维菌素、甲氰菊酯、哒螨灵和三唑锡对成螨的活性高于卵。【结论】不同杀螨剂对朱砂叶螨不同发育阶段毒力存在较大差异,田间用药防治时应根据害螨发生情况和发生阶段,选择适合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