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捕食螨运动速率直接影响其捕食能力。本研究分析了5种寄主植物对捕食螨——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运动速率的影响,旨在探究双尾新小绥螨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捕食能力。【方法】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在菜豆Phaseolus vulgaris、棉花Gossypium hirsutu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茄子Solanum melongena和黄瓜Cucumis sativus上的运动速度,进一步采用小室观察法比较了寄主植物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双尾新小绥螨在5种寄主植物上的运动速度依次为:菜豆(0. 62 cm/s)和棉花(0. 60 cm/s)黄瓜(0. 38 cm/s)和茄子(0. 36 cm/s)番茄(0. 27 cm/s)。进一步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5种寄主植物上,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缓和,其捕食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双尾新小绥螨在菜豆上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攻击系数(a)最高,为1. 124;在棉花上的处理时间(Th)最短,为0. 059。同时,在菜豆和棉花上的捕食能力较强,a/Th值分别为18. 177和16. 763;而在番茄、茄子和黄瓜上的捕食能力较弱,a/Th值分别为6. 780,6. 537和6. 369。【结论】双尾新小绥螨在棉花和菜豆上的运动速度最快,同时捕食能力也最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防治菜豆上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最佳释放比例、释放时期和释放次数。【方法】在室内盆栽和田间菜豆植株上,通过不同害螨起始密度、不同益害比以及不同释放频次,定时定点调查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种群数量,比较不同处理下,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防效。【结果】室内盆栽试验中,益害比为1︰1与1︰5和1︰10之间的防效差异较小,防效在50%以上,益害比1︰15和1︰30的防效均在50%以下。田间试验中,益害比为1︰5释放双尾新小绥螨对菜豆土耳其斯坦叶螨的防效均在81.65%以上,在释放后第28天达到了95.16%。益害比为1︰10和1︰20的防效持续28 d保持在64.01%以上。1︰20在一次释放后第2天的防效为64.27%,经过二次释放,第4天后的防效均在91.72%以上。害螨起始高密度(60头/株)下释放双尾新小绥螨,防效均在26%以下,低密度(15头/株)和中密度(30头/株)的防效均在48.44%以上。【结论】双尾新小绥螨对菜豆上土耳其斯坦叶螨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推荐在土耳其斯坦叶螨危害较轻时,按益害比1︰10或者1︰20(二次)释放双尾新小绥螨,确保较高的防效和较少的双尾新小绥螨释放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新疆本地捕食螨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 Wainstein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及其对新疆农作物上两种重要害螨的捕食量测定,为该捕食螨的保护、研究、扩繁和释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实验室(26±1)℃,RH60%,16L︰8D条件下,借助显微成像系统观察其各个螨态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定量小室饲养技术对不同密度下对新疆两种重要害螨各螨态的捕食量进行研究。【结果】双尾新小绥螨有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和成螨5个螨态,嗜好阴暗条件,活动范围小,通过有性生殖进行繁殖,有多次交配行为,产卵方式为单产;单头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每日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卵和幼螨的捕食量(106.8粒/日·雌和45.4头/日·雌)要显著大于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64.4粒/日·雌和39.4头/日·雌),而对两种叶螨的若螨和成螨捕食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的卵和幼螨的捕食较对若螨和成螨的效果好,对新疆害螨有一定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明确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为害番茄后诱导的防御反应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西花蓟马对二斑叶螨不同密度和时间为害后番茄植株的选择行为,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番茄挥发物的成分,比较了它们的异同。【结果】西花蓟马对二斑叶螨不同为害株的选择率与为害时间和为害密度密切相关,并且西花蓟马对二斑叶螨为害程度居中的番茄喜好性强。10种不同处理番茄挥发性物质种类、含量及其比例在各处理间存在较大差异,二斑叶螨为害后诱导番茄新产生了香橙烯,并且在为害程度较高的番茄上检测到邻-异丙基苯、2-甲基-1-丁醇和(E)-2-己烯醛3种化合物。结合嗅觉仪的结果,推测间伞花烃和邻-异丙基苯对西花蓟马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对伞花烃和1-辛烯-3-醇对西花蓟马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结论】西花蓟马对二斑叶螨为害程度居中的番茄植株有一定的偏好,二斑叶螨为害能诱导番茄挥发物种类和含量的变化,并且与螨害的密度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光照时间对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 Wainstein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采用生命表研究方法,研究在不同光照时间下,双尾新小绥螨捕食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双尾新小绥螨在不同光照时间段下均能完成世代周期。在光照时数小于12 h时,从卵发育至成螨的各个发育阶段所需时间均呈缩短趋势,当光照时数大于16 h后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时间又呈增长趋势。产卵期在12L︰12D光照时数下最长为20.74 d,且同其他光照条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产卵后期、寿命、总产卵量均表现在16L︰8D光照时数下最长,分别为11.93 d、31.05 d和42.4粒。双尾新小绥螨种群的净增值率(R_0)在16L︰8D时达到最大值33.88,在8L︰16D时最低为14.97。【结论】光照时间在12~16 h范围内最适合双尾新小绥螨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螨治螨是害虫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果园害虫生态控制的重要措施。通过在苹果园人为释放捕食螨的方法,定量分析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和东方钝绥螨Amblyseiusorientalis(Ehara)对苹果园2种害螨(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ulmi(Koch)和山楂叶螨TetranychusviennensisZacher)捕食效果,为开展果园害虫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5-10月份在胶东半岛烟台市牟平区果园中释放加州新小绥螨和东方钝绥螨,比较分析释放捕食螨区域与对照苹果树上苹果全爪螨和山楂叶螨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2种捕食螨均能适应当地果园生态环境,释放后能够迅速发挥控害作用。其中,加州新小绥螨对叶螨的控制作用达到84.8%-100%,东方钝绥螨对叶螨的控制作用达到90%-100%,且东方钝绥螨的防治效果略优于加州新小绥螨。【结论】加州新小绥螨和东方钝绥螨2种捕食螨在胶东半岛对苹果叶螨防控效果比较理想,均可作为苹果园叶螨生物防治的天敌。  相似文献   

7.
徐学农 《昆虫知识》2011,48(3):579-587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温室花卉与蔬菜上的重要害虫(螨)。植物常被两者同时危害。黄瓜新小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Oudemans)是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温室蓟马的生物防治物,有时也被用来防治二斑叶螨。本研究中,在人工气候室盆栽条件下利用黄瓜新小绥螨防治西花蓟马和/或二斑叶螨。结果显示,当每豆株上接入10或20头二斑叶螨时,按照1∶4的益害比释放黄瓜新小绥螨可有效控制二斑叶螨。同样密度比的情况下,5和10头黄瓜新小绥螨的释放量可显著控制西花蓟马的接入量。二斑叶螨密度的增加没有显著影响到黄瓜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控制作用。西花蓟马可捕食黄瓜新小绥螨的卵,日捕食量达1.2粒。本文对利用黄瓜新小绥螨防治温室中西花蓟马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对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及刺吸式昆虫为害柑桔叶片释放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揭示巴氏新小绥螨的嗅觉反应特点。【方法】采用GC-MS顶空进样法对枳橙叶片常见挥发性化合物、针刺枳橙叶片及其柑桔全爪螨雌成螨取食枳橙叶片挥发物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每类化合物的相对保留指数,构建枳橙叶片常见及受害挥发性化合物特征谱库。利用嗅觉测定技术分析巴氏新小绥螨对枳橙叶片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针刺处理和柑桔全爪螨取食影响枳橙叶片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两种方法处理时枳橙叶片释放的主要物质为α-蒎烯、水芹烯、4-异丙基甲苯。随着处理加重,增量释放的物质为:cis-π-罗勒烯、月桂烯、柠檬烯、异松油烯,减量表达的物质为2-乙基-1-乙醇和十一烷。在10~(-2)、10~(-4)、10~(-6)和10~(-8)g/m L浓度下,正己醛、正壬醛、乙酸辛酯和正庚醛对巴氏新小绥螨有强烈的引诱作用(P>0.05);月桂烯在10~(-2)、10~(-4)和10~(-6)g/m L浓度下对巴氏新小绥螨有强烈的引诱作用(P>0.05);正壬醇和正辛醇随着浓度增加,对巴氏新小绥螨的引诱作用降低;苯甲醛对巴氏新小绥螨的引诱作用较弱。【结论】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桔全爪螨及刺吸式口器昆虫为害柑桔叶片释放出的挥发物各组分具有不同的行为反应,柑桔及其刺吸式害虫生境中的嗅觉线索在巴氏新小绥螨的寄主定位和生境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螨,葫芦科作物是其重要寄主植物。为明确不同葫芦科作物对二斑叶螨生长发育的抗性/适合性,开展了二斑叶螨在葫芦科作物上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研究。【方法】选择苦瓜、葫芦、南瓜、丝瓜、西瓜、甜瓜和黄瓜作为供试寄主植物,室内采用离体叶片和室外采用活体植株比较了二斑叶螨对7种作物的取食选择性及其种群生存与繁殖动态。【结果】供试7种葫芦科作物中,二斑叶螨对黄瓜的选择率最高,为35.49%,其次为甜瓜和西瓜;二斑叶螨在南瓜和黄瓜叶碟上的生存率和繁殖率高,12 h单雌产卵数分别为9.72粒和7.83粒;在葫芦和苦瓜叶碟上,二斑叶螨48 h螨口减退率达47.5%和32.5%,表现为较低的取食和生存适合度,同时葫芦和苦瓜活体植株上二斑叶螨繁殖率显著低于其他5种葫芦科作物。【结论】二斑叶螨在黄瓜、西瓜和甜瓜上的种群发育适合度高,在葫芦和苦瓜上适合度低。这一结果可为田间防控二斑叶螨生态措施的制定及开展葫芦科作物抗螨性机理和抗螨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和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捕食能力,为果园二斑叶螨生物防治剂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捕食功能反应的方法研究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结果】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能力均随着螨态的增大而降低,对卵的捕食能力最强,其次是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成螨。巴氏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卵、幼螨的捕食能力强于加州新小绥螨,功能反应参数a/Th值分别高出55.2%和30.1%,而加州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的捕食能力强于巴氏新小绥螨,a/Th值分别高出67.5%和114.5%,两种捕食螨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捕食能力相当,a/Th值均为4.5。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均对二斑叶螨的卵和幼螨表现出嗜食性,而对若螨和成螨没有嗜食性。两种捕食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存在种内干扰,加州新小绥螨的干扰系数(0.328)大于巴氏新小绥螨(0.324)。【结论】在室内环境稳定的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能力强于巴氏新小绥螨。  相似文献   

11.
甜菜夜蛾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和取食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娜  郭建英  万方浩  吴刚 《昆虫学报》2009,52(11):1229-1235
为了探讨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及成虫产卵选择与幼虫取食选择间的关联度, 本研究选取玉米、豇豆、甘蓝、黄瓜、棉花、辣椒和番茄7种植物进行了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实验研究, 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成虫对其中3种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抽提物的趋性。结果表明:在田间非选择性实验中, 甜菜夜蛾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落卵量依次为:玉米>辣椒>棉花>黄瓜、豇豆、番茄>甘蓝。Y型嗅觉仪的行为测定表明, 雌成虫对玉米及其挥发物抽提物的趋性最强, 黄瓜次之, 对甘蓝的趋性最弱, 这与雌虫的产卵选择性一致。不同龄期甜菜夜蛾幼虫对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有所不同, 且随观测时间的延长有所改变;低龄幼虫对豇豆、玉米和黄瓜的选择性较强, 对甘蓝、番茄、辣椒和棉花的取食选择性则较弱, 高龄幼虫对辣椒也具有较强的选择性;5龄幼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不如低龄幼虫明显。结果显示, 甜菜夜蛾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显著不同, 植物抽提物在雌成虫的产卵选择中具有重要作用, 甜菜夜蛾对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取食选择性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是一种多食性捕食螨,主要捕食叶螨和蓟马等。因其捕食范围广,捕食量相对较大,且易人工繁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防治中。本文利用温室的释放-回收实验研究了巴氏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和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的搜寻能力。实验共设3个处理:(1)叶螨为害植株与清洁植株;(2)蓟马虫害植株与清洁植株;(3)蓟马、叶螨混合为害植株与清洁植株。当捕食螨释放于清洁黄瓜植株和虫(螨)害黄瓜植株交替排列的六角结构的中心时,2种害虫(螨)不论是单独危害还是混合危害,巴氏新小绥螨回收比例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平缓。释放后1 d之内,叶螨、蓟马及混合猎物处理中回收到的捕食螨分别占释放总量的65.25%±1.61%、62.75%±1.31%和81.75%±2.14%,并且虫(螨)害植株上回收到的捕食螨数量明显比清洁植株多,叶螨、蓟马及混合猎物危害植株回收的捕食螨量分别占释放总量的53.5%±5.6%、49.5%±3.6%和74.0%±2.7%。因此,巴氏新小绥螨对这2种猎物及其混合物均有较强的搜寻能力,能够有效定位作物中有猎物的植株。同时对利用一种捕食螨生物防治温室中同时发生的2种害虫(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25±1℃、相对湿度80% ±5%和光照(L:D=16 h:8 h)条件下研究了黄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不同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捕食选择性及个体间干扰反应,以期为黄瓜新小绥螨的大田释放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黄瓜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其对二斑叶螨卵(a/Th=47.9965)的控制作用强于若螨(a/Th=27.6906)和成螨(a/Th=9.3963).黄瓜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卵和若螨表现为正喜好性(Ci>0)、成螨表现为负喜好性(Ci<0).在相同猎物密度下,黄瓜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成螨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增大而降低,捕食者自身密度干扰反应方程为E=0.2225P-0.617.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菜豆Phaseolus vulgaris植株对不同害虫危害的系统防御机制。【方法】分别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取食或昆虫针穿刺处理菜豆中部叶片6,24,48,72和96 h后,测定菜豆植株中部处理叶片以及上部和下部未处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不同害虫取食后,POD,CAT和SOD活性在受害的菜豆中部叶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不同害虫造成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与未处理的对照植株中部叶片相比,POD活性均是先升高后恢复至对照水平。POD活性在二斑叶螨取食后,于24 h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的4.6倍;POD活性在机械损伤和西花蓟马取食后在48 h达到峰值,而斜纹夜蛾取食诱导下POD活性升高最缓慢,直到72 h才达到最大值。中部叶片的CAT活性在机械损伤和3种害虫取食后变化不同,机械损伤24 h后CAT活性明显升高,而3种害虫取食后CAT活性变化较早,在6 h就明显升高,但随时间的延长,CAT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中部叶片SOD活性在不同处理下变化较大,在机械损伤诱导下仅在96 h明显升高,而二斑叶螨取食24 h以后均明显升高;但斜纹夜蛾及西花蓟马取食后,SOD活性在72 h时受到明显的抑制。在菜豆植株的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中,3种害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后,以上3种酶的活性也发生了明显变化,POD活性在上部未受害叶片不同处理96 h时被抑制,而在下部叶片不同处理下均被激发,但诱导程度不同。机械损伤、斜纹夜蛾、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处理后,菜豆植株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CAT活性都分别在24,6,6和24 h被明显诱导。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SOD活性在机械损伤96 h,斜纹夜蛾和二斑叶螨取食72 h后,均被明显激发;但西花蓟马取食后,SOD活性在48 h和72 h明显被抑制。【结论】斜纹夜蛾、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取食均能显著诱导菜豆植株受害叶和未受害叶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即引起菜豆植株的系统防御反应,但3种害虫诱导的防御酶活性变化程度不同,表明植物防御反应的时空效应与害虫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寄主植物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28℃下用叶盘法研究了5种寄主植物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寄主植物上,截形叶螨各螨态历期、单雌产卵量、日均产卵量、产卵期、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世代平均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等均有明显差异; 雌螨完成一代所需时间长短依次为9.3天(黄瓜)、9.3天(菜豆)、9.6天(大豆)、11.0天(茄子)和11.6天(玉米),产卵期依次为9.9天(茄子)、11.2天(黄瓜)、12.9天(菜豆)、15.8天(玉米)和17.9天(大豆);单雌产卵量和净增殖率在大豆上最高,分别为115.0和51.7,而在茄子上最低,分别为38.0和11.7。幼、若螨期存活率大小依次为93.6%(大豆)、91.7%(玉米)、89.9%(黄瓜)、84.3%(菜豆)和61.6%(茄子),存活曲线均为Ⅰ型。大豆是其最嗜食寄主植物,其次是玉米,再次为黄瓜和菜豆,对茄子的嗜食性最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对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Ugarov etNikolski)和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Ehara)的控制能力。【方法】采用实验种群生命表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以土耳其斯坦叶螨为食时加州新小绥螨的净增值率(R_0=33.236)、内禀增长率(r_m=0.218),大于以截形叶螨为食时的值(R_0=32.458,r_m=0.207),而世代平均周期(T=16.340)和种群倍增时间(t=3.173)小于以截形叶螨为食时的值(T=16.849,t=3.355)。【结论】以土耳其斯坦叶螨为食有利于加州新小绥螨种群的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各螨态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不同龄期若虫的捕食量及不同温度对其捕食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24 h内双尾新小绥螨各螨态对不同密度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情况(西花蓟马猎物密度分别为5、10、15、20和25头/室,温度分别设置为23、26、29、32和35℃)。研究结果表明,双尾新小绥螨各螨态对猎物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为29℃,雌成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捕食量最高,在猎物数为25头/室时,可达4.4头/日。23~32℃内,双尾新小绥螨的雌成螨的捕食量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到达35℃时开始降低。29~32℃双尾新小绥螨的雌成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捕食量最高,可达6.7头/日,最适于其捕食。结果表明双尾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符合Holling II模型,其对西花蓟马有较好的捕食能力,可利用于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新疆本地种捕食螨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 Wainstein在遇到短时极端高温胁迫后,对其生长发育和种群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短时极端高温处理试验,研究双尾新小绥螨卵和成螨分别在38℃、42℃和46℃下,处理2、4和6 h后的孵化率、存活率以及对其未成熟阶段发育历期和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卵经过不同时间高温处理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卵的孵化率逐渐降低,46℃处理2 h的孵化率仅为42.02%,且在46℃处理超过4 h,其卵不能孵化;其各未成熟阶段发育历期有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当在38℃处理2 h时,其发育历期最短为4.82 d。雌成螨经过不同时间高温处理后,雌成螨的产卵量、产卵期和寿命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有逐渐下降和缩短的趋势;42℃,2 h处理下每雌产卵量最低为19.33粒,其产卵期也是最短为10.09 d;38℃,6 h处理下寿命最短为14.68 d。【结论】短时极端高温处理主要影响双尾新小绥螨卵的孵化率、存活率降低和未成熟阶段的发育历期;影响其雌成螨的产卵量和寿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天敌捕食螨,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防效显著。2010年我国发现其本土品系,并已实现规模化饲养。但传统饲养方法成本较高,为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开展了人工饲料的相关试验。【方法】本文对比了两种饲喂装置的饲养效果,采用3种营养源,以不同添加量配制8种人工饲料,饲喂加州新小绥螨,研究人工饲料对加州新小绥螨的生物学影响。【结果】采用渗透装置,饲喂添加20%柞蚕蛹血淋巴的人工饲料饲养效果较好,加州新小绥螨可以完成生长发育,并产卵,产卵量为7.0粒/雌。用人工饲料饲养雌成螨,其产卵量为27.1粒/雌。【结论】此研究结果对实现人工饲料规模化生产加州新小绥螨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体内次生共生菌感染受寄主植物的影响,一些共生菌会引起害虫的雌性化,明确田间不同寄主植物上害虫种群中共生菌与性比的相关性,可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烟粉虱田间种群暴发机制。【方法】采集田间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成虫,观察其性比,并对其中次生共生菌进行分子检测,分析共生菌携带率与性比相关性。【结果】江苏南京地区棉花、番茄、黄瓜和红薯4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次生共生菌Hamiltonella和Rickettsia感染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Hamiltonella为优势共生菌,感染率依次为:棉花>黄瓜>番茄>红薯。寄主植物间Wolbachia和Cardinium的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各寄主植物上烟粉虱雌性比均高于60%,其中黄瓜上高达75.6%,但不同寄主植物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Hamiltonella和Rickettsia感染率均与烟粉虱雌性比呈显著的二次多项式相关性。当Hamiltonella和Rickettsia感染率分别低于69%和5%时,随着感染率提高,烟粉虱雌性比上升,当感染率高于上述值时,则随着感染率增加,雌性比下降。【结论】棉花、番茄、黄瓜和红薯4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均表现出雌性化,但不同寄主植物间性比无差异,烟粉虱体内次生共生菌与性比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