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汉字识别的跨感觉通路ERP注意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提高非注意纯度的“跨通路延迟反应”实验模式 ,观察汉字形音判断的跨通路事件相关电位 (ERP) ,研究N1和早期注意成分 (Nd1 ) .被试为 1 5名青年正常人 .结果发现 ,N1在头皮上的分布存在明显的通路间差异 :既与非语言实验结果不同 ,也与英语实验结果不同 ,可能反映出汉字加工的脑机制特征 .注意加工部位随语言 /非语言、听觉 /视觉通路、偏差刺激 /标准刺激 3种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具有可塑性 .早期注意效应发生在刺激本身诱发的外源性成分之前 ,支持注意的早期选择学说 .根据N1与Nd1的关系 ,支持注意使N1增大者不是外源性成分 ,而是重叠于外源性成分中的内源性成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任务转换"实验范式,以数字、汉字的归类为任务,探究预知和未预知条件下任务转换的ERPs.实验中被试先后完成2个连续的任务,任务序列为重复(AA,BB,……)或转换(AB,BA,……).结果发现,在预知条件下,转换序列的先行任务数/词比重复序列的先行任务数/词、转换序列的后继任务数/词比重复序列的后继任务数/词都产生一个更为负走向的波,在中央区(CZ)差异波为D-N320.而未预知条件下,仅转换序列后继任务数/词比重复序列后继任务数/词产生一个更为负走向的波,中央区差异波为D-N320.对差异波溯源分析发现,内源性准备源于左侧颞区(Left BA20);外源性调节在预知条件下源于右侧顶区(Right BA19),而未预知条件下源于左侧额区(Left BA47)和右侧额区(Right BA10).结果表明,任务转换本质是认知冲突过程,对应的脑电成分为D-N320.在预知条件下任务转换先后单独由颞区和顶区负责,预知准备使得任务转换在低级皮层区完成,而未预知条件下任务转换在更广的高级皮层区完成,同时激活左侧额区和右侧额区,且外源性调节对应的脑区在预知条件和未预知条件下是分离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内源性注意行为学及事件相关电位(ERP)表现,探讨老龄化对内源性注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参考Posner的经典的"cue-target"范式设计内源性注意任务,分别记录和分析年轻人和老年人行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波形P1、N1,比较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内源性注意任务中的不同表现。结果:在内源性注意条件下,年轻人的反应时明显短于老年人(P0.05),对于N1成分的波幅,年龄主效应显著(P0.05),年轻人较老年人诱发更大的N1波幅。对于N1成分的潜伏期,年龄主效应显著(P0.05),年轻人潜伏期明显短于老年人。结论:老龄化对内源性注意的早期阶段有影响,在提高老年人注意力时应当对注意的不同类型进行评估和分类以采取合适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眼睛注视、头朝向和生物运动方向等社会性线索,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交互极为重要.由于社会性线索和外周线索都具有反射性注意定向这一特点,社会性注意往往也被认为属于外源性注意.但是,外源性注意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社会性注意现象.因此,两者是否具有相同的加工机制,尚存在争论.方法 本研究使用空间线索范式,系统考察了线索有效...  相似文献   

5.
微眼动是视觉注视过程中幅度最大、速度最快的眼动,可以消除由于神经系统适应性而产生的视觉衰退现象,在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微眼动与视觉感知功能的相关性,设计实验研究猕猴完成显性、隐性注意任务以及不同难度显性注意任务时,视觉注视情况下微眼动的差异.通过对不同难度显性注意任务下微眼动的参数进行比较,发现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微眼动的幅度、速率和频率都被抑制.另一方面,对比不同类型的视觉感知任务(显性注意和隐性注意),发现在相似的实验范式下,隐性注意对微眼动的频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幅度和频率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这表明视觉注意任务类型的不同或将导致猕猴完成任务的策略不同.这些工作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微眼动产生的神经机制以及视觉注意过程中眼动的作用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采用线运动错觉测量作为空间注意转移程度的指标,对内源性眼跳与空间注意转移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被试以提示刺激的形状和颜色为线索进行相应的眼跳,通过对线运动错觉的分析探索时间间隔、眼跳位置与提示刺激空间方位一致性对空间注意转移的影响以及二者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时间间隔效应显著;提示刺激位置与眼跳目标位置的空间一致性对眼跳前空间注意转移有显著影响。结论:内源性眼跳与注意的关系密切;我们可以假设注意与眼跳程序通常是相关的,但需要一个启动信号激活眼跳程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内及肺外源性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老年ARDS患者,对其中的肺内及肺外源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内源性ARDS病因以误吸和肺炎为主,而肺外源性ARDS则以脓毒血症、大手术后等为主;在死亡上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呼吸衰竭为主要因素,且两组死亡率接近。结论: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肺外源性在器官功能衰竭和氧合指数上重于肺内源性,但是在其他因素和死亡结局上均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被试对消极词和积极词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注意偏向,探讨被试在无意识状态下对两类情绪词汇诱发的情绪信息所产生的注意选择与偏向问题。方法:以情绪词为材料,采用任务分离范式,考察被试在无意识状态下对情绪词汇的选择率和反应时。结果:(1)无意识注意阶段存在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2)在选择率上,被试对积极词汇的选择要明显多于对中性词汇或消极词汇,且女性对积极词汇的选择率要明显高于男性;(3)在反应时上,被试对消极词汇的反应时要明显快于中性词汇或积极词汇。结论:该实验结果说明,带情绪信息的词汇都较中性词汇更能引起被试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9.
研究注意如何影响基于相邻性组织和连接性(UC)的知觉单元的形成. 实验一在视野中心呈现排成一行的三个由相邻性或UC形成的字母, 要求被试识别刺激阵列中位于中间的字母,刺激与掩蔽之间的SOA在180 ms到500 ms之间变化. 实验发现在适中的SOA条件下, 对相邻性靶子的反应速度比对UC靶子的反应速度慢, 而在长SOA和短SOA条件下, 对两种靶子的反应速度没有差别. 与靶子不一致的侧翼字母使得对靶子的反应变慢, 这种侧翼一致性效应在侧翼刺激是由UC决定时比起侧翼刺激由相邻性决定时要大. 实验二研究空间线索提示对相邻性或UC靶子的分辨反应时的影响. 与刺激出现在线索提示的位置相比, UC刺激相对于相邻性刺激的优势在未被线索提示的位置更明显. 这些结果提示在刺激没有得到完全注意的情况下形成知觉单元时, UC具有相对于相邻性组织的优势; 注意对相邻性知觉组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组织修复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学、免疫学及细胞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受损组织周围存在着一定强度的内源性电场,类似生理强度的外源性电场能指导细胞定向迁移、控制细胞极化、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该文针对外源性电场在伤口愈合、骨组织愈合以及血管新生过程中的细胞生物学作用及其对修复过程中组织水平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外源性电场在今后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