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 Milne-Edwards)是云南农田的主要害鼠之一。作者于1981年7—9月用氟乙酰胺进行了有关试验。现简报如下: 致死中量的测定 试鼠采自下关农田,选成体健康鼠供试。 氟乙酰胺(Fluorakil)系济南化工厂生产,含量95%,1市斤塑料袋装,无批号,白色针状结  相似文献   

2.
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和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为横断山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代表.分别测定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冷驯化组(7 d、14 d、21 d、28 d)与对照组(0 d)中肝脏线粒体蛋白含量、呼吸状态Ⅲ和状态Ⅳ、呼吸磷氧比的变化以及较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相应项,探讨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对不同冷环境的适应情况以及肝脏产热的机理.结果 表明:在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产热显著增加,无论是大绒鼠还是高山姬鼠实验组比对照组肝脏线粒体蛋白含量、呼吸状态Ⅲ和状态Ⅳ、呼吸磷氧比有着显著的提高,在两者的比较中,在同等冷驯化条件下高山姬鼠增加的程度高于大绒鼠.  相似文献   

3.
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为云南农田及一些林区的害鼠之一,且为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贮存宿主。我们于1982年6月及1985年3—4月分别进行了溴毒磷对它的毒力测定和毒效试验,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1984—1985年,查清豫西鼠形动物共3目9科26种,其中啮齿类古北界种有16种,东洋界种4种,广布种4种;河谷盆地农耕区分布鼠类11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丘陵浅山区分布有14种,大仓鼠为优势鼠种。中山深山区生境复杂,分布鼠类20种,主要鼠种为大林姬鼠、岢岚绒鼠、社鼠,三鼠种分别占该生态地貌捕鼠总量的38.7%、17.4%和15.3%;鼠患是近年该区农林业主要灾害之一,鼠类年平均捕获率10—40%左右。  相似文献   

5.
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为横断山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代表。为探讨它们在该地区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对其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进行了测定。代谢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热中性区分别为25~32.5℃和25~30℃;平均体温分别为35.92±0.37℃和36.01±0.83℃,前者体温在20~27.5℃范围内维持恒定,后者体温在15~27.5℃范围内维持恒定;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基础代谢率(BMR)分别为3.76±0.07mlO2/g.h和4.58±0.09mlO2/g.h;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平均最小热传导(Cm)分别为0.28±0.005mlO2/g.h.℃和0.32±0.009mlO2/g.h.℃;热中性区内,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F值(RMR/Kleiber期望RMR)/(C/Bradley期望C)分别为0.88±0.05和1.10±0.05。它们的产热特征和体温调节模式很可能反映了横断山地区小型啮齿动物的特征,即体温较低、维持体温稳定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窄、BMR水平较高、热传导率高。高山姬鼠的体温、C值和BMR都比大绒鼠的高,并且高山姬鼠维持体温稳定的环境温度范围比大绒鼠的宽,它们产热特征和体温调节模式的这些差异与其分类地位、生活习性和栖息生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川西南地区小型兽类体外寄生革螨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7-10月和1988年4-11月在川西南地区共采集到鼠类体外革螨37种,1909只。本文记录了这些革螨的宿主动物、采集地以及各主动物的染螨率。主要鼠种如社鼠、大耳姬鼠、黑腹绒鼠、高山姬鼠和松田鼠的染螨率分别为49.32%、23.92%、7.45%,7.37%和4.17%。  相似文献   

7.
横断山两种小型哺乳动物的蒸发失水与体温调节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在不同温度下的蒸发失水与能量代谢.结果表明: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热中性区分别为22.5~30℃和25~30℃;平均体温分别为36.12℃和36.17℃;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基础代谢率(BMR)分别为2.99±0.48 ml O2/g ·h和4.24±0.50 ml O2/g·h;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平均最小热传导(Cm)分别为0.26±0.038 ml O2/g·h·℃和0.32±0.034 ml O2/g·h·℃;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蒸发失水随着温度增高而增加,大绒鼠的蒸发失水在30 ℃达高峰值,为10.32 mg H2O/g·h,高山姬鼠在35℃达高峰值,为14.57mg H2O/g·h;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热散失占总产热的比率随着温度增高而增加,大绒鼠在30 ℃达到最大为34.6%,高山姬鼠在35℃达到最大为37.5%.这些结果很可能反映出横断山小型啮齿类动物的特征,即体温相对较低,代谢水平较高,热传导也较高,蒸发失水在总产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云南姬鼠的蛋白多态性及其遗传分化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宿兵  陈志平 《动物学研究》1996,17(3):259-262
本文采用蛋白电泳技术对来源于云南省若干地区的姬鼠属(Apodemus)的3种姬鼠──高山姬鼠(A.chevrieri)8只,中华姬鼠(A.draco)3只和大耳姬鼠(A.latronum)1只,以及作为外群的同科的绒鼠属的大绒鼠(Hapalomysdelalori)3只进行了分析。共检测遗传座位27个,发现21个座位存在多态性。根据蛋白多态的数据对研究对象进行遗传分化关系的探讨,用系统分析软件PHYLIP计算它们之间的分化关系,得到了一棵无根系统树。结果表明,作为外群的大绒鼠明显不同于其它3种姬鼠而聚在最外面。8只高山姬鼠个体汇聚成独立的一支,中华姬鼠的3个个体也聚成一支,但大耳姬鼠却聚在中华姬鼠一支中,因此我们认为大耳姬鼠同中华姬鼠的分化时间可能比较晚近。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同一地域的物种,会因强烈的资源竞争而产生生态位重叠与分离,从而实现相互共存。以神农架地区啮齿动物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啮齿类食性、脏器重量及消化道形态差异,探索其共存机制及其生理生态学上的适应策略。食性上,安氏白腹鼠(Niviventer andersoni)、社鼠(N.confucianus)、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中华姬鼠(A.draco)均为杂食者,但各自喜食偏好不同,安氏白腹鼠的食物组成以植物枝叶和种子为主,社鼠、高山姬鼠和中华姬鼠的食物组成均以种子和动物性食物为主。与各自生态习性及其食性相适应,不同啮齿动物的脏器重量及消化道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脏器重量上,不同啮齿动物心鲜重、肺鲜重、脾鲜重和干重无显著差异,其它指标差异显著。安氏白腹鼠的心干重、肺干重、肝鲜重和干重、肾鲜重和干重显著大于社鼠、高山姬鼠和中华姬鼠。消化道形态上,不同啮齿动物盲肠长、净鲜重和干重无显著差异,其它指标差异显著。其中,胃含内容物鲜重、净鲜重和干重,盲肠含内容物鲜重,大肠长、含内容物鲜重、净鲜重和干重均以安氏白腹鼠具较大值,但各自变化趋势不同;小肠长、含内容物鲜重、净鲜重和干重则以社鼠具较大值。且同属姬鼠属的高山姬鼠和中华姬鼠脏器重量及消化道形态各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由于小泡巨鼠和猪尾鼠数量较少,未进行统计分析。以上结果显示:食物资源利用上的分化有利于安氏白腹鼠与其近缘物种社鼠及其他鼠类的同域共存,且为适应不同的食物资源利用模式,其脏器及消化道形态也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同域分布的近缘物种高山姬鼠、中华姬鼠则有可能采取其它策略而非食物资源分化模式实现共存。  相似文献   

10.
研究对分布于横断山区(从北到南:巴塘、中甸、宁蒗、景东)的高山姬鼠头骨背面、腹面、侧面及下颌侧面的形态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薄片样条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以进一步探讨高山姬鼠头骨形态变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山姬鼠头骨的背面和腹面在研究多种群头骨形态时更适宜,更有参考价值;经过薄片样条法分析显示形变集中在鼻骨、眼眶和臼齿,这可能与高山姬鼠生存的横断山从北到南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变化相关;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横断山地区的高山姬鼠的头骨发生了变异,这可能与高山姬鼠生活环境的经度和纬度有关。综上,横断山区的高山姬鼠种群的头骨形态有一定的变异,这可能反映了其对横断山不同生态环境的形态适应性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