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毛鼠的形态及其种群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针毛鼠种群生态学资料,给其测报及防治提供依据。对贵州省余庆县、岑巩县、雷山县、凯里市1984~2013年针毛鼠的形态及其种群生态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雌、雄鼠形态特征无显著性差异。该鼠主要栖息于旱地耕作区,占总鼠数的3.84%,平均捕获率为0.19%。不同年度之间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全年种群数量在5月和10月出现2个数量高峰,平均捕获率均为0.27%,春季、夏季和秋季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冬季。种群总性比为0.82,平均怀孕率为27.92%,平均胎仔数为5.12只,平均子宫斑数为5.36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59.89%,平均繁殖指数为0.65。3~9月为主要繁殖期,其间在3~4月和7~8月出现2个种群繁殖高峰,春季和夏季为主要繁殖季节。每年4月和8月是防治该鼠的最佳时期,防治重点区域为旱地耕作区。  相似文献   

2.
以乌拉特荒漠草原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灌丛林地作为研究样地,分别于2018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利用国际通用的陷阱诱捕法,调查了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季节动态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3个季节内共捕获地面节肢动物560只,隶属于10目23科。其中,春季优势类群为拟步甲科,夏季为拟步甲科和蚁科,秋季为拟步甲科,其个体数分别占总个体数的51.54%、59.11%和64.88%;常见类群春季和夏季均有8类,秋季有10类,其个体数分别占总个体数的43.08%,37.33%和32.68%;稀有类群春季有7类,夏季有6类,秋季有3类,其个体数分别占总个体数的5.38%、3.56%和2.44%。(2)3个季节内生物量占比超过10%的地面节肢动物类群仅有拟步甲科,春季、夏季和秋季其分别占群落总生物量的88.59%、72.56%和80.90%;1%—10%的地面节肢动物类群生物量,春季、夏季和秋季其分别占群落总生物量的9.76%、25.51%和17.78%;小于1%的地面节肢动物类群生物量,春季、夏季和秋季其分别占群落总生物量的1.62%、1.94%和1.32%。(3)随季节变化,地面节肢动物的密度、类群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表现为夏季显著高于春季或秋季。(4)RDA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气温、土壤含水量、土壤pH和电导率及土壤粒径组成是地面节肢动物季节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随着季节更替乌拉特荒漠草原红砂灌丛林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季节分布差异性较大,夏季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较高,而且不同类型环境因子对于地面节肢动物的个体数分布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黑线姬鼠华北亚种生物学的调查,四川省卫生防疫站(1978)已有详细报道。现将川东北达县地区的异点作如下补充简报:食物习性:据对531只鼠胃内容物的颜色、气味、残渣的分析,淀粉类食物占84%,纯绿色性植物占12.4%(冬、春季),两者混合性食物占3.6%,未发现动物昆虫性食物。洞穴:可分夏秋季和冬春季两种洞型。夏秋季洞穴常见有二个洞口(95/127),洞道全长30—50厘米,深16—37厘米,巢穴直径7.2厘米、厚1.5厘米,冬春季洞穴则以3个洞口居多(109/162),洞道全长50—189厘米,深36—94厘米,巢穴直径12.6厘米、厚2.7厘米。有岔道及盲道。上述资料说明,其洞…  相似文献   

4.
2011年在大理洱海西岸农耕区选择5片调查样区,每个样区布设1条调查样线,采用不定宽样线法对鸟类物种和数量及其栖息生境进行了4个季节的观察记录,共记录鸟类87种,隶属11目25科。研究结果表明秋季鸟类多样性最高;不同生境类型中,防护林内的鸟类多样性最高。以小时为单位统计每小时遇见鸟类个体数,春季为70.71只,夏季为79.36只,秋季为76.65只,冬季为70.37只。  相似文献   

5.
以2015年1月至12月捕自四川荥经县的310只成体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雄鼠174只,雌鼠136只)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体重及7种内脏器官湿重的性别和季节差异,以及妊娠对内脏器官湿重的影响。1)雌、雄鼠的体重无性别和季节差异。2)心湿重雌、雄鼠差异显著,春季雄性大于雌性,夏季相反;肝、脾、肺和肾的湿重均无性别差异。3)肝湿重夏、冬季高于春、秋季;脾湿重秋季高于冬季和春季;肺湿重春季最高,夏季最低;肾湿重冬、春季高于夏季;心湿重雄鼠秋季高于夏、冬季,雌鼠夏、秋季高于冬季;睾丸和子宫湿重都在春季最高,秋季最低。4)妊娠鼠肝、肺和肾湿重均高于未妊娠鼠。结果表明,随着季节更替赤腹松鼠的体重维持稳定,雌、雄鼠心湿重差异显著,且器官湿重表现出了一定的弹性,这可能与雌、雄鼠的繁殖状态及季节性环境的多样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囊鼠是一种营地下单洞穴居的鼠类,广泛分布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农田、牧场和森林,危害甚大。作者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两种襄鼠(Thomomys bottae和Thomomys mazama)的某些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得到以下结论: 1.囊鼠的摄食行为有8个组成部分,即:(1)暴露洞口;(2)探察洞外动静;(3)将食物拖入洞内;(4)储藏食物;(5)反复在洞外搜索剩余食物;(6)推土堵洞;(7)尝试及  相似文献   

7.
布氏田鼠种群生理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根据胴体重分布将布氏田鼠划分为越冬鼠与当年鼠两组,然后再根据生理学指标将当年鼠划分为性成熟鼠(成年)和性未成熟鼠(幼年)。由于生理年龄与时间年龄不一致,故本文并不强调各种形态指标来划分时间年龄组。5月下半月以前种群主体为越冬鼠,但在当年鼠出现地表面后,当年鼠取代越冬鼠成为种群主体,到7月下半月越冬鼠已降到10%以下。当年生的幼鼠春季生长发育旺盛,很快成为当年成鼠。晚夏和秋季出生的个体当年性不发育成熟。秋季种群主体为当年幼鼠。越冬鼠和大部分当年成鼠从种群中消失。比较种群数量上升与下降年份,春季越冬鼠胴体重的轻重与第一批当年鼠(K_1)出现规模可能是种群数量升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林下红松幼苗生长和养分存储季节动态,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原始林)和次生杨桦林(次生林)林下2年生红松幼苗为对象,研究林下光合有效辐射(PAR)、幼苗生物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全氮(N)和全磷(P)等指标的季节变化,分析两林分林下光照的季节动态及其差异对红松幼苗生长和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原始林和次生林林下月PAR累积量季节变化都呈“双峰”型,夏季为郁闭期,两林分林下光线弱。春季和秋季为阔叶树无叶期,林下光照条件变好,且次生林林下光照明显好于原始林;原始林和次生林红松幼苗的生物量、NSC、全N和全P浓度的季节动态与林下光照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在春季和秋季表现为显著增加,在夏季呈下降趋势。春季幼苗的淀粉浓度增加,夏季淀粉和可溶性糖浓度均逐渐降低,到8月达到最低值,秋季可溶性糖浓度显著升高。春季和秋季次生林林下幼苗的生物量和NSC浓度整体上均显著高于原始林,而夏季两林分差异不显著。因此,春季和秋季的林下光照条件差异是影响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红松幼苗养分积累和生长更新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 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采用截线取样法调查了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和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 sairensis)的种群密度。蒙古野驴野外调查样线总长6,696.4 km, 发现7,758 匹蒙古野驴; 鹅喉羚样线总长8,428.84 km, 发现8,586头鹅喉羚。采用Distance 5.0估算了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的密度和遇见率。从春季到秋季, 蒙古野驴遇见率在0.058–0.092匹/km之间变化, 而鹅喉羚遇见率则在0.096–0.342头/ km之间变化。春季蒙古野驴种群密度为0.55 ± 0.20 匹/km2 (平均数 ± 标准差,下同), 夏季为0.60 ± 0.13 匹/km2, 秋季为0.78 ± 0.19匹/km2和冬季为0.54 ± 0.14 匹/km2。蒙古野驴适宜栖息面积5,800 km2。春季到冬季, 蒙古野驴种群数量在3,379到5,318匹之间变化。鹅喉羚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种群密度分别为1.14 ± 0.18头/km2, 0.95 ± 0.12头/km2, 1.08 ± 0.18头/km2和1.54 ± 0.31头/km2。该保护区的鹅喉羚冬季和春季适宜栖息面积均为10,000 km2, 夏季为12,000 km2, 秋季为15,000 km2。估算该区域春季鹅喉羚数量为14,286头, 夏季为6,628头, 秋季为8,337头, 冬季为19,677头。本研究的结果将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和鹅喉羚长期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的耗氧量等指标,从代谢率与代谢调节方面探讨其能量代谢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鼠的中性温度区在春、夏、秋各季有2—3℃的差别。此三个季节的基础代谢率(单位:毫升氧/克·小时,下同)分别为3.6182、2.6396、2.6005。春季显著高于夏季与秋季。在冬眠状态下室温为5℃时静止代谢率最低,为0.4436。在非冬眠各个季节,即0℃至下临界温度范围内静止代谢率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并具线性回归。黄鼠的化学热调节强度较低,特别是在秋季和在冬眠状态下这种能力受到较深程度的抑制。黄鼠在非冬眠期的基础代谢率与体表面积有密切相关,冬眠期两者之间的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