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种群密度下高原鼠兔的行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3年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的繁殖初期、繁殖盛期、繁殖中期和繁殖末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其不同种群密度条件下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探讨高原鼠兔的行为变化和种群密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繁殖盛期和繁殖中期,低密度种群内雌性高原鼠兔的观望时间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种群内,而在其它两个时期内无明显不同;雄性高原鼠兔的观望时间在不同密度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同一密度条件下,雄性高原鼠兔的观望行为持续时间和发生频次均表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而雌性高原鼠兔无明显差异。高原鼠兔的地面活动时间在不同种群密度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低密度种群内,雄性高原鼠兔的地面移动距离和频次均呈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而雌性高原鼠兔的差异不显著;高密度种群内,雌、雄个体的地面移动距离和频次都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在高原鼠兔的社会行为中,亲昵行为和攻击行为强度在不同种群密度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在同一密度条件下,亲昵行为和攻击行为强度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上结果说明高原鼠兔的行为变化与其繁殖期和性别有明显的关系,而在密度间无明显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在不同的繁殖期,动物的繁殖投入不同,导致行为模式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2.
甘肃鼠兔的社会行为及其对高寒环境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永进  王祖望 《兽类学报》1991,11(1):23-40,47
本文通过对栖息在自然生境中的甘肃鼠兔(Ochotona cansus Lyon)进行直接的野外观察,着重描述其通讯行为、繁殖行为、空间结构和社群结构,并讨论了这些社会行为的适应意义。甘肃鼠兔的主要通讯方式是听觉通讯和嗅觉通讯。至少可以分辨出4种不同的鸣声,鼠兔属动物这种特殊的鸣叫习性可能是适应严寒气候的结果,共发现摩颊和摩肛两种气味标记行为,粪便在嗅觉通讯中起主要作用。甘肃鼠兔的母幼关系不同于小型啮齿类而与其它中等体型的兔形目动物相似;除哺乳时间外母幼  相似文献   

3.
高原鼠兔与达乌尔鼠兔的摄食行为及对栖息地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通过对标志高原鼠兔和达乌尔鼠兔直接观察的方法,对它们的摄食行为及栖息地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两种鼠兔的摄食行为链存在着明显趋同的行为程序时间系列。在摄食活动中,前者用于防御敌害的时间分配较多。而达乌尔鼠兔则花费更多的时间于采食。对小生境内的高大植株进行刈割,是高原鼠兔保持其防御视野开阔,降低被捕食风险的适应性策略;达乌尔鼠兔则善于利用栖息地内高大植株覆盖物作为它们的临时隐蔽所,以有效地躲避敌害。这表明它们具有反捕食的行为调控能力,也证明捕食风险强化了物种对栖息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捕食风险对高原鼠兔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们在野外条件下利用赤狐的粪尿增加高原鼠兔的捕食风险 ,采用目标动物抽样法对高原鼠兔的 5种行为进行观察 ,分析天敌动物气味增加与天敌动物数量增加对高原鼠兔行为影响的差异 ,探讨高原鼠兔对捕食风险的权衡能力及面对不同风险的行为决策。 2 0 0 1年 ,在捕食风险处理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1 8只 ,雌性成体2 5只 ,雄性幼体 35只和雌性幼体 4 2只 ,在对照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1 4只 ,雌性成体 1 5只 ,雄性幼体 2 2只和雌性幼体 1 1只 ;2 0 0 2年 ,在捕食风险处理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7只 ,雌性成体 1 2只 ,在对照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8只 ,雌性成体 1 5只。研究结果表明 :增加赤狐的气味后 ,高原鼠兔通过改变行为策略以适应捕食风险的增加。当气味源刚放入后 ,与对照样方比较 ,高原鼠兔明显增加了观察和鸣叫的频次 ,相应减少了取食的频次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高原鼠兔并未对气味产生适应性。当天敌动物的数量增加后 ,赤狐气味的增加对高原鼠兔行为的影响较小 ,在捕食风险超出高原鼠兔的耐受范围时 ,高原鼠兔扩散。同时 ,高原鼠兔的行为在雌雄之间、成体与幼体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 ,雌雄个体、成幼体均采用相同的行为策略减小捕食风险。以上结果表明 :捕食风险明显影响高原鼠兔的行为 ,高原鼠兔能够权衡捕食  相似文献   

5.
黄河鼠兔Ochotona huangensis(Matschie,1907)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鼠兔(Ochotona huangensis)由Matschie(1907)发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意见纷纭,有人将它归入藏鼠兔(O.thibetana),有的则作为达乌尔鼠兔(O.daurica)的同物异名。经查对地模及邻近地模产地的标本,并与其相似种进行了仔细的对比,认为黄河鼠兔不同于藏鼠兔、甘肃鼠兔、达乌尔鼠兔,而是一有效物种。  相似文献   

6.
王典群 《兽类学报》1993,13(3):193-197
本文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高原鼠兔松果体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1.高原鼠兔的松果体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基本相似,包括深、浅两部分,两部分的细胞构筑及其形态基本一致,主要由松果体细胞、胶质细胞、神经细胞、微细血管和神经纤维组成。松果体细胞有明、暗两种,两种细胞胞质内均有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和滑面内质网,以及游离核糖体,还可见极少数微管和脂滴等。2.松果体细胞内囊泡、微管和突触带的数量与细胞的分泌功能密切相关。3.松果体分泌物主要通过二种方式释放:(1)通过扩散和胞吐作用,将分泌物释放到细胞外或血管周隙;(2)分泌物直接进入第三脑室。  相似文献   

7.
2009年3~7月,在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念村(29o46′N,92o19′~92o20′E,海拔4 423~5 015 m),采用目标动物抽样法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警戒行为和取食行为进行了观察,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的泊松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植物类别和植被优势种对高原鼠兔行为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雌性高原鼠兔取食行为频率高于雄性(β=﹣0.203,SE=0.096,P0.05),警戒行为频率低于雄性(β=0.199,SE=0.088,P0.05)。高原鼠兔的取食行为(β=﹣0.009,SE=0.004,P0.05)随着栖息地内双子叶植物覆盖比例增高而呈递减趋势,相应地,随着栖息地内单子叶植物覆盖比例的增高呈现递增趋势(β=0.009,SE=0.004,P0.05)。高原鼠兔的警戒行为在放牧地(β=0.273,SE=0.131,P0.05)以及植被覆盖度高的栖息地内(β=0.007,SE=0.003,P0.05)均呈递增趋势。随着薹草属植物覆盖度比例增高,高原鼠兔的取食行为(β=0.023,SE=0.006,P0.001)呈现递增趋势,而警戒行为呈递减趋势(β=﹣0.018,SE=0.007,P0.05)。  相似文献   

8.
鼠兔属两对“近缘种”的分子进化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于宁  郑昌琳 《兽类学报》1998,18(2):127-130
通过对6种鼠兔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的分析,发现传统的形态学研究公认的两对近缘物种,即高原鼠兔与达乌尔鼠兔及甘肃鼠兔与藏鼠兔实际上来自两个不同的母系群。该结果提示这4种鼠兔两两间彼此形态的相似性可能因趋同进化所致。通过遗传距离计算的各物种分化的时间表明,鼠兔在晚上新世可能有一个快速进化时期。这与在地史上发生的相应的地质事件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中华鼠兔一新种(兔形目,鼠兔科)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记录了中华鼠兔一新种——乌伦古中华鼠兔(Sinolagomys ulungurensis sp.nov.)。标本采自新疆北部乌伦古河北岸的晚渐新世索索泉组。材料表明:中华鼠兔,特別是乌伦古种,与中新世亚洲跑兔(Bellatona)和非洲的肯尼亚鼠兔(Kenyalagomys)有较接近的牙齿形态。  相似文献   

10.
藏鼠兔与高原鼠兔表型及分子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宁  施立明 《兽类学报》1994,14(4):265-271
本文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藏鼠兔和高原鼠兔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并结合形态、生镜、地史和化石资料综合探讨两物的异同。结果表明,形态上差异显著的两个物种,在分子水平上也同样具有明显的区别,用16种酶分别消化各样品,共检出30例限制性类型,两种间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它们的mtDNA分子均为17.9kb(千碱基对)左右;平均遗传距离为0.0455,分歧时间约为距今二百三十万前的上新世晚期,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