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本文系统分析了各大动物地理界叶蜂总科特有属现象、特有属间亲缘关系及其分布,并探讨了其起源与传播途径。叶蜂总科在世界各大动物地理界的分布格局为:一个东亚主要分布和分化中心,4个次级分化中心:非洲中部、南美中偏西北部、北美、地中海地区。各个次级中心均与主要中心具有相当密切的联系。北美的特有属集中分布现象不显著。叶蜂总科的起源地区可能位于东亚中南部或其附近。非洲界和新热带界分布的叶蜂总科属数比较少,但特有属比例很高,说明其隔离分化程度较大。新北亚界和西古北区分布的叶蜂总科属数较多,但特有率较低,表明隔离分化程度较小。东方界的叶蜂区系既贫乏且特化程度很低,所分布的属除个别特有属外均与东亚区共有,可能是由东亚区系向南衰减弱化而成。澳洲界处于叶蜂总科区系的外缘,区系成分十分贫乏。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分析了叶蜂总科广布属的地理分布特性。叶蜂总科广布属被分为12上主要的分布类型,其中全北界分布型69属,可再分为6次类型。在各种分布型下列举了全部具有该类分布特征的叶蜂总科属名,并提出了一些有关起源与扩散的设想和推论。在广布型属的地理分布研究基础上,对各大生物地理界之间的关系也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分析了叶蜂总科广布属的地理分布特性。叶蜂总科广布属被分为12个主要的分布类型,其中全北界分布型69属,可再分为6种次类型。在各分布型下列举了全部具有该类分布特征的叶蜂总科属名,并提出了一些有关起源与扩散的设想和推论。在广布型属的地理分布研究基础上,对各大生物地理界之间的关系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杉科植物的起源、演化及其分布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本文根据对杉科的系统发育、现代分布和化石分布的研究,结合古地理和古气候资料,讨论了杉科的起源、演化和现代分布格局的成因。杉科基本上是一个亚热带科,我国长江、秦岭以南至华南一带是其现代分布中心。东亚中高纬度的东北地区可能是其起源中心和早期分化中心。起源时间为早侏罗纪或晚三叠纪。杉科植物的各种类型很可能在早白垩纪甚至晚侏罗纪就已分化出来。杉科植物于东亚起源后,在当时劳亚古陆尚未完全解体、气候分带现象尚不甚明显的情况下跨越欧亚大陆散布到北美,并扩散到南半球。自晚白垩纪,白令陆桥和北大西洋陆桥对其在北半球的散布发挥了重要作用。杉科植物目前虽处于衰退状态,但在地质史上却曾经经历过极其繁盛的时代。在中生代中晚期和早第三纪,杉科植物种类繁多,广布于北半球,向北扩散到北极圈内的高纬度地区,是当时的大科。大多数现存属曾分别有过3个或2个分布中心:水松属、落羽杉属和北美红杉属在东亚、北美西部和欧洲;水杉属在东亚和北美西部;柳杉属、杉木属,很可能也包括台湾杉属在东亚和欧洲;巨杉属在欧洲、北美和东亚。在晚白垩纪和第三纪,现存属特别是水松属、落羽杉属、水杉属、北美红杉属和巨杉属,曾是北半球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成分。南半球也曾有少量种类,分布亦远较现代普遍。杉科在白垩纪的多样性达到鼎盛,具所有的现代属和大量的化石器官属,但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地质变迁、气候变化,大量类群绝灭。晚第三纪全球性的气温下降迫使杉科逐渐从高纬度地区撤出。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剧烈恶化使杉科分布区进一步显著退缩至中、低纬度地区,最后在欧洲全部消失,仅在东亚、北美及澳大利亚的少数几个植物 “避难所”中残存下来。现今各属多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极为狭窄的局部范围,在分布区内呈现出孤立或星散的残遗分布式样。杉科现存各属均为古老的孑遗或残遗类群。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科级阶元水平分析了叶蜂总科的地理分布特征。叶蜂总科在科、亚科和族级 水平上可分为3种,9种和16种分布型。在各级水平上,全北界分布型均占有缘对优势,其中东亚地区中南部是主要分布中心。文中还简要阐述了世界膜翅目广腰类群的分布特性;提出了一个简明实用的“类元分布指数It”,用于表示特定地区某一或全部生物类群的各级阶元的分布数量与世界已知阶元总数之比值。此指数稍作修改提出一个类群起源可能性指数Io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科级阶元水平分析了叶蜂总科的地理分布特征。叶蜂总科在科、亚科和族级水平上可分为3种,9种和16种分布型。在各级水平上,全北界分布型均占有绝对优势,其中东亚地区中南部是主要分布中心。文中还简要阐述了世界膜翅目广腰类群的分布特性;提出了一个简明实用的“类元分布指数It”,用于表示特定地区某一或全部生物类群的各级阶元的分布数量与世界已知阶元总数之比值。此指数稍作修改提出一个类群起源可能性指数Io,用于表示某一类群在一特定区域起源的可能性大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覆盖了全中国各地理区的204个地区植物区系研究资料和这些地区的841个气象站资料,我们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布格局及其与气候、经纬度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这些分布格局探讨了中国植被分带和植物区系分区。结果如下:(1)除世界分布、栽培和入侵成分外,大部分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的分布与地理相关密切;(2)热带分布属(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间断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热带亚洲分布合计)占各地方植物区系的0.84%到94.38%,其最低值出现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和青海地区,最高值出现在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3)热带分布属在〈北纬30°的地区占优势,除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外,其它热带成分随纬度增加迅速减少;(4)温带分布属(北温带分布、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温带亚洲分布、地中海区、西亚到中亚分布、中亚分布和东亚分布合计)占各地方植物区系的5.1%至98.83%,其最高值出现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地区,最低值出现在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5)除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外,其它温带成分随纬度增加迅速增加;(6)在温带成分中,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及东亚分布属主要出现在中国亚热带到暖温带地区,北温带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和温带亚洲分布属在中国北部占优势,而地中海区、西亚到中亚分布和中亚分布属则在中国西北部占优势;(7)除世界分布、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外,所有其他成分都显示了与气候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雨量)密切相关,其中,北温带分布属与年均温和年降雨量最为密切相关。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的分布格局与现行的中国植被分带和植物区系分区密切匹配。支持现行的中国植被分带和植物区系分区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国胡椒属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椒属(Piper)为胡椒科(Piperaceae)重要的泛热带组成成分,约有1 000 ~2 000个植物种类,中国是其天然分布的北缘.本文对我国产胡椒属植物区系地理进行了分析,揭示其区系特征、物种起源和散布途径等.结果表明:云南是我国胡椒属植物的重要分布地,并以此为中心向我国东部和北部扩散,物种数量逐渐减少.各省胡椒属物种组成相似性较低,大致可被聚为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和台湾地区3大分支.在区系成分上,国产胡椒属植物中的中国特有比例最高,其次是热带亚洲分布,只有个别种为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我国胡椒属区系与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及爪哇群岛存在一定联系,但并不紧密.分析认为,云南是胡椒属植物的起源中心或分化中心之一,而中国台湾岛种类主要由菲律宾群岛等传入并分化.本结果对于研究该属系统分类和起源演化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归纳了东亚叶蜂总科特有属的分布式样及迁移路线。东亚区分布的179个叶蜂总科特有属可归纳为1个主要特化中心:川滇缅高原;5个小型次级特化中心:喜马拉雅中段小中心、浙闽山地小中心、秦巴山地小中心、燕山山地小中心和长白山地小中心;4条主要迁移演化路线:从主要中心沿喜马拉雅山脉走廊向西发展的西线,从主要中心沿缅-马走廊向南发展的南线,从主要中心沿南岭走廊向东发展的东线,从主要中心向北沿第二阶梯东缘走廊(大娄山-伏牛山-太行山-燕山)及西部走廊(第一阶梯东缘走廊)发展的北线,其中北线因四川盆地隔离可分为东西两支,但东西两支从秦岭山脉始重新部分融合;一个中心区域类型和38种分布式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天南星科105个属的分布区归纳为12个分布类型和29个亚型,对每一类型的属进行生态地理分析。本科计有88个热带属,占全科的83.8%,是一个热带科。全科有两大分化中心:热带亚洲为属的多样化中心,热带美洲是种的分化中心。根据天南星科各属的生态地理研究,结合到科的系统发育程序,作者得出结论说:天南星科的原始类群在晚白垩纪时起源于亚洲大陆南缘,即欧亚古陆的亚洲南缘地带的水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