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干旱区柽柳科植物种子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中国干旱区柽柳科(Tamaricaceae)植物3属7代表种的种子形态及种皮表面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表明种子形态及种皮表面亚显微结构可为本科植物的分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根据种子表皮毛着生的类型并结合外部形态特征可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表皮毛可分为Ⅰ型表皮毛和Ⅱ型表皮毛,前者着生于种子表面,包括红砂属(ReaumuriaL.)和柽柳属(TamarixL.)植物的一些种类;后者着生于种子顶端的芒柱上,包括柽柳属一些种类和水柏枝属(MyricariaDesv.)植物。(2)表皮毛的演化趋势是由Ⅰ型表皮毛向Ⅱ型表皮毛转化。(3)红砂属处于本科的原始地位,水柏枝属较为进化,柽柳属是联系两者的中间环节,本属内亦存在许多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2.
柽柳泌盐腺结构、功能及分泌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柽柳属中多数种是典型的泌盐性盐生植物,泌盐腺在调节体内离子平衡,维持渗透压稳定,提高植物的耐盐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系统总结了柽柳泌盐腺研究成果,对泌盐腺的结构、功能及泌盐机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北方泥质海岸防护林生态工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造林树种选择、土壤改良和生态工程造林技术措施的分析表明,在轻度盐碱地可栽植绒毛白蜡、群众杨、刺槐、109柳;在中度盐碱地修台田并压沙后可栽植沙枣、群众杨、刺槐、绒毛白蜡及辽河杨耐盐品系;在苏打盐渍土地修台田压稻乱后栽植沙枣、辽河杨耐盐品系;在重盐土地上进行土壤改良及工程措施后栽植柽柳、沙枣.  相似文献   

4.
火烧迹地柽柳灌丛资源岛特征及植被的自然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半干旱地区灌丛资源岛特征及形成机制多有报道,但资源岛土壤对群落稳定性与火烧迹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作用尚不明确。以酒泉盐碱地柽柳灌丛地火烧3年后,自然恢复的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及其冠下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构建柽柳枯立株体量指数(SSI,Shrub Size Index)和恢复力综合指数,探讨了资源岛特征与植被恢复、冠下草本群落多样性的关系,量化不同大小柽柳灌丛的恢复力稳定性。结果表明:(1)在不同SSI的柽柳枯立株下土壤有机质和含水率明均显高于灌丛间地,形成了明显的资源岛特征。土壤有机质最大值出现在0—10 cm土层,中灌丛的肥力积聚效果最明显。(2)土壤主要以中性盐为主,在0—40 cm土层,灌丛区域土壤可溶性盐低于冠外,呈明显的盐谷特征,中灌丛的盐谷分布最为明显。(3)随着枯立株SSI的增大,柽柳新生枝条的数量及其高度均有所增大,冠下植物的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植物量也明显高于灌丛间地,且灌丛越大恢复效果越明显。(4)灌下植物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随着枯立株SSI的增大均先降后升,多样性指数低,群落结构简单。(5)恢复力综合指数随着枯立株SSI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SSI=52.17时灌丛群落的稳定性最强。柽柳较小时主要是冠下草本植物的恢复维持群落稳定性,随着灌丛的增大逐渐以柽柳灌木的恢复来维持群落稳定性。柽柳灌丛形成的高养低盐的土壤环境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维持和植被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对荒漠生态系统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滨海盐碱地的重要分布区,种植植被是盐碱地绿色改良的主要生态修复措施。为探讨滨海盐碱地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探索适宜植被模式,选取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竹柳+NyPa草、旱柳+NyPa草、柽柳+紫花苜蓿、白蜡+柽柳+紫花苜蓿4种林草措施为研究对象,以纯竹柳为对照,测定土壤水分物理参数、盐碱含量、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等20个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等统计方法评价了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结果表明: 林草复合模式可显著改善滨海盐碱地的土壤理化性能,增加土壤孔隙度和贮水量,降低土壤密度,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白蜡+柽柳+紫花苜蓿的乔灌草混交模式在压碱抑盐、增加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效果最好,而旱柳+NyPa草的乔草混交模式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能的效果最好。不同植被模式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改良效应表现为白蜡+柽柳+紫花苜蓿>旱柳+NyPa草>竹柳+NyPa草>柽柳+紫花苜蓿。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沿海滩涂的绿化先锋——柽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许人们对于新疆的柽柳林早已十分熟悉,而在黄河三角洲———祖国这片新生的土地上也分布着浩瀚的天然的海岸灌丛,面积有8126公顷,一般分布在潮上线的近海滩涂上,土壤为淤泥质盐土,含盐量1%左右,有机质含量低,地势平坦,是在盐地碱蓬群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植被类型,外观呈鲜艳的紫红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保护好这一自然资源,对改良该地区的土壤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柽柳灌丛以柽柳为优势种,呈大面积连片分布,伴生的草本植物常见的有翅碱蓬等。柽柳(Tamarixchinesis)属柽柳科柽柳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  相似文献   

7.
两种盐生植物解剖结构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维昌  庄丽  赵文勤  田中平 《生态学报》2009,29(12):6764-6771
结合对研究区域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分析,对3种不同生境下梭梭和多枝柽柳两种荒漠盐生植物光合器官解剖结构的研究表明: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依靠当年生绿色同化枝进行光合作用,且同化枝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是典型的超旱生稀盐盐生植物;同化枝的栅栏组织富含叶绿体,是C_4高光效植物,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进一步增强了梭梭对荒漠干旱、盐渍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同化枝及叶的表皮上均具下陷的气孔和泌盐腺,是旱生泌盐盐生植物;叶为全栅型,且同化枝具有发达的维管柱,占同化枝直径的60%以上,此外,其同化枝及叶的表皮细胞外凸形成乳状突,是一种环境胁迫指示结构.这些特征均能说明梭梭和多枝柽柳具有很好的抗旱、耐盐碱能力,且作为荒漠环境的优势树种,它们对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柽柳怪柳是柽柳科柽柳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柽柳耐瘠薄、抗水湿,在多数北方树种较难成活的瘠薄荒坡,仍能健壮生长而不衰;在河边滩地和下湿沟底,即使排水不良,也能良好生长。柽柳不仅是生在沙漠环境下的优势物种,而且还是头号的耐盐植物,其根部能大量吸收盐分,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于体内的盐分排出。  相似文献   

9.
大沙鼠在中国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周立志  马勇  李迪强 《动物学报》2000,46(2):130-137
搜集了大沙鼠在中国的分布资料,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叠加和空间分析功能,结合生境,利用1:4000000比例尺中国植被图和1:1000000比例尺中国草地资源图,对我国大沙鼠的地理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大沙鼠对梭梭和盐爪爪盐漠,梭梭、红砂培漠,梭梭在乐漠,沙拐枣沙漠,茺漠盐生草 盐地要柳灌丛和柽柳包,极稀疏地柽柳沙漠,红砂砾漠、禾草拐枣沙漠,荒漠盐生草甸的盐地柽柳灌丛和柽柳包,极稀疏的柽柳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荒漠盐碱地人工柽柳林土壤水盐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植树造林是一种主要的改良措施.为了研究荒漠盐碱地10年人工柽柳林土壤水盐空间分布及生态改良效果,对2、4、6和8m行间距柽柳灌下和行间的土壤水盐进行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量化土壤水盐对植被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林地浅层土壤(0~40 cm)可溶性盐明显低于林外(CK),灌下土壤含水率高于行间.且6m行间距柽柳的高度和冠幅及其灌下草本植物的盖度和生物量均大于其他行间距柽柳,阳离子在柽柳周围的富集程度为Na^+>K^+>Ca^2+>Mg2+,阴离子的富集程度为Cl^->HCO3^->SO4^2-.土壤盐分含量最高的是MgSO4,其次是CaCl2、NaCl和MgCl2,KHCO3含量最少.土壤水盐中影响植被生长的最大因素是土壤水分,其次是盐分,最小为pH,权重大小分别是50.6%、29.5%和19.9%.  相似文献   

11.
风沙干扰在濒危植物沙生柽柳群落形成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风沙干扰影响沙生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 M.T.Liu)群落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经8年的调查、试验和探索后认为,沙生柽柳群落形成于低湿风蚀洼地,发展于沙埋地,死亡于风蚀地和重度沙埋地。在群落形成初期,风蚀形成的洼地为沙生柽柳种子发芽生根创造了适宜的生境,但高矿化度水胁迫使得沙生柽柳幼苗保存率较低;在群落发展期,沙埋促使沙生柽柳灌丛茁壮生长;在群落衰落期,风蚀或沙埋导致沙生柽柳灌从消亡。即在沙生柽柳群落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风沙干扰具有促进作用;而在沙生柽柳群落的衰落过程中,风沙干扰则具有加速衰亡的作用。此外,结合沙生柽柳生境分析认为,在高干扰和高胁迫情况下,荒漠地区耐胁迫的沙丘先锋植物仍可以生存,这一结果是对CSR对策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盐渍化是世界性的土壤问题,植物促生根际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在盐碱地改良和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柽柳是典型的盐生植物,筛选其根际微生物并研究其促生效果与促生机制,以此开发微生物菌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的】筛选耐盐碱植物柽柳的根际微生物,对其基本特性、耐盐碱能力、促生功能及促生效果进行评估。【方法】从新疆巴楚境内野生柽柳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耐盐碱细菌菌株Bachu 26;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利用不同盐浓度(0%–20%)和不同pH(7.0–13.0),对菌株Bachu 26的耐盐耐碱能力进行测定;采用多种功能鉴定培养基测定其促生功能,并对生长素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进行定量测定;通过二分格培养皿实验验证菌株产生挥发性酸性物质的能力;在普通培养皿上将拟南芥幼苗与菌株Bachu 26共培养,分析菌株对拟南芥幼苗的促生作用;在二分格培养皿上将拟南芥与Bachu 26隔离培养,分析菌株产生的挥发性酸性物质对拟南芥幼...  相似文献   

13.
冬凌草[Robdosiarubescens(Hemsl)Hara.],又名冰凌草、冰凌花,为唇形科香茶菜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它是近年来所发现的一种天然抗癌抑菌植物。现介绍如下。1冬凌草的生物生态特征11形态特征高30~100cm,人工栽培的可...  相似文献   

14.
风沙干扰影响沙生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 M.T.Liu)群落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经8年的调查、试验和探索后认为,沙生柽柳群落形成于低湿风蚀洼地,发展于沙埋地,死亡于风蚀地和重度沙埋地.在群落形成初期,风蚀形成的洼地为沙生柽柳种子发芽生根创造了适宜的生境,但高矿化度水胁迫使得沙生柽柳幼苗保存率较低;在群落发展期,沙埋促使沙生柽柳灌丛茁壮生长;在群落衰落期,风蚀或沙埋导致沙生柽柳灌丛消亡.即在沙生柽柳群落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风沙干扰具有促进作用;而在沙生柽柳群落的衰落过程中,风沙干扰则具有加速衰亡的作用.此外,结合沙生柽柳生境分析认为,在高干扰和高胁迫情况下,荒漠地区耐胁迫的沙丘先锋植物仍可以生存,这一结果是对CSR对策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盐旱交叉胁迫对柽柳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3年生柽柳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测定分析不同盐旱交叉胁迫下柽柳的生长状况、光合色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以阐明盐旱交叉胁迫对柽柳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胁迫对柽柳生长影响大于干旱胁迫,茎叶对盐旱胁迫的敏感性高于根系部分;随着盐胁迫的加剧,柽柳株高、基径以及干物质量均降低。(2)随盐旱胁迫的加剧,柽柳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主导影响因子由干旱胁迫转为盐胁迫;重度盐胁迫下,叶绿素a、b下降明显。(3)中度干旱胁迫下,SOD和POD活性随盐胁迫的增强先降低后升高;随盐旱胁迫的加剧,SOD和POD活性逐渐减弱。(4)适度的盐旱胁迫能降低幼苗MDA含量,但重度干旱、轻中度盐分胁迫下MDA含量较高。研究发现,柽柳能通过调整自身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来提高其对逆境适应能力,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耐盐性;盐旱胁迫下柽柳表现出一定的交叉适应性,适度的干旱胁迫能增强柽柳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柽柳属植物的分支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生长习性、植物形态、解剖结构、花粉特征以及种子微形态特征等共66个性状,采用简约法对国产柽柳属16种植物及外类群红砂Hololachne songarica进行分支分析,并用靴带检验法(Bootstrap)计算内部分支的支持率。分支图表明,国产柽柳属植物分为4个分支,分别属于Baum(1978)所划分的组Ⅰ及组Ⅱ中不同的系,从一个侧面说明基于经典分类所划分的组是比较自然的,同意Baum的属下分类系统。同时,基于分支分类结果并结合分子证据,对国产柽柳属属间亲缘关系及有争议种的分类学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甘蒙柽柳是独立于中国柽柳的种,多花柽柳是独立于多枝柽柳的种,盐地柽柳是刚毛柽柳的变种,而叶抱茎呈鞘状的沙生柽柳和莎车柽柳系统学关系很近,是较为原始的一类柽柳。  相似文献   

17.
表面活性剂对小麦吸收多环芳烃(PAHs)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滢  区自清  孙铁珩 《生态学报》2000,20(1):99-102
通过研究施加两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LAS)后小麦对多环芳烃的吸收情况得出,含有过量菲、芘和苯并(a)芘营养液中生长的小麦PAHs含量受表面活性剂影响显著。在培养40d后,CMC以上Tween80使小麦根中菲、芘和苯并(a)芘含量下降,即促进了小麦茎叶中菲和芘的含量。CMC和CMC以下LAS也使小麦中PAHs含量降低而茎叶中PAHs含量增加,但主要是LAS对植物毒害作用结果,与表面活性剂胶束  相似文献   

18.
以盐碱地原位取材的星星草根为材料,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cDNA文库。扩增后文库的滴度为1.747×109CFU/mL,插入片段分布在0.5-2 kb之间,重组率为92%。文库ESTs序列的初步分析表明,从盐碱地星星草根的cDNA文库中筛选到耐盐相关基因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2基因和钙牵蛋白基因的EST片段。该文库可用于进一步从中筛选星星草耐盐基因。盐碱地星星草根cDNA文库的构建为揭示星星草耐盐分子机制、挖掘星星草耐盐基因、培养耐盐植物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柽柳属和水柏枝属植物化学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运用植物化学分类学的实验方法,即薄层层析和紫外吸收光谱对柽柳属(Tamariax Linn)和水柏枝属(Myicaria Desv)的4种植物进行了分析测定,提出了柽柳属和水柏枝属的植物化学分类检索表,并对存有疑问的白花柽柳(T.albiflonum)进行了植物化学方面的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20.
选取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盐地碱蓬(Suaeda sals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柽柳(Tamarix chinensis)3种典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植物N、P元素的空间分布格局及N/P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盐地碱蓬地上部分N含量,地下部分N、P含量均小于芦苇和柽柳群落,柽柳地上部分P含量、N/P值均大于芦苇和盐地碱蓬群落。3种典型湿地群落N含量均呈现出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的规律,说明植物会将有限的氮资源优先分配给地上部分光合器官;盐地碱蓬与柽柳地上和地下部分磷含量变化趋势相反,这种差异说明处在不同群落演替阶段的植物生活史策略不同。与木本植物柽柳不同,草本植物芦苇和盐地碱蓬N/P均表现出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的特征,这与草本植物地上部分相对生长速率较大有关。土壤中N含量、N/P垂直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土壤磷的垂直变化特征不明显。相关分析显示,土壤(源)-植物(库)之间N、P相关性较弱,说明除了土壤条件,滨海湿地氮磷化学计量格局还与植物自身的生理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