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木姜子属及山胡椒属的平行演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阐述樟科木姜子属及山胡椒属两者在形态、分布、起源及演化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不仅在属内具有平行演化的情况,而且各自平行演化成单花木姜子属Dodecade-nia和单花山胡椒属Iteadaphne。同时两者又分别自4药室的拟檫木属Parasassafras和2药室的黄脉檫木属Sinosassafras演化而来。本文将单花木姜子亚属Litsea subg.UniflosYang et P.H.Huang归入单花木姜子属,并把Litsea monantha Yang et P.H.Hu-ang一种作为单花木姜子(原变种)Dodecadenia grandiflora Nees var.grandiflora的新异名,恢复了单花山胡椒属Iteadaphne B1.,并将香面叶Lindera caudata(Nees)Hook.f.重新组合归入该属为I.caudata(Nees)H.W.Li,comb.nov。此外,本文还发表了一个新属即黄脉檫木属Sinosassafras H.W.Li,gen.nov.,它具有2药室花药而不同于其平行演化的拟檫木属。  相似文献   

2.
赤霉素对树木生长的作用,及其实用的可能性,最近在国内外的报导逐渐增多。从报导来看,都肯定了赤霉素有打破休眠,促进生长和发育的作用等。赤霉素可以打破檫树种子的休眠,以及解除桃树的休眠,促进萌发。赤霉素处理桉树属(Eucalyptus)七  相似文献   

3.
天然更新的檫木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标准木的测定,建立相对生长方程,了福建省建阳书坊林场天然更新的檫木(Sassafras tzumu)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20年生檫木林分平均现存生物量为58693kghm^-2,平均年生产力为4259kghm^-2,檫木生物量与胸径间存在极显著回归关系,大部分生物量集中于树体中下部,生物量的径级分布以20cm径级积累值最大。这些结果对阔叶林的营造及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植被生境是群落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种间关系在群落生态学研究领域也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植被生境基础之上展开的生态位、种间关系研究对了解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和海拔因子对檫木生长分布起着重要的限制性作用;通过重要值对环境因子趋势拟合得出檫木在浙江省的典型生境为:海拔400—800 m,坡度20°—40°,阴坡半阴坡,土壤厚度大且肥沃的区域;在出现檫木的189个监测样地中,共出现的乔木树种有149种,主要优势树种(以重要值排序)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木荷Schima superb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Thunb) Oerst、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Thunb.) Nakai、檫木Sassafras tzumu (Hemsl.) Hemsl.等。生态位宽度大小依次为杉木、檫木、马尾松、木荷、枫香、青冈、苦槠、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等,可见杉木、檫木、马尾松、木荷对外部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各个资源位中出现较多,对资源的利用优势比较明显,檫木的生态位宽度达到了61.65,仅次于杉木的89.64,甚至大于马尾松的57.28,也说明檫木能在研究区拥有较好的群落地位;檫木与野樱桃Cerasus serrula (Franch.) Yüet L的生态位重叠值高达0.9以上,和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C. B. Shang、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鸡爪槭Acer palmatum Thunb.的生态位重叠值分别达0.831、0.785、0.531,说明檫木和野樱桃、浙江楠、构树、鸡爪槭对生境要求比较相近,在生态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可尝试混交造林;通过监测样地中11个优势树种的种间联结分析,显示檫木与杉木、马尾松、木荷的种间具有显著的正联结关系,与枫香、苦槠和青冈也存在正联结关系,可见在研究区内檫木能够与这些树种互相吸引。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     
我国狝猴桃属(Actinidia)树木据记载约有五至六种,广布南北各省,而其中以狝猴桃(Actinidia chinense Planch.)一种分布最广,北自秦岭,南达两广,西至川、滇,东及沿海诸省都有生长,历来农民多于秋季霜降节前后采果食用.因为这是一种攀缘性的大藤本,攀附在他林木的枝干上,有影响他树的材质生长,而且果实必须经过后熟处理才能食用,因此,山区农民就很少有人工加以有意识的栽培,任其自生自灭于杂木林中,至为可惜.  相似文献   

6.
天然更新檫木林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测定天然更新檫木林的檫木[Sassafras tsumu (Hemsl.) Hemsl.]各器官热值的基础上, 建立檫木能量回归模型, 进而计算了群落能量现存量. 结果表明: 檫木各器官热值具有一定差异, 其中叶的热值最大, 树干的热值最小; 檫木树干、枝、根及全树的能量与D和 D2H(D为胸径, H为株高)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叶的能量与D和D2H回归关系不明显; 各径级檫木树干能量的70%以上聚集在树干下部; 不同径级檫木枝的能量分布不同, 大径级主要集中在枝的中上部, 中小径级主要集中在枝的下部; 天然更新檫木林檫木的能量现存量为1.23×106 kJ·hm-2,从大至小排序依次为树干(72.58%)、根(20.15%)、枝(7.08%)、叶(0.19%).  相似文献   

7.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闽楠(Phoebe bournei (Hemsl.) Yang)异龄复层混交林(简称杉楠复层林)和檫木(Sassafras tzumu (Hemsl.) Hemsl.)、闽楠异龄复层混交林(简称檫楠复层林)中的7年生闽楠幼树为研究对象,以纯林中的7年生闽楠幼树为对照,研究3种林分中闽楠幼树的生长量、叶片表型、叶片显微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日变化和光合-光响应曲线的变化规律,分析复层林和纯林中闽楠幼树生长、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1)与闽楠纯林相比,杉楠复层林中闽楠幼树的胸径增量和树高增量分别高46.61%和43.87%;檫楠复层林中闽楠幼树的胸径增量和树高增量分别低20.75%和26.53%;(2)与闽楠纯林相比,两种复层林中闽楠幼树的叶片鲜重和含水率减小,叶片变薄变“细长”,同时其中脉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显著降低;(3)两种复层林中闽楠幼树的叶绿素a、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纯林中的闽楠;(4)纯林和杉楠复层林中闽楠幼树的净光合速率除上午8∶00外差异不大,檫楠复层林中闽楠的净光合速率在10∶00和14∶00时均显著小于前两者。研究结果表明杉楠复层林下闽楠幼树的生长状况更优,檫楠复层林因为遮阴程度高等原因,对闽楠幼树的生长造成抑制。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是影响物种分布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从世界气候网站下载了19个气候因子数据,通过网上查阅和实地考察获取檫木(Sassafras tzumu Hemsl.)分布数据共233个,使用ArcGIS 10.2和MaxEnt 3.3.2对檫木不同时期分布格局进行模拟,推测檫木末次冰期和2070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显示,檫木当前分布主要受最干季度降水量、最湿月降水量、温度季节变化和最湿季度平均温度影响。此外,横断山脉、武夷山、天目山和大巴山周边是檫木末次冰期的4个主要分布地区。对当前和2070年模拟结果表明,檫木的适生区整体缩小并向北方移动。表明随着当前气候变化及工业快速发展,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对檫木分布格局的影响与过去两万年的相当。  相似文献   

9.
狗脊和里白植株浸出液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是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下草本层中的优势种类,在群落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对某些植物的排斥作用。狗脊和里白植株浸出液对木荷、石栎、马尾松、青椆、苦槠、茅栗、檫木、油茶、被木、连蕊茶等10种供试植物的种子发芽、幼芽伸长生长和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狗脊浸出液对木荷、石栎、青椆、苦槠、棍木、连蕊茶的种子发芽无显著的影响,对茅栗、檫木、油茶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马尾松的种子发芽虽有抑制作用,但随着幼苗的生长进程而减弱至消失,对木荷的幼苗生长则略有促进作用。里白浸出液对大多数供试植物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这两种蕨类浸出液中的主要作用物质是烯醇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a Donovan)原产孟加拉和印度。以食蓖麻叶为主,也食木薯、臭椿、乌桕、马桑等叶。近年用鹤木叶饲养和放养成功,为蓖麻蚕生产大上快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鹤木树 鹤木即楝叶吴茱萸[Evodia meliae-folia Benth.],别名檫仔树、苦楝公等,属芸香科吴茱萸属。分布于两广、湖南、云南、贵州、江西、浙  相似文献   

11.
川草科植物生长于急流水底的岩石和石块上,主要分布热带地区,是一类很特别的水生植物。我国这个科种类不多,一共只有两属,约四五种。石蔓属是我国特有的新属,只有一种,分布颇广,福建省许多地方都曾见到。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控制土培试验的方法,探讨不同浓度Cd胁迫对檫木(Sassafras tzumu Hemsl.)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镉处理水平(CK:0 mg·kg-1,T1:5 mg·kg-1,T2:20 mg·kg-1,T3:50 mg·kg-1,T4:100 mg·kg-1)。分别测定每个处理下檫木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①随着处理Cd浓度的升高,檫木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先增加后下降,T2处理下取达到最大值;②随着Cd浓度处理升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呈现下降趋势,各处理间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差异不显著,檫木叶片光合速率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③随着Cd浓度升高,檫木叶片的Pnmax(最大净光合速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T1处理条件下,檫木叶片的初始量子效率(α)值最大;檫木叶片的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综上表明,在不同浓度Cd胁迫条件下,檫木叶绿素含量先增后减,在T1、T2处理下高于CK,体现了Cd胁迫“低促高抑”的效应;随着Cd浓度处理升高,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光合—光响应参数较CK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表明Cd胁迫对檫木光合作用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瓶螺(Ampullaria gigas spix)为淡水贝类,也叫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螺生长繁殖力强,适应性强,易饲养、饵料广、生长迅速。从营养学看属高蛋白、低脂肪类。现已成为贝类养殖品种之一。有关它的养殖我国北方尚无报道。1988年5月我们从抚顺特产学校引进一批种螺和仔螺进行养  相似文献   

14.
野桐(Mallotus tenuifolius Pax)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种。它在植物分类学上系大戟科(Euphor-biaceae)所隶属的野桐属(Mallotus,Lour)。土名“山桐子”、“糍粑叶”、“户口麻”等。该属植物在我国共有5种,常生长于南方各省平地丘陵的路旁和瘠薄干燥的光山或荒山上,适应性特别强。野桐的性状:叶互生,三角状圆形,长、宽都约为  相似文献   

15.
汪劲武 《生命世界》1993,20(2):31-33
雷公藤——断肠草卫矛科的雷公藤属(Tripterygium)只有4个种,中国全有.其中雷公藤(T.wilfordii)最出名.分布也广,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至西南地区都有.为藤本灌木,杂性花,5数,子房有不完全的3室,每室2胚珠,常仅一个发育.蒴果有3片膜质的翅,尤以后者为特殊.  相似文献   

16.
针叶树凋落物相当顽强且养分含量低,而阔叶凋落物通过增加可降解养分和促进微生物代谢来促进针叶凋落物的分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凋落物和三个阔叶凋落物混合可能会增加真菌分解者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且会随着阔叶树种的数量和比例而有所差异。我们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西南地区马尾松与香椿(Toona sinensi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檫木(Sassafras tzumu)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的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共设置35种实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凋落叶相比,除马尾松+香椿,马尾松+檫木+香椿和马尾松+檫木+香樟组合中马尾松凋落叶占70%-80%以及马尾松+檫木+香樟+香椿组合中香椿凋落叶所占比例较小外,其余混合凋落叶均增加了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其中马尾松+香樟+香椿组合中的7:1:2的真菌多样性和丰富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最主要的优势门,曲霉属是最丰富的真菌群落属。一针一阔(6:4)和一针两阔(阔叶凋落叶占30%-40%)组合的凋落叶在整个分解过程中均表现出较强的协同作用,并且增加了可分解较难分解物质真菌菌群的相对丰度。可见马尾松+香樟+香椿组合中阔叶凋落物占30%-40%比例时增加了真菌的多样性,促进了针叶凋落物中难分解物质的分解。因此,香椿和香樟可能是构建马尾松混交林潜在的候选阔叶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广肩小蜂科中国2新纪录属:普氏广肩小蜂属Plutarchia Girault,1925和拉氏广肩小蜂属Ramdasoma Narendran,1994,及2个新纪录种:凹纹普氏广肩小蜂Plutarchia indefensa Walker,1860和简拉氏广肩小蜂Ramdasoma simplexus Narendran,1994.提供了其形态描述、形态特征图,首次报道并描述了简拉氏广肩小蜂Ramdasoma simplexus Narendran,1994的雄虫.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8.
天然更新的檫木林根系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对样木的测定,运用幂函数、线性以及多元回归等模型进行拟合,研究了福建省建阳市天然更新的檫木[Sassafras tsumu (Hemsl.) Hemsl.]林根系部分生物量同地上部分各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檫木林根系生物量与地上部分、全树、枝条及枝干等各部分的生物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除细根外,粗根、根蔸和全部根系的生物量与胸径、树高之间大都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天然更新的檫木林而言,采用W=aD^αH^β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蒋艾平  姜景民  刘军 《生态学杂志》2016,27(6):1829-1836
采用13对SSR引物,运用Bioptic Qsep100全自动核酸分析系统,分析了天目山5个海拔檫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及其在不同海拔下的变化模式.结果表明: 天目山檫木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84和0.61.根据Shannon指数,天目山檫木中海拔(500~800 m)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大于低海拔(200 m)和高海拔(1100~1400 m)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由基因分化系数和AMOVA分析可知,檫木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STRUCTURE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中、低海拔被划为一个群体,而高海拔被划为另一个群体.低海拔和中海拔檫木群体遗传距离的差异表明,人为干扰对物种多样性具有负面效应,而自然保护区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野外调查及资料引证,对山西省崖壁植物物种组成、植物区系、生长型、生活习性和资源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崖壁植物共241种,隶属于53科133属。其中,含10种以上的科有7个,共55属105种,以蔷薇科的种数最多。在种的水平上,中国特有分布和温带分布性质的种共188种,隶属于80属。生长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其次为落叶灌木。调查发现,崖壁植物具有生态适应广、耐性强等特点。通过对崖壁植物的驯化培育,可为难造林地的绿化造林提供有价值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