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南海北部大陆架莺琼盆地67口钻井的钙质超微化石资料,结合ODP184航次、2004年国际地质年代表等国内外几十年以来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研究区渐新统以来31个钙质超微化石属种的地质年代意义,厘定了18个化石带及3个联合化石带。讨论了乐东组、莺歌海组、黄流组、梅山组、三亚组、陵水组和崖城组的时代归属以及更新统与上新统、上新统与中新统、上中新统与中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下中新统、中新统与渐新统界线的钙质超微化石划分标志,建立起可与全球对比的莺琼盆地高精度年代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渐新世—上新世3个钻井剖面412个沟鞭藻样品的系统分析,发现了较丰富的沟鞭藻化石。根据沟鞭藻化石丰度、分异度变化以及特征性的环境指示种,对琼东南盆地渐新世至上新世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研究区从早渐新世早期海水开始入侵,至早渐新世晚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一直持续到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沟鞭藻化石数量和种类明显出现低谷,发生了一次较为明显的海退;中中新世至晚中新世,沟鞭藻化石较丰富,丰度和分异度增加,海水明显比早中新世沉积时期加深;早上新世早期,指示海侵的化石属种较丰富,反映了温暖浅海的沉积环境;早上新世晚期,指示一种开阔的海洋环境,水体较深;晚上新世早期,沟鞭藻化石属种面貌反映了热带浅海环境,但水体可能比早上新世晚期沉积时要浅;晚上新世晚期,指示海侵的沟鞭藻化石属种达到最繁盛时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渐新世—上新世3个钻井剖面412个沟鞭藻样品的系统分析,发现了较丰富的沟鞭藻化石。根据沟鞭藻化石丰度、分异度变化以及特征性的环境指示种,对琼东南盆地渐新世至上新世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研究区从早渐新世早期海水开始入侵,至早渐新世晚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一直持续到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沟鞭藻化石数量和种类明显出现低谷,发生了一次较为明显的海退;中中新世至晚中新世,沟鞭藻化石较丰富,丰度和分异度增加,海水明显比早中新世沉积时期加深;早上新世早期,指示海侵的化石属种较丰富,反映了温暖浅海的沉积环境;早上新世晚期,指示一种开阔的海洋环境,水体较深;晚上新世早期,沟鞭藻化石属种面貌反映了热带浅海环境,但水体可能比早上新世晚期沉积时要浅;晚上新世晚期,指示海侵的沟鞭藻化石属种达到最繁盛时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莺琼盆地新生代的孢粉资料进行了综合梳理,划分出6个特征明显的孢粉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的特征及具有时代意义的化石分子对地层的时代进行划分,探讨了各个时代的植被类型、气候条件及沉积环境。孢粉组合显示,莺琼盆地陵水组/三亚组出现的孢粉组合差异大,气候条件发生了较大突变,由偏凉干向偏暖湿变化,是古近纪/新近纪的界线。  相似文献   

5.
位于珠江口盆地揭阳凹陷的S1井是盆地东南部唯一钻井,其地层和沉积环境分析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对S1井孢粉、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地层对比分析,确定了所钻地层时代。井段(3 326.5~2 950 m)共鉴定孢粉40属62种,孢粉组合无明显变化,以桤木粉-双束松粉为主,组合与盆地内渐新统珠海组相同。整个分析段3 326.5~2 059.5 m共鉴定浮游有孔虫11属41种,依据标准种首末现事件共划分出P19-N6 5个带或联合化石带。钙质超微化石共鉴定8属24种,划分NP23-NN4共5个钙质超微化石带。综合判定:地层时代为早渐新世-早中新世(~31-18 Ma),渐新统与中新统的界限在2 876.5 m附近。利用浮游有孔虫的丰度和底栖有孔虫的组合来判别该地层的沉积环境,认为揭阳凹陷S1井在早渐新世-早中新世均为陆坡深水环境,水深1 000 m。  相似文献   

6.
湖北南襄盆地枣阳凹陷第三纪轮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南襄盆地枣阳凹陷第三系玉皇顶组到凤凰镇组轮藻化石。共划分出4个组合,其时代分别属早始新世、中始新世、晚始新世和渐新世。  相似文献   

7.
广西百色盆地早第三纪沟鞭藻和疑源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初步研究了百色盆地那读组的沟鞭藻和疑源类,描述了11属25种,其中1新属、4新种、1新变种和2新组合种。根据藻类化石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了4个组合。较详细地讨论了其沉积环境(淡水湖相沉积),并认为它所代表的地质时代为早第三纪中晚期,即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可能以渐新世为主。  相似文献   

8.
斋桑盆地自晚白垩世以来即为淡水湖泊环境,其始新世至中新世湖相及湖边缘相沉积物产有丰富的轮藻化石。文中建立三个轮藻化石组合:(1)Harrisichara mitella—Peckisphaera zajsanica组合(中始新世早期);(2)Lychnothamnus formosus—Peckichara组合(中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3)Gyrogona aralica—sphaerochara clearus组合(中--晚渐新世)。斋桑盆地轮藻化石出现的最高层位为下中新统且化石稀少,推测系盆地环境日益干旱所致。  相似文献   

9.
<正> 1975年,本文作者报道了曾属宁夏的阿拉善左旗素海图西北查干布拉格地区采集到一批早渐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俟后,1976年初,姜元吉、王保良和齐陶在“宁夏豪斯布尔都盆地早渐新世查干布拉组”一文中介绍了化石产地及附近地区下第三系发育的概况。本文将要报道的两种獏类化石是对上述动物群的颇有意义的补充。这些材料均采于1959年。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第三纪地层古生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近两年对准噶尔盆地北缘第三纪地层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在索索泉组和哈拉玛盖组内发现了新的化石层位。对新发现的哺乳动物的研究表明在勒布勒津地区索索泉组顶部的沉积物时代为中中新世,下部的沉积物时代不晚于晚渐新世,中新世与渐新世地层的界线应在索索泉组内寻找。新发现的动物群分子Cricetodonsp.nov.和Tachyoryctoidessp.nov.指示哈拉玛盖动物群的时代应重新考虑,有可能早于丁家二沟动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