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东北春大豆样本的代表性及其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3226份东北春大豆总体中选择283份春大豆种质,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检测,对总体的代表性为80%.利用筛选出61对SSR核心引物对具代表性的东北春大豆样本进行分析,共检测到53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为8.75个,变幅为2~16个;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0.406~0.886,平均为0.704;东北春大豆样本在大多数位点上有优势等位变异,从而降低了其遗传多样性.其中35份种质具有特异等位变异,分布在29个位点上;各个位点上分化系数均较小,遗传多样性分化程度较低.东北春大豆中3个省种质的共有等位变异较多,以吉林省和辽宁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表现较为一致,均高于黑龙江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育成品种.东北春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有目的选择杂交亲本拓宽遗传基础以培育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0份不同来源的籽用西瓜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基于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采用最小距离逐步抽样法构建籽瓜初级核心种质库。研究表明:(1)从106对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31对引物,共得到138条清晰可辨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5条,占83.33%,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19 3,平均Nei’s多样指数(h)为0.272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58 0,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981 4,说明50份籽瓜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用NTsys2.10e软件对种质资源聚类分析表明,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7~0.91之间,其中来源地相同的个别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却很小,而来源地不同的个别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却很高。(3)采用最小距离逐步抽样法,按70%、60%、50%、40%、30%、20%、10%的比例抽样后,各个核心子集遗传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变化不明显,但各抽样比例相比,以抽样比例20%获得10份初选种质的 Ne、 h和 I达到最高值,说明抽样20%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对原始种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应用栽培大豆科丰1号(♀)和南农1138-2(♂)杂交得到的F9代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201个家系),构建了含302遗传标记、覆盖2363.8cM、由22个连锁群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数据进行QTL分析,表明与开花期、成熟期、株高、主茎节数、每节荚数、倒状性、种子重、产量、蛋白质和含油量等10个重要农艺性状连锁的QTL位点34个,每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是由多个QTL位点决定的。与产量有关的农艺性状的一些QTL集中在几个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4.
以107份甘蔗杂交品种核心种质为研究材料,ROC22为对照品种,通过新植和宿根2年的田间试验,对蔗茎公顷产量、甘蔗蔗糖分、公顷含糖量等性状进行最小显著差数法(LSD)两两比较和Duncan多重比较评价,筛选优异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建立优异材料与我国骨干亲本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36份材料在蔗茎公顷产量、甘蔗蔗糖分、公顷含糖量等指标上优于对照品种,可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且蔗茎公顷产量对公顷含糖量的影响远大于甘蔗蔗糖分对公顷含糖量的影响;20对SSR引物扩增得到292个标记,其中283个为多态性标记;优异材料与我国骨干亲本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384~0.590之间,平均为0.437,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UPGMA聚类可将所有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蔗茎公顷产量和公顷含糖量表现优异的材料在各类群都有分布,甘蔗蔗糖分表现优异的材料主要集中在Ⅱ、Ⅲ、Ⅳ类群,Ⅲ类群更集中;本研究为甘蔗种质创新、遗传育种提供了优异亲本材料,为杂交组合的配制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5.
以国家种质库中保存的不同来源的大豆同名品种满仓金及与其有亲缘关系的种质共28份为实验材料,时其SSR分子标记及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检测种质库中保存的同名品种之间的差异程度,为大豆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与利用以及构建大豆棱心种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28份种质23个SSR位点共检测出151个等位变异,利用其中的5个位点可将28份种质区分开。通过对SSR数据及农艺性状的分析比较,发现利用两种不同类型数据对材料进行分析,既有相同的趋势又存在差异,将不同类型数据结合起来使用能比较全面地阐明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根据结果推测,全国统一编号分别为ZDD00078、ZDD00924的满仓金与黄宝珠和金元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其他不同来源的满仓金之间差异较大,无遗传一致性,也具有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国26个居群的174份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种质,利用14条ISSR引物,采用UPGMA聚类法进行多次逐步聚类,利用三种取样策略(随机取样策略、位点优先取样策略和偏离度取样策略)构建初始核心种质,并将各遗传多样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确定构建水青树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法。利用14条ISSR引物扩增出180个条带,其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与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1.6944、1.3912、0.2321和0.3509,说明水青树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采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随机取样策略和偏离度取样策略。利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构建了78 份核心种质资源,保留了44.83%原种质样品,遗传多样性指数Na、Ne、H和I的保留率分别为98.69%、100.01%、99.27%和98.67%,比较完好地保留了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因此,位点优先取样策略是构建水青树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构建贵州核桃核心种质,该研究以245份贵州核桃种质资源为试材,利用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数据,对其构建方法进行了探索;采用随机取样策略、偏离度取样策略和位点优先取样策略,结合8个取样比例(5%、10%、15%、20%、25%、30%、40%和50%),进行多次聚类构建核心种质;将核心种质与原种质和保留种质进行t检验比较来评价核心种质,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表型性状对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1)选取偏离度取样策略,总体取样比例为50%,构建出131份贵州核桃核心种质资源。(2)对种质资源核心库13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76.48%,主成分图中核桃核心种质与原种质的分布较为相似,表明核心种质有效地保存了核桃原种质的遗传结构,并有效避免了种质的冗余。(3)在欧氏距离结合组间联接法的聚类条件下,偏离度取样策略是构建贵州核桃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物核心种质是用最小的样本代表其全部遗传资源的最大遗传多样性。为了检测大豆初选核心样本取样的代表性,本研究从黄淮夏大豆初选核心样本中,随机选取两个类群,其材料数分别为20份和14份;从保留种质的相应奥群中,分别随机选取6份和5份,共计45份材料,进行14个农艺性状和20对SSR引物的分析。对两组材料进行农艺性状聚类.保菌种质与初选核心种质聚在了一起;利用SSR分子标记数据聚类,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初选核心样本两个类群材料的等位变异数分别为129个,136个;保留种质相应类群材料的等位变异分别为76个,71个;初选核心种质两个类群材料分别包合了整个资源86.00%和86.62%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大豆核心种质构建及检测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分子标记和数量性状基因型值构建作物核心种质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子标记数据及数量性状基因型值构建作物种质资源核心种质库的方法.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及相应的混合线性模型统计分析方法,无偏预测各材料的基因型值,分别用基因型值和分子标记数据计算个体间的相似系数,加权得到最终的相似距离.采用不加权类平均法(UPGMA)进行系统聚类,用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法构建核心种质库.以水稻DH群体111个基因型8个农艺性状、175个分子标记位点的数据为实例,按四种抽样比率(25%,20%,15%,10%)构建了四个核心种质库,比较了核心种质库与整个群体的分子标记多样性及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评价了所用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全分布区内干形优良的780株样株作为原种质,基于SRAP分析的位点作为种质保存库构建数据,设10%、20%、30%、40% 4个抽样比例,采用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其种质子集。结果显示:种质子集的多态位点保留率均在90%以上且等位基因保留率皆大于95%,5个遗传多样性评价参数最小值均为10%抽样比例种质子集,且该子集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小于原种质;在种质子集与原种质的均值t检验中,10%抽样比例种质子集有2个指标与原种质间存在显著差异;方差F检验中,20%和10%抽样比例种质子集的分别有1个和6个遗传多样性指标与原种质有显著差异且方差小于原种质;种质子集的遗传多样性均值与原种质的相关系数全部达到0.99以上,40%和30%抽样比例种质子集的遗传多样性方差与原种质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0;30%抽样比例种质保存库的平均遗传距离较原种质提高了52.16%,保持了原种质的方差分量分配模式,以较大的遗传距离实现了与原种质相似的聚类。本研究确认30%抽样比例种质保存库可以作为材用云南松种质资源的代表性子集。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保存的119份橡胶树栽培种为材料,对叶蓬形状、叶面绿色程度等21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83,叶痕形状最高为1.20,蜜腺表面形态为0.27,且性状数据分布集中;各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大叶柄形状为60.03,蜜腺表面形态最小为9.08,平均值为33.88;叶面绿色程度和叶面光泽度、叶片形状与叶片基部形状等7对性状相关性极显著;21个性状可聚为2大类,119份供试材料中,同一品种来源地、亲本和子代、具有类似品种特性(抗寒性)等类型的品种聚为一类。分析结果可供橡胶树种质资源鉴定和杂交亲本选配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观测和室内分析,对来自全国各生态区的262份小豆优异种质资源连续2年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62份小豆微核心种质资源在考察的16个形态学性状中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不同年份间生态环境尤其是光照条件对小豆农艺性状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确定了3类影响因子,表明小豆资源的选育要集中在生长势良好(生育日数较短、株高较矮),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多的地方品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40时可将参试材料分为5大类群,各类群间性状差异明显;群体性状表现与地理来源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与烟草赤星病抗性连锁的6对SSR标记和随机选取的21对SSR标记,对33份具有不同赤星病抗性的烟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3个烟草赤星病抗性QTL两侧的6个SSR标记可以较好地将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区分开来。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44的水平上,可将33个烟草品种分为4个类群:具有净叶黄(国内)和Beinhart-1000(美国)赤星病抗源的烟草品种聚为一类(Ⅰ类);抗赤星病的CV系列烟草品种聚为一类(Ⅱ类);长脖黄、G140、NC82等感病品种聚为一类(Ⅲ类);香甜烟草(N.suaveolens)单独聚为一类(Ⅳ类)。基于随机选取的SSR标记的聚类结果则不能看出与赤星病抗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云南省水稻主要育成品种(系)的遗传相似性。本文利用株高等17个表型性状和48个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对云南省18个育种部门(或课题组)60年代以来选育的40个品种(系)进行遗传相似性评价。结果显示表型遗传相似性低于DNA水平。40个品种(系)基于17个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244,籼型为0.289,粳型为0.309,籼粳亚种间为0.162;基于48个SSR分子标记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383,籼型为0.318,粳型为0.478,籼粳亚种间为0.267。48个SSR分子标记共检测到等位基因214个,每个标记2~8,平均4.45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8336,变幅为1.1515~5.298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6058,变幅为0.2118~0.8816;基因型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1.1328,变幅为0.3768~1.8087。RM84、RM249、RM152、RM222和RM528是评价云南省水稻选育品种(系)遗传相似性比较理想的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显示,云南省水稻主要选育品种(系)表现为亚种间遗传差异明显,亚种内遗传差异较小,粳型遗传相似性高于籼型。表明云南省选育的粳型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低,且同一育种部门(或育种人)选育的品种遗传相似度高。 相似文献
15.
We report the development of 18 new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DNA markers derived from Crassostrea gigas expressed sequences tags. Genotyping of 48 wild adult oysters sampled from Marennes-Oléron bay (France) revealed 12 to 48 alleles per locus. Observed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levels ranged from 0.64 to 1 and from 0.77 to 0.97, respective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new markers creates a useful complementary tool for population genetics studies, parentage analysis and mapping in Pacific oyster, a species of major aquacultural and ecological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16.
依据海岛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及表型特征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非常重要,可为海岛棉杂交育种选配亲本、引进新的种质资源拓宽优异基因范围以及培育海岛棉新品种提供理论根据。本研究通过利用125对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和13个农艺性状2年田间表型调查结果,对94份海岛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将这些材料按照遗传和表型特征进行类群的划分和比较,结果表明:(1)通过标记分析共检测到420个位点,其中249个为多态性位点,并应用Nei-Li相似系数法对94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评估,发现94份海岛棉资源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6~0.95之间浮动,同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94份海岛棉资源材料划分为4大类群,分类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吻合。(2)对94份海岛棉资源材料进行13个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2年调查分析,发现供试材料品质性状的变异范围较广,而产量性状的变异范围相对较小。其中,各品种中马克隆值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最小的是单铃重。聚类分析发现,第Ⅰ类群产量性状的平均值较高;第Ⅱ类群虽在产量性状上不占优势,但其品质性状的表现较其他组别优异;第Ⅲ类群多为低产低质品种;第Ⅳ类群品种品质较优,产量变化范围较大。(3)利用SSR标记和农艺性状分析2种方法对94份海岛棉资源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均显示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种方法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有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玉米SSR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产量性状基因定位 总被引:58,自引:3,他引:58
利用中国农大培育的高产,多抗性玉米杂交组合农大3138的F2:3家系为材料,构建了具有80对SSR标记的玉米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25.42,覆盖玉米基因组的2033.4cm,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设计,考察了230个家系的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千粒重,穗重,单株粒重,利用区间作图法分析了影响各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共检测到30个QTLs,单个性状的QTLs为3-5个,QTLs解释变异量占总变异量的比例变化范围为9.5%-55.3%。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发掘菜用和观赏甘薯优异种质资源,通过对国家种质徐州甘薯试管苗库中1000余份资源材料进行鉴定,筛选了96份优异种质。利用30对SSR引物对入选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明确了这些材料遗传差异;并对入选材料12个表型质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总条带数为27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69条,多态率97.8%;利用DPS软件计算入选材料间的Nei72遗传距离为0.15~0.76,平均遗传距离0.66;群体结构分为3个组群,与分子标记聚类结果相似,表明入选材料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表型质量性状主成分分析得到5个主要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0.50%;利用表型质量性状,可聚为8个组群。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与表型质量性状分析为下一步杂交选育菜用和观赏甘薯新品种提供了亲本选择信息。 相似文献
19.
金苦荞是近些年创制的苦荞与金荞麦种间杂交形成的双二倍体杂种半多年生新荞麦种类(Fagopyrum tatari-cymosum),为了探讨该荞麦种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以26个高产金苦荞品系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金苦荞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表现为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黄酮含量>总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清蛋白含量>淀粉含量。(2)金苦荞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表现为主茎分枝数>基部20 cm内节数>主茎粗>籽粒面积>千粒重>主茎节数>株高>籽粒长宽比>籽粒宽>籽粒长>果壳率>籽粒周长>籽粒直径。(3)相关性分析中,黄酮含量与清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主茎节数、基部20 cm内节数、主茎粗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籽粒面积、周长、宽、直径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淀粉含量与籽粒面积、长、直径呈显著正关系。(4)聚类分析将26个金苦荞品系分为了3个类群,其中类群I属于高淀粉、矮秆、多分枝、低果壳率、大长粒型品系,类群Ⅱ属于高蛋白、高秆、粗壮、粒型偏小的品系,类群Ⅲ属于高品质、高产、大粒品系。该研究结果为金苦荞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