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动物与化学因素的选择 根据鱼类的感觉机能和地震前兆因素,我们认为化学因素、电场和弹性波可能是震前引起鱼类异常的因素。在环境保护和鱼类化学讯号研究工作中证明化学因素对鱼类行为有很大  相似文献   

2.
有关鱼类的震前行为异常现象,国内外的报道多数是震后的调查和历史记载,对一般宏观特点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卢玲  宋福 《生物学通报》2002,37(7):52-53
1 原理与目的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 ,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 ,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 ,直至死亡。在规定的条件下 ,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 ,实验至少进行 2 4 h,最好以 96 h为一实验周期 ,在 2 4 h、4 8h、72 h和 96 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 ,确定鱼类死亡 5 0 %时的受试物浓度 ,半数致死浓度用 2 4 h LC50 、4 8h LC50 、72 hLC50 和 96 h LC50 表示。鱼类急性毒性实验不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试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 ,也为制定水…  相似文献   

4.
鱼类对环境的行为和生理适应能力与其在自然界的资源变动状况密切相关, 研究选取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 考察1周捕食者(乌鳢, Channa argus)驯化对2种鱼类的运动能力(最大匀加速速度)、特异(血浆IgM水平)和非特异免疫(血浆溶菌酶含量)指标和抗氧化能力(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及在有无捕食者急性暴露两种条件下的驯化和非驯化鱼群自发游泳行为(游泳速度、运动时间比和个体间距离)和应激反应(血浆皮质醇水平)。研究发现: (1)总体上中华倒刺鲃比胭脂鱼有更快的游泳速度、更为活跃的自发游泳行为、更高的血浆皮质醇和IgM水平; (2)1周捕食驯化导致两种鱼类血浆皮质醇水平、特异免疫和非特异免疫水平的上升, 并且中华倒刺鲃比起胭脂鱼表现的更加明显; (3)急性捕食者暴露导致血浆皮质醇水平上升, 个体间距离下降, 但后者仅在非驯化组有所体现。研究表明: (1)捕食驯化鱼类通过皮质醇动员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应对应激, 这些生理和行为的改变可能有利于鱼类增强避敌能力或加快非致死捕食损伤的快速恢复。这表明捕食驯化可作为潜在的增殖放流前的生态锻炼; (2)2种鱼类的行为、免疫等生理基础状态及其对外界刺激的响应程度不尽相同, 未来相似的环境变化可能对两种鱼类的资源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鱼类对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盐循环特别是磷循环产生重要影响.该文以惠州西湖予湖--南南湖(面积1.2×105m2)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鱼类的去除,研究分析了磷的变化.结果表明:水体总磷在鱼类去除后短期内浓度上升明显,与颗粒态磷浓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叶绿素a浓度也明显上升;而溶解性总磷浓度变化不明显,可溶性活性磷在整个实验期间浓度非常低.这表明颗粒态磷浓度的增加是总磷浓度上升的直接原因.其可能机理是:鱼类去除后,短期内悬浮物含量下降,水体透明度增加,水体光合作用增强,pH值增加,促进底泥营养盐特别是磷的释放,进而促进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体颗粒态磷含量明显增加;同时鱼类去除后对浮游植物牧食压力的减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启富 《化石》1996,(4):26-26
动物节律与地磁场的变化张启富动物在地震前出现行为异常现象,已被国内外多次震例所证实。但是,对于其产生异常的原因和各种动物的自身正常生活节律的形成,至今,仍是个探索性的问题,地球磁场的变化大体上可分为长期变化和短期变化。长期变化如磁极移动、西向漂移、磁...  相似文献   

7.
目的:水体富营养化给渔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为全球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方法:本研究利用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作为实验生物,选择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溶解氧(DO)含量作为富营养化水体的影响因素。研究富营养化水体中NH4+-N、TN、TP和DO含量对泥鳅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旨在阐明富营养化水体对鱼类的氧化损伤作用。结果:随着水体中NH4+-N、TN、TP和DO含量的增加,泥鳅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的DO水平相比,水中高浓度和低浓度的氧含量都会造成SOD活性的显著下降(P0.05)和MDA含量的显著上升(P0.05)。其中NH4+-N和DO的影响最大。结论:富营养化水体对鱼类的危害与其造成的鱼类氧化损伤有直接关系,实验的开展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监测与评价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神经行为毒性是神经科学、神经药理学和神经毒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评价生态系统质量和研究有害因素或药物在生物神经系统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鱼类中枢神经系统发达,对水环境中化合物极为敏感,其神经系统能够对各种刺激产生综合协调的应答反应,影响其运动功能、应激反应以及学习/记忆,改变游泳行为和社会行为,产生神经行为异常,诱发神经行为毒性效应。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以鱼类为受试对象的神经行为毒性研究,表明鱼类是开展神经行为毒性研究的重要物种,其成果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渔业生产、神经系统机制探究及药物开发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鱼类作为神经行为毒性研究的物种,补充经典哺乳动物模型的不足,提供了高通量体外细胞分析和经典哺乳动物模型之间的关键模型。文章从鱼类生物学特征、实验鱼类品系和全基因组测序3个方面阐明鱼类是开展神经行为毒性研究的重要物种,综述了微塑料及其吸附污染物、有机污染物2类典型污染物和酒精、咖啡因、苯二氮卓类药物、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4类药物对鱼类的游泳行为和社会行为影响,探讨鱼类产生剂量或时间依赖性的神经行为毒性效应,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展望,以期为神经行为毒...  相似文献   

9.
罗非鱼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是影响水库等水质的重要因素,以我国南方主要养殖鱼类之一的罗非鱼为对象,通过广东大镜山水库原位围隔实验,研究了鱼类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罗非鱼围隔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分别升高了42%,129%和347%。罗非鱼的排泄增加了水体营养负荷,为浮游植物生长提供大量的营养盐,引起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罗非鱼通过营养盐释放所产生的上行效应明显大于由其牧食导致的下行效应。  相似文献   

10.
某些鱼类可以短时间离开水体,在空气中通过皮肤进行呼吸.这些鱼类皮肤表面血管化程度高,皮肤毛细血管密度大,扩散距离短.在陆地运动时,皮肤能够直接摄取氧气并排出CO2,避免呼吸性酸中毒.从皮肤呼吸鱼类的行为、组织和生理学方面对国内外鱼类皮肤呼吸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概述了鱼类皮肤呼吸的研究进展,为鱼类皮肤呼吸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