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厌氧分离技术从奶牛瘤胃中分离出1株细菌,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等研究,确定分离菌株为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白地霉Cryytococcus neoformans脂肪酶的双水相萃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无机盐的双水相体系对白地霉脂肪酶的萃取分离效果,对PEG/(NH4)2SO4成相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考察体系PEG分子量、不同的无机盐、PEG浓度、(NH4)2SO4浓度、离子强度、pH值及(NH4)2SO4浓度对反萃取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了实验条件,初步确定在PEG浓度15%,(NH4)2SO4浓度22.5%,pH8.0,不加NaCl的条件下进行双水相萃取,脂肪酶分离系数和纯化倍数分别为6.8和7.5,比活力达到40.3 U/mg蛋白。  相似文献   

3.
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影响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fEF)分离和培养的因素进行探索,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室内繁殖饲养不同胎龄的东方田鼠胚胎分离成纤维细胞,通过原代和继代培养,分析比较不同胎龄、不同血清浓度、不同胰蛋白酶浓度等因素对MfEF分离及培养的影响,观察MfEF的生长形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MfEF为贴壁型生长,细胞形态多样,呈梭形、不规则多边形;采用0.125%的胰蛋白酶室温消化12~13 d胚胎组织5 min,以DMEM培养基添加15%小牛血清分离培养MfEF的效果最佳;MfEF2~7代增殖最旺盛。结论获得了实验室分离、培养MfEF的有效方法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机制以及开展不同动物成纤维细胞间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和梯度的SDS-PAGE胶对双向电泳中蛋白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向电泳中不同浓度和梯度的SDS-PAGE胶对肠道菌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方法:制备弗氏2a志贺菌2457T野生株37℃晚期全菌蛋白质样品,进行不同浓度及梯度的SDS-PAGE,研究分离肠道菌蛋白最适宜的SDS-PAGE胶浓度。结果:获得了3个不同浓度(10%、12.5%和15%)的均一胶电泳图谱和3个不同梯度(4%~15%、10%~20%和12%~14%)的电泳图谱,并比较了这些图谱的分离效果;同时,为了分析肠道菌天然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鉴定了8个极端相对分子质量蛋白。结论:对于肠道菌蛋白质的分离来说,12.5%的均一胶或12%~14%的梯度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从某锌尾砂坝土壤中筛选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对锌具有较强抗性的菌株,命名为CTB430-1.对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采用ITS基因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该菌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研究其对Zn(Ⅱ)抗性和富集特性.结果表明:Zn(Ⅱ)对该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为800 mg/L;菌株对Zn(Ⅱ)的富集量在250 mg/L时达到最大,为40.37 mg/g;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富集前后菌丝体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变化,表明Zn(Ⅱ)毒害作用可能导致生长中菌丝表面结构破坏,CTB430-1富集Zn(Ⅱ)由表面吸附和胞内富集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6.
用厌氧菌增菌培养基(BR)、厌氧菌血琼脂(CDC)、选择乳酸杆菌培养基(LBS)从鸡直肠内容物中分离出四株革兰氏阳性链球菌,据分离菌的形态、染色和培养特性及生化试验结果,鉴定为牛粪链球菌两株(Sb1、Sb2),尿链球菌两株(Sf1、Sf2)。四株菌对雏鸡安全,无致病性和副作用,对头孢三嗪、复方新诺明耐药。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鸡舍环境中大肠杆菌气溶胶向舍外环境的传播,本实验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和RCS(reuter centrifugal sampler)-离心式采样器分别在5个鸡场舍内空气、合外上风向10,50m和下风向10,50,100,200,400m不同距离收集气载大肠杆菌,计算每一个采样点的大肠杆菌的浓度(CFU·m^-3空气);并采集鸡的粪便,分离大肠杆菌.利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的聚合酶链式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鉴定技术,扩增不同测量点收集的大肠杆菌的DNA条带,形成聚类图谱.通过每一个采样点分离的大肠杆菌遗传相似性分析以及大肠杆菌浓度变化,确认动物舍微生物气溶胶向舍外环境的传播模式.结果显示,5个鸡场舍内空气中大肠杆菌的浓度(中间值)为9-63 CFU·m^-3,远远高于舍外上风和舍外下风处的大肠杆菌浓度(P〈0.05),但是舍外下风不同距离间的大肠杆菌浓度差异并不显著(P〉0.05).ERIC-PCR结果表明,从鸡的粪便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与从舍内空气中分离到的部分大肠杆菌(34.1%)相似性可达100%,从鸡场舍外下风方向(10,50,100,200m)分离到的多数大肠杆菌(54.5%)与舍内空气或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相似性可达100%.而从鸡舍上风分离到的大肠杆菌与舍内空气或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相似性仅在73%~92%之间.结果表明:从上风分离到的多数大肠杆菌并非来源于鸡的粪便或者舍内空气,而很多从舍内空气和舍外下风方向分离到的大肠杆菌来源于鸡的粪便,说明源于鸡舍的微生物气溶胶能够通过舍内外气体交换传播到舍外,依气象条件传播到舍外不同的距离,造成周边环境的生物污染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对动物舍环境微生物气溶胶的发生与传播规律的研究,具  相似文献   

8.
问:为什么胎儿的血红蛋白在氧分压不高时,仍能结合大量的氧?答: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血液中氧分压(即氧浓度)高的地方,跟氧容易结合;在氧分压低的地方,又容易跟氧分离。胎盘是母体在怀孕期间形成的一个器官,这里的血液中氧分压降低,氧合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可是...  相似文献   

9.
胃蛋白酶水解绿豆分离蛋白的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胃蛋白酶对绿豆分离蛋白进行酶法水解,考察了原料预处理条件、pH、温度、底物浓度等对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预处理最适条件为沸水浴中90℃处理20min,在37℃、pH1.8、底物质量分数7%、酶量6000U/g条件下酶解180min,水解度(DH%)为19.86%,达到了制备小肽的水解度要求。实验证明,经过水解,绿豆分离蛋白各功能特性得到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芦苇与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霞  张利权  赵广琦 《生态学报》2006,26(3):842-848
以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外来植物互花米草与本地种芦苇为研究对象,对两者在不同CO2浓度条件下的光合/呼吸-CO2响应机制,光合作用进程及光合特性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随CO2浓度的增加,互花米草与芦苇的净光合速率增加,暗呼吸速率下降;(2)互花米草与芦苇的光合/呼吸-CO2响应机制不同,互花米草表现出更高的表观羧化效率(CE)和暗呼吸速率(R);(3)互花米草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在400μmol/mol CO2浓度下均高于芦苇,在1000μmol/molCO2浓度下则显著下降,表现出对设定环境因子和高CO2浓度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本项研究通过对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与本地种芦苇的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光合特性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互花米草和芦苇的CO2-光合适应机制,为解释互花米草生长迅速,生产力高,竞争性强的生理生态学特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牛胃内容物为菌源,利用富马酸钠为唯一碳源并加入高浓度丁二酸钠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到一株丁二酸产量较高,副产物较少的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该菌株为巴斯德菌科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与琥珀酸放线杆菌S.JST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98%,命名为琥珀酸放线杆菌GXAS137,保藏号为M2011399。利用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该菌可发酵55 g/L葡萄糖产38.96 g/L丁二酸,具有较好的丁二酸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姜岷  陈可泉  蔡婷  吴昊  韦萍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4):0561-0564
采用超高静压对一株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3进行诱变育种,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性能.考察了压力、变压速度、生长期对菌株致死率的影响.在压力为200 MPa,50 MPa/min变压速度的诱变条件下对稳定期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到一株突变菌株产琥珀酸放线杆菌B19,琥珀酸产量达到32.2 g/L,比出发菌株A3提高了17.9%,代谢副产物乙酸的产量降低了11.5%,经过6次传代表明突变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3.
姜岷  陈可泉  蔡婷  吴昊  韦萍 《微生物学报》2008,35(4):0561-0564
采用超高静压对一株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3进行诱变育种, 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性能。考察了压力、变压速度、生长期对菌株致死率的影响。在压力为200 MPa, 50 MPa/min变压速度的诱变条件下对稳定期菌株进行诱变, 筛选到一株突变菌株产琥珀酸放线杆菌B19, 琥珀酸产量达到 32.2 g/L, 比出发菌株A3提高了17.9%, 代谢副产物乙酸的产量降低了11.5%, 经过6次传代表明突变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一株琥珀酸产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牛的瘤胃中筛选获得一株能发酵生产琥珀酸的兼性厌氧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RNA基因分析。该菌株短杆状,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V-P反应阴性,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其16S rRNA基因与琥珀酸放线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8%,认为属于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并将其命名为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SW0580,保藏号CGMCC 1593。初步发酵试验表明该菌能发酵60g/L葡萄糖产生25.8g/L的丁二酸。  相似文献   

15.
郑璞  周威  倪晔  姜岷  韦萍  孙志浩 《生物工程学报》2008,24(6):1051-1055
琥珀酸放线杆菌是发酵生产有应用前景的生物基原料-丁二酸的微生物。本研究室从牛瘤胃中筛选获得一株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CGMCC 1593, 分析了环境气体、pH、氧化还原电位(ORP)环境因素对琥珀酸放线杆菌A. succinogenes CGMCC 1593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结果表明: CO2不仅提供了A. succinogenes CGMCC 1593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最佳气体环境, 也是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底物之一; MgCO3是A. succinogenes CGMCC 1593发酵过程较好的pH调节剂, 发酵过程维持pH7.1~6.2, 可满足菌体生长与产酸的要求; 发酵液初始ORP过低, 不利于菌体生长, ORP在-270 mV时对丁二酸产生有利。在菌体对数生长期结束时, 通过Na2S·9H2O降低发酵液ORP到-270 mV, 发酵48 h时可产丁二酸37 g/L, 摩尔产率达到129%。这对深入研究A. succinogenes CGMCC 1593发酵生产丁二酸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生产琥珀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因瘤胃微生物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具有高的琥珀酸产量,并能够利用多种碳源进行发酵等优点,在利用发酵法生产琥珀酸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商业化价值,因而其代谢途径和发酵工艺等基础研究成为国内外研发的热点。近年来,人们在产琥珀酸放线杆菌的代谢途径、琥珀酸发酵动力学模型、新型经济培养基以及高产菌株选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研发琥珀酸发酵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和节能减耗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细胞代谢过程,并最终选育出高产突变株,对丁二酸的工业生物转化有重要意义.[方法]在菌株生化及分子鉴定基础上,讨论了菌株的代谢途径,便于实施有针对性的诱变选育,利用矩阵计算了流量分布以及用扰动法分析了代谢节点.[结果]菌株S.JST经鉴定为产丁二酸放线杆菌,酶活检测表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苹果酸脱氢酶在丁二酸代谢过程中具有较高酶活,出发株的流量分布显示副产物乙醇的流量仅次于丁二酸的流量,选育获得的突变株乙醇脱氧酶酶活显著降低,丁二酸与乙醇的流量分别有34%升高与93%的降低,序列分析发现突变株的乙醇脱氢酶酶基因中存在一个突变位点,且生物信息学表明该位点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该酶的NADH连接活性有联系.[结论]对产丁二酸放线杆菌采用定向选育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细胞代谢,并最终提高丁二酸产量.  相似文献   

18.
琥珀酸是一种用于合成树脂、可降解塑料及许多化学中间体的重要绿色化工原料。为了提高琥珀酸的发酵产率, 基于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的代谢流量分布情况对其育种机制进行了研究。以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CGMCC1593为原始菌株进行NTG诱变, 挑选在含有50~100 mmol/L氟乙酸平板生长较快的菌落, 经过初筛和复筛, 发现SF-9菌株产生更多琥珀酸且积累乙酸较少。以50 g/L的葡萄糖为碳源, 在5 L发酵罐上进行分批发酵, 该菌株发酵32 h时琥珀酸产量(34.8 g/L)提高了23.4%, 琥珀酸/乙酸比率为9:1, 副产物乙酸量比原始菌株降低了约50%。代谢流量分析(MFA)结果表明, PEP是影响琥珀酸合成的关键节点, PYR是影响乙酸等杂酸生成比例的关键节点, 并且这两个节点均非刚性节点。通过氟乙酸抗性诱变, 成功地筛选出了流向乙酸、甲酸和乳酸等杂酸的流量相对减少, 而流向琥珀酸的流量明显增强的突变菌株SF-9。  相似文献   

19.
琥珀酸是一种用于合成树脂、可降解塑料及许多化学中间体的重要绿色化工原料。为了提高琥珀酸的发酵产率, 基于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的代谢流量分布情况对其育种机制进行了研究。以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CGMCC1593为原始菌株进行NTG诱变, 挑选在含有50~100 mmol/L氟乙酸平板生长较快的菌落, 经过初筛和复筛, 发现SF-9菌株产生更多琥珀酸且积累乙酸较少。以50 g/L的葡萄糖为碳源, 在5 L发酵罐上进行分批发酵, 该菌株发酵32 h时琥珀酸产量(34.8 g/L)提高了23.4%, 琥珀酸/乙酸比率为9:1, 副产物乙酸量比原始菌株降低了约50%。代谢流量分析(MFA)结果表明, PEP是影响琥珀酸合成的关键节点, PYR是影响乙酸等杂酸生成比例的关键节点, 并且这两个节点均非刚性节点。通过氟乙酸抗性诱变, 成功地筛选出了流向乙酸、甲酸和乳酸等杂酸的流量相对减少, 而流向琥珀酸的流量明显增强的突变菌株SF-9。  相似文献   

20.
基因组改组技术选育耐酸性琥珀酸放线杆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璇  郑璞  倪晔  董晋军  孙志浩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1):1676-1681
以琥珀酸产生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CGMCC 1593为出发菌,分别经过紫外线-甲基磺酸乙酯(UV-EMS)和紫外线-硫酸二乙酯(UV-DES)诱变处理,得到7株耐酸性有所提高的突变株.以此作为候选菌库,经3轮原生质体递进融合,筛选获得4株可以在pH 5.6下生长的改组菌株.其中改组菌株F3-21在pH 5.6的完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OD值是原始菌的7倍,在pH 5.2条件下仍能生长;其摇瓶发酵48h琥珀酸产量较原始菌株提高48%.在5L发酵罐中进行分批发酵,当控制pH在较低值(5.6~6.0)时,F3-21厌氧发酵48h积累琥珀酸38.1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5%;当控制pH在6.5~7.0时,F3-21厌氧发酵32h积累琥珀酸40.7g/L.F3-21在5L发酵罐中进行补料分批发酵,厌氧发酵72h,产琥珀酸达67.4g/L.结果说明基因组改组技术能够改进琥珀酸放线菌的耐酸性能及其琥珀酸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