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艰难梭菌是一种肠道条件致病菌,能形成芽胞有效抵抗抗生素的杀灭。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人体肠道有益菌被杀死。艰难梭菌因抵抗力强而大量繁殖,破坏人体肠道菌群平衡,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同时也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艰难梭菌可在人体肠道无症状定植,不同年龄阶段艰难梭菌定植率有较大差异,相比于成人,婴幼儿时期艰难梭菌在肠道的定植率较高,且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常导致无症状定植,但若传播给成人,则有可能造成艰难梭菌感染引起腹泻,故有必要做好防治措施。本文就婴幼儿无症状定植的特点及防控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女性妊娠过程中,身体的生殖、消化、内分泌等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孕妇的肠道菌群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母亲肠道菌群与子代肠道菌群密切相关,婴幼儿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来源主要有母亲肠道菌群、母亲阴道菌群和母亲体表菌群,出生以后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定殖主要受喂养方式、生活环境、抗生素暴露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人体肠道菌群功能强大,其可通过调节人体营养物质吸收和外周器官的代谢而成为影响肥胖的一种重要的内环境因素。综述孕妇妊娠期间包括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肠道菌群的变化和影响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殖的主要因素,以及对子代肥胖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医务人员对预防和控制婴幼儿肥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SFB作为一种肠道共生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显示其可能在宿主的免疫系统成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调控T细胞的分化与平衡,增加Th17细胞的比例,刺激机体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A的分泌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肠道内SFB的定植有利于宿主抵抗外来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和梭菌等的感染。同时也有研究表明,SFB的定殖能促进T细胞向Th17的分化,有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脑脊髓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发生。另一方面,SFB的分布与定植也受到宿主因子的影响,不同物种来源的SFB存在着宿主特异性,肠道不同解剖部位SFB的形态及定殖数量也存在着差异等。  相似文献   

4.
人和动物肠道内生存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体,它们与宿主共同进化,对宿主的健康至关重要。肠道菌群可以发酵宿主难以消化的复杂碳水化合物,为宿主肠道细胞提供能量,同时其代谢产物对肠道病原菌沙门菌的感染产生着重要影响。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如丁酸与丙酸可以抑制沙门菌在肠道中的定植或者毒力基因的表达,而在肠道菌群受到扰乱时,其代谢的琥珀酸盐和1,2-丙二醇等物质却能促进沙门菌增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对沙门菌感染的影响。本综述通过总结近年来关于鼠伤寒沙门菌入侵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改变的研究,综合阐述了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影响沙门菌感染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是一个数量庞大且种类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是人类的"第二基因组",同时又是一个被遗忘的"器官",参与调控宿主生理及病理过程.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肠道菌群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热点,其与各个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生命早期(包括胎儿期和婴幼儿期)是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及演替的主要阶段,具备动态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与肠黏膜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生菌是一类定植于动物肠道,可辅助动物消化功能,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并可影响肠道免疫系统,有益于动物健康的重要调节性菌群。该类菌群与动物肠上皮细胞间互作的分子机制包括菌体表面分子如磷脂壁酸(phosphatidicacid,LTA)、表面层蛋白(Slayerprotein)等与宿主的粘附相关蛋白分子结合,通过占位效应抑制有害菌群在肠道内的定植;益生菌还可刺激肠道细胞分泌B防御素2、细菌素和有机酸等可抑制甚至杀灭有害菌群;在益生菌作用下,肠道上皮细胞可增强粘液糖蛋白、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等分子的表达,加厚并加固肠道黏膜屏障;益生菌相关抗原可通过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TLRs等)分子结合,激活递呈细胞,启动各免疫细胞的交互作用,调节肠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7.
人和动物的健康发展与定植在肠道内大量微生物的平衡密切相关且终身相伴.因此,机体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关联性功效的探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不断深入.肠道内共生微生物调节宿主的营养吸收和代谢、调控宿主免疫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与免疫系统共同维持宿主体内平衡.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互作关系,并且形成双向通信系统,称之为脑-肠轴.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来改变行为,甚至影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调节血脑屏障渗透性及脑内炎症反应等.本文从肠道微生物对脑部发育、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是一个被遗忘的"器官",其在宿主消化营养免疫发育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0~3岁是婴幼儿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间窗,其与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同步,是形成免疫耐受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可导致免疫耐受破坏,引起婴幼儿过敏性疾病。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提示婴幼儿早期肠道菌群紊乱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就婴幼儿常见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人体肠道内栖息着约1 000种以上的细菌,其总数接近于10~(13)~10~(14)个。肠道内的大部分细菌定植于人体结肠内,其中每克肠内容物细菌含量高达10~(12) CFU。肠道的微生态系统是机体最庞大和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其对宿主的健康与营养起着重要作用,是激活和维持肠道生理功能的关键因素[1]。正常情况下,人体选择性地让某些微生物定植于肠  相似文献   

10.
包括人类在内,在动物肠道内的每克内容物中,定植着1011~12的肠道细菌,其种类也是极其多样的。如今,虽然将这些复杂的微生物统称为肠道菌群,但是,关于其构成以及对机体的作用,仍有很多不明之处。可是,如同在益生菌等所见到的那样,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尝试着...  相似文献   

11.
肥胖已成为全球急需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新生儿体重过重伴随着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和造成孕妇分娩困难等问题。另外,婴幼儿超重在儿童期和成年期更容易发生超重和肥胖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对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的调节和作用关系,以及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本文主要从我国新生儿肥胖现状及其危害,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婴幼儿肥胖与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饮食、抗生素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综述肠道菌群与体重的最新进展,为预防婴幼儿肥胖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的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歧杆菌(B ifidobacterium)是由法国学者TISSIER于1899年采用厌氧培养法首次从健康母乳哺养的婴幼儿的粪便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专性厌氧菌。婴儿出生2~3 d后双歧杆菌开始增殖,5 d后达最高峰并占绝对优势,占肠道菌群的99%。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双歧杆菌在肠道内逐渐减少,体弱多病老人的肠道内该菌几乎消失,而健康人仍能保持一定的水平。现已认识到,双歧杆菌是人体重要的益生菌,是定植于健康人肠道内且数量占优势的一种细菌,终生存在于人体并与健康息息相关。双歧杆菌在肠道内参与了宿主的消化、营养、代谢、免疫、抗感染等生理过程,是人体健…  相似文献   

13.
定植可被定义为微生物在身体特定部位长久存在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导致健康宿主病变,不同于感染,因为后者是指微生物在体内长期停留而有引起病变的可能.胃肠道是人体细菌定植最多的地方,胃肠道的细菌定植是一复杂的有多因素决定的过程,其特征是环境、食物、微生物和宿主相关因素动态作用的结果。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最重要的生理性细菌,对宿主发挥生物屏障、营养、免疫、抗肿瘤和改善人体代谢等多种生理作用。但是双歧杆菌定植于肠黏膜上皮细胞上是它发挥上述生理作用的前提,故有关双歧杆菌定植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决定双歧杆菌能否在肠道中定植的条件有:一是双歧杆菌必须先与肠道细胞发生作用而粘附于肠道细胞上;二是粘附后的双歧杆菌进一步改变肠道环境而实现对肠道细胞的稳定粘附(定植)。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定植和建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演变过程,且易受分娩方式、喂养方式、胎龄、抗生素暴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肠道菌群不仅在新生儿生理发育、免疫系统成熟、抵抗病原体入侵、维护肠道屏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影响神经回路的建立、髓鞘的形成和血脑屏障的形成。早期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发育落后等。近年来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影响新生儿神经发育受到广泛关注,其主要与代谢、免疫、迷走神经和神经内分泌等途径相关。本文主要就新生儿肠道菌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肠道菌群对神经发育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鸡肠道中寄生着数量庞大且复杂多样的微生物,对宿主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十分重要,既影响着饲料消化、营养物质吸收,又参与了宿主肠道形态和免疫系统的调控。深入了解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时空变化及早期定植特点,将有助于提出新的肠道微生态干预策略,应用于生产。就鸡肠道微生物组成和演替、早期微生物区系建立及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总结了一些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肠道是许多医源性病菌的宿主。虽然这些病菌各异,但它们在肠道中定植和传播的机制相同。本文将分析促使医源性病菌在肠道内定植及传播的常见因素,重点探讨抗生素治疗与感染之间的关系及控制感染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rausnitzii)是定植于哺乳动物胃肠道中的共生菌,同时也是健康成人肠道菌群中最丰富的细菌之一。本研究主要对F.prausnitzii与人体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及宿主的消化道疾病如炎症性疾病、结肠癌等疾病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着重讨论了F.prausnitzii作为潜在益生菌在肠道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进而通过使用益生菌或者改变肠道内F.prausnitzii的数量达到预防或治疗肥胖、糖尿病及肠道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和鉴定黑腹果蝇肠道共生微生物,并研究其促进果蝇身体发育的功能。方法利用Hungate滚管技术,分离厌氧细菌;运用定植实验证明其为果蝇肠道共生菌;用悉菌实验来检测细菌对果蝇发育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从野外捕获的果蝇体内分离到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i),而且证实它能够在果蝇肠道内有效地定植并且能在培养基中稳定持续地存在,说明蜂房哈夫尼菌是果蝇肠道共生菌。此外,蜂房哈夫尼菌能显著地缩短无菌果蝇的发育周期及提高生长速率。结论证明了蜂房哈夫尼菌是果蝇肠道的共生菌,并且其可以有效地促进果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厌氧菌双歧杆菌和需氧菌大肠杆菌为代表对29例健康足月新生儿(阴道分娩儿13例、剖腹产分娩儿16倒)生后1周内肠道细菌的定植,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两组新生儿首先肠道定植细菌是大肠杆菌,后为双歧杆菌,而且阴道分娩儿肠道优势菌双歧杆菌定植及达优势化时间均早于剖腹产分娩儿。提示,分娩方式也是影响肠道细菌定植的因素之一,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肠上皮是动物体内更新速度最快的组织之一,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定植在隐窝底部的肠道干细胞。肠道干细胞周围的细胞构成干细胞巢,为其提供了支持性微环境。随着肠道干细胞标记分子、谱系示踪技术、类器官培养等技术的进步和完善,使得人们对于肠道干细胞来源、增殖、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认识不断加深。该文就近年来肠道干细胞及其干细胞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