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脂肪酶催化的末端官能化聚酯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脂肪酶催化的末端官能化聚酯合成是高分子合成领域中极具吸引力且发展非常迅速的重要技术:重点介绍引发剂法、终止剂法以及酶促化学偶联合成末端官能化聚酯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改性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产物,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与分析了该接枝产物的结构,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壳聚糖的用量,引发剂用量为0.3g/g,甲基丙烯酸甲酯用量为1.2 mL/g,在70℃接枝3.5 h后,其接枝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和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采用预乳化法制备聚丙烯酸酯热熔胶,研究了单体质量分数配比,乳化剂质量分数、配比及乳化方式,引发剂质量分数,温度和滴加速度对反应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EHA 50%,MMA 40%,AN 5%,AM 5%,复合乳化剂3.0%,引发剂过硫酸钾0.3%,80~85℃,反应4 h,丙烯酸酯橡胶分子量在10万以上时,制得的热熔压敏胶膜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得聚丙烯接枝丙烯酸甲酯(PP-g-MA)的新型增容剂,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产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率和熔融指数(MFR)的影响;研究了PP-g-MA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下,引发剂及单体用量分别为PP质量的7%和10%,反应2.5 h时,接枝率最高可达到3.52%,MFR可达到25 g/10 min,PPg-MA是良好的相容剂,可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探究固定化天然产物白桦酸衍生物制备整体色谱柱的方法及应用。以天然活性小分子白桦酸衍生物3,23-O-二乙酰基-28-白桦酸胺乙基酰胺(EDA-BA)为配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正丙醇和1,4-丁二醇为生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原位聚合反应一锅法制备而成固定化白桦酸的整体柱poly(GMA-EDA-BA-co-EDMA);通过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微径液相等手段对整体柱进行表征。液相色谱的条件下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分析研究,发现除了α-葡萄糖苷酶,其他四种蛋白质和酶(包括胰蛋白酶、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以及细胞色素C)在该柱上无特异性吸附,提示了该整体柱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研究表明,“一锅法”可应用于固定化天然产物单体化合物分子的整体柱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乙醛为酒精代谢的中间产物,但其在酒依赖中的作用不清楚.通过条件化位置偏好(CPP)和条件化味觉偏好(CTP)试验,分析乙醛对小鼠乙醇依赖性行为的影响,研究乙醛在酒依赖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经0.8%乙醇预处理7d后,小鼠训练8次则表现出对乙醇的条件化位置偏好(n=6,P<0.01),而经乙醛训练的小鼠则对乙醛无明显条件化偏好行为(n=6,P>0.05).当用0.8%乙醇、0.4%乙醛混合训练乙醇依赖性小鼠时,其位置偏好行为减弱(n=6,P<0.01).10%乙醇预处理的小鼠味觉偏好乙醇(n=6,P<0.01),而当乙醇中加入1%乙醛时,其味觉偏好现象减弱(n=6,P<0.01).1%乙醛训练7d后的小鼠不表现对乙醇的味觉偏好,但选择摄入乙醛及乙醇、乙醛混合溶液的量有所增加.结果表明乙醛在小鼠酒依赖行为中可能存在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核苷二磷酸激酶A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重组人核苷二磷酸激酶A(rhNDPK-A)进行纯化,并对重组产物的理化性质及在溶液中的聚合状态进行鉴定。NDPK-A工程菌发酵后的菌体高压匀浆,然后微孔过滤、超滤浓缩,所得样品经DEAE阴离子交换、Cibacron Blue亲和层析、分子筛层析三步纯化后,以SDS-PAGE和RP-HPLC分析纯化产物的纯度,RP-HPLC测定酶活性。合格制品以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MW);Edman降解法测定N末端序列;多角度激光散射法测定重组产物在溶液中的表观分子量。结果表明,rhNDPK-A纯化产物的SDS-PAGE纯度为97.3%,RP-HPLC纯度为99.2%;比活性为(900±100)u/mg;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7017,与NDPKA分子量理论值相差132。测序结果表明,rhNDPK-A N末端缺失Met残基,其理论分子量为17017,与飞行质谱测定结果完全一致。表观分子量测定结果表明,rhNDPK-A在溶液中形成六聚体,表观分子量为102kD。上述结果说明, NDPK-A重组产物具与天然产物相同的自发形成六聚体性质,这为NDPK-A新药开发和机理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一种从土木香药材中提取以及纯化倍半萜内酯的方法。乙醇回流提取的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L9(34)],考察了4个因素对产率与内酯浓度的影响,最终确定了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方法:药材加10倍量的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次,2 h。而硅胶柱层析的最佳纯化方法为:以100~200目的硅胶,1∶3的上样量,径高比为1∶2。其洗脱剂成分为石油醚∶丙酮(100∶3,v/v),洗脱流速为35 m L/min。采用该方法,异土木香内酯与土木香内酯的提取率大于70%,其纯度大于90%。  相似文献   

9.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将苯基环氧乙烷立体选择性水解为R-苯基乙二醇的环氧化物水解酶的黑曲霉SQ-6。对其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最佳碳、氮源分别为2.0%蔗糖和2.0%玉米浆,最适初始pH为4.0,该酶不需诱导,同时还研究了其他发酵条件对产酶的影响。使用含酶细胞进行底物苯基环氧乙烷转化,产物(R)-苯基乙二醇转化率为41%,ee值为99%。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通氧条件和培养基初始pH等对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AS 3.1602木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脉孢菌具有较强的发酵木糖产生乙醇及木糖醇的能力。通气量对木糖发酵有较大的影响。乙醇发酵适合在半好氧条件下进行,此时乙醇的转化率达到63.2%。木糖醇发酵适合在微好氧的条件下进行,转化率达到31.8%。木糖醇是在培养基中乙醇达到一定浓度后才开始积累。培养基的初始pH对木糖发酵产物有较大的影响,乙醇产生最适pH5.0,木糖醇产生最适pH4.0。在培养基pH为碱性条件时,木糖发酵受到很大的抑制。初始木糖浓度对产物乙醇及木糖醇的产率有很大的影响。葡萄糖的存在会抑制木糖的利用,对乙醇和木糖醇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聚乳酸二元醇和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二元醇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三聚体交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生物基热固性聚氨酯(Bio-PUs)。利用傅里叶红外(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失重分析(TGA)、万能拉伸机和细胞毒性等测试方法对获得的聚乳酸基聚氨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聚乳酸二元醇相比,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二元醇降低了生物基热固性聚氨酯的玻璃化温度(Tg),提高了热固性聚氨酯的热稳定性;且聚乳酸-聚己内酯型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更为优异。其中,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二元醇分子量为3 000时得到的热固性聚氨酯(Bio-PU2-3000)的杨氏模量为277.7 MPa,伸长率为230%;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二元醇分子量为1 000得到的热固性聚氨酯(Bio-PU2-1000)在人体体温下的形变回复时间仅为93 s。另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在含聚乳酸基热固性聚氨酯的培养液中生长状态良好,表明制备得到的生物基聚氨酯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确定黑曲霉菌株TCCC41650的生物转化能力,以雄甾-4-烯-3,17-二酮(Androstenedione)为底物,利用黑曲霉菌株TCCC41650进行催化,产物经纯化、重结晶后,通过单晶衍射鉴定为16β-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转化条件为:培养液pH 6.0,乙醇添加量为2%,投料浓度为1‰时,72 h转化率为85.8%。目前甾体研究领域对于C16β-羟基化的微生物转化未见报道,研究结果为C16β-羟基甾体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黄原胶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N2气保护下,研究了黄原胶(XG)与丙烯酰胺(AM)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的影响,探讨了过硫酸铵引发黄原胶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基本规律.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研究,用热重分析(TGA)法表征了产物的热性能,并初步探讨了接枝机理.  相似文献   

14.
树豆内酯A粗品皂化产物的化学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天然产物树豆内酯A进行皂化反应以期获得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的天然药物先导物树豆酮酸A。利用含有树豆内酯A和球松素各约50%的粗品,经0.65%KOH含水乙醇回流3.5 h皂化,产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获得皂化产物;通过理化和波谱学分析鉴定产物的化学结构。分离并鉴定了全部5个皂化产物,除了预期产物树豆酮酸A以外,其余4个低得率的副产物结构分别为1-(2,6-二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酮(2)、球松素查尔酮(3)、cajanotone(4)和1个新化合物(1),化合物1鉴定为CAA的异构体,命名为树豆酮酸B(Cajanonic acid B)。这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树豆(Cajanus cajan)叶生物活性成分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1株能够直接利用菊糖产乙醇的酿酒酵母L610为出发菌株,对其利用菊糖生产乙醇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L610最适乙醇发酵温度为37℃,且40℃高温发酵对其产乙醇能力无显著影响;L610对酸性发酵环境有良好的耐受性,当发酵液p H值降至3.5时,其糖醇转化率及乙醇产量仍保持较高水平;以0.025~0.10 vvm的通气量通气12 h有利于L610发酵菊糖产乙醇;L610对350 g/L的高浓度菊糖有良好的转化率,乙醇浓度和生产强度分别达到129 g/L和1.35 g/(L·h);当直接以300 g/L菊芋粗粉为唯一底物进行发酵时,L610发酵产乙醇浓度达到89.6 g/L,为理论产量的78.1%。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酿酒酵母一步法发酵菊芋生产乙醇的工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西芹种子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是否有化感作用及其化感作用强度的大小,采用蒸馏水、乙醇、丙酮作为浸提剂,获得西芹种子的浸提液.用生长速率法研究其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西芹种子的水、乙醇、丙酮浸提液都对黄瓜枯萎病菌有化感作用,浓度越大化感作用越强;50 mg·ml-1浓度的3种浸提液处理后144 h时与对照相比抑制黄瓜枯萎病菌蒸馏水浸提液为31.1%,乙醇浸提液为49.6%,丙酮浸提液为57.5%;乙醇、丙酮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度大于蒸馏水浸提液.  相似文献   

17.
利用苯乙酮作为模式底物,对145株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获得一株具有高效立体选择性的酵母菌株YS6-2,能够不对称还原苯乙酮生成(S)-1-苯基乙醇.在苯乙酮浓度为70mmol/L时,底物的初始转化率达26.8%,产物(S)-1-苯基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为98.8%.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8S rDNA和26S rDNA D1/D2区域的分析表明,YS6-2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孔树脂同时制备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色谱法,以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进行洗脱,分离富集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并配以HPLC进行同步监控.结果表明,穿心莲中这2种主要有效成分分别得到了富集.40%乙醇水溶液洗去目标物以外的杂质后,45%乙醇洗脱液中富含穿心莲内酯,含量为46.99%,55%乙醇洗脱液中富含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为79.74%.  相似文献   

19.
探究木香烃内酯体外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及脂肪变性的影响。建立乙醇导致人LO2肝细胞损伤模型,检测木香烃内酯对细胞活力、ALT和AST释放、脂质生成、脂质调控因子表达及AMPK活性的影响。发现乙醇在高于100 mM浓度时显著抑制肝细胞活力,据此将100 mM浓度的乙醇作为体外刺激肝细胞的实验浓度。木香烃内酯能够逆转乙醇对肝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并降低乙醇导致的肝细胞ALT、AST的释放。木香烃内酯能够降低乙醇诱导的肝细胞脂质成分集聚,降低细胞内TG、TC水平。此外,乙醇导致肝细胞中重要的脂质调控转录因子SREBP-1c的表达显著上调,使PPARα的表达显著下调;而木香烃内酯能够减少SREBP-1c的表达并增加PPARα的表达。进一步发现,木香烃内酯显著促进肝细胞中AMPK的磷酸化,且AMPK抑制剂BML-275能够显著削弱木香烃内脂对SREBP-1c和PPARα的调控作用。综上,木香烃内酯体外显著改善乙醇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与脂肪变性,该作用与激活AMPK进而调控SREBP-1c与PPARα的表达有关。本研究为将木香烃内酯作为抗酒精性脂肪肝候选药物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党参药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苍术内酯Ⅰ和苍术内酯Ⅱ。以吸附量、吸附率、解吸附量、解吸附率为指标,筛选出较好的DM130型大孔树脂,并对苍术内酯Ⅰ和苍术内酯Ⅱ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DM13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党参中的苍术内酯Ⅰ和苍术内酯Ⅱ进行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30℃,供试品上样液的浓度为0.125 g/m L,上样液体积为200 m L,上样液流速为6 m L/min,95%乙醇作洗脱剂,洗脱剂流速为4 m L/min。经过纯化后,苍术内酯Ⅰ和苍术内酯Ⅱ的含量分别增加了32.3倍和25.6倍,表明DM13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党参中的苍术内酯Ⅰ和苍术内酯Ⅱ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