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1年2月~2002年3月在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对大气降水、穿透水、土壤水(30和80 cm层)和溪水中的沉积元素进行监测,拟通过不同水相元素浓度的比较及相关关系分析,揭示系统的营养循环功能状况以及对区域化学条件变化的响应,阐明因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林冠与大气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极大地提高穿透水中Mn2+、Sr2+、K+、Mg2+、Ca2+浓度。水与土壤作用后,极大地提高水相中Al3+的浓度。30 cm土壤溶液和溪水中的Al3+浓度分别是大气降水(0.329 mg·L-1)的4.8和3.7倍。溪水中的Al3+主要来源于土壤的淋溶。大气降水平均Pb2+浓度为0.062 mg·L-1,存在着一定程度的Pb2+污染,其浓度分别是穿透水和溪水的5倍和10倍。林冠吸收和土壤过滤吸附是森林生态系统净化Pb2+等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过程。大气降水、穿透水、土壤水和溪水中Na+的浓度逐步增加,但增幅不大。元素浓度的变异系数在51.1%~236.7%之间。水相中的离子浓度与雨量有关,大气降水、穿透水、土壤水中的沉积元素浓度大部分是干季大于湿季,而溪水中是干季小于或近等于湿季。元素相关分析发现,与元素Mg相关的元素最多,穿透水所含相关元素对最多,不同水相间元素相关状况差异与其元素的来源和外部环境条件有关系。Pb与金属元素Al、Mn在大气降水中极显著相关,Mn-Al、Mn-Mg、Mg-K在所有水相中显著相关,Al-Sr、Mn-Sr、Ca-K、Ca-Mg在除溪水外的所有水相中显著相关,Na-K、Na-Mg在除大气降水外的所有水相中显著相关,而Pb-Na、Pb-K在所有水相中都无相关关系。结果说明,季风常绿阔叶林系统已经遭受一定的外界环境压力,但是其物质循环功能依然稳定。  相似文献   

2.
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的5种养分元素K、Ca、Mg、N、P进行了测定,结合水量分配规律,研究了森林降雨过程中养分在水相中的含量变化特征和输入规律。结果表明:(1)所有离子浓度均为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流,且增幅较大,而平均浓度以K+和总氮(TN)含量最高;总磷(TP)、磷酸盐(HPO42-)、总有机磷(TOP)含量均最低。(2) 大气降雨中的离子平均浓度中以总有机氮(TON)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282;最小的是NO3-(0.502);穿透雨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TOP(2.357);最小的是TN(0.621)。树干流中各养分元素浓度与树种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3) 季风常绿阔叶林树干流和穿透雨各养分对森林土壤的年输入量为TN>K+>Ca2+>Mg2+>TP,树干流和穿透雨对森林土壤层Ca2+的输入大于凋落物分解输入。因此,大气降雨是养分从林冠层转移到土壤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鼎湖山三种主要林型水文学过程中总有机碳浓度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碳在森林内部以及群落演替过程中的转运动态 ,对鼎湖山 3种主要林型 (马尾松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森林水文学过程中总有机碳 (total organic carbon,TOC)浓度进行了一个雨季的观测 ,结果发现 :(1)穿透水中 TOC浓度相对大气降水中 TOC浓度的增量为 :季风常绿阔叶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1>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2 >马尾松林 ;(2 )树干茎流平均 TOC浓度为 :马尾松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2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1>季风常绿阔叶林 ;(3)各林内土壤水 TOC浓度差异不明显 ,但根系层 (2 5~ 30 cm)土壤水 TOC浓度均大于母质层 (5 0~ 80 cm) TOC浓度 ;(4 )马尾松林的溪水具有较高的 TOC浓度和较大的月际波动 ;(5 )总体上 ,整个森林水文学过程中 ,3种林型 TOC浓度变化趋势相似 ,均为 :树干茎流 >穿透水 >根系层土壤水 >母质层土壤水 >溪水 ,但变化幅度不同 :马尾松林的变化幅度最大 ,季风林的最小 ,而两个混交林居中。这表明 ,(1)森林演替过程中 ,林冠层结构、树种构成等的改变可能引起森林水文学过程中 TOC浓度的变化 ;(2 )森林水文学过程转运的碳主要储存在森林内部 ;(3)成熟森林的抗干扰能力高于先锋群落  相似文献   

4.
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的5种养分元素K、Ca、Mg、N、P进行了测定,结合水量分配规律,研究了森林降雨过程中养分在水相中的含量变化特征和输入规律。结果表明:(1)所有离子浓度均为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流,且增幅较大,而平均浓度以K+和总氮(TN)含量最高;总磷(TP)、磷酸盐(HPO42-)、总有机磷(TOP)含量均最低。(2)大气降雨中的离子平均浓度中以总有机氮(TON)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282;最小的是NO3-(0.502);穿透雨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TOP(2.357);最小的是TN(0.621)。树干流中各养分元素浓度与树种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3)季风常绿阔叶林树干流和穿透雨各养分对森林土壤的年输入量为TNK+Ca2+Mg2+TP,树干流和穿透雨对森林土壤层Ca2+的输入大于凋落物分解输入。因此,大气降雨是养分从林冠层转移到土壤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鼎湖山酸沉降背景下主要森林类型水化学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雨水的水质在通过森林后会发生变化.如果雨水是酸性的,这种变化会更加明显.通过一年多时间在鼎湖山主要森林类型采样分析发现,鼎湖山大气降水pH值低,酸雨频率高;阔叶林穿透雨pH值比大气降水高,树干径流和地表水pH值比大气降水低,土壤自然酸化非常严重;混交林穿透雨和地表水酸度比大气降水低,树干径流酸度则大于大气降水;针叶林穿透雨和树干径流都有进一步酸化趋势,但地表水pH值比大气降水高.3种林型比较,阔叶林林冠缓冲能力最强,针叶林土壤缓冲能力最大.3种林型,林内降水和地表水养分N、P、K、Ca、Mg和Na含量除N外都明显高于大气降水.各林型树干径流对养分富集能力强于穿透水,养分在大气降水中的浓度低于在地表水中的浓度.针叶林林内降水比混交林和阔叶林养分含量高,但地表水中养分浓度比后两者低.从地表水的养分浓度看,阔叶林和混交林养分亏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鼎湖山森林地表水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对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内两溪流水源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①鼎湖山地表水总体水质较好,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类水源水质标准。区内水体受污染程度低,绝大多数指标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②水体pH值较低,Al含量较高,总有机碳测定表现出整个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水体中有害金属Mn和Pb含量略高,但都远低于饮用水卫生标准。③对地表水来源过程环节的水化学分析比较表明:大气降水、穿透水、土壤溶液(30cm层和80cm层)和地表水水样的pH值呈现“M”形变化。酸雨和土壤表层酸化是该区地表水pH值偏低的主要原因。地表水和30cm土壤溶液中的Al浓度分别是大气降水的5倍和8倍,地表水中的Al主要来源于酸雨对土壤的淋溶。地表水中的Na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大气降水Pb浓度是地表水的17倍,林冠吸收富集和土壤固定吸附使地表水中的Pb大幅度降低。穿透水和土壤溶液中的Mn、K、Ca、Mg、Sr比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浓度高,反映了元素被酸雨淋溶、活化和被植物、土壤吸收吸附的过程。从长远看,尽管在森林保存完好的地区,区域环境的恶化及酸雨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茂兰喀斯特地区森林降水分配的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年9月—2009年8月对中国西南茂兰喀斯特地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大气降水、林冠穿透雨和树干茎流进行观测,分析了各降水分配中的养分离子(Ca2+、Mg2+、K+、Na+、NH4+、SO42-、NO3-、Cl-)浓度动态变化规律及年养分元素输入量。结果表明:7—9月,林外雨、林冠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各养分离子浓度相对较低,12月—翌年2月,各降水分配中各养分离子浓度相对较高;降水通过林冠或树干后,除了Na+浓度无显著变化外,NH4+浓度表现下降趋势,Ca2+、Mg2+、K+、Cl-、NO3-和SO42-均表现增加趋势;林外雨的养分元素输入量顺序为Ca2+SO42--SNH4+-NCl-K+Na+Mg2+NO3--N。在林冠穿透雨+树干茎流中的养分元素输入量顺序为K+Ca2+Cl-SO42--SMg2+NH4+-NNO3--NNa+。与非喀斯特地区相比,林外雨中的各养分离子浓度较低,林冠穿透雨、树干茎流中的K+、Ca2+、Mg2+增加幅度较大。总体来看,独特的立地特征决定了该地区Ca2+、Mg2+的积极参与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K+高效循环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森林样带典型森林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贺淑霞  李叙勇  莫菲  周彬  高广磊 《生态学报》2011,31(12):3285-3295
通过对我国东部森林样带四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长白山站、北京站、会同站和鼎湖山站)的九种森林类型水源涵养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水热梯度下不同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在生长季的5-10月份,各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特性表现出较大差异。林冠截留率的大小依次为:阔叶红松林>杉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落叶松林>油松林,最高的长白山站阔叶红松林的截留率是最低的北京站油松林的2.2倍。森林降雨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枯落物最大持水深(5-10月份)以北京站落叶阔叶林最大,为6.0mm;鼎湖山站的季风常绿阔叶林最小,为1.0mm。0-60cm土层蓄水量最大的是会同站的人工杉木林,为247mm;最小的是北京站的落叶松林,仅为45.5mm;林分总持水量依次为:杉木林>阔叶红松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落叶松林>油松林。各林分总持水量主要集中在土壤层,占总比例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分析鼎湖山3种植被类型生态系统水文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得到如下一些结果:1)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东沟集水区产水量达到降水量的66.5%,日径流量高峰的出现相对降水的发生滞后1 d左右。2)地下水位平均稳定在2.22 m,最低为2.84 m,最高为1.14 m。1999、2000、2001、2002和 2003年地下水位平均值分别为2.38,2.27,2.08,2.13和2.11 m。鼎湖山东沟集水区每日地下水位与前16 d每一天的降水量相关。3)随着时间推移3种不同的植物群落中土壤含水量都有减少的趋势。季风林(p<0.01)和混交林(p<0.05)的土壤含水量减少趋势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松林除外。4)鼎湖山3个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其穿透水量与大气降水皆呈线性相关,它们的R2值随演替的进展而减小。穿透水占大气降水的比例也随演替进展而减少,松林、混交林和季风林分别为83.4%、68.3%和59.9%。松林、混交林和季风林的树干茎流占大气降水的比例分别为1.9%、6.5%和8.3%。树干茎流和胸径的关系受控于整个群落整体的影响而不仅仅是某个单一物种,并且群落的郁闭程度和结构是影响降水在林内再次分配的关键因素。季风林2月大气降水28.7 mm林冠截流率为83.3%,而在大气降水为297.8 mm的6月林冠截留率仅为18.9%,并且随着植物群落的演替,从松林、混交林到季风林的过程中林冠截留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水文学过程的养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大伦  项文化 《生态学报》2003,23(7):1369-1376
根据5a定位观测的数据,对湖南会同24~28a生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各水文学过程中的养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冠降水是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输入的重要来源,其中Ca的养分含量最高,P的含量最低。林内穿透水各养分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林冠降水中养分的含量。除Ca外,树干茎流中其它养分元素的含量为林冠降水的6倍以上。可见,林内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是杉木林生态系统内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养分利用率。地表径流中除硝态氮外,各元素的含量与穿透水的含量接近,其中P、Na和K三种元素的含量较低,但未超过林冠降水中养分元素含量。地下径流中N和K的含量较低,而Ca的含量与林冠降水相比没有差异。因而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不可避免的造成生态系统的养分损失,但24~28a生杉木林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较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量较小,生态系统的养分损失也相对较小,养分为净积累。不同季节之间水文学过程中养分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降水形态、雷电和地形等要素影响养分元素含量。硝态氮在冰雹中未检出,而在雨水中的含量是雪水的2倍。铵态氮、K和Mg等元素在雨水中的含量最高。P和Ca以雪水的含量最高,与雨水和冰雹相比不存在数量级差异。雷电明显增加降水中养分的含量,特别是林冠上层的低空放电使降水中N的含量增加3~5倍。由于山谷和山麓的立地条件较好,其穿透水中养分含量比山坡的高,山谷与山麓的大致相等。在采集水样进行养分分析时,应考虑降水时间、降水形态和地形等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文调节服务是流域生态系统所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认识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空间变异规律及其驱动力,对于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洪涝灾害频发的长江流域为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法和多元统计方法,在子流域尺度上研究了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子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水利工程密集、自然植被覆盖率高达71%的金沙江和汉江水系各子流域水文调节服务最强,降雨与径流变异系数差为0.477;农田和人口密集的嘉陵江水系各子流域水文调节服务最弱,降雨与径流变异系数差为-0.474,其他子流域水文调节服务作用不明显。影响水文调节服务的主要因素是:水库库容、自然植被面积比例、农田面积比例、单位面积人口数,其中:水库库容和自然植被面积比例对水文调节服务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田面积比例和单位面积人口对水文调节服务的作用正好相反。水库库容对子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空间异质性的贡献最大(58.85%)。上述结果有助于科学认识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空间分异规律,可为制定不同子流域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提升子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启名  杨昆  李立晓  朱彦辉  樊贤 《生态学报》2023,43(12):4876-4891
城市化扩张影响流域水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导致水文生态环境压力增加。明晰滇池流域水文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及归因,对于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可持续管理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估算了滇池流域2000、2010、2018年碳存储、氮输出、土壤保持和产水量4种水文生态系统服务,分析了水文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变化,利用双变量Moran′s I指数分析了滇池流域水文生态系统服务间时空异质性,通过冗余分析和条件效应分析等方法识别水文生态系统服务归因。结果表明:(1)水文生态系统服务的高值分布与土地利用覆盖有密切关系。(2)水文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变化主要体现在滇池周边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的区域,表现为氮输出、土壤保持和产水量增加,碳存储减小。(3)水文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变化明显。碳存储和土壤保持为协同;氮输出和产水量先呈协同后呈权衡;产水量、氮输出均与碳存储和土壤保持为权衡,前者空间变化不明显,后者协同范围扩大,权衡范围缩小。(4)水文生态系统服务主要受多个因素共同影响,主要包括:高程、耕地比例、林地比例、建设用地比例。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水文生态系统环境治理和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Wetland hydrological health and the provision of indirect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eMthonjeni–Fairview Spring Wetland, Grahamstown, South Africa, were assessed in 2008, using the newly developed wetland assessment tools WET-Health and WET-EcoServices. Variation in health and ecosystem services were assessed over time, based on aerial photograph interpretation and the use of the score sheets in these assessment tools. Hydrological health and indirect ecosystem services of the wetland have been altered since 1949,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both in the catchment and the wetl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human intervention on the wetland's hydrological health was the result of road construction and invasion by alien plants. Water use by local residents had an unmeasurable effect on hydrological health. Wetland health is related to the provision of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s, and cumulative impacts in the catchment and wetland have reduced the provision of many indirect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s.  相似文献   

14.
水源涵养与水文调节:和而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水文服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吕一河  胡健  孙飞翔  张立伟 《生态学报》2015,35(15):5191-5196
水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是重要的科学问题,并且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水源涵养和水文调节都是陆地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水文服务,并从生态水文和水资源角度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性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也要求动态和综合的视角加以深入研究。基于生态水文过程原理,对水源涵养和水文调节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认为前者是后者的有机组成部分,相对具体、应用中务求精确明晰;后者则更具包容性、客观性和广泛适用性。文章进一步简要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水文调节服务的主导评估方法,结果表明,水源涵养的评估以储水量法为主,而水文调节则以基于降水和蒸散的水量平衡法及综合模型法(如SWAT)为主。从生态系统服务相互作用的角度考量,实际上水源涵养和水文调节及其相关的其它服务类型(如固碳、土壤保持、生物生产、淡水供给等)存在着复杂的动态权衡或协同关系,在科学研究和生态系统管理实践中必须统筹考虑,以确保对科学问题的准确把握和促进"水-生态-社会系统"的高效、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加强对生态水文过程的长期观测和实验研究,并且关注空间异质性及尺度效应、时间动态性和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多维性。  相似文献   

15.
水位变化是影响水生植被生长的主控环境因子,研究其对不同水文管控模式子湖的水生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遥感云计算平台,以鄱阳湖自由连通子湖蚌湖、局部控制子湖大湖池为研究对象,采用像元二分法估算2000—2019年间水生植被生长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运用Sen+M-K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分析,构建水位波动参数集,分析研究期间水位变化特征,探讨不同水文连通性子湖各水文参数与水生植被覆盖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 蚌湖的水生植被覆盖度更易受水位变化的影响,大湖池更稳定。在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年份,水生植被呈斑状零星分布,较高的年份则呈环带状分布,且植被覆盖度由湖心至湖岸逐渐升高。蚌湖的水生植被覆盖度更易受水位波动率的影响,而大湖池的水生植被覆盖度更易受17 m特征水位水淹时长的影响。19 m特征水位水淹时长与蚌湖和大湖池的水生植被覆盖度均有很强的负相关性。蚌湖的水生植被变化趋势以稳定不变或轻微改善为主,而大湖池的水生植被变化趋势以稳定不变或显著退化为主。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水文连通性湖泊的水文生态系统动力学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可为湖泊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童雅琴  王佩  李小雁  张赐成  白岩 《生态学报》2018,38(20):7400-7411
水分收支是对水循环要素降水、蒸发蒸腾、径流以及土壤贮储水量变化等的定量刻画,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及利用至关重要。基于黑河流域阿柔观测站2014和2015年水文气象观测数据,运用水量平衡理论,定量的评估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水分收支动态,并结合双源模型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蒸散发(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进行拆分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生长季(5—9月)植被蒸腾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主要的耗水形式,2014和2015年生长季平均蒸散比(T/ET)分别为0.74和0.79;(2)土壤水分的剧烈变化主要发生在0—40 cm处,且受冻融过程影响显著;(3)在降水较多的年份(2014)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水分收支基本平衡,且不受冻融影响的月份(6—9)有地表径流产生约42 mm;在正常年份(2015),生态系统呈现水分亏缺,亏缺量约为134 mm,6—9月约亏缺26 mm;(4)模型估算蒸散发(ET)与实测蒸散发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可达0.90,敏感性分析表明模型输入变量对蒸散发(ET)及蒸散比(T/ET)产生的误差较小,双源模型可以很好地实现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蒸散发(ET)的拆分。  相似文献   

17.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abitat heterogeneity and the provision of 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s of heterogeneity in surface floodwater inundation on the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ecosystem service provision,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relative provision of these ecosystem services is evenly balanced. We analyse indicators of five services. Field data from 100 floodplain quadrats were first analysed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 indicators and floodplain hydrology. Floodplain mosaics of varying hydrological heterogeneity were then simulated using the empirical data. Simulated floodplains with higher hydrological heterogeneity were generally less efficient in providing the target indicators, because they were adapted to the particular hydrological ranges which best provided the target services. Simulated floodplains that were more heterogeneous generally provided more even levels of the target indicators by segregating provision into different habitat types. Heterogeneity in floodplain hydrology may help to balance provision of 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 However, management of hydrological heterogeneity to achieve this requires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ch service and habitat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典型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健  吕一河  张琨  陶蕴之  李婷  任艳娇 《生态学报》2016,36(11):3338-3349
土壤水分是"绿水"重要的储存,连接植被与水文系统的纽带。水源涵养功能是山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这种功能主要体现是生态系统将水分保持在系统内的过程和能力,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和地形)。通过对祁连山排露沟流域的土壤属性、土壤温湿度和降雨2个生长季的野外调查与观测,以及计算水源涵养功能指标来评估3种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水分涵养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1)灌丛和青海云杉林下有机质、粉粒和砂粒含量、田间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和孔隙度等土壤属性值高于草地,而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低于草地;(2)青海云杉林的根区土壤累计入渗量高于灌丛和草地,草地土壤水分损失较灌丛和青海云杉林更快;(3)整个生长季内青海云杉林和灌丛土壤湿度明显高于草地湿度,青海云杉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指标值多大于1。这些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较灌丛和草地具有更强的水源涵养能力。因此,研究结果能为国内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的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丹江口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海  武靖  陈晓玲 《生态学报》2018,38(13):4609-4624
研究区域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特征,对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利益相关方效益最大化,达到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权衡协同定性分析、长时间动态变化研究不足的现状,以丹江口水源区为例,在采用"当量因子法"求得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础上,使用长时间整体分析占优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和短时期动态变化分析占优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ESTD)模型对研究区1990—2015年10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990—1995年,丹江口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增长,之后则呈不断上涨的时序变化趋势,增幅最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为水资源供给。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用地类型为林地,其次为草地和水域。空间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东南高西北低特征。在丹江口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相互关系中,协同关系占64%,是丹江口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主导关系,权衡关系较少,且大多存在于供给服务与调节服务、文化服务、支持服务之间。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即2005年之后,水源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方向有所改变,改变明显的生态服务有净化环境、水文调节和水资源供给。这3种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关系增多,除这3种生态系统服务外,其余几种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关系减少。  相似文献   

20.
1. Discharge patterns of streams and rivers may be substantially affected by changes in water management, land use, or climate. Such hydrological alterations are likely to influence biotic processes, including overall ecosystem metabolism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One regulator of aquatic ecosystem metabolism directly tied to hydrology is movement of bed sediments. 2. We propose that ecosystem metabolism can be reconstructed or predicted for any suite of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through the use of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charge, bed movement and metabolism. We tested this concept on a plains reach of the South Platte River in Colorado. 3. Movement of bed sediments was predicted from river discharge and the Shields stress, a ratio of velocity‐induced stress to sediment grain siz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were established empirically between metabolic response to bed movement and recovery from bed movement, thus linking metabolism to hydrology. 4. The linkage of metabolism to hydrology allowed us to reconstruct daily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over the 70‐year period for which discharge is known at our study site on the South Platte River. The reconstruction shows major ecological change caused by hydrological manipulation: the river has lost two‐thirds of its photosynthetic potential, and the ratio of photosynthesis to respiration is now much lower than it was prior to 1960. 5. The same approach could be used to anticipate ecological responses to proposed hydrological manipulations, to quantify benefits of hydrological restoration, or to illustrate potential effects of change in climate or land use on flowing‐water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