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了中国大陆兰科(Orchidaceae)一新记录种:闭花天麻(Gastrodia clausa T. C. Hsu, S. W. Chung&C. M. Kuo),凭证标本馆藏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闭花天麻以联合花被管短且闭合,花辐射对称,唇瓣花瓣状,合蕊柱腹部具显著附属物而易与该属其他种类区别。提供了该种的描述、解剖照片及分类学信息。  相似文献   

2.
童毅  吴磊 《西北植物学报》2019,39(4):745-748
报道了中国大陆兰科(Orchidaceae)一新记录种:闭花天麻(Gastrodia clausa T. C. Hsu, S. W. ChungC. M. Kuo),凭证标本馆藏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闭花天麻以联合花被管短且闭合,花辐射对称,唇瓣花瓣状,合蕊柱腹部具显著附属物而易与该属其他种类区别。提供了该种的描述、解剖照片及分类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覃营  李福文  邱少军  黄裕钊  刘演 《广西植物》2020,40(8):1123-1126
该文报道了在广西七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中国大陆兰科(Orchidaceae)天麻属(Gastrodia R. Brown)一新记录种——乌来天麻(G. uraiensis T. C. Hsu & C. M. Kuo)。乌来天麻形态较近似于春天麻(G. fontinalis T. P. Lin),但乌来天麻的花序、花被筒较短,唇盘中部具4条纵向脊,脊向舌状先端延伸、合并成更高的2条,易与春天麻相区别。同时,还描述了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提供了彩色图版,并讨论了此次新发现的生物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天麻属一新分布种——细天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大陆兰科(Orchidaceae)天麻属(Gastrodia)1新记录种——细天麻(Gastrodia gracilis Bl.)。标本采自云南省开远市碑格乡,生于海拔约2 500m的常绿阔叶林下,群落郁闭度较大,林下湿润。标本主要形态学特征为总状花序长约6cm,花排列稀疏,管状,下垂,浅棕色,花被筒顶端5裂,苞片宿存,地下茎小。该种此前记录产于中国台湾及日本。该发现在中国大陆尚属首次,加强了中国云南植物区系与中国台湾以及日本植物区系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记载了陕西天麻属一新变种--卵果天麻(Gastrodia elata var.obovata Y.J.Zhang).新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花螺旋排列,果实短圆锥型偏斜,花茎多为3节.  相似文献   

6.
海南是我国的热带岛屿,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在海南省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考察中,发现天麻属(Gastrodia)一新记录种Gastrodia punctata Aver.。该种原为越南特有种,根据拉丁名种加词之意及形态特征将其定名为"白点天麻"。白点天麻具有以下特征:花被筒褐色,被白点,唇瓣具4条肉质脊突,蕊柱基部具明显的镰刀状柱头,易与该属的其它种类相区别。该文中还提供了该种的中文形态描述及彩色图片,并对其分布和保护状况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7.
报道中国大陆兰科(Orchidaceae)天麻属(Gastrodia R. Brown)二新记录种——折柱天麻(Gastrodia flexistyla T. C. HsuC. M. Kuo)和叉脊天麻(Gastrodia shimizuana Tuyama)。折柱天麻与日本天麻[Gastrodia nipponica(Honda) Tuyama]相似,但前者花被筒长、疣状凸起不明显,唇瓣绿黄色等特征可与后者相区分。叉脊天麻与冬天麻(Gastrodia pubilabiata Sawa)相近,但前者花被筒浅黄褐色至淡红褐色,唇瓣三角状、白色等特征易与后者相区别。该文提供了新记录种的形态描述及图版。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在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中国大陆兰科(Orchidaceae)天麻属(Gastrodia R. Br.)一新记录种春天麻(G. fontinalis T. P. Lin)。该种花期植株高可达17.0 cm,果期植株高达85.0 cm,有花1~7朵,花被筒钟形,长约2.1 cm,基部略膨大,唇盘具6~8条脊,中间2条延伸至舌状先端。提供了春天麻的形态描述和彩色图版,并讨论了该发现的生物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西兰科植物二新记录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营  邹春玉  蒙涛 《广西植物》2018,38(11):1475-1479
该文报道了广西兰科(Orchidaceae) 2个新记录属,即鹿角兰属(Pomatocalpa Breda)和独花兰属(Changnienia S. S. Chien)。鹿角兰属植物共有13种,中国分布有2种,广西首次记录到该属的台湾鹿角兰[Pomatocalpa undulatum (Lindley) J. J. Smith subsp. acuminatum (Rolfe) S. WatthanaS. W. Chung];独花兰属为单种属,仅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 S. S. Chien) 1种,该种为中国特有种,广西首次记录。该文还提供了新记录属和种的形态描述和图片。  相似文献   

10.
该文报道了西藏兰科1个新记录属——坛花兰属(Acanthephippium) 及其新记录种——锥囊坛花兰(Acanthephippium striatum Lindl),另1西藏新记录种为夏天麻(Gastrodia flavilabella S. S. Ying)。锥囊坛花兰与同属的中华坛花兰[A. gougahense (Guillaumin) Seidenfaden]和坛花兰(A. sylhetense Lindl. Gen)相近,主要区别在于后两者唇盘肉质增厚且萼囊宽而短钝。夏天麻植株形态类似于南天麻[G. javanica (Bl.) Lindl],后者花苞片宿存,为三角形;根状茎上不具珊瑚状根;唇盘基部爪上的胼胝体非球形。文中对新记录1属和2种兰科植物进行了描述,并附有新记录的特征照片,丰富了该区野生兰科植物本底资源。同时根据IUCN的评价标准,对其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认定,提出了保护等级的建议。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XZE)。  相似文献   

11.
天麻生长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和多糖的累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来源的蜜环菌 [(Armillariamellea(Vahl.exFr.)Qu啨l.) ]4个菌株分别伴栽红天麻 (GastrodiaelataBl.f.elata)、乌天麻 (GastrodiaelataBl.f.glaucaS .Chow)以及红乌杂交天麻 ,对天麻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和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天麻的生长 ,菌株M1 、M2 、M3和M4 伴栽的红天麻、乌天麻以及红乌杂交天麻中 ,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逐步增加 ;在同一生长期内 ,4个菌株伴栽的红乌杂交天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大于红天麻和乌天麻。由菌株M1 、M2 、M3和M4 伴栽的红天麻、乌天麻以及红乌杂交天麻 ,其多糖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在同一生长期中 ,4个菌株伴栽的红天麻的多糖含量大于乌天麻和红乌杂交天麻。  相似文献   

12.
天麻3种变型开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麻开花时,对略阳红秆、绿秆、乌秆天麻3种变型的花果期,花茎、花被筒及子房的长度,果实、种子及胚的长度、宽度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天麻的这3种变型在每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乌秆天麻花茎最高,果实和种子最长,开花、结果日期最晚;红秆天麻花序轴、每株结果数、果实重量和种子直径最大,开花、结果日期最早;绿秆天麻花、果期最短,而胚的长度和直径却最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红天麻和乌天麻生长繁殖周期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缩短天麻一代生长繁殖周期所完成的时间和季节历期的技术体系。具体方法是:(1)应用控温技术;(2)利用海拔(100~1 500 m)和气候(宜昌—海南岛)的差异,分段种植天麻。此法可将天麻箭麻—开花—种子—白麻这一生长发育阶段调控并固定在任一时间或季节里。运用此方法已将云南有性乌天麻箭麻的生长周期由28个月缩短到17个月,且保持品质优良;宜昌红天麻和乌红杂交天麻种子—种子的生长周期由24个月缩短至12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14.
蜜环菌菌种分离新法——天麻组织分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蜜环菌菌种分离方法——天麻组织分离法,并对此法与常用分离法——菌索分离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发现,天麻组织分离法分离成功率高(78%),远高于常用的菌索分离法(16%),且前者操作简便、难度低,所得菌种生活活力、生长形态均优于后法。  相似文献   

15.
天麻抗真菌蛋白对木霉菌丝的作用位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麻抗真菌蛋白(Gastrodia Antifungal Protein,GAFP)能强烈抑制腐生真菌菌丝的生长,在天麻限制和防止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s (Vahl.ex Fr.) Karst.]侵染球茎的防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报告GAFP抗菌机理研究的部分内容——GAFP对木霉菌丝的作用位点。用荧光试剂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GAFP,试验表明,标记后的GAFP与未标记的GAFP对木霉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AFP在木霉菌丝上的作用位点,发现被“标记GAFP”作用后的菌丝边缘有荧光,并主要集中在木霉菌丝的顶端和菌丝横隔处,表明GAFP对木霉的作用位点在菌丝的细胞壁上。  相似文献   

16.
天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和肽质量指纹谱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对天麻染菌球茎皮层和不染菌的新生球茎皮层进行了比较蛋白质组分析与鉴定。双向电泳后在分子量 1 2~97kD、等电点 3~ 1 0范围内 ,每块胶分离到约 90 0个蛋白质点。对新生球茎中表达量明显增加的 5个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 TOFMS)进行肽质量指纹谱的分析 ,并通过检索不同的数据库进行蛋白质鉴定与功能预测 ,初步认为第 4号蛋白点是一个与转录有关的RNA结合蛋白。同时本文在天麻蛋白质组样品制备、数据库检索策略以及蛋白质鉴定成功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天麻特异DNA序列的克隆及其在天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进的RAPD方法测定了名贵中药材天麻基因组DNA指纹图谱;通过选择和回收各种天麻种群共有和优良种群特有的DNA片段,加以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证明其中5个DNA序列是未报道的,已被美国基因数据库收录,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天麻样本的有效成分天麻素含量。运用PCR技术研究了这些DNA序列在9个天麻种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天麻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这5个DNA序列在这些天麻种群中的分布各不相同,其中DNA序列1是所研究的全部天麻种群共有、而其伪品没有的特异DNA分子标记;DNA序列2可能与天麻的天麻素含量高有关。这些DNA标记序列可用于天麻的真伪鉴别、品种鉴定和优选优育等。  相似文献   

18.
以速生树种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 Winkler)和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 Maxim)、经济树种核桃(Juglans regia Linn)为菌材,壳斗科菌材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为对照,分别设置不同的菌材用量和麻种用量水平,仿野生栽培红杆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elat)和乌杆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glauca S.Chow),分析不同菌材对天麻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高产的菌材种类、用量和天麻变型及麻种用量的组合,探讨亮叶桦、响叶杨和核桃代替壳斗科植物栽培天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菌材对红杆天麻和乌杆天麻产量的影响有差异。两种天麻变型对菌材的偏好不同,红杆天麻在白栎和亮叶桦菌材处理下的平均产量高于响叶杨和核桃菌材处理下的产量,而乌杆天麻在亮叶桦和核桃菌材处理下的产量高于响叶杨和白栎菌材处理下的产量。两种天麻变型的最高产量的组合均出现在亮叶桦菌材伴栽的处理中。响叶杨伴栽天麻,效果不及亮叶桦和核桃。4种菌材对天麻的折干率影响不明显。在实际生产中,以亮叶桦、核桃和响叶杨作为替代菌材是完全可行的。从72个处理中筛选出高产的组合,单位面积菌材和麻种用量分别如下:12 kg亮叶桦菌材搭配0.8 kg红杆天麻麻种,12 kg核桃菌材搭配0.6 kg红杆天麻麻种,14 kg响叶杨菌材搭配0.8 kg红杆天麻麻种;14 kg亮叶桦菌材搭配0.6 kg乌杆天麻麻种,12 kg亮叶桦菌材搭配0.6 kg乌杆天麻麻种,10 kg核桃菌材搭配0.8 kg乌杆天麻麻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