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岛地处胶东半岛南端,是我国沿海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一九八七年以来,在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的资助与指导下,我们对途经青岛的33种猛禽进行了连续三年的野外昼夜观察。现将记录到的有关雀鹰(Accipiter nisus)迁经青岛的资料整理报道如下:环境与方法春秋两季在青岛近郊浮山(36°01′N,120°04′E)海拔120米的黑松(Pinus thunbergii)与刺槐(Robina pseudoacacia)混交林间,架立粘网,网捕环志候鸟。同时由专人定点观察记录各种过路猛禽的性别、数量、飞行高度及方向等,对于分辨不清的借助望远镜观察。观察结果一、春季的迁徙雀鹰春季北迁…  相似文献   

2.
1984—1989年在山东长岛利用环志研究猛禽的迁徙规律。环志17种、11691只。回收34只,回收率2.91‰。迁徙时间自3月初—6月中旬,8月下旬—11月底,迁徙方向、路线比较固定。在我国东北及原苏联东部繁殖的猛禽从辽东半岛到达长山列岛,经胶东半岛南下。越冬区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日活动规律:每日的5—18时,高峰6—7时和16—18时;夜行性猛禽18—5时,高峰4—5时和18—19时。  相似文献   

3.
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是青岛地区常见的迁徙鸟。1985—1987年在青岛市东郊浮山(36°01'N,120°04'E)设置候鸟环志观察点,在海拔120m处的黑松和刺槐组成的块状混交林地带,于每年3月20日—6月10日、8月20日—11月底架设6×30m的大型鸟网捕捉环志。网目为4×4cm,网场总长度210m。网捕后进行环志放飞,观察山斑鸠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端 ,位于北纬 3 5°3 5′~3 7°0 9′、东经 1 1 9°3 1′~ 1 2 1°。由于濒临黄海 ,受海洋季风的影响 ,雨量充沛 ,温度适中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年平均气温 1 2 2℃ ,最低月均温 -1 2℃ ,最高月均温 2 5℃ ,植物资源丰富 ,昆虫及海洋生物多 ,是东部沿海候鸟迁徙的主要停歇地。青岛鸟类保护环志站是中国大陆最早建立开展鸟类环志研究的站点之一。迄今已环志鸟类 5 8万只。在 1 3处环志点开展了鸟类迁徙环志研究 ,积累了一些资料。目前已查明境内有旅鸟 2 52种、冬候鸟 3 4种、夏候鸟 4 9种。1 环志点及工作方…  相似文献   

5.
通过1987—1991年浮山夜间环志发现:红角鸮春季四月中旬始达青岛,五月底迁完,种群数量较少,迁徙高峰不明显。秋季九月上旬迁经本地,九月末、十月初是迁经青岛高峰期,种群数量大,历年间规律较一致。迁飞期间其主要食物是昆虫和小田鼠。  相似文献   

6.
2002年北戴河林栖迁徙鸟类环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4月1日~10月31日,共环志林栖迁徙鸟类7目、20科、84种12244只,环志数量超过100只的鸟有23种。春季性别鉴定16种1224只,雌雄比例约为1:1.1;秋季鉴定20种1656只,雌雄比例约为1.4:1。春秋两季大致3d一个迁徙高峰,春季的迁徙曲线高峰斜度较秋季的大,秋季的迁徙高峰比较平缓。  相似文献   

7.
闻丞  韩冬  孙驰 《动物学杂志》2012,47(5):142+154
在2010年春季北京西郊迁徙猛禽调查中,我们记录到未见于历史文献(蔡其侃,1987;高武等,1991;赵欣如,1999;自然之友,2001)和已发表的北京鸟类新分布记录报道(张正旺等,2003;刘阳等,2005;朱雷等,2011)的2种猛禽: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和蛇雕(Spilornis cheela)。1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2010年4月4日上午,于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园南端山顶处拍摄到一只低空飞过的中型鹰类(见封4:图1)。其脸颊青灰色,喉白而具明显的黑色喉中线,  相似文献   

8.
鸟类环志是种群监测和迁徙研究的重要手段。基于秦皇岛鸟类环志站1999 ~ 2019年的环志数据,对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和蓝歌鸲(Larvivora cyane)两种鸟类在21年间的种群动态和迁徙时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迁徙途经秦皇岛的黄胸鹀种群数量以4或5年为周期呈规律性的波动下降,年均降幅达17.3%,21年间种群数量累计下降了97.7%。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黄胸鹀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并于2021年初将其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望促进其种群的逐步恢复。蓝歌鸲种群数量的年均降幅为4.2%,但下降过程主要集中在1999至2003年间,其后种群指数趋于稳定。黄胸鹀春季网捕高峰短暂而集中,持续约15 d;秋季网捕高峰则较为分散,持续约47 d。这表明黄胸鹀春季迁徙进程明显较为集中和快速,可能是出于繁殖需求采取了时间最短的迁徙策略。蓝歌鸲成年雄鸟、成年雌鸟和亚成鸟春季的网捕高峰在日期上有明显的差异,间隔4或5 d先后出现,表明蓝歌鸲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在春季进行差别迁徙,有利于减小停歇地的种内竞争,并确保雄鸟提前到达繁殖地占领优质的繁殖领域。  相似文献   

9.
1986—1988年的5—8月,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的迁徙期在5月中旬和8月上旬。种群数量为1.40(只/公里)。其繁殖行为营巢期8—9天,孵卵期12—13天,孵化率93.75%,出巢率91.67%。剖检56个鸟胃,内含全为昆虫。我们于1986—1988年5—8月,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ia)的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本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脉中段(东经111°21′—111°33′,北纬37°45′—37°55′,总面积10443.5公顷)。  相似文献   

10.
黑叉尾海燕是海洋性鸟类,青岛沿海岛屿是其主要繁殖地之一。本文着重记述了其迁徙、分布、活动规律、繁殖习性、雏鸟生长等。1986、1987年共环志黑叉尾海燕2802只,1987年共回收环志鸟395只,其中春季247只,秋季148只;1986年环志的258只中回收到123只。两年的观察,该鸟5月17 ̄30日先后迁来,7月开始产卵,8月出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