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型哺乳动物的母体效应及其在种群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体效应是指双亲的表型影响其后代表型的直接效应。它是子代对环境异质性的一种表型反应,亦是进化动力的一个重要来源,还可能与小型哺乳动物种群调节机制有关。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例,介绍了母体效应的概念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影响母体效应的营养和非营养因素,特别强调了光周期和激素的作用。在种群水平上,对度量母体效应的备选指标进行了评价,认为种群内个体的平均体重能较好地代表种群质量的高低;概述了衰老母体效应假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动态调节中的作用,即在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过程中,母体质量的变化会影响后代的生殖和存活,甚至持续达2~3个世代,它与由种群年龄结构偏移所导致的衰老效应共同起作用,可使某些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处于低数量期。本文还对母体效应的进化适应意义进行丁阐述。  相似文献   

2.
韩群花  郭聪  张美文 《生态学报》2013,33(19):5981-5989
啮齿动物种群动态调节是生态学中关键的问题之一,它与制定鼠害防治策略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在相关领域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整理了密度制约效应对啮齿动物繁殖影响的文献,包括在性器官、性成熟、性周期、繁殖指数、激素和行为的调节作用,同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途径及研究前景,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周期性波动的自我调节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强  王德华 《兽类学报》2004,24(3):260-266
种群调节是种群生态学的一个核心问题。章主要阐述了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在其低数量期自我调节的4种可能假说和相关的实验证据。其中,有关衰老一母体效应假说近年已受到普遍重视,而支持多态行为假说、社会生物学假说和远交假说的证据较少,尚需更多的实验来加以验证。衰老一母体效应假说是在应激假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该假说认为,母体质量会在整个高峰期的动物中发生改变,并能够延续到衰减期和低数量期。在低数量期,种群内的老年个体增多,导致它们不能维持内分泌的自稳态,可能通过影响后代的存活和生殖而维持低数量,进而起到调节种群周期的作用。针对国际上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轮虫通过母体效应诱导能否产生行为响应,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例, 研究其反捕食漂浮行为响应的母体效应。通过控制轮虫母体在捕食者诱导液中的暴露时间及带卵状态, 收集母体产生的后代, 再将这些后代再次用捕食者诱导液处理, 观察后代的漂浮行为及形态特征。研究发现: 暴露于捕食者诱导液诱导较长时间的母体产生的后代个体, 当再次暴露于捕食者诱导液时, 其产生的行为响应强于没有母体暴露经历的后代; 母体暴露时间越长, 后代形态和行为响应均更加强烈。研究显示萼花臂尾轮虫可通过母体效应产生漂浮行为响应。  相似文献   

5.
现代狩猎在野生动物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现代狩猎有别于传统狩猎,但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国际上有大量学者从生态学、行为学、遗传学、经济学等角度研究狩猎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狩猎在种群动态、行为、基因及表型方面可能对野生动物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 规范管理下的适当狩猎是管理野生动物种群的有效方式,有利于野外种群数量的恢复甚至增加.但过度或不当的狩猎会影响野生动物种群性比、出生率和死亡率,改变动物觅食行为及社群空间行为,对动物基因及表型产生人工选择.国际上很多国家已成功开展适当的狩猎活动,而我国要想在野生动物管理中科学应用狩猎,应基于生态学、经济学理论,参考国际上的成功案例,科学制定狩猎限额,加强狩猎监督管理,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综述了昆虫母体效应基因对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目前发现昆虫母体效应基因可以诱导胚胎前后极性和背腹极性的形成、调节卵滞育、增强免疫力、影响后代型性分化和发育历期等。随着CRISPR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会拓展母体效应基因功能研究的范围和深度,这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技术去改善经济昆虫的性状和控制农业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植物表型受自身基因型、所处环境及其亲体所经历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亲体环境对子代表型的影响被称为亲体效应。亲体效应不仅可通过有性繁殖产生的种子传递给后代(即有性亲体效应),也可以通过克隆生长等无性繁殖产生的分株传递给后代(即克隆亲体效应)。亲体效应对植物种群,特别是对有性繁殖受限、缺乏遗传变异的克隆植物种群的长期进化可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亲体效应研究进展的梳理非常必要。对克隆亲体效应和有性亲体效应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并论述了克隆和有性亲体效应对子代表型、适合度、种内/种间竞争能力以及种群/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潜在影响;阐述了亲体效应的潜在调控机制,包括供给机制、代谢物质调控机制、表观遗传机制等;论述了克隆亲体效应在克隆植物适应进化中的作用。未来可以就克隆亲体效应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对克隆生活史性状变异的贡献程度,以及克隆和有性亲体效应引起的表型多样性对种内/种间关系、种群/群落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荒漠啮齿动物是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类群,对于丰富种群和群落生态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关于荒漠啮齿动物的研究较多,尤以北美的研究较为深入,涉及群落组成(Brown,1973)、生态位(Harris, 1984;Kenagy and Bartholomew, 1985)、物种共存(Brown and Munger,1985)、资源分享及微生境选择(Brown and Lieberman,1973;Price,1978)等方面;而国内关于荒漠啮齿动物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袁帅  付和平  武晓东  兴安  甘红军  岳秀贤 《生态学报》2017,37(14):4795-4806
放牧被认为是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干扰之一。许多研究表明,放牧影响了啮齿动物的个体条件、繁殖、种群动态、群落组成及群落多样性等多个方面。由于受传统统计学方法的限制,这些研究只是单独的对放牧作用进行假设检验,而没有将多个假设放在同一个框架内进行验证。2006—2011年,采用标志重捕法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不同放牧生境中啮齿动物优势种的数量进行研究并使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将可能影响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的环境因子(气候条件、土壤硬度、植物隐蔽、植物生物量等19个指标)与啮齿动物优势种种群动态结合后进行多假设检验,旨在找出不同放牧干扰下制约优势啮齿动物环境因子的发生途径。结果表明:气候条件对五趾跳鼠和三趾跳鼠有直接不利影响,隐蔽对于两足活动的五趾跳鼠有负效应,而对四足活动的子午沙鼠有正效应。植物生物量对五趾跳鼠有正效应,但对子午沙鼠有负效应。土壤硬度的增加间接的有利于五趾跳鼠,对子午沙鼠有直接的正效应。因此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种群动态是多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条件是驱动啮齿动物种群动态的根本原因,而放牧会因为改变植物隐蔽而影响啮齿动物在群落中的组成。  相似文献   

10.
三宝鸟繁殖期领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望高  诸葛阳 《生态学报》1983,3(2):173-184
鸟类领域性是鸟类生态学研究中一个引人入胜而又争议颇多的课题(Nice,1941;Hinde,1956)由于对鸟类的领域性与生态因素、种群密度之间关系的深入讨论(Davies,1978;Brown,1969;Wesolowski,1981),使得这一课题已成为鸟类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各种鸟类的领域性表现和特点,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我国鸟类生态学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鸟类繁殖习性和区系分布等方面,个体行为生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