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铁类植物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种子植物,出现在至少3.2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繁荣于中生代侏罗纪,与恐龙共同称霸于地球,故在地球史上,把1.6亿-1.9亿年前的那段长达3000万年的地质时期称为“苏铁恐龙时代”。当时,苏铁类植物形形色色,体态多姿,遍布全世界,成为地球陆地植被的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2.
中国苏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铁家族溯源 苏铁又名铁树,这里讲的苏铁不只限于狭义的苏铁一个物种,而是指广义的苏铁类植物(CYCADS)。苏铁类是现存地球上最原始的一类种子植物。据化石记录,它最早出现在地球上是在古生代二迭纪约2.5亿年前,到侏罗纪约1.5—1.9亿年时期,苏铁类植物发展达到顶峰,多种多样的古苏铁植物类群遍布于世界各大陆,与当时动物界的兽王——恐龙并驾称霸地球。至今发现的苏铁类化石至少有30属,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铁树开花马长角”,用以形容某事几乎不可能发生。所谓的“铁树”就是我国民间对苏铁类植物的俗称。这类植物是一群古老的裸子植物,最早出现于上石炭纪,在白垩纪为其生长鼎盛时期,曾与恐龙一起在地球上整整生活了1亿多年。现存的苏铁类植物种类很少,如苏铁科仅有9属11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其树形优美,很早就被广泛引种到世界各地,成了著名的园林观赏植物。我国苏铁属植物也有8种之多。  相似文献   

4.
苏铁植物是地球上现在生存最原始的一类种子植物,在学术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类具有高观赏价值的园艺植物,在世界都有栽培。在中生代约2亿年前,苏铁类植物曾遍布于地球,然而,到现在只残存约100余种,零星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森林,中国只有苏铁属(Cycas)约10种,现存苏铁植物非常稀少,濒  相似文献   

5.
苏铁类植物是现存最原始的一类裸子植物,也是一群曾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植物,从而被称为古韵明珠,如今它们已成为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因此,它们对深入探讨古生态、古气候、古地理以及种子植物起源与演化、种子植物区系的演变等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苏铁类植物还是常见的园林观赏植物和重要的经济与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6.
话说桫椤     
说到赤水,中国人不应当陌生。红军四渡赤水,曾留下过可歌可泣的壮举。 赤水,现在更著名的是那片生长在距县城40公里左右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桫椤林。桫椤是自然界历尽沧桑和浩劫的孑遗植物。繁盛于距今1亿6千万年到1亿3千万年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和恐龙同生共荣,是当时大型动物的重要食物。科学家们说,桫椤家族及苏铁家族等曾经造就了地球生命史上极其辉煌  相似文献   

7.
真是破译了恐龙的基因片段吗?──发生在国外的一场争论张忠英大约2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恐龙。在这之后的1亿4千万年时间里,恐龙成了陆地上芸芸众生的统治者,称霸称王,煊赫一世。可曾几何时,到了6500万年前,这个恐龙王国便从地球上消泯灭绝了,给我们留下了...  相似文献   

8.
古植物学家研究发现,从晚三叠纪至早侏罗纪,当时位于劳亚大陆东南部的中国,生长着大量的苏铁植物。在山西太原东山早二叠世地层中发现的中国始苏铁(Primocycas chine-nsis),是迄今记载的我国最早的苏铁植物,表明我国在2.8亿年前就已出现了苏铁类植物。70年代初在四川攀枝花市宝鼎矿区发现的宝鼎植物化石群中,苏铁类约占了一半,表明在晚三  相似文献   

9.
苏铁类植物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研究其传粉特点,对于研究种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与动物的协同进化以及苏铁类植物的繁殖机制、濒危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苏铁雌雄株开花物候学、传粉媒介及传粉机制等方面,对苏铁类植物传粉生物学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该类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的建议:对更多苏铁属种类未知的传粉机制进行研究;更广泛地应用排除法研究苏铁类特别是苏铁属植物的传粉媒介,进一步探讨传粉昆虫与苏铁类的共生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彭霄鹏 《化石》2020,(2):69-71
正树形蕨类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隶属于桫椤科(Cyathenaceae)。此类树形蕨类植物是中生代的古老孑遗物种,早在恐龙时代的晚三叠纪至早侏罗纪就已广泛分布了。受到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分布区域逐渐缩小。在约1.8亿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并与恐龙一起作为"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桫椤大都罹难,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能追寻到它的踪  相似文献   

11.
王原  叶剑 《化石》2020,(2):2-7
正1、什么是恐龙?传统定义中,恐龙是中生代一大类四肢直立的陆生脊椎动物的统称。当然还有一个较难理解的科学定义:"恐龙是三角龙和麻雀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该祖先所有的后裔的统称",这个定义的包容范围更广。恐龙在距今大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在地球上,如阿根廷的始盗龙(Eoraptor)、埃雷拉龙(Herrerasaurus,注意其中的H不发音,所以"黑瑞拉龙"的译名并不准确)。2013年在坦桑尼亚发现的2.43亿年前(三叠纪中期)的尼亚萨龙(Nyasasaurus,见封面及题图/上  相似文献   

12.
漫谈中生代空中霸王——翼龙(一)吕君昌众所周知,翼龙类是一种飞翔爬行动物,它们大约从2.2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开始适应于空中生活,是地球历史上最早克服地球吸引力的脊椎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将近1.6亿年,最后与其同时代的恐龙类及其他爬行动物同时绝灭于0....  相似文献   

13.
廖卫华 《化石》2007,(4):31-32
目前世界上生活着成千上万种的动物和植物,而在漫长的地质历程中也曾有成千上万种生物灭绝、消亡。经古生物学家研究,显生宙至少曾经发生过五次巨大的(一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如发生在4·4亿年前的O/S事件、3·7亿年前的F/F事件、2·45亿年前的P/Tr事件、2·1亿年前的Tr/J事件和0·65亿年前的K/T事件等。其中,P/Tr事件使蜓、四射珊瑚、三叶虫等动物全部灭绝,K/T事件则使恐龙、菊石等动物在地球上消失),至于稍小一些的(二级、三级……)生物灭绝事件在地质历史上更是屡见不鲜。在3·7亿年前的晚泥盆世曾经发生过一次非常明显的生物灭绝…  相似文献   

14.
苏铁类植物是现存最原始的一类裸子植物,也是一群曾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植物,从而被称为古韵明珠,如今它们已成为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因此,它们对深入探讨古生态、古气候、古地理以及种子植物起源与演化、种子植物区系的演变等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苏铁类植物还是常见的园林观赏植物和重要的经济与药用植物。然而,经过  相似文献   

15.
昆虫进化与植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有才  安娜 《昆虫知识》1993,30(5):306-308
<正> 地球在大约35亿年前开始出现生物。到目前,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约在200万种以上。它们都是过去绝灭种类的后代,渊源于共同的祖先,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演变过程。不同种类之间常存在着相互适应,关联进化的现象,当今地球上最为繁盛的昆虫种群就与植物存在着互适进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团队于7月24号在英国《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他们有关蜥脚类恐龙演化的最新成果,报告了一种来自中国中侏罗世早期(1.74亿年前)的梁龙类新属种——神奇灵武龙(Lingwulong shenqi),这一发现挑战了关于梁龙类恐龙和其它新蜥脚类恐龙的起源和扩散的传统观点。蜥脚类恐龙是一类植食性恐龙,其中包括地球历史上体型最大的陆地动物。人们一直认为新蜥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晚期演化分  相似文献   

17.
三叠纪时期恐龙的起源是地球生命演化史上一极其重要的事件,代表了一个统治地球生态系统长达1亿6000多万年的动物家族多样化的开始.恐龙绝灭于6500万年之前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最早的恐龙究竟什么时候出现呢?恐龙专家们一直在寻找恐龙的祖先以及最古老的恐龙.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上出现生命以后,生物不断繁衍发展,又不断灭绝消失。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总共不过几百万种,但在漫长的进化途中,曾生存过千百亿种生物。它们兴旺过一时,但后来大部分灭绝了。那么,生物是怎么灭绝的呢?生物往往是大规模、灾变性灭绝的。6500万年前,地球上到处是恐龙的天下,后来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当时,消失的不仅仅是恐龙,地球生物的75%都与恐龙一起走向坟墓,成为恐龙的殉葬品。  相似文献   

19.
李志恒 《化石》2020,(2):77-78
正恐龙的后代——鸟类,是如何躲过六千六百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的,一直是科学家亟欲待答的问题。陨石撞击地球以及火山频繁活动导致的大量火山灰在大气中布满,导致地球终年不见天日,依赖光合作用的植物大量死亡,进一步造成植食性恐龙失去了主要的食物来源,最终导致食物链最顶端的肉食性恐龙,如暴龙等相继灭绝。在这一食物链崩溃引  相似文献   

20.
彭霄鹏 《化石》2019,(3):62-65
<正>作为动物界的"活化石",最为众人所熟知的莫过于国宝大熊猫,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800多万年了。还有一个物种历史更为久远,那就是早在约2亿年前的恐龙时代就已广泛分布于低纬度地区,并生存至今的两栖动物活化石——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它被认为是"淡水中的大熊猫"、"生态系统中无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