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引导式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医学微生物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培养医学院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把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和基于案例的学习(CBS)的引导式教学方法相结合,精心设计引导式教学内容,釆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引导式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医学微生物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通过实验课的学习 ,学生一方面可检查验证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 ,实验课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思维能力。每个实验都有其背景资料、实验原理、操作要点、结果观察及分析讨论等内容 ,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但是长期以来 ,受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的传授 (或学习 )轻能力的培养的观念影响。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在内的大多数实验课未能独立设课 ,处于从属于理论课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谈谈我们的一些浅见。1 实验前讲… 相似文献
7.
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要注重教材的选取、多媒体课件的制备、备课及课堂组织教学等方面。案例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学过程中重视相关问题的出现并积极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9.
10.
应用“概念图”组织复习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果实六大器官的结构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过程,复习绿色开花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蒸腾作用、运输作用5种生活方式,构建概念图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浓缩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医学微生物学学科知识也不断发展更新。本文对目前医学院校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在面对微生物前沿理念和知识冲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剖析,包括对微生物群与宿主健康的新认识、微生物分类的演变、对微生物结构的更新认识,以及器官系统主线和生物学分类主线的知识体系存在的矛盾等。同时也探讨了通过调整重构教学内容、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器官系统主线并存等作为可能的解决对策。在新医科的大背景下,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学科发展并助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医学微生物学大型课堂教学过程中两种不同辅助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的差异,在针对三部分教学内容的4个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两班本科生(人数分别为215人和204人)首先均采用“依据幻灯片进行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然后分别采用“教学视频法”或“同伴讨论法”为辅助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随后,就教学内容中7个重点知识对学生进行评估测试,以量化比较两种辅助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上的差别。发现采用教学视频法为辅助教学方法的班级学生平均成绩高于采用同伴讨论法。问卷调查显示,学生课堂以外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无显著影响,说明课堂学习仍是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主渠道,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开设的核心必修课。在强调学科交叉、系统集成、先进技术支撑的新医科建设背景下,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易混淆难运用、轻整体弱思辨、疏防病少责任”三大问题,设计基于显隐双主体的课程目标,重构旨在培养系统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内容,建立“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专业与故事相结合,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构筑发展性多元评价体系。课程创新成果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知识运用能力、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专业责任感及创新内驱力均显著改善,为从新医科视角下进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是联系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重要桥梁,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都不理想。本文探索一种结合相关学科知识点的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能有机整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今后可能遇到的临床实际问题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于学科特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特别适合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虚拟仿真技术重新构建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体系。本文以\"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局限性为着眼点,重点阐述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在加强生物安全教育、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有益实践和探索。相较于传统实验教学,该教学方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职业责任感,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望为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及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性质以及当前理论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以\"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依托,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三环一体,双边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生生自由讨论、师生互动教学等活动,把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学习环节融为一体,师生全程交流互动。通过比较法研究了混合式学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初步教学实践表明,相比传统教学,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是值得深度研究和推广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18.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一门较难讲解的课程,针对留学生尤为如此。针对我校留学生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如何克服语言障碍、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严格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等方面我们做了诸多尝试,现将我们的一些体会和经验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以期提高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绪论”作为课程的开篇内容,发挥着重要的课程引领作用。教学团队基于课前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采用三阶段-两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3W (Who, What, Why)+1H (How)”串起医学微生物学“绪论”主要知识点,并构建了以“绪论”为引领的课程知识体系,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改进的教学设计不仅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还有助于他们了解课程特点,掌握整体知识框架,明确学习目标,进而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最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团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厚植爱国情怀,培养科学素养,提升职业素养,助力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医疗人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