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野生虎(Panthera tigris)传统上被划分为8个亚种,其中3个亚种已于20世纪灭绝,而剩余种群的生存仍然受到偷猎、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的威胁。作为唯一栖息着4个现存虎亚种的国家,中国在世界虎的保护事业中负有重要责任,然而其野生和圈养虎的分类地位却仍然不确定。最近一项研究(Luo et al,2004)从所有现存野生虎分布地区(包括中国)采集了134份“基准样品”(即原产野外或有确定地域起源的个体生物样品),对虎的系统地理学、种群结构以及遗传起源进行了全面分析。所用的分子标记包括四千碱基对的线粒体DNA、30个核基因组微卫星位点,以及MHCDRB基因。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虎的整体遗传多态性较低,但是种群分化程度很高,它们被划分为6个,而不是5个现存亚种:(1)西伯利亚虎(P. t. altaica);(2)苏门答腊虎(P. t. sumatrae);(3)孟加拉虎(P. t. tigris);(4)华南虎(P. t. amoyensis);(5)印支虎(P. t. corbetti);(6)新定义的亚种马来虎,暂命名为P. t. Jacksoni。由于所研究样本量有限,目前暂定的华南虎亚种还需进一步确定。现有华南虎圈养种群包括遗传关系相距较远的两支:一支与印支虎(P. t. corbetti)无异;而另一支则与其他种群均相距甚远,可能代表了真正的华南虎(P. t. amoyensis)。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中国动物园中圈养虎的遗传起源调查亟待进行,以确认该圈养种群整体的遗传独特性或者非独特性。换言之,这将是确认华南虎是否仍然存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彭晓莉  吴旺泽 《植物研究》2011,31(4):436-442
由于青藏高于独特的地理环境,第四纪冰期反复的退缩和扩展对目前该地区生物物种的地理分布及居群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这一地区特有分布物种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nsis)3个变种丽江云杉变种(var. likiangensis)、川西云杉变种(var. rubescens)和林芝云杉变种(var. linzhiensis)共11个种群228个个体进行RAPD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地理。结果表明,该种具有较高的总体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达85.42%;然而在群体水平上却保持了相对低的多态性,种群间差异不显著,种群平均多态条带百分率为62.31%,Nei’s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250,Shannon’s多样性指数(Hpop)从0.267到0.421 1。Nei’s基因多样性(GST=0.256)和AMOVE分析(Phist=0.236)表明,群体间有较高的遗传分化,群体间基因流有限(Nm=1.453 2),远远低于已报道的其它松科植物。UPGMA聚类分析表明3个形态上分离的变种没有单个聚成一枝,形成单系群。本研究认为,在第四纪冰期丽江云杉这一种在南部可能存在至少3个不同的避难所,北边和西边的居群应该是南方避难所里的居群经过不同的回迁路线而产生的,有可能是由于种内亚种间的反复杂交造成了目前的种群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3.
花楸树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楸树(Sorbus pohuashanensis)是我国北方一种观赏兼经济用途的树种。本研究采用水平淀粉凝胶同工酶电泳技术, 对采自山东、山西、河北、辽宁4个省的8个花楸树天然群体的种子样本进行了分析, 旨在了解花楸树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为该树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4个酶系统10个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 花楸树群体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高, 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2.2000, 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100%, 期望杂合度(He)为0.4240。花楸树8个群体间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He和Shannon信息指数差异较小,3个指标从高到低依次为: 河北驼梁山>河北雾灵山>山西庞泉沟>河北白石山>山东崂山>河北塞罕坝>山东泰山>辽宁老秃顶子。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758, 群体间总的基因流较高(Nm = 3.0472), 群体间遗传一致度较高(I为0.8585– 0.9872), 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小。在单个群体中, 通过χ2检验, 花楸树群体有73.62%的位点组合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 总群体水平近交系数(Fit)和单个群体水平近交系数(Fis)分别为–0.3105和–0.4180, 表明无论在总体水平还是群体内个体间, 花楸树群体表现为杂合体过量的现象。UPGMA聚类结果显示, 8个群体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不同寄主来源寄生疫霉菌株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30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多态性丰富的13条引物,对寄主来源不同的29个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菌株进行基因组DNA遗传变异分析。用筛选出的13条引物对供试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共产生139条RAPD条带,其中13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检测率为95.7%。利用PopGene Version 1.31软件对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树状图,供试29个菌株被划分为5个遗传聚类组,不同菌株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寄主为烟草(Nicotiana spp.)、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凤尾兰(Yucca gloriosa)和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的菌株的遗传结构与其寄主来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寄主为刺槐(Sophora chinensis)和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的菌株与其寄主来源的相关性较小,来源于不同寄主植物的菌株之间遗传距离较远。结果提示在寄生疫霉与其不同寄主植物的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寄主对病原菌的遗传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铸  田秀华  白素英 《生态学报》2007,27(6):2435-2442
大鸨(Otis tarda)为中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分为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Otis tarda tarda)和东方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研究从代表母系遗传特征的mtDNA控制区和代表双亲遗传特征的核微卫星两方面对两个亚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分化进行了分析。指名亚种mtDNA控制区3段序列(CtrIaL/CtrIIoH、L438/H772和LCR2a/HCR8)的单倍型数、Л、δ和К都明显高于东方亚种,更显著高于松辽平原西北部繁殖区。东方亚种3个微卫星(Otmic08、Otmic16和Otmic26)的等位基因数、Ho和He明显低于指名亚种。因此东方亚种的遗传多样性都明显低于指名亚种,甚至低于Madrid种群。两个亚种存在于不同的系统分支,证实了两个亚种的系统关系,欧洲指名亚种存在更多的系统分支。  相似文献   

6.
珍稀濒危植物长叶红砂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颖娟  王玉山 《植物研究》2008,28(5):568-573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濒危小灌木长叶红砂(Reaumuria trigyna) 集中分布的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14条引物共检测到114个位点,其中99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86.84%,长叶红砂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物种水平上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68 8,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08 4;种群水平上,多态位点比率P为77.89%,I为0.410 6,H为0.260 9,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06 9,揭示了长叶红砂种群遗传变异多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占10.69%。 基因流(Nm)为4.178 7>1,说明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防止了由于遗传漂变导致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表明长叶红砂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说明遗传多样性水平与物种本身特性和所处不同群落有关,濒危植物并不一定表现为遗传变异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刘建新  胡浩斌  王鑫 《植物研究》2009,29(3):313-319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100 mmol·L-1 NaCl胁迫下黑麦草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多胺含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50 μmol·L-1 SNP显著提高盐胁迫下黑麦草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谷胱甘肽(GSH)、精胺(Spm)、亚精胺(Spd)含量和(Spm+Spd)/Put比值,降低了腐胺(Put)、超氧阴离子(O—·2)、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使幼苗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升高,胞间CO2浓度(Ci)下降,相对生长量增加。叶绿素荧光动力学资料显示,SNP处理降低盐胁迫下黑麦草叶片的初始荧光(F0),表明它对光合膜系统具有保护效应。SNP处理不仅提高了盐胁迫下叶片的最大荧光(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而且提高了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速率(PCR),降低了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和天线热耗散(D),而1 mmol·L-1 NO清除剂PTIO和0.5 μmol·L-1 NaNO2处理(对照)则无此效应。由此表明,外源NO可能通过提高植株的抗氧化能力及光能的捕获与转换而增强盐胁迫下黑麦草叶片的光合能力,从而缓解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熊猫种内遗传及亚种分化研究(食肉目:浣熊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到目前为止,多数学者认为小熊猫种内已分指名亚种A.f.fulgens和川西亚种A.f.styani。然而,由于其个体毛色变异较大,一些学者对其亚种分化问题提出质疑。本文采用DNA指纹方法,对小熊猫的种内遗传和亚种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西亚种所有个体在分子量约为8.4kb处均有一条指名亚种不具有的共有谱带,指名亚种所有个体则在分子量约为1.8kb处具有另外一条川西亚种不具有的共有谱带,且这两条谱带可通过双亲遗传给子代,说明此共有谱带可分别作为区分小熊猫川西亚种和指名亚种的特征带。另外,种内的遗传分化研究表明,川西亚种基因组的多态性强于指名亚种,且川西亚种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高于指各亚种,说明小熊猫种内已形成遗传分化。因此,笔者认为以上研究结果为基因水平上进一步证明小熊猫种内已产生遗传分化,并形成两独立亚种,目前的亚种地位成立。  相似文献   

9.
宜昌百合根尖染色体C-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emsa C-带方法对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Baker) Baker)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宜昌百合(L. leucanthum)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4,单套染色体的条带总数目为21条。其带型公式为:2n=24=6C+2CI+2I+2CI++2CI++4I++2I++2T++2I+S。宜昌百合(L. leucanthum)每条染色体上都显示出显著的特征带,且带纹的深浅差异明显。宜昌百合(L. leucanthum)的强带主要集中在着丝点及附近区域。通过Giemsa C-带方法可以将宜昌百合(L. leucanthum)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  相似文献   

10.
研究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狍昼间偏好选择位于岛状林和芦苇丛、覆盖度>10%、当年生枝条数>30枝、隐蔽级90%—99%、距水源距离<400 m、距农田距离<500 m、保温性>0.2 ℃、雪深>31 cm、人为干扰距离>1 000 m等生境因子的卧息地;狍夜间偏好选择位于岛状林、覆盖度>10%、当年生枝条数>30枝、隐蔽级为<90%、距水源距离<700 m、距农田距离>500 m、保温性>0.2 ℃、雪深>31 cm、人为干扰距离>1 000 m等生境因子的卧息地。狍昼间与夜间卧息地在是否刨走积雪等松软物质、距农田距离、雪深、人为干扰距离和卧息地宽度上差异显著(P<0.05)。与夜间卧息地相比,狍昼间偏爱的卧息地具有接近农田、雪覆盖深和卧息地宽度较小等特征。狍对昼间卧息地资源选择函数为:log it(P)=-13.999-0.446×植被类型-0.003×距水源距离-0.003×距农田距离+0.915×保温性+0.487×雪深+0.001×人为干扰距离,选择概率为P=e logit(P)/1+e log it(P) ,模型的正确预测率为90.9%;狍对夜间卧息地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0.009-1.863×植被类型-0.004×距水源距离+0.946×保温性+0.002×人为干扰距离,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 logit(P) ,模型的正确预测率为91.8%。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起源于前脑泡,结构简单层次分明,因此常被视为脑的简化模型。但近期工作证明,视网膜包含的神经活性物质(神经递质、调质和神经肽)种类之多、分布之复杂并不亚于脑。尤其是无长突细胞不仅包含多种递质和肽类,而且还有递质与肽类或肽类与肽类在一个细胞中的共存。对视网膜神经递质、调质和神经肽的研究将是探索脑奥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速离心和离子交换层析技术,从牛脊髓中分离纯化了神经丝蛋白三组分:NF-L,NF-M和NF-H。应用电镜负染色和金属投影方法研究神经丝的形态结构与NF-L的体外组装,结果表明:神经丝由10nm的核心纤维与外周的丝状突起组成;在近似生理条件下,NF-L可在60min内组装成10nm纤维,纤维由4根亚丝缠绕而成;在碱性缓冲液中,NaCl能促进NF-L装配成短纤维,这种10nm的短纤维无法连接成长纤维。  相似文献   

13.
中华大蟾蜍长足的卵母细胞,经注入装载水相孕酮的红细胞膜泡,能被诱发成熟;直接注入水相孕酮的卵母细胞,无能恢复成熟分裂。将蛋白酶处理的红细胞制备成装载水相孕酮的膜泡,注入卵内,照样能诱发其成熟分裂;然而,分别用根皮素结合或磷脂酶A_2水解红细胞膜磷脂,制备的膜泡,虽亦包裹着水相孕酮,但注射的卵母细胞都未能被诱发成熟。这些结果表明,在通过红细胞膜转运孕酮诱发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红细胞膜上的某些膜蛋白可能不是必要的成份,而膜磷脂类却是关键成份,它不仅可能保证孕酮不被迅速代谢,且保证孕酮从卵母细胞内部诱发成熟分裂。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covers major events of the early history of chlorophyll research in the Russian Empire and the Soviet Union from 1771 until 1952, when the modern period of studies on photosynthesis began in full swing. Short biographical sketches of key scientists, reviews of their major research contributions and some selected photographs are includ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包括冷冻断裂-蚀刻、超薄切片以及细胞化学染色法),研究了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金鱼精子的质膜和核膜都具有区域特异性:1)精子质膜内大部分区域含有许多蛋白颗粒,但在特定区域内,蛋白颗粒呈有序排列,构成晶格状结构。2)精子头颈部和尾部均有液泡密集之处,凡是覆盖着液泡区的质膜内,几乎都不含有蛋白颗粒。3)液泡区能被细胞化学方法染成致密色,表明内含糖蛋白。4)核膜孔只集中存在于靠近颈部的核膜上,而其他部分则没有。本文对上述诸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SDAU18的细胞分子遗传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细胞学、种子贮藏蛋白电泳、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抗性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SDAU18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SDAU18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范围为52—56.在绝大多数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56的SDAU18减数分裂中期I花粉母细胞fPMCMI)内可观察到28个二价体,在部分细胞中可观察到一定频率的单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平均染色体构型为2n=56=3.21I+19.78IIRing+6.50IIRod+0.01III+0.04IVRing+0.01IVRod;在SDAU18种子贮藏蛋白电泳图谱中,亲本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的多数特异带能够出现,SDAU18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图谱中既出现双亲的亚基谱带.也观察到新型亚基谱带:分别利用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基因组总DNA作探针.另一个亲本基因组总DNA作封阻。对SDAU18根尖细胞制片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在SDAU18的56条染色体中分别有14条出现绿色杂交信号:SDAU18是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的双二倍体,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均表现免疫,是一个在小麦品种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新型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7.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in India can be traced back several thousand years, with the mention of the Sun energizing the plants, which form food for all living creatures on the earth (from the Mahabharata, the great epic, ca. 2600 B.C.) and the report of Sage Parasara (ca. 100 B.C.) on the ability of plants to make their own food, due to their pigments. With the pioneering studies by Sir Jagdish Chandra Bose, work on photosynthesis proceeded steadily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Some of the classic reports during this period are: malate metabolism in Hydrilla, spectrophotometric estimation of chlorophylls, importance of spectral quality for photosynthesis – an indication of two photosystems, photoinactivation of photosynthesis, and importance of flag leaf photosynthesis to grain yield. After the 1960s, there was a burst of research in the areas of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of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photochemistry. A significant transition occurred,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new millennium, into the area of molecular biology of chloroplasts, regulation of photosynthesis and stress tolerance. Future research work in India is geared to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photosynthesis: elucidation/analysis of genes, molecular biology/evolution of enzymes, development/use of transgenics and modeling.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8.
用“脱水再加水法”制成包裹荧光黄的脂质体,通过PEG诱导融合或保温共培养法,成功地将脂质体导入了黄瓜悬浮细胞原生质体。PEG处理组摄入脂质体的细胞可达80—90%,其中50—60%的细胞荧光较强,均匀一致。脂质体/原生质体保温共培养半小时,荧光细胞达95%以上,荧光较弱,在细胞中呈点状分布,3—4天后脂质体逐渐破裂,点状荧光变为均匀一致的荧光。导入荧光黄脂质体的原生质体经持续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进一步分化出芽和根。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雄性生殖系精子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应用免疫组化、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VEGF蛋白在成年大鼠睾丸和附睾的表达和定位情况。Western-blots显示,在大鼠睾丸和附睾内均有VEGF蛋白(约45kD)的表达;免疫组化显示,睾丸内VEGF见于圆形和长形精子细胞、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内。精子细胞的VEGF表达伴随精子细胞顶体发育的全过程,精子残余体呈强阳性。附睾内VEGF表达于附睾管上皮,且有区域和细胞特异性。附睾起始段的所有上皮主细胞内都有VEGF阳性颗粒;头、体、尾各段的VEGF阳性细胞多数与含PAS阳性颗粒的细胞重合,证明为亮细胞;近端附睾的管腔内可见精子头部呈VEGF阳性染色。睾丸、附睾间质血管内皮为VEGF阴性。上述结果表明,VEGF蛋白可由生殖细胞和附睾管上皮细胞直接产生,它可能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形式共同作用于睾丸和附睾的生殖细胞和血管内皮,直接或间接影响精子的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特别是精子顶体的形成过程,并可能与精子在附睾内的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20.
CaM抑制剂TFP抑制了胡萝卜愈伤组织的形成。ELISA法测定CaM的动态表明,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两个CaM 的峰。第一个峰值在6h,可能是由创伤引起的,单位蛋白和单位鲜重的CaM 量都增加了1倍左右,第二个峰值可能是由激素引起的,从48 h以后开始增加,7天时单位鲜重的CaM 增加了4倍左右,单位蛋白的CaM 量也特异地增加了0.7倍,此结果亦为CaM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所证实。研究结果表明胡萝卜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激素与创伤效应和CaM 动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