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Clematis eriopoda Maxim.和sect.Atragenopsis Boiss.的地位,认为这二分类群均应成立;描述了2新种,1新变种;过去长期被归并的卷萼铁线莲C.tubulosa得到恢复;Clematisheracleifoliavar.ichangensis被转移改作卷萼铁线莲的变种;首次给出光叶铁线莲Clematisglabrifolia的果实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2.
对铁线莲属铁线莲亚属 Clematis subgen. Clematis 中的欧洲铁线莲 C. vitalba L.演化干的原始群威灵仙组sect. Clematis 进行了全面修订,确定此组共含有73种和45变种。写出了威灵仙组的分类学简史及地理分布;对威灵仙组中各亚组的亲缘和主要区别特征以及铁线莲亚属欧洲铁线莲演化干中各群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将威灵仙组分为5个亚组,写出了分亚组检索表和各亚组的分种检索表,以及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多幅插图。在5亚组中,欧洲铁线莲亚组  相似文献   

3.
铁线莲属研究随记(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对铁线链属以下诸种Clematis potaninii Maxim., C.heynei Rau,C.trichotoma Nakai,C.apiculata Hook.f.&; Thoms., C.theobromina Dunn,C.hedysarifolia DC.和C.dissecta Baker的系统位置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新见解;(2)过去一些作者或不承认C.trifida Hook.,C.pimpinellifolia Hook.,C.oligophylla Hook.,和Clematopsis lineariloba Hutch诸种,或进行降级,作为种下分类群处理。本文作者在研究了有关标本之后认为上述4种有明显区别特征,均应成立;(3)对裂叶铁线莲Clematis parviloba Gardn.&; Champ.的5个变种,短毛铁线莲C.puberula Hook.f.&; Thoms.的4个变种和丝铁线莲组sect.Naraveliopsis Hand.-Mazz.的20个种做出新的分类安排;(4)归并了subsect.Potanimianae W.T.Wang,C.heynei M.Johnson,C.petelotii Gagnep.以及其他几个学名;(5)描述了2新亚组,4新系,3新种和3新变种;(6)做出了3个新等级,4个新组合。  相似文献   

4.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的黄花铁线莲组sect. Meclatis进行了全面修订, 确定此属含13种和13变种(包括1新变种和2新变种等级); 写出了此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 并对其在铁线莲属中的系统位置和组内诸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 还写出了此组的分种、分变种检索表, 以及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 并附有各种的插图。此组的花构造与对枝铁线莲组sect. Brachiatae的近似, 与后者在亲缘关系上相近, 区别在于此组的萼片通常斜上方开展, 呈黄色, 被毛的花丝下部变宽, 呈狭披针形, 而在对枝铁线莲组, 萼片水平开展, 呈白色, 被毛的雄蕊花丝呈狭条形, 下部不变宽; 二组可能均起源于欧洲铁线莲组的sect. Clematis subsect. Clematis, 因此, 均应是隶属欧洲铁线莲亚属subgen. Clematis的成员。根据对此组植物形态特征的分析, 观察到以下演化趋势: (1)叶的颜色由于适应干旱气候, 由绿色变为灰绿色; (2)卵形或宽卵形、掌状分裂、边缘具齿的小叶可能是原始的特征, 而披针形或条形、不分裂、全缘的小叶是衍生的特征; (3)单独、顶生、只是花梗的花是由具花序梗和二苞片的聚伞花序发生减化(reduction)而衍生的; (4)萼片形状的演化趋势与小叶形状的演化趋势近似, 也由卵形演变到披针形或条形; (5)萼片内面无毛是原始现象, 而被毛则是衍生现象; (6)萼片顶端无突起是原始现象, 出现突起则为衍生现象; (7)花药形状由长圆形演变到狭长圆形和条形。根据上述演化趋势, 推测具较多原始特征的甘川铁线莲C. akebioides和甘青铁线莲C. tangutica为此组的原始种, 而具较多衍生特征的尾尖铁线莲C. caudigera和角萼铁线莲C. corniculata为此组的进化种。组成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西缘、帕米尔高原和邻近山地集中分布有此组10种(包括7特有种), 当是此组的分布中心; 而甘川铁线莲和甘青铁线莲二种分布区的主要重叠部分所在的青藏高原东缘则可能是此组的起源中心。过去,一些铁线莲属专家将属于欧洲铁线莲组的C. ispahanica Boiss.和属于对枝铁线莲组的C. graveolens Lindl.误置于黄花铁线莲组中, 对此, 本文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5.
河南槭叶铁线莲(毛茛科)一新变种——无裂槭叶铁线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槭叶铁线莲一新变种——无裂槭叶铁线莲Clematis acerifolia Maxim. var. elobata S. X. Yan。该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较矮,高不超过20 cm,叶卵形至宽卵形,不分裂,基部宽楔形至近截形,边缘具不规则锯齿。  相似文献   

6.
铁线莲属研究随记(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Eichler(1958)在研究马来西亚铁线莲属植物时也深入地研究了中国、越南、泰国、缅甸及喜马拉雅山区的该属标本,认为根据我国台湾标本描述的Clematis taiwaniana Hayata可能为C.javana DC.的异名。本文作者在研究了有关的南洋群岛、中国台湾及日本琉球群岛的标本之后同意Eichler的归并意见;此外,C.grata Wall.var.ryukiuensis Tamura,C.sikkimensis(Hook.F.&; Thoms.) Drumm.ex Burkill,C.connata DC.var.bipinnata M.Y.Fang,C.kilungensis W.T. Wang &; M.Y. Fang等拉丁学名也被归并为异名。(2)对大叶铁线莲组sect.Tubulosae做出了新的分类系统。特产日本的Clematis takedana Makino 自发表后一直被认为是C.apiifolia DC.和 C.stans Sieb.&; Zucc.(大叶铁线莲C.heracleifolia DC.的近缘种之一)的杂交种。此种为木质藤本植物,具三出复叶,腋生花序有多数两性花,呈圆锥状,而相似于C.apiifolia DC.(萼片水平开展,雄蕊无毛,花药狭长圆形,药隔顶端不突出),但其萼片向斜上方开展(花萼宽钟状),花丝上部有疏柔毛,花药条形,药隔顶端有短突起而不同。笔者发现,特产我国河北西部和北京山地的羽叶铁线莲C.pinnata Maxim.(叶为具5小叶的羽状复叶)具有与C.takedana Makino相同的花构造,二者在亲缘关系上极为相近,组成一个自然小群。这二种与特产北京的细花铁线莲C.tatarinowii Maxim.(花两性,萼片直立,花丝上部有疏柔毛,花药狭长圆形,背面有疏柔毛,药隔顶端不突出)组成大叶铁线莲组sect.Tubulosae的原始群——羽叶铁线莲亚组subsect.Pinnatae。而原来的大叶铁线莲C.heracleifolia DC.等种组成此组的进化群——大叶铁线莲亚组subsect.Tubulosae,其特征为花通常单性,萼片直立,雄蕊常有疏柔毛,茎直立,草质至木质。此外,还对C. siamensis Drumm.ex Burkill的4变种和C.connata DC.的5变种进行了分类。(3)描述了3新系、3新种和4新变种。(4)做出了6新组合和3新等级。  相似文献   

7.
铁线莲属单性铁线莲组修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 L.的单性铁线莲组sect. Aspidanthera Spach s.l.进行了全面修订,确定此组共含72种和15变种,这些被归类于6个亚组中,其中包括首次描述的1系、5种和2变种,以及做出的2新等级。对单性铁线莲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做了介绍。写出了组、亚组、系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分亚组检索表及各亚组的分种检索表;以及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多幅插图。在研究了此组全部种类的标本之后,观察到此组几个重要形态特征的演化趋势:(1)萼片在数目上由  相似文献   

8.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 L.的单性铁线莲组sect. Aspidanthera Spach s.l.进行了全面修订,确定此组共含72种和15变种,这些被归类于6个亚组中,其中包括首次描述的1系、5种和2变种,以及做出的2新等级。对单性铁线莲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做了介绍。写出了组、亚组、系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分亚组检索表及各亚组的分种检索表;以及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多幅插图。在研究了此组全部种类的标本之后,观察到此组几个重要形态特征的演化趋势:(1)萼片在数目上由  相似文献   

9.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06,26(4):341-344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中单型的翅果铁线莲组sect .Pterocarpa进行了分类学修订,写出了此组及其惟一种,翅果铁线莲C.brachyura的分类学简史和形态描述,给出此种的插图。根据其体态及花构造近似亚洲东部的辣蓼铁线莲C.mandshuricaRupr .和圆锥铁线莲C.ternifloraDC.(二种均为威灵仙组sect .Clematis的成员) ,推测翅果铁线莲可能源自威灵仙组。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光萼苔属的一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卷瓣光萼苔Porella recurve-loba和多齿光萼苔全缘变种P.campylophylla(Lehm.Lindenb.)Trev.var.integra,它们分别采自中国甘肃和云南。提供了上述新分类群的描述和线条图,并且讨论了与它们形态相似种类之间的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07,27(1):1-28
(1)对毛莨科铁线莲属Clematis的铁线莲组sect.Viticella进行了分类学修订,确定此组包含13种,1亚种和2变种(包括2新种和1新变种等级),写出此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将此组划分为3亚组,4系,写出区分组下各级分类群的检索表,以及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多幅插图。(2)特产我国东部的单型毛萼铁线莲亚组subsect.Hancockianae(花具4枚平展,不展宽的萼片,雄蕊无毛)被认为此组的原始群。铁线莲亚组subsect.Floridae(花具5-8枚平展,强烈展宽的萼片,雄蕊无毛,花粉具散孔)和湖州铁线莲亚组subsect.Viticellae(花具4枚渐升,多少展宽的萼片,雄蕊花丝常被缘毛,花粉具3沟)可能均由毛萼铁线莲亚组衍生而出。(3)在我国东部集中分布此组的3亚组,3系的8种,1亚种和1变种,这里是此组的分布中心,也可能是此组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12.
铁线莲属威灵仙组修订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对铁线莲属铁线莲亚属 Clematis subgen. Clematis 中的欧洲铁线莲 C. vitalba L.演化干的原始群威灵仙组sect. Clematis 进行了全面修订,确定此组共含有73种和45变种。写出了威灵仙组的分类学简史及地理分布;对威灵仙组中各亚组的亲缘和主要区别特征以及铁线莲亚属欧洲铁线莲演化干中各群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将威灵仙组分为5个亚组,写出了分亚组检索表和各亚组的分种检索表,以及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多幅插图。在5亚组中,欧洲铁线莲亚组(钝萼铁线莲亚组) subsect. Clematis 为此组的原始群,其主要特征:藤本;小叶通常草质或纸质,通常边缘具齿,有时全缘;萼片4,外面的毛长1 mm以下;花药长圆形、椭圆形或狭长圆形,稀条形,药隔顶端不突起,稀稍突起。此亚组的瘦果两侧扁压,但多数不扁平,不具边缘,只在短毛铁线莲 C. puberula Hook. f. &; Thoms.强烈扁压,扁平,周围具宽边缘。在铁线莲属中,除短毛铁线莲外,特产朝鲜的 C. brachyura Maxim. (sect. Pterocarpa Tamura)也具有近似这种进化类型的瘦果。铁线莲组的其他4个亚组各含有较进化的特征,可能均自欧洲铁线莲亚组演化而出:单种的厚叶铁线莲亚组subsect. Crassifoliae (Tamura) Tamura为藤本;小叶革质,全缘,很像威灵仙亚组的小叶;雄蕊花丝皱缩,花药宽长圆形或长圆形。单种的长毛铁线莲亚组subsect. Baominianae (W. T. Wang) W. T. Wang为藤本;小叶纸质,具齿;花大,具6枚萼片;萼片外面的毛长1.6-3 mm; 花药长圆形。棉团铁线莲亚组subsect. Angustifoliae 的主要特征:茎直立;花常具5-6枚萼片。威灵仙亚组subsect. Rectae Prantl的主要特征:藤本,稀茎直立;小叶常革质,全缘,稀具齿;萼片通常4枚,稀较多,外面的毛长在1 mm以下;花药条形,有时狭长圆形,药隔顶端常突起。此亚组的威灵仙系ser. Rectae Prantl具有进化类型的瘦果,其瘦果强烈扁压,扁平,有膨胀的框状边缘。主要分类学处理为:(1)披针叶铁线莲 C. lancifolia Bur. &; Franch.、准噶尔铁线莲 C. songarica Bunge、 C. ispahanica Boiss.、银叶铁线莲 C. delavayi Franch.和 C. phlebantha Williams 5种过去被Tamura和其他学者与灌木铁线莲 C. fruticosa Turcz.等同置于灌木铁线莲组sect. Fruticella Tamura中,但这5种的花构造(萼片水平方向开展,白色,边缘不展宽;花丝条形或狭条形)与灌木铁线莲(萼片斜上方开展,黄色,在花开放后边缘展宽成狭翅;花丝较宽,条状披针形)不同,而与棉团铁线莲 C. hexapetala Pall.的花构造相似。据此,本修订将此5种从灌木铁线莲组移到威灵仙组的棉团铁线莲亚组subsect. Angustifoliae Tamura中。(2)在欧洲铁线莲群 C. vitalba group与威灵仙群C. flammula group之间有不少过渡类型,因此,这两个群不易区分。根据这种情况,本修订将这两个群作为亚组处理,同置于威灵仙组sect. Clematis 中,而未采用Tamura和Grey_Wilson将这两个群分别置于两个亚属中,以及Johnson将这两个群分别置于两个组中的分类学处理。描述了2新系、6新种和1新变种;建立了5个新等级。  相似文献   

13.
晏民生  孙坤 《植物研究》1992,12(4):325-329
本文发表了甘肃产芍药科芍药属1新变种,毛茎芍药Paeonialcatiflora Pall.var.villosa M.S.Yan et K.Sun.及毛莨科铁线莲属1新种2新变种,即天祝铁线莲Clematis sibirica(L.)Mill.var.tian-zhuensis M.S.Yan et K.Sun,光叶铁线莲C.glabrifolia K.Sun et M.S.Yan,陇南铁线莲C.otophora Franch.ex Finet et Gagnep.var.longnanensis K.Sun et M.S.Yan.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了翠雀属1新种、1新变种,铁线莲属1新变种,毛莨属2新种、1新变种,补充描述了《中国植物志》28卷毛莨科中遗漏的台湾铁线莲属3种和四川毛莨属2种,讨论了台湾铁线莲数种植物模式观察情况,还补充了白花菟葵的地下茎、果实和种子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15.
毛茛科的桐庐铁线莲(Clematis tongluensis)原知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和孟加拉,2019年夏天在中国西藏东南部被发现。桐庐铁线链与绣球腾(Clematis montana)在亲缘关系上接近,两者的区别在于桐庐铁线莲的萼片呈长圆形,顶端尾状渐尖和表面被毛,背面无毛。  相似文献   

16.
铁线莲属研究随访(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Eichler(1958)在研究马来西亚铁线莲属植物时也深入地研究了中国、越南、泰国、缅甸及喜马拉雅山区的该属标本,认为根据我国台湾标本描述的Clematis taiwaniana Hayata可能为C.javanaDC.的异名。本文作者在研究了有关的南洋群岛、中国台湾及日本琉球群岛的标本之后同意Eichler的归并意见;此外,C.grataWall.var.ryukiuensis Tamura,C.sikkimensis(Hook.f.&Thoms.)Drumm.ex Burkill,C.connata DC.var.bipinnata M.Y.Fang,C.kilungensis W.T.Wang & M.Y.Fang等拉丁学名也被归并为异名。(2)对大叶铁线莲组sect.Tubulosae做出了新的分类系统。特产日本的Clematis takedana Makino自发表后一直被认为是C.apiifolia DC.和C.stans Sieb. & Zucc.(大叶铁线莲C.heracleifolia DC.的近缘种之一)的杂交种。此种为木质藤本植物,具三出复叶,腋生花序有多数两性花,呈圆锥状,而相似于C.apiifolia DC.(萼片水平开展,雄蕊无毛,花药狭长圆形,药隔顶端不突出),但其萼片向斜上方开展(花萼宽钟状),花丝上部有疏柔毛,花药条形,药隔顶端有短突起而不同。笔者发现,特产我国河北西部和北京山地的羽叶铁线莲C.pinnata Maxim.(叶为具5小叶的羽状复叶)具有与C.takedanaMakino相同的花构造,二者在亲缘关系上极为相近,组成一个自然小群。这二种与特产北京的细花铁线莲C.tatarinowii Maxim.(花两性,萼片直立,花丝上部有疏柔毛,花药狭长圆形,背面有疏柔毛,药隔顶端不突出)组成大叶铁线莲组sect.Tubulosae的原始群——羽叶铁线莲亚组subsect.Pinnatae。而原来的大叶铁线莲C.heracleifolia DC.等种组成此组的进化群——大叶铁线莲亚组subsect.Tubulosae,其特征为花通常单性,萼片直立,雄蕊常有疏柔毛,茎直立,草质至木质。此外,还对C.siamensis Drumm.ex Burkill的4变种和C.connata DC.的5变种进行了分类。(3)描述了3新系、3新种和4新变种。(4)做出了6新组合和3新等级。  相似文献   

17.
铁线莲属对枝铁线莲组修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 L.的对枝铁线莲组sect. Brachiatae进行了全面修订,确定此组共含24种和4变种(包括2新种),写出了此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对其在铁线莲属中的系统位置和起源以及组下分类进行了讨论;还写出了组下分类群检索表,以及每系和每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多幅插图。本组各种的花构造相当一致:萼片4,镊合状排列,水平开展,白色,通常呈长圆形、卵形或披针形,只在2进化种呈宽椭圆形,外面边缘上密被短绒毛;雄蕊花丝狭条形,被柔毛,花药通常长圆形或狭长圆形,无毛,药隔顶端通常不突出;心皮密被柔毛。上述花构造与威灵仙组欧洲铁线莲亚组sect. Clematis subsect. Clematis 的花构造极为相似,与后者的区别仅在于本组被毛的雄蕊花丝。本组是在1992年由黄花铁线莲组sect. Meclatis (萼片4,通常向斜上方开展,黄色,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花丝由于下部变宽而呈狭披针形,被柔毛)中分出建立的,可能与黄花铁线莲组有亲缘关系,并可能同自威灵仙组欧洲铁线莲亚组演化而出。本组的叶变异较大,自单叶至三出复叶、1-3回羽状复叶,最后到3-4回羽状细裂,表现出一明显演化趋势。根据叶的上述特征,以及萼片形状,本组被划分为2系。第1系,对枝铁线莲系ser. Wightianae: 叶为单叶、三出复叶或1-2(-3)回羽状复叶,萼片呈长圆形至披针形,含22种,其中20种分布于科摩罗、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另2种分别分布于印度南部和喜马拉雅山区西部。第2系,细裂铁线莲系ser. Dissectae: 叶3-4回羽状全裂,萼片呈宽椭圆形,含2种,特产马达加斯加。本组各种植物中具单叶的只有1种,即盒子草铁线莲C. actinostemmatifolia (特产科摩罗)。特产马达加斯加的伏毛铁线莲C. strigillosa和特产毛里求斯及马达加斯加的毛里求斯铁线莲C. mauritiana的叶全部为三出复叶。特产非洲大陆中部的扎伊尔铁线莲C. zaireensis的叶多数为三出复叶,有少数叶为具5枚小叶的羽状复叶;此种与产马达加斯加的伏毛铁线莲相近缘,但比后者进化,可能系由后者或后者的近缘种演化而来,并代表了非洲大陆对枝铁线莲组的原始类型,因为非洲大陆该组的其他13种均具1-2回羽状复叶。此外,特产印度南部的怀特铁线莲C. wightiana具1回羽状复叶,特产喜马拉雅山区西部的浓香铁线莲C. graveolens则具2-3回羽状复叶。根据上述,推测科摩罗、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这一群岛地区可能是对枝铁线莲组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18.
铁线莲属大叶铁线莲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线莲属Clematis的大叶铁线莲组sect. Tubulosae进行了修订, 确定此组含9种2变种和3变型, 对此组的分类简史和地理分布做了介绍, 研究了此属大多数种的花粉形态, 写出此组组下分类群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等, 并附有全部种的插图。此组9种被划分为2亚组, 其中原始群羽叶铁线莲亚组subsect. Pinnatae(有2种, 1种分布于中国河北和东北, 另1种产日本)在木质藤本习性、花构造、花粉形态(具3沟)等方面与威灵仙组sect. Clematis颇为近似, 区别主要在于萼片在开放初期近直立, 以后平展, 雄蕊花丝被毛, 此亚组可能源于威灵仙组。进化群大叶铁线莲亚组subsect. Tubulosae(有7种, 分布于我国东部、北部和台湾, 朝鲜和日本)为直立多年生草本、小亚灌木或小灌木, 花通常杂性, 萼片直立(花萼呈筒状, 稀呈坛状), 顶端或上部反曲, 雄蕊常有毛, 花粉通常具散孔, 只在1种(原始种大叶铁线莲C. heracleifolia)具3沟, 此亚组可能由羽叶铁线莲亚组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 8种国产毛茛科植物的地理分布新资料 ,并且在分类学上将铁线莲属锈花铁线莲毛变种归并入原变种。  相似文献   

20.
赵冰  龚梅香  张启翔 《植物研究》2007,27(2):131-132
描述了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一新变种即卷瓣蜡梅,该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是中花被片高度反卷,中被片颜色为白色或金黄色,主要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其中中被片颜色为白色的卷瓣蜡梅可以被看作一个新变型跳枝蜡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