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体重为(4.86±0.02)g的虹鳟稚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90d的生长实验。用1000 U/kg植酸酶预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然后以预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分别替代0、20%、40%、60%、80%和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6种等氮(粗蛋白为44.97%)、等能(粗脂肪为13.42%)的饲料,以评估饲料中鱼粉替代量对虹鳟生长、体组成、消化率及氮磷排泄的影响。90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对虹鳟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当大豆蛋白替代水平由0增加到40%时,虹鳟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提高,随着饲料中SPI替代水平由40%增加到100%时,虹鳟的SGR显著降低(P<0.05),在S0、S20和S60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效率(PER)分别在处理组之间的差异关系与特定生长率(SGR)在各组之间的变化趋势相类似;当大豆蛋白分别替代40%时,其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其他替代组(P<0.05),当替代量超过40%后,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FCR显著增加(P<0.05)。随着替代水平由0升高到100%,磷排泄显著降低,与之相反的是,磷沉积率显著升高。随着替代水平由0升高至40%,氮排泄逐渐降低,当替代水平由40%升高至100%,氮排泄逐渐升高,随着替代水平升高至40%,氮沉积率升高。试验证明,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量达到40%时,虹鳟的生长及饲料转化率达到最佳,而高比例的SPI对虹鳟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养殖鱼类饲料蛋白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与畜禽不同,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较高[1]。因此蛋白源成本是养殖鱼类饲料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渔用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是决定鱼类生长快慢的关键因素,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了解养殖鱼类的饲料蛋白质需要量,对于改善饲料的品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的是综述国内外主要养殖鱼类蛋白需要量的研究进展,为配合饲料的科学配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酶解技术水解太平洋鳕鱼肉,制备不同分子量组分的两种水解鱼蛋白产品(Fish protein hy-drolysate,FPH-A和FPH-B)。在牙鲆幼鱼高植物蛋白饲料配方中,以水解鱼蛋白产物1.2%和3.7%两个梯度替代饲料中的鱼粉蛋白,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了为期60d的生长实验。研究了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水解鱼蛋白对肉食性鱼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7%的水解鱼蛋白显著促进了牙鲆幼鱼的生长,特别是添加了富含低分子量组分的水解蛋白产品(FPH-A)后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最高。各实验处理组牙鲆摄食率没有显著差异。摄食添加3.7%FPH-A的牙鲆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鱼粉组。添加水解鱼蛋白显著提高了牙鲆幼鱼的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摄食3.7%FPH-A实验鱼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沉积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实验表明,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低分子量组分的水解鱼蛋白可显著提高牙鲆幼鱼的生长和饲料蛋白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 养殖鱼类已成为满足人类对水产品需求的主要来源。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然而, 目前饲养军曹鱼仍主要依靠冰鲜杂鱼, 特别是大规格鱼的养殖, 这严重制约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研发适合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配合饲料非常必要。文章重点总结了军曹鱼对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脂肪酸、微量营养素等的需求, 饲料中鱼粉和鱼油替代研究, 饲料添加剂应用及其饲料产业发展现状, 以期为军曹鱼营养需求和配合饲料开发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饲料中配制不同鱼粉和菜粕比例,探讨利用菜粕蛋白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Carssius auratus gibelio)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饲料中菜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分别为0、20%、40%、60%和80%。实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菜粕蛋白比例高于40%时,异育银鲫的生长显著下降(P0.05),对摄食率影响不明显(P0.05)。在80%替代水平下,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最低,能量消化率在40%替代水平最低。饲料转化效率在20%蛋白替代后明显下降(P0.05)。蛋白质和能量储积率在40%蛋白替代后明显下降(P0.05)。在40%菜粕蛋白下,鱼体能量和脂肪含量最高。鱼体蛋白质在60%和80%菜粕蛋白时最低,脂肪在20%菜粕蛋白时最高。因此饲料菜粕蛋白的水平不超过20%(干物质含量约17%)不会影响异育银鲫的生长和饲料转化。  相似文献   

6.
饲料蛋白水平对泥鳅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蛋白质是鱼类的第一营养要素,是鱼类生长的物质基础,鱼体组织干物质的65%—75%都由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在维持鱼体新陈代谢、促进鱼体生长、发育、繁殖等各阶段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食物蛋白经消化吸收后以氨基酸的形式进入体内,氨基酸参与体内绝大部分酶、含氮激素(如生长激素、胰岛素)和含氮维生素(大部分B族维生素)的合成[1]。摄食配合饲料是养殖鱼类获取蛋白质的最重要途径,鱼用配合饲料的蛋白水平一般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发酵豆粕和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和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种等氮等脂等能的饲料(粗蛋白约为42%、粗脂肪约为15%):对照组为:添加41%鱼粉的饲料(FM组;鱼粉蛋白占比27%);试验组分别为在FM组中用豆粕替代部分鱼粉(SM组;鱼粉蛋白占比17%,豆粕蛋白占比10%)、在FM组中用豆粕和发酵豆粕混合替代部分鱼粉(FSM5组;鱼粉蛋白占比17%,豆粕蛋白占比5%,发酵豆粕蛋白占比5%)、在FM组中用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FSM10组;鱼粉蛋白占比17%,发酵豆粕蛋白占比10%),饲养体重为(102.25±0.24) g的银鲑幼鱼10周。生长结果表明, FSM1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日增重率、肥满度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FSM5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显著高于SM组(P<0.05);各组间肝体比、脏体比和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肌肉成分结果显示,各组水分、灰分和粗蛋白没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8.
以[1-14C]油酸(oleic acid;18:1n-9,OA)为指示剂,研究了不同饲料油源饲喂下大西洋鲑肝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受到改变时该细胞对OA吸收的状况,以探讨植物油(Vegetable oil,VO)替代鱼油(Fish oil,FO)对大西洋鲑肝细胞脂肪酸跨膜吸收的影响,为大西洋鲑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先以鱼油和大豆油为油源配制两种全价配合饲料,分别饲喂大西洋鲑幼鲑5个月,使其产生不同的脂肪酸组成。在饲养结束后,分离并培养试验鱼肝细胞,将细胞与[1-14C]OA及37.5μmol/L OA(1/30,mol/mol,0.3μCi/瓶)共孵育2h,收集并测定细胞内OA放射活性,再计算细胞内OA吸收量[nmol/(h·million cells)]。同时,试验采取RT-PCR方法测定了细胞脂肪酸运送蛋白(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FATP)、脂肪酸移位蛋白(Fatty acid translocase,FAT/CD36)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FO和VO组肝细胞对OA吸收分别为(0.924±0.258)及(0.888±0.179)nmol/(h·million cells),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RT-PCR的检测结果表明,FAT/CD36和FATP基因表达量在FO与VO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从植物油替代鱼油不影响大西洋鲑肝细胞对长链脂肪酸的跨膜吸收方面来看,大西洋鲑饲料中以植物油替代鱼油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正>在鱼类饲料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两种主要的非蛋白能量源。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非蛋白能量源可以节约蛋白质、减少鱼体氮排泄对养殖水体的污染[1]。然而,饲料中添加高水平的非蛋白能量源会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造成鱼体脂肪大量蓄积,影响肉质和风味[2,3],并且大量的脂肪蓄积会增加其在体内的过氧化,导致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影响鱼体的健康[4,5]。在鱼类中,肝脏是鱼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经常被作为营养和生理代谢状况的指示  相似文献   

10.
不同开口饵料对草鱼幼鱼生长及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碳水化合物是水产饲料三大能源中最廉价的饲料能源,适当提高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节约饲料蛋白质和脂肪[1]。近20年来,关于鱼类糖营养的研究比较活跃,在糖的生理功能、鱼类对饲料糖的利用特点、影响因素和需求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2]。与陆生动物相比,鱼类对饲料中糖的利用能力较低。鱼类是先天性的糖尿病患者,饲料中糖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发鱼类抗病力低、生长缓慢、死亡率高等症状[3]。因此,鱼类糖代谢及利用机理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3.
14.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5.
16.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7.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