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中国植物区系中西南部(或和喜马拉雅等地一起)与台湾,四川与日本,西南、华南或华东与华北、东北和西伯利亚等地,横断山脉两侧,亚洲大陆与爪哇,以及西南或南部与欧洲等间断分布式样,共16个,并做出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2.
植物的间断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中国大陆与台湾名录整理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西南与台湾地区的植物间断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同种型间断分布的维管植物有198种(包括变种和亚种),隶属于56科129属,其中蕨类植物86种,裸子植物3种,双子叶植物56种,单子叶植物53种;两地异种型间断分布的维管植物有22属,隶属于15科,其中蕨类植物6属,裸子植物1属,双子叶植物7属,单子叶植物兰科8属。间断分布类群以草本植物为主,主要是蕨类和兰科植物。间断分布类群在台湾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到东北部,在大陆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川东–鄂西地区、川西–滇西北地区–藏东南地区和滇东南–桂西–黔西南地区。在垂直高度上,海拔1,550–2,350m是间断分布类群最集中分布的海拔范围。我们推测中国西南与台湾地区的间断分布类群有3种来源:北半球温带、中国西南和热带亚洲来源。 相似文献
3.
建立并发展人工种子技术,是为了快速地繁殖优良品种或杂种,可适用于采用三系法或二系法生产的杂种一代种子。对一些难以用种子繁殖的品种或遗传性状不稳定、育性欠佳的植物种,也可用人工种子技术进行大量繁殖。尤其是一些通过遗传工程创造出的新型植物种如体细胞杂种或转基因植物,都可用人工种子技术进行繁殖或保持。另外,人工种子技术还可用于脱毒苗的保持和快速繁殖。与普通试管苗相比,人工种子成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起源的探讨 总被引:70,自引:9,他引:70
本文根据文献和调查资料,对于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包括半特有属)进行了统计分析,着重根据现知化石资料和一些代表科属的系统发生,结合它们的地理分布探讨了中国特有属的起源问题,初步获得6点结论。主要是中国植物区系的特有性很高,种子植物中含有321个特有属和10个特有科(皆包括半特有的),约占全国同类属数的10%。包括系统发生和地理分布的各种类群。裸子植物特有属多发生于白垩纪或更早,被子植物古特有属主要发生于晚白垩纪及第三纪各时期,新特有属多发生于新第三纪及其以后,秦岭以南亚热带至热带山地是大多数特有属的分布和分化中心或发源地。即各特有属科主要起源于华南古陆和古地中海东岸,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于中国特有属的形成、发展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研究》2022,(1):84-87
报道产自湖南的7种新记录植物,包括春榆Ulmus davidiana var. japonica (Rehd.) Nakai、壶托榕Ficus ischnopoda Miq.、兴山五味子Schisandra incarnata Stapf、叉毛阴山荠Yinshania furcatopilosa (K. C. Kuan) Y. H.Zhang、鳞斑荚蒾Viburnum punctatum Buch.-Ham. ex D. Don、巴东小檗Berberis veitchii Schneid.、峨眉十大功劳Mahonia polyodonta Fedde。本文对这些物种新分布区域的报道,扩宽了其分布范围,丰富了湖南省种子植物资源。凭证标本均保存于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IU)。 相似文献
7.
无量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地处滇中南的无量山地区迄今计有种子植物207科,1026属,2540种,其中东亚特有科10个,中国特有属27个,无量山特有种子67个,这一地区不仅植物种类丰富,而且特有现象较为显著,在对科级持有现象进行较细致的研究后,本文认国无量山具有较多的分类系统上隔离的东亚特有科反映了该地作为东亚古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其地质历史与整个东亚是一致的,且与东亚植物区系的发端密切相关,属的特有现象表明,地处中国特有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库区种子植物的中国特有分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报道了分布于长江三峡库区的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及特有植物在库区的水平与垂直分布概况,对库区的特有分布的特点也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为研究区,基于中国植被图划分植物功能型,筛选影响各植物功能型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进而通过最大熵模型结合未来气候情景(2050年)预测西南地区植物功能型地理分布。结果表明:(1)根据植物冠层特征(针叶/阔叶、常绿/落叶)及对水分和温度的需求,结合研究区实际植被数据,筛选得到15类植物功能型,包含6类乔木、6类灌木和3类草本功能型;(2)影响西南地区热带乔木分布的主导因子为最冷月最低温度和年降水量(贡献率达90.3%),亚热带植物功能型分布主要受到温度变化影响(贡献率达41.7%),温带植物功能型则受降水因子的影响最大(贡献率约40.1%),高寒草甸草和高寒常绿阔叶灌木主要受温度和海拔因子影响,高寒落叶阔叶灌木受降水因子影响大;(3)随CO2排放量增加,未来西南各植物功能型分布呈现不同变化,其中,热带常绿阔叶乔木适宜区逐渐扩大;亚热带落叶木本类植物功能型的高适宜区面积2050年(RCP8.5)增至10.3%,呈东移趋势;亚热带常绿木本和草本类植物功能型适宜区广(占研究区总面积86.5%),未来气候下分布呈不规则波动;温带植物功能... 相似文献
10.
11.
为探明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 Orchidaceae)植物区系特征,在充分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2个岛屿兰科植物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和分布区类型进行分析,并对这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和周边国家兰科植物的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2个岛屿的兰科植物共有146属639种,其中,台湾岛有107属446种,海南岛有96属302种。2个岛屿树兰亚科( Subfam. Epidendroideae)的属和种比例均最高;原始的拟兰亚科( Subfam. Apostasioideae)在台湾岛无分布,而在海南岛分布有2属4种。从属和种的数量看,含1种和2~5种的属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兰科植物总属数的43.9%和36.4%,占海南岛兰科植物总属数的45.8%和40.6%;且包含种数多的属的比例较低。从生活型看,2个岛屿地生兰和附生兰的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52.7%和34.3%,占海南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7.1%和55.3%。从分布区类型看,台湾岛和海南岛的兰科植物分别可划分为11和10个分布区类型,且均以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属和种的比例最高,热带亚洲分布型属和种的比例也较高。从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数量比(R/T)看,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植物属的R/T值分别为3.6和3.3,种的R/T值分别为10.9和11.9,说明2个岛屿的兰科植物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台湾岛还包含一定的温带成分。从共有属和共有种看,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属均约占各自兰科植物总属数的90.7%,其中,三地共有属有66属;台湾岛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低(46.2%),而海南岛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高(74.9%),说明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兰科植物属的同源性较高,且海南岛兰科植物的大陆性特征更明显。与周边国家相比,2个岛屿与越南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3.9%和75.2%。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岛和海南岛的兰科植物种类丰富,生活型齐全,且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台湾岛的兰科植物还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质;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但台湾岛兰科植物的特有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帕米尔高原种子植物区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帕米尔高原约有种子植物963种(包括变种),隶属59科303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12种,被子植物56科、300属、951种。在区系科属分级水平上,寡种科、单种科占绝对优势,超过50种的大科仅有4科,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40.26%和46.21%,区系优势现象十分明显;单种或少种属也较多,属种比值偏高,表明区系组成上的复杂性。在区系地理成分中则是以温带成分为主的北温带成分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旧世界温带分布成分和地中海、西亚至中亚成分,而热带成分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13.
Yen-Chiang Chang 《Ocean Development & International Law》2013,44(4):311-329
With the increasing use of the oceans and coastal areas, there is a need to pay greater attention to and reexamine the issue of ocean governance. Through comparing the framework of ocean governance in mainland China with that in Taiwan in terms of legisl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law enforcement, this article establishes that there are advanced practices concerning ocean governance in Taiwan and lessons that may be applicable for mainland China. 相似文献
14.
荒漠植物种子粘液的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种子粘液是在种皮外层细胞的高尔基体内产生并分泌到胞腔内或细胞壁层的吸湿膨胀的一类果胶类多糖物质。具粘液种子的植物大多生长在荒漠地区,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菊科和车前科等类群中。粘液的存在对荒漠植物种子的扩散、萌发、防御以及幼苗的生长等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是荒漠植物适应干旱少雨的生态环境的有效对策之一。对粘液种子的研究不仅可全面揭示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及其进化生态意义,还可为研究基因控制的糖类生物合成和分泌、细胞次生壁的生物合成及形态分化建立理想的模式体系。为此,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该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种子粘液的研究进展,并重点探讨了以下几方面问题:(1)种子粘液的化学成分:(2)粘液及粘液种皮的形态特征:(3)粘液细胞分化与粘液生物合成的细胞学及基因调控机制以及粘液的释放方式:(4)种子粘液的生态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我国荒漠植物种子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及西部荒漠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保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为基础,对滇西北地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植物区系分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滇西北地区的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2)无论是在属的水平上,还是在科的水平上,植物区系分化强度从南到北均呈单调递增格局;(3)区系分化强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地形复杂的北部地区;(4)物种多样性随着区系分化强度的增强而增加;(5)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可能与滇西北地区的地质历史、地形以及由此引起的植物区系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津市共有种子植物1 471种(含种下等级),隶属于720属140科,其中裸子植物7科、10属、16种;被子植物133科、710属、1 455种。另外,具有中国特有属11属。通过对天津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地理成分、区系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种子植物较丰富;植物区系起源古老,但也具有年轻性;区系成分复杂,特别是北温带成分占优势,但是在温带地区内有大比例的热带、亚热带属种的出现,说明本植物区系有着更为喜暖的祖先;多种区系成分汇集,与周邻联系广泛,地理成分以华北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