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5年10季的小麦/谷子轮作盆栽试验,持续观测了每季0、2.25和22.5 t·hm-2黑炭施用下作物生长和土壤性质变化及氨挥发数量.结果表明:相同NPK肥施用下,与不施黑炭处理相比,黑炭处理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土壤养分供应.22.5 t·hm-2黑炭处理下5年作物累积籽粒和秸秆产量分别增加24.1%和74.1%;相应地上部N、P和K累计吸收量分别增加93.5%、71.2%和46.3%;轮作结束后土壤有效P、K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提高262%、274%和58.3%,有机碳提高843%,C/N增至25,容重降低46.6%,土壤pH值则无明显变化.2.25和22.5 t·hm-2黑炭处理的黑炭表观分解率为每年3.5%~5.7%.高量黑炭施用可导致氨挥发数量增加,22.5 t·hm-2黑炭处理下10季氨挥发总量增加102%.  相似文献   

2.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施用杀线剂(克线磷,67mg·kg-1干土)和干热(105℃,2h)两种杀线措施对小麦生长和N、P养分吸收的影响。杀线剂对土壤中线虫的平均杀灭率约为80%, 干热处理的杀灭率为100%. 在杀线剂处理中,苗期至抽穗期小麦生物量、拔节期至成熟期植株含N量、全生育期植株吸N量以及抽穗和成熟期吸P量均显着低于对照。土壤干热处理后抽穗和成熟期小麦的生物量、含N量及N、P吸收量也比对照显着降低。两种杀线处理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N、P吸收量与相应处理全株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杀灭线虫对植株含P量影响较小。分析杀线虫后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受抑主要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作用减弱、微生物活动产生的植物生长促进物质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杀灭土壤中线虫对小麦生长和吸收N,P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施用杀线剂(克线磷,67mg·kg-1干土)和干热(105℃,2h)两种杀线措施对小麦生长和N、P养分吸收的影响.杀线剂对土壤中线虫的平均杀灭率约为80%,干热处理的杀灭率为100%.在杀线剂处理中,苗期至抽穗期小麦生物量、拔节期至成熟期植株含N量、全生育期植株吸N量以及抽穗和成熟期吸P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土壤干热处理后抽穗和成熟期小麦的生物量、含N量及N、P吸收量也比对照显著降低.两种杀线处理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N、P吸收量与相应处理全株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杀灭线虫对植株含P量影响较小.分析杀线虫后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受抑主要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作用减弱、微生物活动产生的植物生长促进物质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酸性土壤上缺磷和铝毒对大豆生长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7个磷效率不同的大豆基因型为材料,通过土壤盆栽试验进行石灰和磷肥处理,研究酸性土壤上缺磷和铝毒对大豆生长的交互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缺磷和铝毒是酸性土壤上同时存在的影响大豆生长的主要障碍因子,其中铝毒对大豆生长的限制更为严重;缺磷和铝毒对酸性土壤上大豆生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同时施用石灰(降低铝毒)和磷肥(提高磷有效性)比单施石灰或单施磷肥处理对大豆生长的促进效果更显著;缺磷和铝毒对大豆磷吸收的影响远大于对氮、钾吸收的影响.合理种植大豆对酸性土壤具有较好的改良作用.同时施用石灰[1.103 g Ca(OH)2·kg-1土]和磷肥(2.018 g KH2PO4·kg-1土)可使酸性土壤pH值平均提高38.4%,交换性铝含量降低96.3%,有效磷含量提高3223.8%.种植磷高效大豆基因型比磷低效大豆基因型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在酸性土壤的农业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酸性土壤上施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对萝卜的影响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结果显示:(1)在两个不同土类、及同一土类不同母质的两种土壤上,萝卜适量施用脱硫副产物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和提高品质的效果.(2)在酸性土壤上施用供试物获得正效应是由于其富含红壤土类中普遍缺的有效性钙、硫、硼、钼、硅等作物营养元素;并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3)供试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均没有超过国家的限量标准,故适量施用后,当造作物植株中检出的重金属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Phosphate solubilizing yeast (PSY) were isolated from rhizosphere, non-rhizosphere and fruits from Bhavnagar district. The potential of 25 yeasts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phosphate solubilizing zone to growth on solid medium denoted as solubilization index (SI) which ranged from 1.10 to 1.50. Among 25 yeast isolates, 6 yeast belonging to genus Saccharomyces (2), Hansenula, Klockera, Rhodotorula and Debaryomyces exhibited highest SI (1.33–1.50) were further examined for in vitro tricalcium phosphate (TCP) and low grade rock phosphate (RP) solubilization. TCP proved superior to RP with all the yeasts. Within low grade RPs tested, except isolate Y5, all isolates showed maximum solubilization with Hirapur RP (HRP) ranging from 7.24 to 19.30 mg% P2O5. Among six PSY screened, Debaryomyces hansenii showing maximal HRP solubilization was chosen for further physiological studies. Maximum HRP solubilization was expressed in following condition: pH optima 7.0, temperature optima 28°C and optimal period of incubation were 15 days. Acidic pH of the spent media was a constant feature in all the cases. No correlation could be established between final acidity produced by yeasts and the quantity of phosphate liberated.  相似文献   

7.
不同植物对小麦、黄瓜和萝卜幼苗化感作用潜力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78,自引:1,他引:78  
以小麦、黄瓜、萝卜为受体植物,用室内和田间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甘肃省农区18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黄花蒿、龙葵、曼陀罗植株茎叶的水抽提物对3种受体植物化感作用最强,其抑制综合效应(SE)分别为47.66%、32.89%和26.63%;其次是苍耳、马齿苋、刺儿菜、灰藜;其SE值分别为21.71%、20.93%、20.83%、20.2%.对受体植物化感作用较弱的是野豌豆(SE-3.5%)、狗尾草(SE2.2%)、鹅绒藤(SE1.97%);土荆芥(SE-103%)、丛枝蓼(SE-163%)、燕麦(SE-533%)对受体植物无明显化感作用.黄花蒿对受体萝卜、黄瓜、小麦、玉米的苗高、植株鲜重有显著影响,其SE值分别为54.07%、38.46%、33.35%、20.88%;黄花蒿对田间小麦植株生长抑制的综合效应为44.70%.可见黄花蒿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中亚热带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带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选择4种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EBF,500 m)、针叶林(CF,1200 m)、亚高山矮林(DF,1800 m)和高山草甸(AM,2100 m)于2005年6月—2006年6月期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带土壤微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早春最大,夏季最小;不同海拔梯度带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对应月份的土壤湿度、土壤有效碳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凋落物输入量等因子相关不显著。土壤有效碳含量、土壤湿度是调控武夷山森林土壤微生物量季节变异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9.
活性铝对小麦根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铝形态分布与环境pH的相关性,通过改变染毒液pH条件,研究了不同浓度活性铝对小麦根生长、蛋白质含量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形态活性铝植物毒性的差异.本实验染毒液中总铝浓度设置为0(CK)、25(T1)和75μmol·L-1(T2)3组,各组pH分别调至4.0、4.5、5.0和5.5.结果表明,微量Ala与Alb对小麦根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但随染毒液中活性铝组分的改变,小麦根蛋白质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现相反变化趋势:T1和T2组在pH4.0,活性铝主要成分为Ala时(Ala浓度高于活性铝浓度的90%),小麦根细胞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上升;T1和T2组在pH5.0,Ala浓度降低至与Alb浓度接近,且Ala和Alb浓度均低于10μmol·L-1时,根细胞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不同碳源对三种溶磷真菌溶解磷矿粉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液体培养法 ,对 3种溶磷真菌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等碳源溶解宜昌产磷矿粉的试验 ,结果表明 ,菌株P2 3在供给葡萄糖时的溶磷能力最高 ,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利用长链碳源淀粉和纤维素为营养而溶磷 ;而高效溶磷菌株P6 6和P39溶磷的最佳碳源是果糖和麦芽糖 ,该两菌株利用淀粉和纤维素的溶磷效果很小 ,甚至不溶磷。 3种溶磷真菌培养滤液 pH值、可滴定酸含量与其溶磷量之间的相关性因菌株而异 ,差别很大。菌株P2 3培养滤液pH值、可滴定酸含量与其溶磷量之间相关性很低 ,但菌株P6 6和P39培养滤液pH值、可滴定酸含量与其溶磷量之间相关性却达到极显著水平 (P <0 0 1)。结果表明 ,不同碳源对溶磷菌溶解磷矿粉能力影响很大 ,分析推断 3种菌株产生的有机酸活化磷矿粉能力为P6 6>P39>P2 3。  相似文献   

11.
一株节杆菌溶解磷矿粉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矿粉用量明显地影响节杆菌1TCRi7菌株对其溶解,随着磷矿粉用量的增加,溶磷率急剧下降,超过5 g/L,溶磷率不到0.1%,培养液的pH也随磷矿粉用量增加而升高,但菌体生长繁殖几乎不受磷矿粉用量的影响。振荡培养时,第1 d菌体繁殖量就达到高峰,pH也降至最低,同时表现出强烈的溶磷活力,但菌株的溶磷量并不与其生长量吻合,溶磷量第9 d才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培养过程中有机酸分泌发生交替变化,主要分泌乙酸和丙二酸。第1 d、第9 d和第15 d出现3个峰值,说明微生物利用了所分泌出来的有机酸,并发生了有机酸代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普通小麦与滨麦、簇毛麦及山羊草属7个种杂交幼胚培养,获得8个体细胞胚性无性系(8个组合10个胚)及大量试管苗。愈伤组织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65.79%和26.32%。形态学及细胞学鉴定结果,均为真杂种。不同染色体组及同一染色体组不同基因型的幼胚,在组织培养中有明显差异。非整倍体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但当染色体数目严重偏离双单倍体数目时,其全能性即丧失。胚状体的发育具有与合子胚极相似的典型结构。由愈伤组织表层和深层细胞产生的胚状体,在形态结构上有明显区别。低温(4℃)处理早代胚性愈伤组织180—240天,以及严格筛选和及时转移,可使培养65—80代(5—6年)的愈伤组织植株分化率保持在77.73%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酸性硫酸盐土硫形态转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种土壤湿度、3种干湿交替周期和原状土自然风干8个处理进行酸性硫酸盐土室内模拟实验,对模拟过程内土壤6种硫形态和pH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的跟踪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分条件对酸性硫酸盐土中水溶性硫、交换性硫和黄铁矿硫的形态转化制约作用显著.淹水环境和过分干燥环境都不利于黄铁矿的氧化及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形成.潮湿但含水量不饱和环境有利于黄铁矿硫向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转换.在3种周期的干湿交替处理中,单一排干期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土壤含量平均上升幅度分别为0.90~1.63g·kg^-1和0.58~1.47g·kg^-1,而黄铁矿硫含量下降幅度为1.29~3.20g·kg^-1.淹水期黄铁矿硫含量相对稳定而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含量明显下降,并在排水过程中造成总硫的部分流失.硫形态转化量和硫的淋失量受到干湿交替周期的显著影响.同时分析了黄钾铁钒硫、有机硫和元素硫的动态.  相似文献   

14.
Natural phosphate doped with iodine or potassium iodide is an active catalyst for the one-pot synthesis of acyclonucleosides. To demonstrate the utility of the new catalyst system, the highly important antiviral drug acyclovir was directly and regioselectively obtained from NAcG with no by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