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晚侏罗世隐翅虫科(鞘翅目)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所描述的隐翅虫科2新属3新种系于1984年秋采于山东省莱阳县南李格庄莱阳组第三段。时代为晚侏罗世(亦有人认为是早白垩世)。 隐翅虫科是鞘翅目现存的一个大科,已描述的种类超过28,000种。化石记录中生代仅1属1种,产于我国辽西,余皆为新生代,计有46属900多种。第三纪的产地分别为波罗的海琥珀(Baltic Amber),联邦德国罗特(Rott)、巴登(Baden),法国埃克斯昂普罗旺  相似文献   

2.
山东莱阳晚侏罗世原始蠼螋化石(昆虫纲)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描述了中国山东莱阳晚侏罗世的蠼螋化石3新种2新属,分别隶属于2亚目1新科和1现生科。这些标本是中国已知的最古老的蠼螋化石,具有许多原始特征,在昆虫纲革翅目的系统发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俊峰 《古生物学报》1994,33(2):229-245
描述了中国山东莱阳晚侏罗世的蠼螋化石3新2新属,分别隶属于2亚目1新科和1现生科。这些标本是中国已知的最石老的蠼螋化石,具有许多原始特征,在昆虫钢革翅目的系统发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柄腹细蜂科(Heloridae)是现存的一个种类不多的小科。中生代的种类更为稀少,主要发现于我国辽宁的中侏罗统,苏联卡拉套()上侏罗统,外贝加尔()下白垩统,马加丹盆地()上白垩统和蒙古西部的下白垩统。 本文记述了这个科两新属两新种。标本采自山东莱阳南李格庄村上侏罗统莱阳组,现保存于山东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齿隐翅虫属Priochirus种类多见于腐木树皮下,是重要的腐木甲虫.其中斑齿隐翅虫亚属的物种比较稀少,目前全世界仅记录3种.本文记述产于我国云南的齿隐翅虫属斑齿隐翅虫亚属1新种,硕斑齿隐翅虫Priochirus(Stigma-tochirus)magnificus sp.nov,及1新纪录种,阿斑齿隐翅虫Priochirus(Stigmatochirus)abori Bernhauer.文中物种检索表包括了世界现有的3种及新种共4个种.所有标本材料(包括所有模式标本)都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郑发科 《昆虫学报》1993,36(2):198-207
束毛隐翅虫属(Dianous Leach,1819)为大眼隐翅虫亚科(Steninae)的二属之一。根据眼稍小,后颊较长,第9腹板端侧各有一束长毛,不难与亚科中另一属(大眼隐翅虫属Stenus)区分。该属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及东亚地区,全世界已知91种(Puthz,1981)。中国已记载的21种中,四川分布2种,云南8种,台湾、福建等10种,香港1种。本文就川、滇标本,报道已鉴定出的14种(其中包括7新种,1新亚种,1中国新纪录)。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7.
张俊峰 《古生物学报》1991,30(4):502-504
本文描述了我国山东莱阳莱阳组中的长室姬蜂属(Tanychora)1个新种。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姬蜂化石,在研究这个类群的起源和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这个属在演化上的原始程度,推断含有此类昆虫化石的苏联、蒙古和我国的有关地层的沉积时代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8.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隐翅虫(Rove Beetles)的书。分为前言;研究历史;生态学;隐翅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区系特征;种类、分布和新种记述七部分,共记载3科5亚科330种,其中含26个新种。另外附记“中国脊胸隐翅虫科区系”(记录24属140种)和“安徽省的土  相似文献   

9.
齿隐翅虫属Priochirus种类多见于腐木树皮下,是重要的腐木甲虫。其中斑齿隐翅虫亚属的物种比较稀少,目前全世界仅记录3种。本文记述产于我国云南的齿隐翅虫属斑齿隐翅虫亚属1新种,硕斑齿隐翅虫Priochirus(Stigmatochirus)magnificus sp.nov.,及1新纪录种,阿斑齿隐翅虫Priochirus(Stigmatochirus)abori Bernhauer。文中物种检索表包括了世界现有的3种及新种共4个种。所有标本材料(包括所有模式标本)都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晚侏罗世脉翅目化石新属新种记述(昆虫纲)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描述晚侏罗世脉翅目昆虫5新属,9新种,所有标本均采于辽宁省北票市义县组地层中。  相似文献   

11.
《CMAJ》1920,10(3):287-290
  相似文献   

12.
《CMAJ》1920,10(1):77-84
  相似文献   

13.
14.
15.
记录了最近在中国记载的侵染双翅目昆虫的虫霉目两个新种,毛蚊虫疠霉(Pandora bibionis)发现于浙江庆元的毛蚊(Bibio sp),其初生分生孢子拟卵形,多对称144~20.5×7.2~11.5μm(平均16.5~174×8.4~10.4μm), L/D 1.4~2.3(平均1.7~2.0);假根2倍粗于分生孢子梗,末端膨大为吸盘状固着器;休眠孢子外壁刺毛状,19.1~23.4μm。食蚜蝇干尸霉(Tarichium syrphis)发现于陕西镇坪县的斑翅狭口食蚜蝇上,其休眠孢子外被圆锥形长刺,长2.2~5.0μm,直径21.2~28.1μm。在毛蠓上发现中国新记录胶孢虫疠霉,并根据本文所采用的Humber(1989)系统,将其组合为胶孢虫瘴霉(Furia gloeosora comb. Nov.);此外,还将北虫疫霉(Erynia borea)组合为北虫疠霉(Pandoraborea comb. Nov.),并同时给予修订。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报道了黑蛋巢菌属Cyathus的三个新种、一个新变种和一个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四川黑蛋巢菌C.sichuanensis Liu et Y.M.Li,关帝山黑蛋巢菌C.guandishanensisLiu et Y.M.Li,云南黑蛋巢菌C.yunnanensis Liu et Y.M.Li,五台山黑蛋巢菌垣曲变种C.wutaishanensis Liu,Shangguan et Yuan var.yuanquensis Liu et Y.M.Li和栗褐黑蛋巢菌C.badius Kobayasi。模式标本除C.yunanensis Liu et Y.M.Li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外,其余均保存在山西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黑蛋巢菌属Cyathus的三个新种、一个新变种和一个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四川黑蛋巢菌C.sichuanensis Liu et Y.M.Li,关帝山黑蛋巢菌C.guandishanensisLiu et Y.M.Li,云南黑蛋巢菌C.yunnanensis Liu et Y.M.Li,五台山黑蛋巢菌垣曲变种C.wutaishanensis Liu,Shangguan et Yuan var.yuanquensis Liu et Y.M.Li和栗褐黑蛋巢菌C.badius Kobayasi。模式标本除C.yunanensis Liu et Y.M.Li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外,其余均保存在山西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黑蛋巢菌属Cyathus Haller:Pers.一新种——潞西黑蛋巢Cyathus luxiensis T.X.Zhou,J.Yu et Y.H.Chen,一新变种——非洲黑蛋巢宽孢变种Cyathus africanus H.J.Brodie var.latisporus Y.H.Chen et J.Yu 和一新记录型——壶黑蛋巢布诺德变型Cyathus olla (Batch) Pers .f. brodiensis Shinners et Tewari。给出了每个分类单元的宏观、微观特征图。新种、新变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林学院真菌标本室(MHSFC)。  相似文献   

20.
A new order, Parmales, in the Chrysophyceae has cells with siliceous walls made up of round, triradiate and sometimes oblong plates all fitting edge to edge. In the new family, Octolaminaceae, cell walls have eight plates. Cell walls in the new genus Tetraparma have four round plates and four triradiate plates. Cell walls in the new genus Triparma have three round plates of equal size, one larger round plate, one triradiate plate and three oblong plates. In the new family, Pentalaminaceae, cell walls have three round and two triradiate plates. A total of seven new species and four subspecies are described from subarctic Pacific and Antarctic wa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