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发展柑桔生产是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门路,目前扩展很快,效益也很好。但柑桔主要生长在亚热带的较南地区,对于地处亚热带北缘的湖南、江西、浙江的北部,安徽、江苏南部和上海市等地,柑桔往往因冬季寒流频繁的袭击而遭受冻害。柑桔(主要是温州蜜桔)在极端最低气温达到一7aC时,即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若达到一13C时,则会导致部分或全部死亡。低温持续时间愈长柑桔受害程度愈重。1991年12月下旬长江以南的许多柑桔种植区极端最低气温曾达*5℃—-7℃,并持续了3天之久,有些地区则出现了短时间的-13℃左右的最低气温,致使大面积桔园…  相似文献   

2.
生态因子对柑桔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柑桔果实主要品质因素(色泽、有机酸和糖)的生理基础,以及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和地形地貌等主要生态因子对柑桔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概况,阐述了柑桔生态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并对我国柑桔品质区划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崇左市白头叶猴栖息地(江州区气象站和扶绥县气象站)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头叶猴栖息地的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34.3~1714.9h;年平均气温为22.0~22.3℃;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6.9-27.5℃,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8.6℃,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9℃,日平均气温≥10℃的年平均活动积温为8033.8-8152.2℃;年平均降雨量为1201.6~1222.2mm;年平均蒸发量为1645.8-1675.3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79%;年平均风速为1.1~1.9m/s。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貌区划系统——以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为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子良  崔国发 《生态学报》2013,33(19):6264-6276
地貌类型是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变化的重要因子。地貌研究能使人们深入认识地理环境特点,有利于完善对区域自然环境和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同时对生物地理区划和区域自然保护研究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采用"自上而下"的区域分割和"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的区划方式,以中国地形DEM作为基础,使用GIS10.0对其进行高程重分类、坡度分析等量化分析,并结合现有气候区划、自然地理区划和地貌类型等资料,对中国地貌格局进行了分析。在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以地貌为主体的地理单元差异性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以区域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为目标的中国地貌区划系统,该地貌区划系统包括了东部季风淋蚀地貌大区、西北干燥风蚀地貌大区、青藏高原高寒冻蚀地貌大区、南海诸岛地貌大区等4个地貌大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等40个地貌地区,完达山、老爷岭和张广才岭等127个地貌亚地区,以及473个地貌区。其地貌区划方案科学构建了区划等级系统,体现了中国地貌类型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格局,其中地貌大区基本反映了中国大的地貌格局,地貌地区基本反映了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特征的水平分异,地貌亚地区和地貌区基本反映了区域地貌特征。中国地貌区划系统为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而且区划界线准确,便于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模糊图论的最大树方法对山西植被区划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将山西植被分为2个植被地带,6个植被地区,17个植被小区。与在植物群落学中应用的模糊聚类分析和其它方法相比,模糊图论的最大树方法直接依模糊相似系数矩阵得到树状图,从而避免了相似系数矩阵复杂的合成运算,而分类结果不仅更具直观性,而且也是令人满意的。我们认为模糊图论应用于植被区划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揭示印度查谟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为害甜橙Citrus sinensis的季节性变化,以及降雨量、相对湿度和温度等重要的气候因子对其种群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季节印度查谟的一个甜橙园里的柑桔潜叶蛾丰度进行了调查, 从2005年3月到2008年2月每两周调查一次。柑桔潜叶蛾在一年内有3个为害高峰,分别是4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这与甜橙新营养梢的生长期相吻合。相关分析表明,上午和下午的相对湿度和平均相对湿度与柑桔潜叶蛾的数量呈负相关;然而,平均降雨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与柑桔潜叶蛾的数量呈正相关。降雨量和温度与柑桔潜叶蛾为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总之,柑桔潜叶蛾的数量不能简单地通过观察某一特殊地区的相对湿度来预测,而降雨量和温度在影响虫害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6种不同的决策方案进行动态模拟和灵敏度分析,预测和分析各种决策方案的系统生产力、稳定性和持续性.结果表明,多目标规划型的系统生产力较高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好,是一种较优的选择方案;现状型的系统生产力较低,林主型的生产力很高,但经济产出水平低,柑桔、板栗和蚕桑型的系统生产力高,但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西藏高原冬虫夏草资源适宜性区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虫夏草是分布在西藏高原高寒草甸中稀缺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分布适宜度尚不清晰。根据西藏高原冬虫夏草产区生态环境条件,以海拔高度、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为区划主要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西藏高原冬虫夏草生长区进行适宜性综合区划。结果表明:那曲地区的比如县、索县,昌都市的边坝县、丁青县、类乌齐县、江达县、洛隆县、察雅县、贡觉县部分产区处在适宜区;那曲地区的那曲县、嘉黎县、巴青县、聂荣县,拉萨市的当雄县及其他产区处在次适宜区;日喀则市的大部分地区、林芝市和山南市的低海拔地区为不适宜区。在出产冬虫夏草的地区(市)中,那曲地区、昌都市分布面积占当地产冬虫夏草县域国土面积的52.1%—59.3%,山南市、日喀则市、拉萨市和林芝市分布面积占当地产冬虫夏草县域国土面积的13.7%—26.1%,整个西藏高原产区的冬虫夏草分布面积平均占当地产冬虫夏草县域国土面积的34.5%。综合区划图能比较真实的反映西藏高原冬虫夏草空间分布格局,区划结果与采挖地乡镇调查结果符合程度高,与冬虫夏草单位草原面积统计产量分布较为一致。这一研究方法可为以后冬虫夏草资源调查提供参考,为冬虫夏草资源评估及区划等相关研究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小矩形法的柑桔横径实时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农产品的大小是农产品分级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以柑桔为研究对象,对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检测柑桔横径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了柑桔图像的平滑和边缘提取方法,比较了利用Sobel算子和跟踪虫(tracking bug)法所得到的柑桔边缘,发现跟踪虫法寻找边界的速度比用Sobel算子快,且不需要进行细化处理.为了适应实际生产中柑桔方向的随机性和外形的不规则性的要求,使柑桔尺寸检测的方法有更好的适应性,设计了一种利用柑桔的最小外接矩形(MER)求最大横径的方法,并在柑桔的外形尺寸检测中进行了验证,实际最大横径Dr与预测最大横径的相关性为0.9982,利用此方法估测果径的最大误差在1.30mm以内,最大相对误差为2.64%,平均相对误差为1.35%,GB/T12947-91鲜柑桔分级标准中均以5mm为分等标准差,故MER法的精度能满足实际生产中柑桔分级精度的要求.本研究结果不仅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柑桔品质检测系统打下了基础,而且可用于对其他农产品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0.
利用粤北山区南岭南北坡面11个自动气象站2009-2011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统计包括平均气温≥10 ℃初日、平均气温≥15 ℃终日、10~15 ℃持续日数、平均气温≥10 ℃活动积温、最低气温≤5 ℃日数、逐月平均气温等热量因子,并建立了各热量因子与海拔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南岭山区热量因子与海拔呈极显著相关,相同海拔南北坡面的热量资源有着明显差异;随海拔升高,界限温度初日推迟终日提前、界限温度持续日数缩短、活动积温降低、积温日数减少、年平均气温下降;南坡的各热量因子垂直变率均大于北坡.本研究结果可用于拟合无测站地区垂直方向上的热量资源分布,并为农业气候精细区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查询资料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中国特有种川榛(Corylus kweichowensis Hu)的地理分布资料以及各分布区的气象数据;利用Kira温暖指数、Kira寒冷指数、徐文铎湿度指数、Holdrige生物温度、Holdrige可能蒸散率和Holdrige可能蒸散量对川榛地理分布格局与气候水热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川榛分布的气候水热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榛分布于中国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平分布范围为东经102°06′~121°59′、北纬25°11′~37°38′,分布的最北端和最东端均位于山东省牟平县,最南端和最西端分别位于贵州省安龙县和四川省泸定县;垂直分布海拔为300~2500 m,集中分布海拔为500~1000 m,主要分布于秦岭、伏牛山、大别山和大巴山等山系.川榛分布区的年均温、Kira温暖指数、年降水量和Holdrige生物温度的最适范围分别为1124℃~1772℃、9153℃·月-1~14924℃·月-1、59638~160175 mm和1166℃~1754℃,Kira寒冷指数、徐文铎湿度指数、年空气相对湿度、Holdrige可能蒸散量和Holdrige可能蒸散率的均值分别为-673℃·月-1、911、7481%、86025 mm和089,其分布南界和北界的Kira温暖指数、Kira寒冷指数和年降水量的范围分别为6290℃·月-1~16910℃·月-1、-3990℃·月-1~-110℃·月-1和42550~205820 mm;按照Holdrige分类系统,川榛属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湿润森林生命地带类型中的树种,生态适应性较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限制川榛地理分布的气候水热条件由高到低依次为低温条件、高温条件、湿度条件,因此,园艺化栽培川榛时可首先考虑1月均温、Kira寒冷指数、极端低温、无霜期和年均温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药用、经济和生态服务功能。在全球变暖趋势持续的背景下,气候成为制约物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空间分布和生态位变化对生态过程的解释至关重要。基于211个杉木分布点和20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和R语言的ecospat软件包对杉木适生区和生态位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杉木对未来气候持续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杉木当前潜在适生区219.67万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2.88%,主要分布在我国800 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地区,年均温、昼夜温差日均值和最干月降雨量是影响杉木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未来杉木适生区分布将沿着经纬度方向迁移,高度和低度适生区面积均不断减少。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杉木气候生态位在不同时段不同代表性浓度路径下发生转移和扩展,气候生态位中心将向年均温和最暖季降雨量移动。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且RCP8.5情景下的生态位重叠率下降最为明显。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物种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将对现存的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杉木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拓展了人们对气候变化与植物物种生态特征的认识,为杉木乃至乔木树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收集文献确定了中国嵩草属植物的分布信息,并分析了嵩草属植物丰富度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嵩草属植物丰富度在中国的云南、四川和西藏交界处及青海东南部和喜马拉雅山区较高,在<40° N、85°-105° E、海拔2500 m以上范围、或热量要素较低、降水量及干燥湿润度(或日照时数)中等范围的分布密度和丰富度范围较大;丰富度与7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及夏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温暖指数、年生物学温度、极端最高气温、夏季气温以及7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等值线的对应关系较好.嵩草属植物丰富度与气候要素多元回归模型中,7月最高气温和春季降水量对丰富度影响显著,7月最高气温的影响最大(P<0.05);逐步回归模型中,7月平均、年均最高和极端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大(P<0.05);主分量回归模型中,极端最高、7月和夏季气温、Thornthwaite干燥度指数和4-10月日照时数、夏秋季和年降水量的影响较大.嵩草属植物丰富度主要受生长季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以及极端最高气温、年降水量和土壤水分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with negative impacts can strongly affec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area, citrus yields we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cold weather conditions and drought stress in 2011. Soil straw mulching (SM) practices have a major effect on soil water and thermal regimes.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SM practices can help achieve favorable citrus fruit yield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total runoff was significantly (P<0.05) reduced with SM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CK). Correspondingly, mean soil water storage in the top 100 cm of the soil profile was increased in the SM as compared to the CK treatment. However, this result was significant only in the dry season (Jan to Mar), and not in the wet season (Jul to Sep) for both years. Interestingly, the SM treatment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citrus fruit yield in 2010 but did so in 2011, when the citrus crop was completely destroyed (zero fruit yield) in the CK treatment plot due to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citrus overwintering stage. The mulch probably acted as an insulator, resulting in smaller fluctuations in soil temperature in the SM than in the CK treatment.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mall effects on soil water and temperature changes created by surface mulch had limited impact on citrus fruit yield in a normal year (e.g., in 2010). However, SM practices can positively impact citrus fruit yield in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的气候适宜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uan HL  Qian HS  Li MX  Du YD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8):1915-1925
应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柑桔气候适宜度模型,对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生产的气候适宜性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计算、评价,并分析了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各生育期气候适宜性以及中国亚热带地区各县区的平均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柑桔花芽分化期、发芽期、果实成熟期的适宜性较低、风险较高,其他各生育期的适宜性较高、风险较低,影响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生产的关键问题是冷害和伏旱.柑桔温度适宜性的地域分异呈纬度地带性规律;降水适宜度最适宜型分布在亚热带中部"射阳-那坡"一线区域,其东南为适宜型区,西北为次适宜型区,高山区为不适宜型区;日照适宜度与实际日照时数的区域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大致呈高纬度区高于低纬度区、高海拔区高于低海拔区;受温度因子的限制,气候适宜度与温度适宜度的分布情况大体一致,南部大于北部,基本也呈纬度地带性规律.从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适宜度的年际变化分析可知,整个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且存在区域差异,说明气候变化引起了中国亚热带柑桔适宜区和关键生育期的变动.  相似文献   

17.
以分布在我国沿海滩涂的96个互花米草分布记录点及覆盖东部沿海区域的海洋环境数据和气候环境数据为材料,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研究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的潜在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互花米草适宜分布区占我国沿海区域的85%,其中高度适宜分布区占18%,中度适宜分布区占34%,低度适宜分布区占33%,不适宜分布区仅为15%.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到年均最低海水温度、年均海水温度、年平均气温和1月最低气温4个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年均降水量、年均日较差、海水盐度、最高海水温度、7月最高气温及海流速度对互花米草地理分布的影响较小.互花米草高度适宜分布区的最低海水温度为0.62~24.81℃,平均海水温度为10.46~27.29℃,年均气温为9~25℃,1月最低气温为-13.5~16.7℃.互花米草地理分布概率在我国北部沿海区域达到20%以上,互花米草存在向我国北部进一步入侵的趋势,特别是在渤海湾地区,互花米草入侵潜力较大.互花米草在我国不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海南中部和南部海岸,以及台湾省大部分区域,依据当前我国分布记录及气候数据,这些区域互花米草入侵风险较小,但不排除未来入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豆梨的原生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本研究基于豆梨全球236个分布点和19个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预测了豆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全球生态适宜区.结果表明: 豆梨的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北美洲、亚洲等地区,面积共约1.6×107 km2.其中,中国生态适宜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等地.影响豆梨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气温季节性变化次之.由模型预测可知,在不同的气候背景下,豆梨适宜生境和低适宜生境的面积有所不同.在空间分布上,豆梨适宜生境和低适宜生境的范围和几何中心都由东部向西部地区扩散,北美洲的适宜生境增长较快,而欧洲地区的低适宜生境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调研, 分析4种极危冷杉属(Abies)植物的地理分布现状和特征, 构建其分布区的气候数据库, 采用国际上常用的研究植被与气候关系的指标和方法, 定量分析冷杉属地理分布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影响冷杉属地理分布的限制性气候因子。结果表明: 1)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梵净山冷杉(A. fanjingshanensis)、元宝山冷杉(A. yuanbaoshanensis)和资源冷杉(A. beshanzuensis var. ziyuanensis)零星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 水平分布范围为25°25′-27°55′ N, 108°42′-119°12′ E , 分布范围狭窄; 垂直分布范围为1363-2390 m, 均分布于山体上部。海拔上限高度随着经度的减小而增加。2)整个分布区的气温较低, 年平均气温为7.4-11.2 ℃; 降水较为充沛, 年降水量为1265.4-1945.7 mm, 其中生长季降水量占74.78%; 湿度较大, 年相对湿度为77%-86%。气候指标范围狭窄, 表明对水热条件要求很高。分布区寒冷指数较低, 限制其垂直向下扩散, 呈现局限分布于山体上部的现状。3) 4种冷杉各分布区的气候条件基本相近, 梵净山冷杉分布区气温相对偏低, 元宝山冷杉分布区湿度相对偏大。4) 3个气候因子对这4种冷杉的地理分布影响较大, 其作用排序为: 低温因子>极端低温因子>湿度因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这4种冷杉自然分布区的适宜生境将进一步缩小, 直至物种灭绝, 急需开展迁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判定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和碳汇的重要因子,反映了植被群落的生产能力和生态过程,对调节全球碳平衡、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MODIS卫星遥感资料和改进的CASA模型,利用2000-2019年MOD17A3HGF的NPP年际数据和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