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卓尼橙翅噪鹛繁殖生态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7月,在甘肃省卓尼县洮河林业局卡车林场对橙翅噪鹛(Garrulaxelliotii)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橙翅噪鹛多选择在较小的云杉树上营巢,巢距地面高为1.56±0.38m(n=10),其窝卵数平均为3.4±0.5枚(n=10),卵重为5.8±0.2g(n=17)。橙翅噪鹛孵卵期为14天,育雏期为15天,孵化率为67.6%。  相似文献   

2.
灰腹噪鹛(Garrulax henrici)是中国的特有鸟种,也是噪鹛属中繁殖行为研究较少的物种之一。2016年4—7月,在西藏林芝西藏农牧学院内进行了灰腹噪鹛的繁殖生态研究,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其求偶期日行为节律,用红外相机监测孵卵期3巢和育雏期2巢灰腹噪鹛的行为。结果表明:灰腹噪鹛4月中旬开始产卵,窝卵数2~3枚,卵长径29.6±0.4mm,短径20.3±0.17 mm,卵重6.66±0.12 g;灰腹噪鹛75.0%的巢树为针叶树,12.5%为阔叶树,8.3%为灌木,4.2%为禾本科;灰腹噪鹛营巢成功率为86.7%,孵化成功率为60%,繁殖成功率为43.3%,影响其繁殖成功率的因素是人为干扰和天敌捕食;求偶期灰腹噪鹛觅食行为占总时间的32.03%,移动占29.27%,上午觅食、移动及鸣唱行为达到高峰,下午休憩行为偏多;孵卵期的主要行为是卧巢孵卵,占总时间的85.31%,翻卵占5.02%;育雏期亲鸟理巢行为占39.74%,卧巢占35.92%,喂食频率平均为2.95次·h-1,灰腹噪鹛单亲喂食频次多于双亲共同喂食。  相似文献   

3.
四川南充市区火斑鸠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20 0 2年 5~ 1 1月、2 0 0 3年 4~ 9月对南充市火斑鸠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4月下旬迁到 ,5月下旬开始繁殖 ;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6种 ;两性参与筑巢 ,营巢期 7~ 8d ;隔 2~ 3日产枚卵 ,窝卵数 ( 2 2 1± 0 0 9)枚 (n =1 9) ;雌雄轮流昼夜孵卵 ,日换孵两次 ,孵卵期 1 1~ 1 2d ,孵化率 92 86%;育雏可分三个时期 ,育雏高峰期每日 7:0 0、1 3 :0 0、1 8:0 0时左右 ,育雏期 1 7~ 1 8d ,雏离巢率 1 0 0 %,繁殖生产力1 86,种群育雏高峰期 7月和 8月上中旬 ;雏鸟于 1 7或 1 8日后离巢迁到郊外 ,9月下旬集群 ,1 0月中下旬迁飞。  相似文献   

4.
2012—2013年繁殖季节,在成都市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观察了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的繁殖行为,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比,结果显示:(1)白颊噪鹛巢材选择广泛,可就地利用多种材料,包括各种生活垃圾;(2)白颊噪鹛在市区主要营巢于高大乔木树种上,在市郊营巢于竹林或较低矮乔木树种;(3)影响其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为胸径、巢位高度、树高;(4)孵卵时间为11~12 d,较1950年代(15~17 d)明显缩短;(5)育雏时间为12 d,但市区白颊噪鹛在卵质量、育雏期日喂食频次、出巢日雏鸟体质量和体长上均高于市郊;(6)市区白颊噪鹛繁殖成功率(73.3%)高于市郊(23.1%)。在城市化进程中,市区白颊噪鹛较市郊个体产生了行为的适应性变化,这些行为变化是其成为城市优势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2012~2013年的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对各类生境中不同鸟巢的搜索和监测,记录到两例红翅凤头鹃Clamator coromandus寄生繁殖现象,其宿主分别为画眉Garrulax canorus和矛纹草鹛Babax lanceolatus,其中红翅凤头鹃对矛纹草鹛的寄生为首次报道。红翅凤头鹃将卵直接产在宿主巢内,每巢都产2枚寄生卵,卵重(7.49±0.14)g,卵长(26.82±0.73)mm,卵宽(22.50±0.69)mm,且卵重和卵宽上都明显大于两种宿主的卵。被寄生的两种宿主均接受了寄生卵,卵色反射光谱的分析发现,相对宿主矛纹草鹛,红翅凤头鹃的卵在亮度和色度上更接近宿主画眉的卵,这表明杜鹃卵对画眉卵的模拟程度高于矛纹草鹛。画眉可能为红翅凤头鹃的主要宿主,而矛纹草鹛为次生宿主,以往对矛纹草鹛卵识别能力的研究符合此推测。进一步确认两种宿主与红翅凤头鹃的关系需要用模拟寄生实验检验画眉的卵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郑光美 《动物学杂志》2016,51(5):832-832
正山噪鹛(Garrulax davidi)是我国分布繁殖最为靠北的特有噪鹛属鸟类,在北京地区分布的为G.d.chinganicus亚种。笔者于1962年和1963年在北京地区发现山噪鹛繁殖巢2个,现记录如下。巢1于1962年7月20日在北京市延庆县下花园村周边山坡的灌丛基部发现,已产3卵,卵色为蓝绿色,巢内壁纯为禾本科植物细根,外壁为干禾本科草及细枝。巢内径7.0 cm×8.5 cm,外径11 cm×12 cm,巢高7.5 cm,巢深2.5 cm。其中2枚卵的量度分别为27.2 mm×20.0 mm和27.3 mm×19.4 mm,1枚卵的重量为5.4 g。  相似文献   

7.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山噪鹛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丽荣 《四川动物》2005,24(4):594-595
山噪鹛(Garrulax davidi)为我国特产鸟类,在山西为留鸟.2002~2004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山噪鹛的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多在山地疏林灌丛间栖息,在本区种群遇见率为2.35只/ km.巢多筑在阳坡灌木、小乔木横枝上,每窝产卵3~5枚,卵由雌鸟孵化,孵化期13~14天,孵化率为97.44%,巢内育雏12~13天.  相似文献   

8.
2007年4~6月对红翅薮鹛滇西亚种卵进行了人工孵化试验.入孵10枚, 受精9枚,受精率为90%; 出雏4羽, 孵化率为44%; 孵化温度为37.7℃, 相对湿度为45%~60%; 平均孵化期为15 d; 平均卵失重为0.91 g,平均失重率为19.43%; 孵化期卵的实际重量(y)与卵孵化期天数(x)的直线回归方程是y=4.792-0.054x (P<0.01).  相似文献   

9.
2015年和2016年的5—7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一处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巢址,并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北红尾鸲在本地为冬候鸟,但首次发现该种鸟类夏季在此繁殖;北红尾鸲的繁殖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5月下旬开始营巢,持续10 d左右,巢穴外径7.5 cm×5.8 cm、巢深3.2 cm,巢材由苔藓、体羽、禾本科杂草茎等组成;6月中旬产卵,窝卵数为4~5枚(2015年产卵4枚、2016年产卵5枚),孵化期11~12 d,巢内育雏14 d。推测冬候鸟北红尾鸲在此繁殖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于特有珍稀鸟类的保护而言,了解其对特定栖息地的要求至关重要。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是我国西南山地一种特有的画眉科(Timaliidae)珍稀鸟类。2010~2013年冬季,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在四川峨眉山对灰胸薮鹛的冬季栖息地特征进行了调查。沿山间公路、山脊或林中小径布设观察样线。样线共计26条,总长70 km。观察发现,灰胸薮鹛主要在常绿阔叶林林缘地带活动,海拔范围约500~1 300 m。共设置47个利用样方和25个对照样方。χ2检验的结果表明,灰胸薮鹛主要选择阳坡。与对照样方的差异性检验显示,灰胸薮鹛喜好利用海拔较低、乔木数量较少、乔木胸径较小、乔木均高较低、乔木盖度较小、灌木盖度较大、竹子均高较高、竹子盖度较大、草本盖度较大、藤本植物较丰富、植被总盖度较大和距林缘距离较小的生境。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灌木盖度、草本盖度、竹子盖度和距林缘距离是区分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的关键因子,判别准确率达87.5%。灰胸薮鹛对冬季栖息地的选择主要与食物和隐蔽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